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需要一個衛生巾,我來月經了。」
今年9月末的一天,一個六年級的女生獨自走進了杭州時代小學校醫室,找到章校醫。章校醫拿出提前為女生們備好的衛生巾,叮囑道,「這幾天要多喝熱水,不要用冷水、不要劇烈活動。」
近日,經媒體報導後,「小學女廁出現月經提示牌」登上熱搜。多位網友留言,「暖心」、「值得推廣」。有網友認為此舉有利於破除月經「羞恥」,推動性別教育和性別平等。但也有些家長認為,這種公開談論女孩子月經的事情非常不合理。
小學貼提示牌引發關注 圖據都市快報
「今年九月,學校的女衛生間裡貼了月經提示牌。那是(貼提示牌後)來找我的第一個女生。」章校醫告訴記者,「她(女生)大大方方地說,沒有很害羞。現在孩子這種意識都很強。這兩個月來找我的女生有十個左右吧,都知道怎麼使用衛生巾。」
由校長提議:對女孩成長的困惑感同身受
據杭州時代小學薛老師回憶,貼月經提示牌的建議,是「學校開行政會時,唐校長提出來的。說高年級的孩子,萬一來月經,讓她們不那麼狼狽,讓她們感到學校的溫暖。他也是一位女孩的爸爸,所以對孩子成長的困惑感同身受。和行政老師們一起討論,最後由校醫來落實。」
9月23日,章校醫去廣告公司做了粉色的月經提示牌,「粉色溫馨一點」。提示牌上,繪著一個卡通紅裙女孩,印著兩行字:「特殊時期需要幫助,請到醫務室噢!」
一句短短的提示語,讓章校醫頗費思量,「想了好多版本,比如『生理期需要幫助,請找校醫』,但『生理期』太正式了;『請找校醫』太(片面了),或許別的老師也能幫忙,加個『噢』,比較俏皮,不會讓孩子感到很嚴肅,像完成任務一樣。」
學校提供的粉色「呵護箱」 (圖據都市快報)
衛生巾、一次性內褲、暖寶寶、熱水袋、紅糖薑茶,都放置在粉色「呵護箱」裡。「怕孩子過敏,我選了全棉的一次性內褲和衛生巾,日用、夜用都備了。選了個老牌子的紅糖薑茶。暖寶寶也是專門暖宮的。怕熱水袋質量不過關燙到孩子,要牌子好、又可愛的,就選了草莓圖案的。」章校醫說,「她們一般先用熱水袋,貼個暖寶寶,如果不行,再泡點紅糖薑茶。」
在章校醫看來,月經提示牌,有利於讓孩子們「正視自己的成長,讓她們按平常心對待(身體的變化)」。
對此,薛老師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很多女孩來月經的第一年,經期往往不固定。可能有些半年來一次,有些一個月連著來。有了這個提示牌,孩子就不害怕了。不會覺得萬一突然來了,在學校裡會尷尬。而且每天帶著也不方便。」
從羞羞答答到開誠布公:破除月經羞恥性教育必不可少
近日,在「小學女廁出現月經提示牌」的相關微博下,不少網友回憶了自己幼年性教育缺失、羞談月經等生理現象的情況。
網友對學校做法表示讚許 圖據網絡
一位網友表示,小時候,來月經是件很羞恥的事,有的人會戴著有色眼鏡去看來月經的女孩。也有網友稱,小時候,只要旁邊有同學,就不敢拿出衛生巾,會被嘲笑。還有網友說,月經初潮時,以為自己病了,不敢告訴老師,也擔心被父母責罵。
69歲的成都市民簡女士告訴記者 ,初一時,男班主任告訴同學們,「女生來例假,勞動課可以請假。」這讓當時的她「很不好意思」:當時我想,這個老師怎麼當著全班講呢?還是個男老師。那時候也沒生理衛生課,有什麼都問我媽媽。」
80後的宜賓市民徐女士回憶,直到近20歲,還是感覺「月經」二字難以啟齒,只能以「那個」「例假」「大姨媽」代之,「初中時上生理衛生課,男老師講到『月經』,自己都不好意思地笑,大家也笑。體育課請假也不好意思,生怕全班都曉得了。」
網友對學校做法表示讚許 圖據網絡
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性教育的意義,不再談性色變,不再以月經為恥。
「現在孩子在體育課請假是理直氣壯的,很坦然,不會藏著掖著。」前述杭州時代小學薛老師稱,「大家已經完全接納這個事情。沒有男孩嘲笑她們,也不會覺得她們不跑步不公平。」
薛老師任職該校高年級班主任多年。在她的記憶中,該校開展對六年級學生的性教育講座已逾十年,月經初潮即為講座內容之一。「講座前,我們班主任也會做前期教育。告訴孩子們,隨著成長,身體會發生不同的變化,都非常正常。讓孩子們很欣然地接受生理的變化,把它當成科學的事來對待。我們開誠布公地給孩子說,孩子們反而會接受。他們覺得,老師都公開講了,不是很隱秘的事。因為我很坦然,所以孩子們也很坦然。她們也不會覺得沒面子、抬不起頭等。孩子們第一次(因月經初潮)來找我們,我們都會說,『恭喜你,你長大了』。」
專家看法:體現教育和社會觀念進步 可強化心理輔導
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端表示,小小的提示牌體現了教育和社會觀念的進步。在從小女生到成熟女性的成長過程中,伴隨的不僅是生理的變化,也包括心理的逐步適應。如果心理髮育滯後於生理變化,可能會引發恐懼、不安、不適、羞恥感等,也會影響到學習、生活的狀態。
這些細節上的關愛,雖然很小,但很溫馨,體現了對女生心理上的呵護和撫慰,給女生上了人生中重要的第一課,知道了性別差異所在。
女性的成長,伴隨著外界環境、家庭教育和社會逐步構建和塑造。外部環境灌輸的理念,對女生的自我認知、身心成長,都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社會能否提供一種比較寬容、開放的外部環境,女性身心成長的社會支撐系統是否足夠包容、完善,能否形成良性的導引和推動作用,是很重要的。
陳端認為,在女生成長的關鍵時間節點上的心理輔導,會影響到她們將來對兩性關係的定位認知。她認為除了女廁的小細節之外,可以進一步強化心理輔導,可能效果會更好。
來源:紅星新聞、華商報
編輯:楊晨
初審:劉昆
終審:安婧
投稿郵箱:sxflxm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