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億年前地殼運動傳奇 公園裡出現恐龍足跡(圖)

2021-01-20 中國新聞網

  專家初步斷定,延慶地質公園裡的恐龍足跡歸屬於蜥腳類、覆盾甲龍類、獸腳類、鳥腳類。

  9月9日,北京延慶地質公園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繼北京房山世界地質公園之後,成為北京地區第二座世界級地質公園。延慶世界地質公園中以白河堡水庫為起點、以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為終點的白河峽谷沿線,是一條學習地質知識的絕美風景帶。與房山地區(以「十渡」為代表)北方典型巖溶景觀為特色不同,延慶地區雖然也有少量「巖溶」景觀,但並不是其最突出的特點,其特點是地質風貌則更為多元。

  從延慶縣城出發,走進千家店園區內,沿昌赤路向東,經灤赤路行駛,兩側山石聳立。一塊不起眼的山體,遍地破碎石塊,很難想到這是1.4億年前地殼運動形成的斷層;約三百平方米的光滑石壁,斜立地面,上面竟留下了侏羅紀時期恐龍的100多個足跡……

  北京地質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楊鴻連解釋,中國延慶世界地質公園規劃面積逾620平方公裡,包括千家店、龍慶峽、古崖居、八達嶺4個園區,其中,我們所走的千家店園區,以「百裡山水畫廊」風光而著名,保留了燕山運動多期次地質記錄,包括北京地區首次發現的恐龍足跡化石、原生矽化木群、山前斷裂、近乎直立的巖層、紅石灣穹窿、六道河背斜、單斜構造等。

  海浪在石頭上一層層雕琢出來

  燕山天池原是白河河谷,後築壩成湖,即為白河堡水庫,海拔600米左右,是北京最高的水庫。楊鴻連介紹,燕山天池坐落在白河堡火山沉積盆地之上,四周山勢起伏,得以成為北京主要的水源地之一,每年,分春秋兩季定期將水沿白河注入密雲水庫,而延慶人也形象地比喻「北京市民喝的一杯水中,有三分之一來自延慶。」

  白河為密雲水庫補水過程中,蜿蜒曲折流經地質公園30公裡,沿岸植被豐富。白河兩岸原本多稻田,為了保證北京市民的飲水純淨,現已不再種植稻子,而改種一些花卉植物。

  山壁的灰白色巖石近乎直立,非常陡峭,這是近直立地層,層面很壯觀。楊鴻連解釋,由於約1億年前燕山運動的構造擠壓作用,使原本的地層變得近直立狀,出露的地層高達百米,因為近乎直立,層面顯得很壯觀。

  另一處山壁能看到波浪般的紋理,即「波痕」,好像是海浪在石頭上一層層雕琢出來。延慶曾是一片海,「波痕」是典型的海相沉積構造(左圖),它的特徵對於確定古水流性質、恢復當時的古地理環境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楊鴻連舉例說,形態對稱的波痕,表明是在波浪作用下形成的;而不對稱的波痕,表明是在單向水流條件下形成的。

  ■ 自然筆記

  筆記時間:9月中旬 筆記地點:延慶 指導老師:楊鴻連(北京地質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筆記指導:最好的參觀方法,是自己駕車,看到一處地質遺蹟點,就能隨機停下來,細細觀看實物,再參考指示牌上的介紹內容。在一些標誌性的地質景觀旁邊,建立了地質遺蹟點,設有中、英文地圖指示牌、科學介紹牌,標出距下個地質遺蹟點的距離。

  地質公園管理處副主任尤寶軍介紹,白河峽谷沿線的地質遺蹟點有三十處左右,延慶在各園區已有25名地質講解員,經過了地質、旅遊和綜合服務的培訓,市民團體旅遊,只要提前打電話給景區,就可以預約到專職地質講解員。

