臺積電2nm晶片研發獲重大突破,捷捷微電股價盤中觸及漲停

2020-12-17 覽富財經網

9月23日,有報導稱臺積電2nm製程研發獲重大突破。其實此前有消息披露,臺積電早在去年就開始了對2nm晶片的研發,並為此特別成立了專案研發團隊。此次臺積電2nm改採用全新的多橋通道場效電晶體(MBCFET)架構,此種架構能解決FinFET因製程微縮產生電流控制漏電的物理極限問題,研發進度超前。

受消息面影響,A股光刻膠板塊在午後開盤強勢拉升,而作為主營業務為功率半導體晶片和器件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的江蘇捷捷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捷捷微電,股票代碼:300623)盤中觸及漲停。截至發稿時,公司股價漲幅超過16%。

主營產品為各類電力電子器件和晶片

據覽富財經網了解,捷捷微電創建於1995年,公司是專業從事半導體分立器件、電力電子元器件研發、製造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具備以先進的晶片技術和封裝設計、製程及測試為核心競爭力的IDM業務體系。

捷捷微電主營產品為各類電力電子器件和晶片,分別為晶閘管器件和晶片、防護類器件和晶片、二極體器件和晶片、厚膜組件、電晶體器件和晶片、MOSFET器件和晶片、碳化矽器件等,主要應用於家用電器、漏電斷路器等民用領域,無功補償裝置、電力模塊等工業領域,及通訊網絡、IT產品、汽車電子等防雷擊和防靜電保護領域。

目前,電力電子器件製造對工藝設計和工藝過程控制的要求非常高,製造工藝涵蓋多道工序,生產過程採用流水製造方式,製造流程較長,捷捷微電先進的工藝技術全面應用到晶片設計和製造、成品封裝及品質監控及檢測的生產過程中,大大提高了產品的性能。

公司完善的管理體系嚴格監控每一生產步驟,保障產品的可靠性、穩定性和一致性處於行業領先水平。由於半導體分立器件製造行業屬於技術密集型行業,公司先進位造力優勢和充足的技術儲備有助於公司實現以技術帶動發展、以品質佔領市場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財報顯示,捷捷微電在2020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0,751.03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2.28%,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11,673.79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6.81%。

不斷提升晶片研發與創新能力

令人關注的是,捷捷微電擁有核心技術與研發能力、產品質量控制能力以及全行業覆蓋的市場與銷售體系仍。同時,公司的核心管理團隊穩定,提高管理效率,優化流程,提升管理水平,堅持誠信為重、質量第一,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捷捷微電立足於我國市場的實際情況,根據終端產品需求多樣化和升級換代快的特點,依託於晶片研發設計技術優勢,目前已經研發並生產多種型號和規格的標準產品,並通過對客戶需求的評估生產個性化產品。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公司獲得授權專利89件,其中發明專利18項,實用型新專利70項,外觀專利1項。已受理髮明專利65項,受理實用新型專利18項。其中,捷捷微電子獲得授權專利49項,其中發明專利16項、實用新型專利33項。

目前,公司形成了以晶片研發和製造為核心、器件封裝為配套的完整的生產鏈,不斷提升公司晶片的研發與創新能力,促進新產品、新技術、新材料應用、新工藝的研發成果產業化,突出晶片研發和製造水平,走差異化發展道路。

產品得到國內外知名廠商認可

捷捷微電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產品的附加值,為客戶設計生產定製化產品,提高了產品的性價比。公司在維持老客戶穩定發展的同時,逐步打開高端客戶的市場空間,境內市場份額迅速提高。

而知名企業對公司產品質量的充分認可是公司穩步拓展市場空間的基礎,捷捷微電產品正在逐步實現以國產替代進口,降低我國晶閘管、二極體、防護類器件市場對進口的依賴。

同時,捷捷微電產品也得到了國外知名廠商的認可,公司產品現已出口至韓國、日本、西班牙和臺灣等電子元器件技術較為發達的國家或地區,並且對外出口數額逐年提高。公司生產的中高端產品實現替代進口及對外出口上升的趨勢,打破了中國電子元器件領域晶閘管、二極體、防護類器件市場受遏於國外技術制約的局面。

