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十數據
在多種重要商品對華出口遇阻後,澳大利亞也緊急宣布「換將」。12月18日最新消息顯示,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將對內閣進行重組,任命原教育部長丹·特漢(Dan Tehan)為新任貿易部長,現任貿易部長西蒙·伯明罕(Simon Birmingham)則將轉任金融部長。莫裡森「換將」有何打算?此舉又將把中澳經貿關係引向何方?
1200萬噸大麥爛在地裡!澳大利亞6795億出口商品將被「替代」?
澳大利亞商品在華「折戟」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大麥方面,由於中國在今年5月宣布將對澳大麥徵收合計80.5%的稅費,6月澳對華大麥出口便暴跌99%;而據澳媒援引當地農民的話指出,目前還有約1200萬噸大麥爛在地裡,但澳洲農民更是擔心法國、俄羅斯、烏克蘭和阿根廷等國進一步搶佔澳大麥在華市場份額。
據悉,俄羅斯8月已經獲得了大麥對華出口的批准,並計劃對華農產品出口增加10倍。
煤炭方面,由於我國加強對進口煤炭的質量安全檢查和環保項目檢測,而澳洲煤炭此前已被多次檢出不符合環保要求的情況,因此澳煤對華出口也出現了延誤現象;綜合多方外媒的報導,目前滯留在中國港口的煤炭船已經達到82艘,等待卸貨的煤炭數量也攀升至880萬噸;另據Refinitiv船舶跟蹤和港口數據,10月中國進口澳煤環比銳減60%。
不止於此,當前澳大利亞的銅、龍蝦、鐵礦石等商品的出口形勢也急劇惡化,並且正面臨來自美國(龍蝦、小麥、大麥、玉米)、印尼(龍蝦、煤炭)、加拿大(煤炭、龍蝦)、智利(銅)、秘魯(銅)、巴西(鐵礦石)等多國的威脅。有輿論指出,如果事態無法得到控制,那澳大利亞對華出口的1039億美元(約6795億元人民幣)商品都將有被替代的風險。
澳大利亞更換貿易部長,能改善中澳經貿關係嗎?
也正是為了改善中澳經貿關係,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才緊急宣布「替換」貿易部長,那「新官上任」又是否會對中澳經貿關係走向帶來積極因素?答案或許是肯定的。根據公開履歷顯示,新任貿易部長丹·特漢不乏貿易和對外交涉的工作經驗;而美媒也在分析中指出,澳大利亞貿易部長的走馬換將,正是為了緩和並改善中澳經貿關係。
實際上,如果通過現任貿易部長西蒙·伯明罕的行為舉止來分析,莫裡森「換將」的意圖也是十分明顯。11月27日,中國方面發布公告,基於澳大利亞葡萄酒存在傾銷事實,我國決定自當月28日起採用保證金形式對產品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比率為107.1%-212.1%不等。
然而,對於中國市場此次的決定,西蒙·伯明罕除了表態此舉將重創澳洲葡萄酒產業外,更是發出了「經濟脅迫」的相關言論,稱相關措施正在讓澳大利亞主權受損。此外,在大麥在華面臨80.5%的稅收後,西蒙·伯明罕也強硬表態,正在將此事向WTO提出申訴,尋求後者介入。
不難看出,在中國基於事實情況對澳大利亞商品作出相關裁定之後,西蒙·伯明罕的做法一直在讓事態擴大化,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讓雙方經貿關係進一步承壓。不過,僅僅更換貿易部長就能緩和中澳經貿關係嗎?恐怕有些難度——畢竟澳大利亞政府在新冠病毒源頭、中國香港、華為等相關問題等各個方面所發表的錯誤言論,已然重挫了中國市場對其的信心。
文 | 劉蘇林 題 | 曾藝 圖 | 盧文祥 審 | 劉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