  北京首處恐龍足跡化石

  一處數十米高的紫紅色砂巖峭壁上,有些形態大小各異的凹陷,幾十釐米至十幾釐米,這就是北京地區發現的首處恐龍足跡化石。據楊鴻連介紹形成化石的條件苛刻:第一,恐龍生活的地方距離水源比較近,比如河海、湖濱等,如果是土層堅硬的話,是不會留下足印的;第二,恐龍留下足印後,需要暴露在空氣中一段時間,使得足印堅固起來,這樣在下次泥沙、波浪來侵襲時,足印才可能不會被衝掉。最後,這些足跡要及時地被外來物覆蓋,經過石化作用變得更為堅硬,形成化石,之後的地殼運動,使得這些足跡化石從被掩埋住的最底層發生傾斜、抬升,得以顯露於世人面前。而延慶留存有距今1.3億至1.8億年間形成的與燕山運動相關的地質記錄等多種地質遺蹟資源,具備恐龍化石形成的相關條件。

  據了解,灤赤路在白河之南,幾乎與白河的走向平行。而恐龍足跡化石正在其南。當地為了保護恐龍足跡化石,計劃將整條路遷移到白河之北。

  專家初步斷定,延慶地質公園裡的恐龍足跡歸屬於蜥腳類、覆盾甲龍類、獸腳類、鳥腳類。

  目前在出現遺蹟的斜坡和灤赤路之間架起了齊胸高的欄杆,斜坡頂也罩上了一層密目網防止落石。為了方便學者研究,斜坡一側還搭建起了曲折的木梯,這個木梯也成為了遊客觀賞恐龍足跡化石的地點。

  如今,這個首都惟一出現的恐龍足跡,還露天接受著風吹雨打。有專家建議,斜坡可以選擇用玻璃罩子罩起來,更有效預防頂部有可能出現的崩塌。除了山石自然風化脫落之外,往來車輛帶來的震動也持續對遺蹟產生影響。

  ■ 概述

  北京位於燕山山脈和太行山交匯處,周邊有多處地質公園,不僅具有特殊地質的科學意義,一些地質遺蹟也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為多個園區和景點,綿延幾百平方公裡。北京地質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楊鴻連介紹,其中北京百花山上的「聖蓮山」就是北京市級的地質公園,而平谷的「黃松峪」、密雲的「雲蒙山」則是國家級的地質公園。

  保護地質遺蹟、普及地學科普知識和促進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是建立地質公園的三大宗旨,地質遺蹟是不可再生性的景觀,所以對其進行保護是第一位的。隨著地學旅遊的興起,圍繞地質博物館、地質公園的旅遊觀光項目將更加便利地對公眾開放。

