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作者 祁連軍武欄目 天光/九黎】
2020年,因為疫情許多國家經濟不景氣,失業率暴漲。尤其是在上半年,很多國家因為新冠肺炎爆發,紛紛指責中國,其中澳洲態度也甚是強硬。
中國在上半年和許多國家解除了合作關係,其中就有澳大利亞。因為失去了中國這個相對龐大消費市場,以至於澳大利亞在對外出口上造成了巨大損失。
最近,據環球時報2日報導,澳大利亞方面新上任的貿易部長提出了一個"新"方案。
這個方案就是加強和印度貿易合作,試圖用印度市場取代中國。而據了解,其實這個方案早在2018年就已經提出,不過當時並沒有引起注意。
2018年方案中,給出了十分具體的關於和印度合作的建議,但在當時僅有一條被採用。
果不其然,立馬遭猛批,抨擊新任貿易部長的是澳大利亞工黨貿易發言人,瑪德琳·金。
她認為澳大利亞之所以會造成現在青黃不接,是因為沒有在2018年這份方案提出時就和印度建立關係。
而是當對外貿易出現問題時,才想到還有印度這個巨大,且極具潛力的消費市場。
但實際上,據分析,假設縱使在2018年澳大利亞方面和印度建立了貿易合作,短時間內印度也無法取代中國,根本不可能成為澳大利亞對外最大的出口市場。
首先,印度雖然和中國一樣是發展中國家,但是印度貧富差距較大,中產階級僅有一少部分,和中國相比,小巫見大巫。財富不對等,導致了兩國消費水平、購買力度不同。
其次,澳大利亞出口資源主要是鐵礦和煤炭,而澳大利亞出口印度的煤炭已經是極限,甚至在2019年對印出口煤炭相比上一年下降了百分之零點幾。
所以想要將數額巨大訂單轉給印度,很有可能會造成巨大損失。放眼全球能夠接下這個訂單的國家,寥寥無幾。
最後,澳大利亞的龍蝦,牛肉,葡萄酒等物資,它們大多對應的皆是中產階級,所以澳大利亞真想要和印度達成貿易合作夥伴,能出口的東西,只少不多。
澳大利亞訂單量巨大,它能夠和印度合作一時,但不能永遠合作,畢竟印度還有貿易保護主義,所以澳大利亞不可能在印度傾銷商品。
澳大利亞在2018年提出和印度合作方案,放在當時確實有可行之處,如今兩年過去了,早已時過境遷,所以再按照之前方案執行,已經晚了。
免責聲明:本文由《祁連軍武》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