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領土擴張與「海陸雙元」帝國的形成

2020-12-15 騰訊網

美國,一個只有200多年歷史的國家,是如何迅速成長為世界第一強國的?這始終是一個熱議的話題。通過對美國歷史和政策的梳理與分析,我們發現,不同於英國、德國、俄國等強國所具有的單一的海權或陸權特性。美國是目前為止世界上唯一一個真正同時擁有海陸雙元特性的國家。這一特性正是解讀美國崛起的「密碼」。本文正是以此入手,來梳理和分析美國海陸雙元帝國是如何打造的。

首先,我們來梳理美國崛起過程中的關鍵節點:

任何帝國在成長的過程中都少不了領土擴張。但是,美國領土擴張的方式明顯不同於之前所有的帝國,即通過以購買為主,武力為輔的方式。1803年,美國花費1500萬美元從拿破崙手中購得路易斯安那地區;1819年與西班牙籤署《亞當斯-奧尼斯條約》購得東佛羅裡達;1846年與英國籤署《俄勒岡條約》,獲得位於今天美國西北部、北緯49度以南的大片領土;1848年通過美墨戰爭,強迫墨西哥籤署《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獲得從德克薩斯到加利福尼亞的廣袤土地,同時美國也支付給墨西哥2000萬美元(1853年又以1000萬美元購買今天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南部的部分土地,正式確立今天的美墨邊界);1867年從沙皇手中以720萬美元的代價購得阿拉斯加。上述地區在當時大多屬於人煙稀少、不被原母國重視或者無法得到有效開發的土地,這也為美國的擴張提供了便利。不過,單單獲得土地是沒有用的,如何開發利用這些土地,特別是如何將擴張-開發的過程與美國大戰略相結合才是至關重要的。在此過程中,美國的發展有幾個至關重要的「節點」。

約翰·加斯特的油畫《American_progress》,形象的展現了西進運動的盛況

第一個關鍵點:德克薩斯。美國西部雖然廣袤無垠,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定非德克薩斯州莫屬。1821年,史蒂芬·奧斯丁等一小部分美國早期拓荒者來到當時屬於墨西哥的德克薩斯,並在此定居下來,十幾年後,這裡已經擁有3萬多英裔美國人。1836年,這些定居者從墨西哥獨立出來,成立了「孤星共和國」,並要求併入美國,美墨戰爭也因此爆發。美墨戰爭最終以美國的勝利告終,這也就有了上文提到過的《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

德克薩斯州就如同是北美洲的縮影,著名的西經98度線將該州一分為二。它的東部土地肥沃,盛產棉花,很快融入當時南部的蓄奴體制中,並且成為當時西方最重要的棉花產地,更是當時工業革命至關重要的紡織業的主要原料產地。1840年時,這裡提供了當時世界貿易中三分之二的棉花;它的西部相對乾燥,這裡畜牧業,特別是養牛業相當發達,它支撐起十九世紀美國的食品加工業。德克薩斯早期的艱難拓荒加上獨特的自然環境,使得這裡逐漸形成了美國文化的代表——西部牛仔文化,隨著好萊塢電影業的蓬勃發展,西部牛仔文化也被帶到世界各地,成為美國文化的標誌之一。德克薩斯對美國的貢獻到這裡還遠沒有結束。1901年在德克薩斯的博蒙特鎮附近發現了「黑色的黃金」——石油!直到今天,墨西哥灣依舊是美國主要的原油產地。

西部牛仔成為美國文化的標誌

第二個關鍵點:加利福尼亞。當美墨戰爭還在進行時,美國著名政治家、戰略家威廉·西華德就要求美國一直打到加利福尼亞去。時任美國總統的波爾克也頂住那些希望吞併加拿大的人們的壓力,與英國談判以北緯49度線作為兩國的邊界,從而可以集中力量向太平洋岸邊進發。因此,獲得加利福尼亞可以被視為是美國海陸雙元帝國建設的重要裡程碑。

