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是有記憶的!普魯斯特在《追憶逝水年華》說:「唯有氣味彌亙。味覺的確是一個有趣的記憶,如果說回憶是一座城,那麼味道就是護城河,承載著你對家鄉的美好記憶、對親人的念想。回憶一旦觸發,味覺的盛宴即在每人心中按不同的方式上菜。」
每個人都對城市的味道都有獨立的記憶!
每個城市的味道,對不同的人來說是不一樣的!
在我們各自心中總有一種味道,也許它不一定是最好吃的,但它是屬於我們味蕾上的特別記憶,是屬於對遠方的念想……
醃菜炒肉
大棵青菜太陽下曬幾天殺青,經過搓揉去除汁水,清洗後加入鹽、糖、辣椒麵、花椒麵等佐料,拌勻後入罐醃製。
稀豆粉米線
我沒看錯吧?究竟是稀豆粉,還是米線,小編你確定這是一個菜,而不是兩個菜?
是的,吃貨,你絕對沒有看錯,這就是一個菜——稀豆粉米線。
做法簡單,但味道絕對是一絕!!!先把米線煮熟,再舀入稀豆粉,再加上肉帽子,然後你自己再根據個人口味放作料,哇噻,一碗其貌不揚,但味美叫絕的稀豆粉米線就出爐了,拍貨這個時候一般是放下筷子先拍照發朋友圈,而吃貨這個時候一般都是立馬攪拌,開吃嘍~~
土鍋子
有幾百年歷史的騰衝鍋子也稱「土鍋子」,這個是騰衝當地的火鍋,是一道風味獨特的菜餚,不使用金屬火鍋,只使用騰衝城郊滿邑村陶土燒制的土陶火鍋,講究慢火慢煮,因而菜味鮮甜醇和。現在騰衝土鍋子早已譽滿全省名揚東南亞國家了。
騰衝鍋子烹製獨特,用料及製作系以用雞和鮮排骨熬成骨湯,底菜豐富,搭配合理,以蔬菜為主配以芋頭、淮山、白蘿、胡蘿、油炸臭豆腐、紅苕、黃筍 (或黃花菜)、黃條、酥肉、泡皮等配料,上鋪一層泡皮(泡皮的製作很獨特,它是用洗淨的鮮豬皮曬乾後,用油泡炸,再用冷水浸泡,然後切成薄片),泡皮之上點綴一圈蛋卷,即成一色香味俱佳的騰衝火鍋。土鍋子的造型美觀,而且保持原汁原味,營養全面。成菜鮮甜醇和,營養全面。
傳說元朝末年朝中派一位大臣到騰衝守關,來到邊陲後,看到每天送到邊關給戰士的餐食都變冷了,於是這位大臣就想怎麼才能讓守邊的戰士能吃熱乎乎的菜飯。他叫當地工匠燒製成土鍋子用來煮食,既方便又省事,遙遠的路程都能吃到熱乎乎的飯食,從此土鍋子就成為騰衝的名菜之一。
騰衝大救駕
這道菜其實就是炒餌塊,它用當地上等漿米製成,有切成絲或切成片兩種食法,切成片的食法當地人稱之為「大救駕」。之所以有這樣的名稱,不是因為它的塊大,而是有歷史典故的呦~~
相傳清初南明永曆皇帝被投降清廷的吳三桂率軍追擊,出逃時永曆帝飢腸轆轆,逃到一農戶家後催促農家儘快做飯。農戶把餌塊三刀兩剁切成片,加上雞蛋、瘦肉和蔥姜等,丟到鍋裡胡亂炒熟。永曆皇帝吃後如食山珍海味,便問這是什麼菜,農戶答道:「匆忙之中做出,不知菜名。」永曆帝說:「真是救了朕的大駕啊!」騰衝的炒餌塊從此得名「大救駕」。
騰衝大薄片
大薄片,系雲南保山地區的風味涼菜。此菜一大二薄,肉片大、薄如紙,關鍵在刀功。成菜肉脆嫩,皮筋韌,佐酒最宜。加之酸、鹹、辣、麻、香齊全,風味別致。
大薄片是一道考驗廚師刀技的菜,其原料為豬的耳朵、舌頭和嘴,加工方法極為特殊,製成後煮熟放涼,切成薄如紙、大如掌的片,丟到牆上不會下落,故以得名大薄片。蘸上配好的作料吃。
騰衝白果燉雞
銀杏燉雞是騰衝銀杏村推出的一道美味菜餚,是一道非常滋補的養生美食,具有增加蛋白質,延緩衰老的作用,還能起到美容養顏、減肥的神奇效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對老年痴呆症有一定的幫助。
所謂銀杏燉雞,其實只是銀杏村「銀杏系列」美食中的一種,類似的還有銀杏燉小腸,銀杏花燉蛋。只要不離銀杏,便是一道不折不扣的養生大餐。你知道嗎?在騰衝銀杏村,每當秋末冬初之際,點這道招牌美食的遊客會非常多。
銀杏燉雞,以原生態的銀杏果、土生土長的土雞為原料,用銀杏村當地山泉水熬湯燉製而成。銀杏村人用土裡土氣的「土罐」裝食材,用冒著明晃晃火焰的「土灶」加熱食物。看似不甚高明的原生態做法,其實是千百年來當地人的「養生秘訣」:千百年傳承來的,最適合養生。
騰衝口水羹(炒麵渣)
顧名思義,「口水羹」就是加進了口水的粥糊。口水羹」是筆者自作主張為其另起的一個別名,為了使讀者對這東東有個形象直觀的了解,而用了這個直意的代名,用得未必貼切。在騰衝,它的真實名稱應是「炒麵渣」(借用渣:音zha發第三聲)。此字在方言裡,是專門用於表示食物種類中譬如粥、羹.....等此類糊狀熟食的籠統稱謂。不過,這裡用渣來代替,只是因為兩個字發音比較接近,而字義卻是大相逕庭的!我們這個地方,中原文化引入較早,傳統思維和舊觀念顯得根深蒂固,某些方面甚至是被「發揚光大」了的。
一個可以憶起一座城的味道!
只要甩上一口,無論在哪裡?
瞬間感覺家鄉其實就在身邊!
走進一座城,從味蕾的味道開始,
遠離一座城,從舌尖的記憶開始。
「保山味道」——青春記憶裡無法磨滅的味道!
來源:保山生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