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煮豬頭是農村最有年味的一個習俗,小時候每到煮豬頭就開心的圍著灶臺轉,滿心期盼著豬頭快點煮好,饞著吃美味的豬頭肉。如今雖然都進城居住了,但是很多比較念舊的人仍然要在過年時煮豬頭。
豬頭和豬尾巴一起用於除夕祭祀,代表有頭有尾,慶祝今年辛苦勞作的豐收,祈盼來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有個好收成。同時用六畜之首的豬的頭和尾祭祀祖先,一方面可以緬懷祖先,另一方面也是表達對祖先的感恩,祈求他們繼續保護後輩人丁興旺、吉祥安康。
買豬頭的時候就要求店家給你破開,一方面是自己很難破豬頭,另一方面是可以讓店家給你去除豬腦和俗稱「鼻涕窩」或「臭鼻子」的一個滿是惡臭粘液的東西,這兩個東西很髒而且影響豬頭的口味,但是一般人不容易找到。豬頭讓店家破開的還有一個好處是可以讓他把豬耳朵破開洗乾淨。同時可以要求店家給你在豬頭表面劃上刀痕以方便醃製和豬頭中的水分、油脂滴落。這些都是豬頭出售前必要的處理方式,不用跟店家客氣的。
這樣的豬頭拿回家就可以用鹽和料酒醃製了,醃起來的豬頭掛在通風陰涼處晾乾,注意不要讓太過於猛烈的陽光和過高的溫度把豬頭曬壞了!按照農村習慣,醃製好的豬頭要一直在陰涼處掛到除夕,長時間的醃製可以去除豬頭中多餘的水分和油脂,讓豬頭變得更加美味。
煮的時候要先找一口大鍋,加冷水把豬頭放進去,水燒開之後再煮5分鐘左右,這樣可以煮去長時間晾曬積存的髒東西和多餘的鹽分,同時撈起來之後可以趁熱把一些原來不容易清理的地方的殘餘豬毛清理乾淨,例如豬鼻子、豬耳朵等部位。
然後,要做祭祀的人可以把豬頭先拿去祭祀,祭祀完了拿回來用開水清洗一遍再重新煮,不做的祭祀的人則是直接重新下鍋煮。
倒掉原來鍋裡的湯,重新加入冷水,放入豬頭和生薑、燉肉包,加少許料酒和醬油,根據豬頭晾曬的情況煮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一般晾曬的越久要煮的越久)。測試豬頭是否煮好的一個小竅門:拿一隻筷子輕輕一戳,能輕鬆的從豬皮插入豬肉中則表示已經煮好,可以出鍋了。後面就是我們最懷念的拆(分解)豬頭的時間了。
而燉肉湯也是好東西,去掉雜質,晾一夜之後就是很多人都喜歡的豬頭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