人們對早期加州印象最深的事件莫過於「淘金熱」。但是加州淘金熱的意義絕不僅僅局限在投機和暴發戶。不可否認,淘金熱確實使相當多的人一夜暴富,但是不同於早期殖民時代的西班牙葡萄牙對南美洲金銀礦的揮霍,美國人考慮更多的是如何更好地使用這些錢。為了規範黃金的歸屬,礦主們制定了粗糙的法律和規則。在這些人中,誕生了牛仔褲之父利瓦伊·史特勞斯,當時他設計出一種受礦工喜愛的藍色工作服;礦業巨頭喬治·赫斯特;利蘭·斯坦福,著名的史丹福大學的創始人以及著名的「四巨頭」(除了斯坦福,還有馬克·霍普金斯、查爾斯·克羅克、科裡斯·亨廷頓)。人們都知道,美國總統林肯出臺過解放黑奴宣言和宅地法,但是不被人熟知的是同樣是1862年,林肯還籤署了《太平洋鐵路法案》,決定從東西兩面修建將整個美國連在一起的鐵路網。美國政府為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和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提供巨額貸款和6000多萬英畝的建設用地,並且允許公司發行債券。而「四巨頭」就是鐵路建設的重要投資人和監督建造方。1869年5月10日,橫貫東西的鐵路在猶他州的普羅蒙特利相接,橫貫北美的鐵路全線貫通。在工業時代,鐵路代表的內燃機革命是陸權崛起的支柱。可以說,正是加州的黃金支撐起美國的陸權崛起。

太平洋鐵路的貫通為美國陸權奠定了堅實基礎

有了加州的黃金、中西部無窮無盡的農產品、發達的畜牧業、通過移民不斷壯大的人口。這些又通過十九世紀方興未艾的鐵路建設貫穿起來,最終匯聚到工業時代美國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也是第三個關鍵節點——中部的芝加哥。1874年著名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成立。一輛輛火車載著農產品和牲畜匯聚到芝加哥,又一輛輛滿載食品加工品運往美國各地。芝加哥不僅是當時美國最繁忙的工業城市,更是美國工業化的代表。1893年的芝加哥博覽會更是成為美國陸權崛起的標誌。

十九世紀美國陸權的發展為美國的強國之路提供了堅實的動力,但海權的建設也從未停歇。如果說陸權的發展有更多的民間自發和逐利的特點,那麼海權的建設則更多是由政策主導,也因此更容易梳理,也更呈現出連續性。

美國始終有一種認識,即大西洋代表著舊世界,太平洋才是美國的未來。早在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威廉·西華德就提出建立「建設美利堅太平洋商業帝國」的構想。1853年,美國亞洲艦隊司令佩裡帶領一支規模不大的艦隊造訪日本,即「黑船來航」,美國也正式達到太平洋的另一邊。但是,美國的海權發展並非一帆風順,隨後的南北戰爭打斷了美國海權的建設進程,南北戰爭結束後,美國海軍也遭到荒廢。但是,建設「太平洋帝國」的夢想卻從來沒有被忘記。又是那位西華德力排眾議,從沙皇手中購得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和附屬的阿留申群島。

在西華德之後的歷屆美國政府雖然沒有放棄向太平洋發展的夢想,但是也沒有什麼實際作為,美國海軍建設也沒有明顯的起色。直到一位劃時代的軍事理論家橫空出世——「海權論」之父,美國海軍軍事學院教官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馬漢認為,一國的實力和繁榮依賴於它的商業、繁榮的國內經濟和對外貿易,而這些需要有大量商船和一支能夠保障自己進出世界主要市場的海上通道暢通的強大海軍。在馬漢的戰略構想中,在中美洲地峽開鑿一條連接東西兩大洋的運河是關鍵舉措(即後來的巴拿馬運河)。這條運河一旦開通將使美國的東西海岸彼此相連,這也將極大提高美國海軍的動員能力。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1898年美國以「緬因號」爆炸為藉口發動美西戰爭,佔領原屬於西班牙的古巴和菲律賓。同樣是1898年,美國正式吞併夏威夷。至此,美國在太平洋北部擁有阿拉斯加居高臨下俯瞰整個北太平洋;在東南亞擁有菲律賓,在亞洲站穩腳跟;通過對關島、中途島、夏威夷的吞併,將美國西海岸和亞洲相連。美國的太平洋網絡建成。

