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鎮沅文怕村:茶樹成為群眾「搖錢樹」

2020-12-22 聯盟中國

東風夜放萬物春,老樹嫩芽吐芳芬。借問好茶何處有,路人皆指文怕村。又到一年春茶飄香的季節,來到雲南普洱市鎮沅縣振太鎮文怕村,在隨處可見的大茶樹上,總能看到茶農們晃悠的身影,靈巧的雙手正在不停地採摘「搖錢樹」上的「金葉子」。

文怕村位於無量深山,平均海拔1800多米,自然生態良好,物種豐富,氣候環境怡人,很適宜茶樹的生長。全村現有茶地1320畝,其中上百年的古樹茶佔大多數,位於河頭組的一棵茶樹王,據說是現存最大的一棵栽培型古樹茶。

以前文怕村茶葉種植及加工技術欠缺,茶樹的經濟效益沒有顯現,群眾增收渠道單一。脫貧攻堅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推動和省人民銀行的真情幫扶下,文怕茶逐漸走出大山,對外知名度越來越高。鎮黨委政府每年都會邀請老師到文怕村現場教授茶葉管理和製作技術,培訓涉及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茶農。掛包單位的省市人民銀行,通過線上線下等各種渠道對文怕茶進行宣傳推廣,並且大力開展消費扶貧行動,對茶葉進行定點採購,極大地促進了茶產業的發展,增強了農戶種茶的信心。

據文怕村黨總支部書記段玉祥介紹,目前,全村有茶葉粗製所13個,茶業合作社1個,文怕村中低端茶葉單價從100多元上漲到300元左右,古樹單株茶平均單價都在1000元以上,預計今年全村茶葉產值達500多萬元,茶葉已經成為農戶的主要支柱產業之一。

眼下,在文怕村尖山茶園一派忙碌景象,文河茶業合作社負責人趙明生正組織建檔立卡貧困戶採摘今年的第一縷春茶。他管理的茶地有300多畝,常年僱傭村上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茶樹管理和採摘,從正在摘茶的農戶口中了解到,以前茶葉價格低落的時候,想打工都沒有去處,現在茶產業發展了,在家邊就能打工,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據文河茶業合作社負責人趙明生介紹,文怕村古樹茶資源豐富,茶葉質量好,但由於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茶葉銷售卻受到了較大衝擊。傳統的銷售模式面臨了很大的挑戰。目前,他結合市場實際現狀,開始學習「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賣茶模式,下一步還將嘗試「直播代購」,讓茶葉有更多的銷售平臺,擴大宣傳,讓農戶在茶產業的發展中獲得更多地實惠,讓「茶樹」成為農戶穩步增收的「搖錢樹」。(金豔昭 趙建紅 王斌)

(責任編輯:黃俊飛)

