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路的盡頭
提到書畫,說完了王詵,就不得不說另一位天才。
這個人,如流星一般划過歷史的天空,卻留下了異常閃爍耀眼的光芒,千年之後,依然光彩奪目。
他就是,王希孟。
這是在中國山水畫史上,無論從任何角度,都無法繞開的偉大人物,即便他留在世間僅有一幅畫作,但依然名垂千古。
關於王希孟,我們所知甚少,只知道他大約在公元1095年出生,至於是何方人士、家境如何、婚配情況等等,都一無所知。徽宗繼位後,十多歲的王希孟展現出極高的藝術天賦,受到蔡京賞識並推薦入宮學畫,是宮中畫院的學生。因為天分極高、且聰明伶俐,徽宗很喜歡他,特旨令其侍奉在左右。
據說,徽宗時常親臨畫院,親自指點王希孟作畫。絕頂的天賦,加上徽宗和畫院前輩的指點,王希孟的筆墨技法精進神速,展現出非比尋常的才華。
公元1113年4月,王希孟耗時半年有餘、費盡心血無數,終於完成千古鴻篇傑作《千裡江山圖》卷,年僅十八歲。
《千裡江山圖》,是北宋青綠山水畫的傑出代表,更被稱作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時人贊其畫:一點一畫均無敗筆,遠山近水、山村野市、漁艇客舟、橋梁水車,乃至飛鳥翔空,細若小點,無不出以精心,運以細毫。
所謂咫尺之地,竟有千裡之趣。畫面上,江河交錯,煙波浩淼,千山萬壑爭雄竟秀,氣勢雄偉壯麗。山間懸崖峭壁、飛瀑懸空,林中瓦房茅舍、蒼松修竹,岸邊綠柳紅花、雜陳其間。山川溪水、江湖之間,漁村野渡、水榭長橋,應有盡有,令人目不暇接。
在運筆上,筆法精密、細膩嚴謹,點畫暈染均能一絲不苟。人物雖小如豆,卻形象鮮明動態逼真。萬頃碧波,皆一筆一筆畫出,水流若有聲。此外,更有漁舟遊船蕩漾其間,使畫面平添動感。動靜之間,靈氣迸發,渾然如天成。
天才的少年畫家,猶如將觀者引領到天際間,站在雲端處,俯瞰千裡江山。若不是18歲的年紀、若不是絕頂天賦、若不是皇家氣派、若不是身逢盛世,又怎麼能有那份傲然自信,那份清澈坦然。
在王希孟完成此畫後,徽宗將其賞賜給了蔡京,或許是對他舉薦之功的獎賞,也或許就是顯擺學生的才華。
為了感念皇恩,蔡京在畫上留下了題跋。
說起來,我們還得感謝蔡京。他不僅賞識和舉薦了王希孟,也正是他的這首題跋,讓後世知道了王希孟的人生點滴。
通過蔡京的筆,我們知道了王希孟這個名字,知道了他簡單的生平,知道了他作畫時正是青春少年,但因僅此而已。從此,王希孟便消失在歷史的塵埃裡,無影無蹤。
後世有人推測,完成此畫不久,王希孟便病故了。
翻過歷史千年,我們回望大宋的東京城,在皇宮的畫院裡,一位俊美少年,立在畫案前,正專心致志、一絲不苟的作畫,他旁邊或許還立著徽宗和蔡京。
這幅千古名畫,也許只是他在完成授業恩師的課業,也許只是完成徽宗的詔命,也許只是自己的小心願。無論出於什麼目的,他曾經的一筆一墨,都留在了宣紙上,更留在了歷史裡,成了華夏文明的絕世瑰寶,成了古老民族的不朽記憶。
與歷代的大家不同,王希孟,橫空出世,出道即是巔峰。這位少年俊才,有稚氣、有秀氣,還有靈氣和英氣。他以手畫心,留下一幅絕世之作便翩然而去,來去之間,飄逸瀟灑,不曾多費史家一滴筆墨。
如此追風少年,我們除了追憶,唯有感念。
------------------------------
我是未央先生,原創連載,歡迎關注……
作者/來源:未央先生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