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你應該熟讀的中國古文》有感:常讀古詩文,人品自高潔

2020-12-17 潮音賴江

讀古文、古詩詞這些濃縮精華,滿含深情、富含哲理的句子,讓人如入月明星稀的夜晚,如被山間清風吹拂,眼前浮現大自然的壯美景觀,內心感受到古人細膩含蓄的豐富情感,寄情於山水之間,縱情於文字之中,讓人忘記時空,忽略古今,感同身受,有一種古今任由穿梭的酣暢自在,跨越歷史時空,古人今人都是一樣的心緒,一樣的壯志、一樣的哀愁……

這本書中的古文,解析的非常透徹,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精髓主旨,達到熟讀背誦的程度,但書中缺少一句一句的直譯,讀之前最好先去弄清古文的本意,再利用零散時間去反覆聽書,效果最佳,當聽的遍數多,聽書的時間長,會有把古文當成了白話文聽的感覺,深入這古文、古詩詞的語境中,會不自覺地學會古文的遣詞造句方法……

讀這些古文名篇,文章標題有的很陌生,但讀其內容,會驚奇地發現,許多現在普遍通用的成語,皆出自於此,什麼水落石出,如泣如訴……如果順著成語反學古文出處,應該會有更多的發現和收穫。而且,在每篇古文中,幾乎都能找到幾句耳熟能詳的句子,像是題眼,文眼一樣,精華往往就在這幾句之上……

多聽優美的古詩詞,每一篇古文像一篇篇意境優美的散文,讓人的心慢慢安靜,被文章吸引而忘卻自己,替古人擔憂起來,這樣,聽多看多會不會成了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所以,我覺得:讀古詩文也要像讀書一樣,涉獵廣泛,讀書時:情感、心理、哲學要讀,歷史、政治、經濟也要看,即讀感性,也看理性,即有感情真摯的傳遞,也有理性分析的嚴謹;讀古詩詞,即要讀婉約細膩的詞句,又要讀大氣磅礴的豪放派詩句,既要懂得女人的柔情似水、也要有男子的豪情壯志……