目前,捷捷微電的晶閘管系列產品的技術水平和性能指標已經達到了國際大型半導體公司同類產品的水平,產品已經具備替代進口同類產品的實力,並具有較強的自主定價能力。

相關焦點

  • 硬創早報:三星追趕臺積電5nm製程,產能落差達兩成;蘋果M1晶片代工...
    三星 2021 年雖仍有 5nm 擴產計劃,用於高通驍龍晶片與 Exynos 晶片,但相較臺積電預計有兩成產能落差。但有外媒在報導中表示,臺積電5nm工藝的產能,在為蘋果大量代工A14處理器的情況下,難以滿足再大規模代工M1晶片的需求,三星有望獲得蘋果M1晶片的部分代工訂單。
  • 小米、阿里等明星股東雲集 平臺型晶片設計企業翱捷科技衝刺科創板
    聚焦無線通信晶片 招股書顯示,翱捷科技自設立以來一直專注於無線通信晶片的研發和技術創新,是國內同時擁有全制式蜂窩基帶晶片及多協議非蜂窩物聯網晶片研發設計實力,且具備提供超大規模高速SoC晶片定製及半導體IP授權服務能力的平臺型晶片設計企業之一。
  • 臺積電再次領先一步!2023年將量產3nm plus晶片,蘋果首發!
    在晶片產業鏈上有三大領域,分別是:晶片設計、晶片製造和晶片封測,其中晶片製造作為整個晶片產業鏈中技術門檻最高、投入金額最多。像大家熟知的華為海思、蘋果、高通、聯發科等便屬於晶片設計商,我國大陸的中芯國際和中國臺灣的臺積電便屬於晶片製造商或者晶片代工廠商。
  • 臺積電5nm晶片成本離譜:不是誰都能玩得起
    CSET在報告中的模型類比了英偉達P100 GPU,這款GPU基於臺積電16nm節點處製造,包含153億個電晶體,裸片面積為610 平方毫米,相當於電晶體密度25 MTr/mm 2。由此計算,直徑300毫米的矽晶片能夠生產71.4顆 610平方毫米的晶片。
  • 取消優惠也攔不住,臺積電2023年將投產3nm Plus工藝,蘋果首發
    拿目前可實現5nm量產的代工廠來說,也僅有兩家——臺積電、三星。雖然最近幾年三星一直在說將於2023年登頂半導體領域,但就目前的研發水平以及量產實力來說,和臺積電的差距不是一般大。畢竟按照臺積電的早先計劃,下一個重大節點3nm製程工藝也將於2022年大規模投入量產,當然,這都是後話,畢竟現在還有很多晶片廠商連7nm還量產不了。
  • 晶片製程之戰:三星臺積電挺進3nm,英特爾們呢?
    通往更先進位程的道路猶如攀登高峰,飆高的技術難度和研發成本將大多數晶片代工廠攔在半山腰,全球唯有臺積電、三星、英特爾還在向峰頂衝刺。就在剛剛過去4個月,三星、臺積電和英特爾接連密集釋放關於更先進位程的新訊息。三星首款3nm晶片研發成功,臺積電3nm晶片電晶體密度達2.5億/mm²,英特爾官宣製程回歸兩年更新周期。
  • 美國專家:臺積電剛宣布進軍1nm晶片,中科院就宣布攻破技術壁壘
    二是因為華為完成突破的是晶片領域,晶片技術是現代科技的核心,我們生活當中出現的所有的智能產品,其核心都是晶片,正因如此,所以美國看華為在晶片領域也完成突破就有些慌了。因此直接從根源上掐斷了華為的供應,讓華為無法製造頂尖晶片。
  • 晶片的戰場激烈萬分,誰將先進入晶片最強(極限)領域?臺積電?
    讓晶片的nm達到極限?那晶片的極限領域又是多少?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探討吧!目前說哪個晶片廠家在未來將會成為領頭羊,現在還不敢進行斷言,因為在未來幾年的發展,沒有人可以對其進行預知。如今的科技社會,變化多樣,讓你無法對明天進行準確的預測。
  • 臺積電2nm工廠計劃建在新竹 已獲得建廠所需土地
    據國外媒體報導,5nm工藝在一季度大規模投產之後,臺積電下一步的工藝研發重點就將是更先進的3nm工藝和2nm工藝,為儘快量產,相關的工廠也需要提前謀劃,同步跟進。雖然3nm工藝還未投產,2nm工藝也還在研發階段,但臺積電已經在謀劃2nm工藝的晶片生產工廠。
  • 晶片製程的戰爭仍然在繼續,國產晶片即將步入5nm時代
    人類對於更好的晶片的追求是無止境的,除非全世界只有一家公司的產品用得起那個技術,否則就晶片製程的戰爭會永不停止。經過了半個多世紀,晶片製程的戰爭仍然在繼續。上一場戰爭是由臺積電和三星引起的7nm晶片製作工藝,雖然這場戰爭尚未真正結束,但是業界普遍認為勝負已分。現在戰爭仍在繼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臺積電和三星又在緊鑼密鼓地籌備新一場5nm的競爭。