  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遠徵

相關焦點

  • 1.9億年前的重慶是侏羅紀公園,生物學家找到證據:那裡全是恐龍
    要知道,這次發現「雞爪印」的地方,是卡巖塔足跡,最早發現於美國,它的特點是獸腳類恐龍的足跡更窄、更細,腳趾部分更寬並且呈現三角結構。在本次發現之前,雖然卡巖塔足跡在世界上廣泛帆布,不過在亞洲地區也一直都沒有找到確鑿的證據,這次在重慶發現的,也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好的侏羅紀卡巖塔足跡群之一,非常的讓人激動。
  • 看過《侏羅紀公園》的伶盜龍嗎?伊朗發現了兩趾恐龍足跡
    2017年7月13日,中伊等國古生物學者宣布他們在伊朗北部的厄爾布爾士山脈區域的中侏羅世地層發現了神秘的二趾型恐龍足跡,這意味著一類長有羽毛的兇猛恐龍在1.7億年前曾經漫步在伊朗大地上。恐爪龍類的殺手爪。
  • 北京延慶著手編制恐龍足跡化石保護區發展規劃
    延慶發現的恐龍遺蹟,可歸屬於晚侏羅紀覆盾甲龍類、獸腳類、鳥腳類等恐龍足跡。圖為根據恐龍遺蹟現場製作的效果圖。  賈德勇攝  暴露的足跡至少幾百個  2012年伊始,北京市延慶縣宣布,新近在千家店鎮延慶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核心區內,發現大批珍貴距今約1.4億至1.5億年前晚侏羅紀的恐龍足跡化石,這是北京地區首次發現恐龍存活過的證據,也是世界上首都圈唯一的恐龍行動記錄。
  • 北京探問恐龍足跡 距今約1.4億—1.5億年
    延慶發現的恐龍遺蹟,可歸屬於晚侏羅紀覆盾甲龍類、獸腳類、鳥腳類等恐龍足跡。圖為根據恐龍遺蹟現場製作的效果圖。  賈德勇攝  暴露的足跡至少幾百個  2012年伊始,北京市延慶縣宣布,新近在千家店鎮延慶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核心區內,發現大批珍貴距今約1.4億至1.5億年前晚侏羅紀的恐龍足跡化石,這是北京地區首次發現恐龍存活過的證據,也是世界上首都圈唯一的恐龍行動記錄。
  • 臨沂又現神秘恐龍足跡 小坑有三四個手掌大(圖)
    珍貴的馳龍足跡化石到底啥摸樣?化石發現地與其他地方有何不同?化石中究竟埋藏著哪些不解之謎?為解開這些疑問,本報記者昨日來到臨沂市臨沭縣岌山省級地質公園,一探究竟。  名叫岌山不見山 「地質公園」無人知  汽車從臨沂下高速後,先到臨沭,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車程,才到達位於曹莊鎮的岌山。
  • 龍巖繼續發現50餘枚恐龍足跡
    站在龍翔大道上,抬頭60度仰望,可以看到這座首現恐龍足跡的小山丘,如今已披上了由防水彩條布、木板等構成的「外衣」,被層層保護起來。除了「外衣」顯示出此處的「不凡」之外,這座小山丘,與一般的工地沒有區別。這座小山丘距離當地縣政府有3公裡左右的路程,平日裡鮮有市民關注。
  • 重慶公園裡發現奇特足跡,其外形像雞爪,這是什麼史前怪物?
    如果你在森林公園進行爬山活動時發現旁邊的石頭上存在著一個特殊的印記,你是否會對它產生濃厚的興趣,以至於聯繫森林公園的相關人員對該印記進行調查呢?相信大多數人並不會這麼做,因為土壤中、石頭上的印記十分常見,沒有多少人會在意它們。
  • 恐龍足跡為何能留1億年?專家告訴你
    恐龍足跡為何能留1億年?,專家鑑定並發表論文,是一億年前恐龍留下的腳印。並且在不遠處,還有兩處「八仙醉酒」和「神仙小酒杯」遺蹟,經過初步現場鑑定,也是恐龍留下的,而且很有可能是浙江省內發現的最小的食草恐龍足跡。浙江怎麼會有這麼多恐龍遺蹟?記者找到浙江自然博物院副書記金幸生、浙江自然博物館研究恐龍的專家鄭文杰,這一打聽才知道,浙江還真是個名副其實的恐龍之鄉,目前已經正式命名的浙江恐龍就有七種,挖掘的恐龍蛋甚至有上萬枚。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
    240餘枚恐龍足跡化石。這是中國迄今發現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也是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記錄。▲圖為2020年11月10日,福建上杭,考古現場發現的鴨嘴龍類足跡。(圖片來源:中新社)中新社報導,據初步勘察,該化石產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
  • 重慶歌樂山發現大片恐龍腳印,為當時中國最兇猛肉食性恐龍