相關焦點

  • 雲南低調的土豪村,山上有57022棵「搖錢樹」,家家都是二層洋樓
    說到雲南,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大理和麗江,這兩個著名的旅遊城市。他們想到這裡迷人的風景,畢竟,這裡的旅遊資源真的很豐富,但是人們不應該只關注那些著名的旅遊景點,也許有些地方不顯眼,但也許一切都是假象呢?比如下面要講的村子,絕對是雲南最低調的隱形土豪村。這個村子就是冰島村。
  • 「雲南大面積保護古茶樹第一人」的「冰島」記憶
    近日,記者專訪「雲南大面積保護古茶樹資源第一人」、曾承包了冰島老寨80%以上古茶樹的雲南省普洱茶協會副會長於翔,聽她講述她的「冰島記憶」,還原冰島茶真相。而2019年2月,冰島老寨一棵古茶樹加工成幹茶後約4公斤的「採摘權」更是被人以88萬元拍下。於翔與冰島茶結緣時,冰島茶的名聲遠沒有今天這麼大。「2006年,我和先生定居雲南,住在昆明康樂茶城附近。有一次,在茶城閒逛時我看到一片差不多巴掌大的葉子,後來知道這是古樹茶,很好奇就決定前往古茶山看看。」於翔稱,隨後,她受一位臨滄茶商的邀請去到冰島村所屬的勐庫,開啟了和冰島的茶緣。
  • 隱藏在深山中的「搖錢樹」,最高一顆可收益上萬元,市場供不應求
    現實中不存在這樣的技能或者寶物,不過對於能長期獲取高利益的商品或者物品,我們賦予了它一個新的名稱——「搖錢樹」,搖錢樹在傳說中,它會生財、結金錢,搖落之,可再生,現實的「搖錢樹」沒有這樣的功能,但是每年都可以為擁有者帶來不菲的收入,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植物呢?
  • 雲南「最有錢」的村莊,家家都是大富翁,是你家鄉嗎
    所以在節日的時候,很多生活在城市裡的人都喜歡去那些遠離都市喧囂的田野鄉村,感受悠然閒適的生活,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農村的經濟發展不如城市,但在雲南的深山裡卻有這樣的村莊,滿山遍野都是搖錢樹,家家戶戶都是千萬富翁,被稱為「雲南第一大村」。
  • 雲南告別絕對貧困
    11月14日,雲南正式公告這一消息。至此,雲南88個貧困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貧困群眾告別絕對貧困。這也昭示著,這個貧困縣數量曾居全國第一的省份,歷史性地告別了延續千年的絕對貧困。雲南貧困縣數量曾居全國首位。針對「三區三州」的迪慶、怒江,深入實施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工程;針對邊境一線,實施興邊富民工程改善沿邊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解決深度貧困問題是重中之重,雲南推動資源和力量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
  • 雲南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拉河柱村:煥發精氣神 奔向好光景
    李建生攝核心閱讀雲南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拉河柱村老鴉樹村民小組,幾年前還是一個貧困村落。近年來,當地聚焦村級交通、農村基礎設施、危房改造等關鍵環節,村居環境煥然一新,群眾居住條件得到改善,引入相關產業助力村民脫貧增收。截至今年6月底,老鴉樹貧困戶已全部脫貧。「發錢了!
  • 雲南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拉河柱村——煥發精氣神 奔向好光景
    來源:人民日報   雲南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拉河柱村——  煥發精氣神 奔向好光景  李建生攝  核心閱讀  雲南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拉河柱村老鴉樹村民小組,幾年前還是一個貧困村落。近年來,當地聚焦村級交通、農村基礎設施、危房改造等關鍵環節,村居環境煥然一新,群眾居住條件得到改善,引入相關產業助力村民脫貧增收。截至今年6月底,老鴉樹貧困戶已全部脫貧。  「發錢了!領錢了!」
  • 雲南雲龍:專家送來「及時雨」 群眾有了「定心丸」
    雲南雲龍:專家送來「及時雨」 群眾有了「定心丸」雲南雲龍:專家送來「及時雨」 群眾有了「定心丸」「無肥不長樹、無光不結果,就像是我們人要吃飯一樣,要給核桃樹施足肥、照足光才能保障其生長,才能提高核桃的產量和品質
  • 雲南江城:「村花」「村草」直播促銷土特產