古詩文,對人心靈的撫慰是潛移默化的,它是隨著讀者在慢慢品味理解中自發感悟的,這種影響意味深遠,銘刻於心、常讀古詩詞,人品自高潔……

相關焦點

  • 小朋友古文啟蒙網課+自雞路線乾貨分享 這份雞娃方案請收好!
    關於古文啟蒙,不少家長跟我諮詢過,我總結了一下,有2個問題最典型。第一個問題,應該先讀古詩還是先讀古文?我認為,古詩和古文的學習順序並不存在衝突。的確有些文章會寫,娃應該先學古詩再學古文,但這個說法我是不太認同的。
  • 評論丨阿輝:人品的延伸——讀《奇山異水張家界》一書有感
    人品的延伸——讀《奇山異水張家界》一書有感文/阿輝魯迅曾說:「沒有崇高的品格,就沒有優秀的人,甚至也沒有出色的藝術家因此,作者人品的高尚還是卑俗,將直接決定著他思想意識的好壞、情感的雅俗、理想的優劣。一句話,人品決定著作者的寫作內容、寫作追求、寫作成就,甚至決定著他能否從事這一藝術活動。劉曉平是張家界市著名作家,在全省乃至全國享有盛譽。2004年1月出版的《奇山異水張家界》是他的第五本文學專著。
  • 3歲背詩,10歲奪詩詞大會亞軍:從小讀古文的孩子有多厲害?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收官之戰,比起鍥而不捨,終摘桂冠的才子彭敏。更讓人驚喜和感動的是,年僅10歲的亞軍韓亞軒小朋友。3歲就開始讀詩的他,詩詞儲備量驚人,臨場沉著冷靜,反應敏捷。離場時還用一首詩跟大家道別:「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 古詩中的這些字,到底應該怎麼讀?不知道你的老師怎樣教的
    歡迎來到我的世界,與你談天說地,易品乾坤!《敕勒歌》,是一首非常好的古詩文,也可以說是一首非常好的古代民歌。更準確的說法,是我國古代南北朝時期的一首民歌。那麼問題就來了,有些字在古代的發音和我們現在的發音已經有了區別,甚至有的字的意義也有所改便,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去讀呢?讓我們先來欣賞一下這首詩歌:敕勒川,陰山下。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究竟是什麼意思?
    古裝劇中常可見到舊時蒙童讀書那種搖頭晃腦的姿態和故意拖長聲調的作法。語言是有聲的藝術,朗讀和默讀的效果是大不一樣的。對古典詩歌加強誦讀,讀出節奏和感情有助於更好地理解詩歌。所以誦讀歷來是古詩文學習中所強調的方法。《莊子·德充符》云:「倚樹而吟,據槁梧而瞑。」第二,創作詩歌。
  • 「你讀過的書,終將成為你的氣質和風骨」,讀好書究竟有多重要?
    在中國古詩詞中,不乏有大量描寫亭臺樓閣的詩句,而能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想出如此標準的詩句答案,這若不是讀書讀細緻了,充分感受和體驗古詩的意境和思想了,又怎能如此快速回答得出來?詩詞大會一舉奪冠後的雷海為,其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給孩子讀文言》:鍾叔河為孫輩學古文而作
    他說過:「古文最簡約,少廢話,這是老祖宗的一項特長,不應該輕易丟掉。」「月」如果是亙古的經典,「掬水」就應該是鍾先生的「學其短」,而我們出版人所做的就是如何努力地將「水中明月」盛到一雙雙的小手上。於是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 「源頭與活水」:讀朱熹的《觀書有感》,讓你明白的某些道理
    觀書有感作者/南宋朱熹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以前讀朱熹的《詩集傳》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觀書有感》這首詩,因為每次讀時候總會把詩的最後兩句寫錯,常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寫成」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
  • 二年級上冊《古詩二首》教師筆記教會孩子想像畫面,品讀詩句
    初讀古詩,感知詩意1.出示古詩,自由練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識記生字:「」恐、驚」的韻母是後鼻音,「辰」既是翹舌音,又是前鼻音,與「晨」比較,在詩中表示日、月、星的總稱。「恐、驚」二字都與心理活動有關。
  • 你是怎樣學習古文的?我的方法是一讀二解三聯想
    引:小學的時候總覺得學古文詩詞很難,長篇大論的「之乎者也」弄得人暈頭轉向,不要說背誦,也不要說理解,能讀通順就不錯了。我個人本來是很喜歡古文的,但由於學習能力有限,在很長一段時間對古文詩詞之類的東西都處於「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狀態。
  • 各國王室爭相學中文 臺灣竟為學幾篇古詩文爭論不休
    但有關古詩選文幾篇將於23日討論,島內學者專家希望至少維持20篇。  同樣是接受義務教育,大陸與臺灣的中小學生在古詩文的學習範圍上相差甚遠。  臺灣《中國時報》注意到,大陸語文部編本,小學6年古詩文129篇(佔比約30%),初中3年古詩文132篇(佔比約51.7%)。換言之,臺灣現行初中語文古文佔比僅比大陸小學生稍多,而臺灣未來高中語文古文佔比跟大陸初中生相去不遠,這還不包括兩岸語文課本篇數幾乎有兩倍的差距。
  • 學習古詩文有什麼意義?看過聞一多對《春江花月夜》的評價就能懂
    她的作文表達的主要意思便是要多學習古詩文,把中國最優秀的文學形式傳承下去。我把女兒的文章仔細閱讀了,也給她做了一些修改。這篇詩歌作文能否獲得競賽評委們的青睞已經不重要了,至少女兒從這篇詩歌作文的寫作中認識到了需要學習古詩文。學習古詩文到底有什麼意義?今天就來說說我的看法。
  • 連《浮生六記》都要讀翻譯版,你是古文白痴嗎?
    《浮生六記》插畫能用語言說清楚感受,就少用表情包敷衍,能根據注釋讀下來的書,就儘量不要翻看白話版。雙11已過,你都囤了什麼書?如果要按這樣的邏輯翻譯,「對景懷人」就不能只換一字變成「對景思人」,而應該叫「對著景色思念著那個人」。「古文」這個概念本來很籠統。新文化運動為了推廣白話文革命,硬生生豎起來「文言文」這個靶子,口誅筆伐。然而兩千多年前的諸子百家算是文言文,明清的許多散文小說也算是文言文,但稍稍讀過的人都知道,兩者的閱讀難度不可同日而語。
  • 哈佛研究表明:孩子從小讀古詩,對大腦有這4個「隱形好處」
    我國教育家尹建莉老師說:「背古詩滋養長大的孩子,他們得到的不僅是文採和詩情,實際上也成為被生活和命運多一份垂青的人。」可以說,故事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根據哈佛研究表明:孩子從小讀古詩,對大腦有這4個「隱形好處」!
  • 讀《紅色傳奇》有感
    讀《紅色傳奇》有感 www.gxbszx.gov.cn  2020-11-27 08:59  閱讀:346次  作者:谷宗華  編輯:班潔  來源:右江日報
  • 讓語文回到原點——讀《兒童的語文》後有感
    讀著於永正老先生的《兒童的語文》,我腦海裡冒出的第一個憲法就是:讓語文回到原點。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在自己的一本書中所提到的。張老師得到的啟發是,課堂永遠屬於學生的,如果有配合,也應該是老師配合學生,而不是學生配合老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開展自己的教學環節,而不是根據自己的需求開展教學環節。這就是基於學情,基於學生,我們現在所提倡的「一課一得」,在一節課中學會正確規範地書寫,學會流利地朗讀課文,這些都是語文的根本,於老先生早早就在施行。
  • 讀《自在獨行》有感
    讀賈平凹《自在獨行》有感。 人過了三十歲,就開始不自覺的減少無意義的飯局,在某些時候不知不覺中喜歡上了一個人獨處的味道,其實絕不是我們厭倦了世界的紛擾,只是我們更加企盼內心的富足和安寧。 最近讀了賈平凹的《自在獨行》,在書中有一段話讓我感受頗深。
  • 高中語文64篇古詩詞情景默寫,典型全面,學透古文填空減少失分!
    高中語文古詩文填空默寫是高考常考題型之一,也算是比較簡單的送分題,雖然難度不高但也不容忽視,常有同學因「輕敵」而導致失分,這就比較遺憾了。古詩文默寫常考的就是對詩句,上句對下句,或者下句對上句;其次就是給定情境內容敘述,來根據情境內容及意思寫出相應的詩詞句子。前者考查的只是背誦與默寫的熟練程度,後者考查的則是對古詩文的理解程度,包括詩文翻譯、意境、表達的情感內容等都要有所領悟,這就有較高的難度了,但總體說來這個題型也是語文科目中最簡單的題型。
  • 暑假讀後感:讀《小房子》有感
    猜你喜歡:讀後感:讀《海底兩萬裡》有感暑假讀後感:讀《花婆婆》有感讀後感:讀《失落的一角》有感
  • 讀後感: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
    田連元先生是這麼說的:「人生就是謎語,青少年看謎面,中年人看謎底」我並不認同他的看法,那麼人到底應該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怎樣才能在革命鬥爭中成長為真正的剛鐵戰士?保爾·柯察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出了響亮的回答。作為一部閃爍著崇高的理想主義光芒的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最大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塑造了保爾柯察金這一無產階級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