一位偉大的理論家只有在遇到一位傑出的實踐家的時候,才能形成合力,實現自己的主張,而這位實踐家正是1901年接任麥金萊總統的西奧多·羅斯福。也許是巧合,如果不是麥金萊總統遇刺身亡,羅斯福很可能這輩子也當不上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擴張主義者,帝國主義者。早在美西戰爭期間,他就身先士卒,組織一支志願騎兵團上陣衝鋒並成為美國的戰鬥英雄,後來成為馬漢的至交好友。羅斯福擔任過海軍助理部長,對海軍非常了解。在他的大力支持下,美國海軍走出自南北戰爭結束以來的持續低迷,成為當時名列前茅的海軍力量。1901年與英國籤署《約翰·海-龐斯富特條約》,不但獲得開鑿巴拿馬運河的權利,也使英國承認了美國在西半球的地位。1904年12月6日,在國情諮文中,西奧多·羅斯福提出著名的《羅斯福推論》:要求美國永遠保持一支強大的陸軍和海軍,以便在必要時用武力支持自己的政策。羅斯福認為,美國永恆的政策目標是打造一個「和平和公正」的世界。但在現階段,仲裁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必須有武力作為後盾。美國在西奧多·羅斯福的帶領下正式走出西半球,走向全世界。

西奧多·羅斯福,美國海權的奠基人

通過上述對美國陸權和海權發展的梳理和分析,可以發現,美國的「海陸雙元」帝國的建立始終是美國的大戰路核心。他的成功既有北美大陸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懷揣夢想的拓荒移民,也是美國政策不斷推進的成果。十九世紀早期的「門羅宣言」和波爾克總統與英國劃定邊界,保證了美國在西進過程中沒有後顧之憂;林肯的鐵路法案,給予鐵路建設慷慨支持,不但將這個新興國家緊密連接在一起,更奠定了陸權崛起的基礎;威廉·西華德力排眾議,為美國購得太平洋關鍵立足點;馬漢和西奧多·羅斯福這對黃金組合,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正式將美國的海權和陸權合二為一,使美國成為世界強國。在此之後,著名地緣戰略家斯皮克曼更是為美國量身打造了「邊緣地帶理論」,形成二戰和冷戰長達幾十年的美國外交戰略理論基礎。