    近日,雲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展開了一場鄉村直播帶貨活動,國慶鄉和平村老餘寨村民小組的「村花」「村草」們紛紛為家鄉特色農產品代言,促進當地特色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直播活動中,「村花」「村草」們用質樸的語言,向廣大網友推介老餘寨的古樹茶、堅果、佛手、香蕉等特色農產品。一天的直播活動,吸引了過萬的點擊量和關注量,現場下單200餘單。據了解,老餘寨村民小組背靠鑼鍋山,距離縣城14公裡,全組1200多畝的古茶樹養育了54戶200多口人。
  • 雲南雲縣曉街鄉駐村工作隊抓理論學習促能力提升
    為推動駐村工作隊切實扛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政治責任,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圓滿完成脫貧攻堅工作任務,9月2日,雲南臨滄市雲縣曉街鄉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舉辦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專題研討班。
  • 思南翟家壩村:1000畝白茶開採
    近日,鸚鵡溪鎮翟家壩村1000畝白茶正式開採,為了儘早搶佔市場,儘快完成春茶採摘,基地每天都有200餘名群眾在忙碌著,他們每天可獲得幾十到一百多元不等的採茶收入,小小的茶葉子已成為該村群眾致富的「金葉子」。
  • 成為親朋好友和特定關係人的「搖錢樹」,海南臨高縣委原縣長曹文被...
    日前,經海南省委批准,海南省紀委監委對臨高縣委原副書記、縣政府原縣長曹文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經查,曹文違反政治紀律,與行賄人串供對抗組織審查;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廉潔紀律,接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宴請,違規收受禮金;違反組織紀律,隱瞞不報個人有關事項;違反廉潔紀律,收受他人財物;違反群眾紀律,對群眾訴求消極應付、推諉扯皮;違反工作紀律,插手幹預工程項目;違反生活紀律。利用職務便利,在土地用途改變、工程項目承攬、房地產項目開發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巨額財物。
  • 何志國:論搖錢樹與多枝燈的關係
    搖錢樹由樹座、樹幹和枝葉安裝、拼合而成為一個整體,可拆卸組裝。而多枝燈,有的是一個整體,有的可插掛組裝。多枝燈與搖錢樹各自的主要形態特點分別是:多枝燈之上必定有燈,無論這些燈是何種形狀;而搖錢樹之上必定掛有方孔圓錢。雙方所具上述特點對方均沒有,這就是搖錢樹與多枝燈的形態的根本差別。
  • 「我的扶貧故事」把駐村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印江自治縣川巖村第...
    這是川巖村原黨支部書記張曙光生前的人生格言,後來凝鍊成為銅仁市印江自治縣脫貧攻堅的「曙光精神」。正是經過像張曙光等一批又一批優秀共產黨員幹部的不懈努力,該村老百姓的錢袋子漸漸鼓起來了,日子也漸漸好起來了。為沿著曙光同志生前的足跡繼續向前,我秉承張曙光生前的足跡在脫貧攻堅戰中傳承「曙光」精神。
  • 雲南綠春縣子雄村哈尼族生態博物館引發關注
    子雄村哈尼族生態博物館引發關注 記者近日從有關部門獲悉,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綠春縣戈奎鄉子雄村委會下子雄寨哈尼族生態博物館建成並向公眾開放。這是繼脫貧攻堅之後,綠春縣首個社會力量參與的非營利性文化建設項目,更是當地哈尼人自力更生,探索民族文化發展道路,實現鄉村文化振興的縮影。
  • 來參加雲南移動首屆視頻彩鈴大賽 繪製美麗普洱綠色新畫卷
    日前,由中共雲南省委網信辦、省扶貧辦指導,中國移動雲南公司主辦,雲南網、雲南省鄉村振興促進會、咪咕音樂作為支持單位的「2020中國移動雲南公司首屆大美鄉村視頻彩鈴大賽」正在火熱進行中。
  • 古茶樹不足百棵,產茶量稀少!這3座皇家貢茶園現在變成了這樣!
    據史料記載,明朝永樂四年,即公元1406年,景邁茶被明朝永樂大帝指定為貢茶,景邁茶也是雲南首次被皇帝指定為貢茶的茶葉。景邁山整體生態環境優越,所產普洱茶品質較佳,至今仍舊受到大多數茶友的喜愛。在清朝繁盛時期曼松茶園成為皇家貢茶園,那時也是曼松貢茶最為輝煌的時期。▼曼松茶園但清末由於繁重的貢茶任務,不堪剝削的茶農大多把茶樹砍伐、燒毀,舉家逃離曼松,因此曼松古茶樹銳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