  • 國產7納米晶片獲得突破 中芯國際實施N+2工藝戰略
    可以看出,我國晶片行業均需要進口組裝,若能打破壟斷完全實現自產自造控制開發,國產晶片才會有本土產業鏈,不受制於人。近日,我國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傳來消息,中國7nm晶片正在和世界縮小差距,14nm的晶片工藝更是實現大步邁進式發展。
  • 在臺積電奮力衝刺5nm量產之時,三星緣何突然鬆了油門?
    EUV光刻機在工序中的使用比重隨著製程的先進性的提高而逐漸增加的,也就是說5nm製程對於EUV光刻機的需求遠遠大於7nm,EUV光刻機的不足將直接影響到最終的產能。需要強調的是良率低不代表晶片本身質量低,而是晶圓裡的廢片太多,使得整體產能太低,單晶片的成本太高。
  • 晶片企業最高10年免稅;臺積電官宣3nm工藝;華為排世界品牌第53等
    臺積電宣布2023年投產3nm Plus工藝:蘋果首發 昨天,臺積電宣布將會在2023年推出3nm工藝的增強版,命名為「3nm Plus」,首發客戶是蘋果。如果蘋果繼續一年一代晶片,那麼到2023年使用3nm Plus工藝的,將會是「A17」。
  • 臺積電再放大招!與美國高校研發碳基晶片:北大也在研究碳基晶片
    ,無疑也讓非常讓人非常興奮,這也是北大教授研發團隊的成功,成功解決了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的瓶頸,讓碳基晶片離我們更近一步,全新的碳基晶片在整體性能也更加出色,可以解決目前矽基晶片的技術短板,尤其是現在摩爾定律逐漸走到了極限以後,全新的碳基晶片,絕對是一次換道超車的機會;
  • 蘋果A14晶片諜照曝光:臺積電5nm製造
    蘋果A14處理器的曝光信息表明,使用了臺積電(TSMC)的5nm製程技術,其性能至少比A13快15%(功耗降低30%),並且它仍然默秒全的高性能。據報導,臺積電將在2020年向蘋果發貨8000萬枚A14晶片。
  • 三則新消息傳來,與中芯的5nm、3nm晶片的進度以及EUV光刻機有關
    美國修改規則後,美國部分企業以及使用美國技術的企業就不能自由出貨,但對華為的影主要還是臺積電不能自由出貨,說白了就是晶片製造。因為在其它方面,華為幾乎都有可替代的產品,早在2019年,華為就研發生產出來不含美國元器件的5G模塊產品,並向全球發貨。
  • 荷蘭ASML傳來新消息,1nm光刻機賣30億,三星、臺積電非買不可
    據悉,新一代EUV光刻機將採用雙重曝光方案,從而實現3nm晶片生產。 不過,這將造成光刻機製造程序更加複雜,同時也將增加晶片的生產成本。但是,ASML的這一突破,對正在發力更高精度晶片的臺積電、三星來說,絕對是一件益事。
  • 臺積電將為恩智浦新平臺提供5nm晶片
    6月12日,臺積電與恩智浦半導體籤訂了合作協議,並宣布恩智浦下一代高效能汽車平臺將採用臺積電5nm製程晶片打造。此前雙方在16nm製程上曾經合作並取得了多個成功案例,此次擴大合作範圍,是針對恩智浦新一代汽車處理器打造5nm的SoC平臺。
  • 中芯國際正式宣布,國產先進位程晶片進入新局面
    可以說臺積電的製程工藝是全球領先,能夠與臺積電比肩的三星雖然也能量產5nm,但是工藝技術面臨良品率低的問題。川普雖然我國在晶片的設計,研發上面都已經有了突破,華為海思就是一家晶片設計公司,在全球設計晶片企業中排行前十的位置,像麒麟、鯤鵬等知名晶片都是華為的佳作,但是沒有先進的晶片製程工藝
  • 官方回應:中國突破ASML壟斷,可以不用EUV造5nm晶片了?
    EfQednc今年7月,中國科學院官網上發布的一則研究進展顯示,該團隊研發的新型5nm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獲得突破。半年來這則消息被以各種形式和標題刷屏,例如解讀為「突破ASML的壟斷」、「不用EUV光刻機就能造成5nm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