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冬藏,準備年貨,是餘杭人過冬的習俗。老底子裡,年貨都是自己家養的雞鴨魚豬,或醃或醬;臘月裡,和家人一起動手準備一些年貨,乾淨衛生,單純看做的過程就充滿了對吃的期待;暖陽下,掛在門前窗下,一串串香噴噴的,四處洋溢著過年的味道。
上一期,我們為您推薦了一款仁和青魚乾,感興趣的讀者有沒有去親自嘗試呢?那麼這一期,筆者又將給您奉上怎樣的餘杭年味,趕緊來一睹為快吧。
近日,王大伯在附近的集市上買來十多個風豬腿,他說,這是準備著過年送人以及家裡請客用的。路過農居房,一排排醬鴨、醃雞、手工香腸等一系列醃臘食品更是裝點了各家各戶的晾曬場。陽光下,婦女們邊晾曬著年貨,邊和鄰裡街坊嘮家常,一股濃濃的年味鋪面而來。
用蛇皮袋裝的土特產
為了解醃臘食品的具體情況,筆者首先來到了集市上的一家售賣點。此時,夥計們正在從冷庫往外搬貨。據老闆娘介紹,眼看著就要過年了,店裡的生意是一天比一天忙。
「最忙時候一天的營業額可以達到好幾萬」,老闆娘一邊給顧客裝貨,一邊對筆者說道。「每年買來送人的要佔市場總銷售的一半」,她接著介紹,這裡的市民習慣用蛇皮袋裝貨,以表示送的是土特產。在店裡,過來批發的顧客佔多數。以醃豬頭為例,買10個以上就算是批發了。應許多顧客的送禮需要,店裡還提供各種禮盒包裝,比如200塊錢一盒的火腿,統一淨含量為2.5千克。
屋裡屋外,筆者發現能掛上東西的地方似乎全被各種貨物佔領了,具體的有豬頭、風豬腿、醬鴨、醃雞、火腿、豬鼻子等。打開冷庫,裡邊的場景更是壯觀。這麼多品種,只有過年時才有嗎?老闆娘洗了下手,接著向筆者解釋:「做年貨的話以豬頭和風豬腿為主,不管是送禮還是請客,大家都覺得比較大氣。」
傳統工藝愈久彌香
過年吃醃臘食品,這種習俗是怎麼來的呢?為此,筆者詢問了幾位已退休的老人家。「小時候就有這種東西了,主要是好吃。」今年65歲的馮伯伯告訴筆者,「小時候吃的東西少,一年到頭也就那麼一次,所以特別期待,從立冬就開始醃製了。」
對於製作工藝,銷售店的老闆娘也向我們做了耐心介紹。仍舊以醃豬頭為例,從屠宰場進貨,先要給它脫毛,再過火燒絨毛,然後放到冷庫醃製20天,時間到了之後再拿出來清洗,最後曬上兩天就可以上架出售了。以這樣的工藝製作,一般放上一兩年是沒有問題的,到了夏天就放冰箱裡。「豬腿的肉相比之下更加厚實,所以製作風豬腿時醃製時間也要相對延長,一般要30天。」老闆娘接著補充,「醃製過程中還要時不時地去翻一下,看看有沒有缺鹽的部分,有的話就補上。」為了增加食品的香味,醃製過程中還會放入適量的花椒。
「許多年輕人可能不太好這口了」,馮伯伯說,如今的百姓飲食越來越追求清淡,好吃的東西也越來越多,但逢年過節,家家戶戶依舊會準備上一些豬頭豬腿的醃臘食品,感覺還是老底子的東西更能體現年味。
據了解,醃豬頭一個大約7斤,風豬腿一個在10斤到20斤不等,重磅食品,待到過年時將它們或水煮或清蒸,於一片熱氣騰騰中,享受美食帶來的闔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