因此,「海陸雙元帝國」是理解美國崛起的關鍵,它是地緣、夢想、利益、權利、政策的有機結合,它的關鍵是層出不窮的主導人物和連續不斷的戰略定力。這就是美國崛起的關鍵。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蒙古帝國如此熱衷於領土擴張?
    元朝好像對於領土的擴張有一種病態的追求,自從成吉思汗通過戰爭統一了蒙古草原,結束了蒙古各部落長期以來內部混戰的局面,於漠北建立起蒙古帝國,就開始了無止境的擴張分裂,簡直堪稱病態
  • 宋偉:領土野心與奧匈帝國的敗亡
    摘要:相比英國、法國和沙俄,奧匈帝國的領土擴張一直集中在歐洲。這自然是讓人有點迷惑的事:由於歐洲強國很多,在歐洲進行領土擴張相對來說比較困難、風險也比較高。奧匈帝國為什麼不去從事相對更容易的海外殖民開拓呢? 奧匈帝國的前身是奧地利帝國。
  • 一句話總結美國領土擴張史:有錢就是任性
    美國,全稱為美利堅合眾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相對於中國、埃及這些文明古國來說美國是一個十分年輕的國家,從建國到現在還不到300年的時間,不過別看它年輕,它卻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幾個國家之一,美國的領土共有937.3萬平方公裡,是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的世界第四大國。
  • 淺析近代以來,日本「海陸之爭」
    然而,對於擴張的方向,日本國內卻一直爭論不斷,由於國力的限制,日本只能選擇一個方向作為擴張的重點,「海陸」之爭由此浮出水面。據歷史記載,自公元7世紀起,日本就開始通過武力染指亞洲大陸。然而,中國國力長期處於領先地位,及其對朝鮮半島的保護,使得日本始終未能實現大陸擴張的野心。
  • 劍與遠徵囚時之界領土怎麼擴張 囚時之界領土擴張方法介紹
    在劍與遠徵遊戲中不少小夥伴們都還不知道囚時之界領土怎麼擴張,那麼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劍與遠徵囚時之界領土擴張方法介紹,小夥伴們跟小編一起去看看劍與遠徵囚時之界領土攻略吧。 囚時之界領土擴張方法介紹劍與遠徵囚時之界領土怎麼擴張呢?
  • 美國成立以來,購買領土一共花了多少錢?
    美國是當今世界的領土大國之一,全國劃分為50個州,國土的主體位於北美洲中部,瀕臨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外國土阿拉斯加瀕臨北冰洋,可以說是三洋國家,地理位置非常優越。此外,美國境內還有遼闊平坦的中央大平原,淡水資源豐富的五大湖,以及徑流量大,航運價值極高的密西西比河。
  • 領土面積比中國還大,僅設置6萬國防軍,美俄不敢輕易動手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領土面積較大的國家相對應的軍隊規模也會很大,比如,俄羅斯是全球面積最大的國家,其聯邦武裝力量大約有102萬人,除此以外還有國家近衛軍、邊防軍等,實力不容小覷。還有美國,領土面積位居世界第四,長期以來都保持著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的地位,軍隊現役人數約150萬,與其大國身份十分相符。不過,有一個國家卻是個例外,那就是領土面積位列全球第二的國家——加拿大。
  • 美國撤軍「帝國墳場」,阿富汗的和平會如約而至嗎?
    2月底,美國和阿富汗塔利班剛剛籤署了和平協議,試圖終結持續18年的戰爭。但沒過三日,塔利班單方面宣布終止部分停戰協議,將恢復在阿富汗的行動。美國在阿富汗戰爭中累計投入了超過2萬億美元,戰爭開始之際,正是美國在全球相對國力最強的時候,18年後,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
  • 杉山正明談蒙古帝國:「元並非中國王朝」一說對錯各半
    總而言之,在大陸與大洋的西方,蒙古帝國展開了歐亞非一體化的擴張道路。再考慮到以達·伽馬為首的歐洲人在印度洋的海上探險,以及蒙古之後的明清時代日益顯著的海上航行,可以說一種前所未有的擴張主要是從亞洲方面展開的。這一點更值得我們注目。       若綜合考慮上面的說法,那麼「元並非中國王朝」這一觀念或許可說是對錯各半。
  • 小小的布爾戰爭,為何能徹底摧毀大英帝國的擴張自信和狂熱?