    攀巖愛好者在歌樂山峭壁上發現大片恐龍腳印,為1.9億年前中國最兇猛肉食性恐龍所留,填補亞洲卡巖塔足跡空白。那片湖泊如今變成了連綿的群山,而這隻恐龍的腳印,在地質運動之下穿越時光,定格在了山巖上。2020年5月,中國科學家宣布,在重慶歌樂山發現大片恐龍足跡,造跡者為當時該地區最兇猛的獸腳類恐龍——中國龍,當時它們正在做小跑姿態。這是亞洲保存最好的侏羅紀卡巖塔足跡群,為研究中國侏羅紀早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提供了重要證據。
  • 「恐龍」來了! 安塞油田勘探發現恐龍足跡化石
    本報訊(通訊員 侯小龍 記者 李星棋)1月11日,記者從延長油田杏子川採油廠獲悉,該廠職工在安塞油區地質勘查時發現了恐龍足跡化石,近日被國內古生物學專家現場考查證實,這一發現為延安市區域內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的首例報告
  • 這個地方,隨處可撿到恐龍蛋化石,是侏羅紀時代恐龍樂園!
    走進博物館,大廳裡陳列著一副20米長、8米高的大型蜥腳類骨骼,周圍是翼龍、偷蛋龍等幾種恐龍模型。其中一隻被聲音和電控制的模擬霸王龍,抖著頭髮尖叫。它威力強大,栩栩如生,讓人懷疑它是幾億年前闖入侏羅紀公園的。
  • 為侏羅紀恐龍足跡
    為侏羅紀恐龍足跡 西藏神秘「大腳印」為侏羅紀恐龍足跡 今年1月15日出版的《地質通報》上刊登了加拿大艾伯塔大學博士生邢立達等學者撰寫的研究報告《中國西藏恐龍足跡的首次記錄》。文章揭示了「大腳印」遺址是來自侏羅紀時期的大型恐龍足跡。據當地政府記載,這處遺蹟發現於1999年初,當時工程隊正在修建昌都邦達機場至昌都鎮公路,修路放炮時「炸」出了這些「腳印」。
  • 地質作用、地殼運動、地質構造、構造地貌都是什麼意思
    地質作用——是指由於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殼表面形態、組成物質和內部結構發生變化的作用,按其能量來源可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引起地質作用的自然力稱為地質營力。地質作用可以是物理作用,或是化學作用,也可以是生物作用。它們既發生於地表,也發生於地球內部。
  • 《侏羅紀公園Ⅲ》:高智商的恐龍來了!(圖)
    史匹柏經典恐龍電影《侏羅紀公園Ⅲ》首個預告片近日終於面世!這一集裡除了有大量的新品種恐龍現身外,速龍的智力更是驚人地成長,既懂互相對話溝通,又會布置陷阱追殺人類,成為最恐怖的殺人魔!
  • 世界最大恐龍腳印驚現澳洲侏羅紀公園
    (推特圖片)據美國CNN報導,一項研究的主要作者表示,世界上最大恐龍足跡已經在澳大利亞西北部被發現,測量距離將近5英尺9英寸(1.75米)。該足跡是屬於一頭長頸、食草性的蜥腳類亞目動物,長度超過了去年七月份在澳大利亞發現的一個長達1.15米(近3英尺9英寸)的腳印而成為了新的紀錄。
  • 瀘州古藺現「神秘生物」腳板 專家:或為白堊紀中期實雷龍足跡
    這些腳印鑲嵌在平整、且分布著明顯紋路的紅色丹霞石上,整個外形就像是一條條小金魚在水裡暢遊的樣子。村民林永平對石頭上這些像雞爪一樣的腳印很感興趣。河道清理完之後,他邀請附近村民幫忙,把這塊留下神秘腳印的石頭抬到岸上,運回家擺放在院子裡。他說:「這些腳印不知道有沒有研究價值?運回來保存的目的,就是為了方便以後邀請專家前來鑑定。」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專家:相信還將發現恐龍骨骼、恐龍蛋...
    專家表示,福建在恐龍化石資源方面的潛力還很大,相信今後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恐龍化石被發現,不僅恐龍足跡,還有恐龍骨骼,甚至恐龍蛋化石。恐龍化石的保存需要連續的陸相沉積巖。福建省東部由於燕山運動,被大量火山巖覆蓋,只有閩西和閩北有少量晚白堊世紅層。而且這些紅層零星分布在白堊紀華東南地區的大量斷裂帶之間,比較分散破碎,發現恐龍化石的難度很大。化石的探尋有時如同大海撈針,每次裡程碑式的發現之前可能是數年甚至數十年默默無聞的積累。「閩西紅層盆地中包含了大量植物化石和一些雙殼類化石,很多證據表明當時的古環境恐龍是可以生存的。
  • 世界上四大侏羅紀恐龍公園
    接下來讓小編為你介紹世界上四個侏羅紀恐龍公園1. 俄亥俄州恐龍公園位於俄亥俄州梅森市辛辛那提東北24英裡的金斯島,是世界上最大的仿真恐龍公園。2.新澤西州恐龍公園新澤西恐龍公園距離紐約很近,你甚至可以在帝國大廈就可以看見這個公園,這個公園於2012年5月份開放,整個公園致力於打造栩栩如生仿真的電動恐龍模型,他們稱每個恐龍都用其自己的個性,恐龍逼真的動作讓你覺得他們是真的恐龍而不是仿真電動恐龍。
  • 了不得:5歲男孩發現恐龍足跡!連種類都鑑別出來了
    了不得:5歲男孩發現恐龍足跡!導讀10月10日,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等古生物專家,在四川通江縣毛浴鎮境內發現恐龍足跡,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