    由此可見,英布戰爭是大英帝國擴張領土的重要組成部分。 1899年9月,英軍開始在南非登陸。10月9日,德蘭士瓦和奧蘭治自由邦向英國遞交最後通牒,要求對方撤軍,遭到拒絕。三天後,德蘭士瓦軍隊向英軍進攻,戰爭正式爆發。
  • 成於軍事擴張,毀於殘酷暴行,亞述帝國終在反抗的烈火中散入黃沙
    不過無論對外擴張還是對內統治都少不了一個「仁」字,也就是要具有說服力和威信力。但在擴張之戰中,不少帝國往往將軍事奉上至高地位,採取殘暴的徵服手段。不僅用這手段廣納他國領土,而且也用其統治這些地區的人民。但殘酷的徵服是不能真正俘虜人心的,即使通過武力手段獲得了廣闊的版圖,殘暴的侵略行徑必然會激發被徵服地人民的強烈反抗。這樣鑄就的帝國終究只是取得領土上的短暫輝煌,不得民心終會沒入黃沙。
  • 美國人眼中的十大帝國,中國古代王朝沒進前三名,第一名在歐洲
    但在外國人眼裡,古代十大帝國卻是另一種角度,唐朝並沒上榜。近日,美國網友對古代帝國強弱進行了排名,中國竟然只有漢朝入選,而且還沒進前三名,著實讓人不理解。第一名:羅馬帝國美國人認為羅馬帝國最為強大,不僅軍事徵服能力強,而且還有大片領土。羅馬帝國當時的文化與宗教還為世界做出了貢獻。
  • 向易北河進發,古羅馬時代的領土擴張與日耳曼人早期的變遷
    伴隨著羅馬人不斷擴張的步伐,日耳曼人也無可避免的與羅馬人開始交手。這是先進文明對於相對比較落後文明進行的野蠻徵服。然而戰爭雖然徵服了大部分日耳曼部落,羅馬人自身也損失慘重,而通過戰爭,這些日耳曼部落之間也開始逐漸聯合,形成對羅馬強大的威脅。
  •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到底有多大,竟然佔領了文明世界一半領土!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到底有多大,竟然佔領了文明世界一半領土!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到底有多大,竟然佔領了文明世界一半領土! 大蒙古國國土擴張開始於成吉思汗在位時的三次蒙古西徵,三次西徵蒙古軍隊所向披靡,消滅西遼、花刺子模等40於個國家,擊潰波蘭和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大敗立陶宛。最終成為了橫跨歐亞的超級帝國,全盛時期領土面積超過3300萬平方公裡,佔到全球土地面積22%,統治人口一億多人,近半數的文明社會都在蒙古帝國的統治下。
  • 世界上最慘帝國,歷史上領土大過中國的4.6倍,如今靠他國援助
    在近代時期,帝國主義的霸權主義肆無忌憚,若能利用侵略擴張來強大國家的,自然不會選擇緩慢的發展,所以那時始終在發生戰爭。 說起歷史上的眾多帝國,想必大家會想到我國的盛唐時期,還有就是在航海時代日不落大英帝國,還有葡萄牙帝國等等。
  • 你上網課,我來補「缺」5 海陸變遷與火山地震
    海陸變遷與火山地震 一。海陸變遷 海陸變遷就是指海洋變成陸地、陸地變成海洋,即「滄海桑田」的變化。海陸變遷是由地殼運動引起的。
  • 西班牙帝國要比其他歐洲帝國瓦解要早,從這5個方面可以體現!
    在美洲的發現和其金銀引入歐洲市場帶來了很多通脹甚至破產時結合XVIth世紀宗教戰爭,西班牙帝國在通貨膨脹和後者能夠成功地統治開始投資,黃金本身在十七和XVIIIth世紀。問題是,在這些年來,殖民地和海外的領土比大陸更加繁榮,發展得更繁榮,因為最初的恩科密德和米塔的聯合採掘系統逐漸被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在美國領土上重新投資的系統。
  • 位於西太平洋地區的關島是如何成為美國領土的
    如今美國在關島設有安德森空軍基地和阿帕拉海軍基地。目前美國已把關島建成了美國空軍第二大航空燃油儲庫,關島的空軍基地是美國戰略轟炸機的前沿作戰基地和彈藥、航空燃油儲存站。美國的B-2戰略轟炸機從關島起飛三小時可達東京和馬尼拉,四小時可到上海,四個半小時便可到平壤,12小時內可以抵達亞太地區任何目標。距離臺灣不過2600多公裡的關島是美國距離中國最近的領土。
  • 義大利在巴爾幹半島的領土,為什麼丟掉了?
    古羅馬帝國滅亡後,威尼斯共和國曾在13-19世紀初統治過巴爾幹西端的部分領土,直到被奧匈帝國吞併。趁著奧匈帝國在一次大戰後覆滅,義大利在1919年收復了這些領土,可為什麼又會在1952年劃給了南斯拉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