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書中目前還健在的人物有中國的鐘南山院士、袁隆平院士、英國的伊莉莎白女王(二世)、美國的亨利·艾爾弗雷德·基辛格(促進中美關係)。中國還健在的4位開國將軍:楊永松將軍、鄒衍將軍 、詹大南將軍、黎光將軍,還有中國的楊振寧院士、屠呦呦(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說到鍾南山院士,相信我們是沒人不知道的。鍾南山院士是福建廈門人,1936年10月出生於南京,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中國抗擊非典型肺炎的領軍人物。
鍾南山院士出生於醫學世家,父親鍾世藩是中國著名的兒科專家,而母親廖月琴則是廣東省腫瘤醫院的創始人之一。由於從小就受到了父母的薰陶,他選擇了到醫學這一科,在畢業後開始了他的從醫生涯。
可能我們很多人是在這次疫情之中認識到的鐘南山院士,但是早在2003年爆發「非典」的時候,鍾南山就在與非典較量,最終以鍾南山為代表的醫護工作者經過長期努力,最終戰勝了病毒。為戰勝「非典」疫情作出重要貢獻。
在這次疫情面前,84歲的鐘南山院士是這次「逆行者」隊伍中的一員,和我們一同抗擊疫情。在無數個夜晚中,腦海不斷閃現著院士在火車餐車上,那臺打開的電腦,那陷入沉思又疲憊的臉。
80多歲的高齡仍然在為社會盡責,為國家奮鬥。但是責任不只是兩個字那麼簡單,也不是什麼親切、溫暖的字眼,選擇去承擔責任,就在承載它的過程中付出,是需要勇氣和堅持的。鍾南山院士更是奮戰在防疫的第一線。在鍾老的指導下,全國上下一致以實際行動來對抗新冠病毒,最終新冠疫情被控制住了。
自己身在第一線,做了「逆行者」,冒著危險,義無反顧的趕往武漢第一線,但是卻建議我們「沒什麼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而院士的行程安排卻是滿滿的,在視頻畫面中是風塵僕僕,一臉的疲憊。我們應該向這位老人致敬,也向所有在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們致敬!
接下來說的袁隆平院士,我們應該也是很熟悉的,袁隆平憑藉一己之力讓中國人吃飽了,這就是功莫大焉的一件事。看我國歷史也知道,大多數王朝的人數對比現今是差了很多,在明朝之前,中原大地的王朝人數都沒有突破過1億,雖說是因為戰亂的問題,但更多的問題還是溫飽的問題。
那時候人們的糧食產量低下,要是人口超過一定的比例,就會出現糧食供不應求的局面,開始餓死人的現象,尤其是在戰亂時期,糧食更是短缺的物資。自清代引進了高粱、玉米等農作物,中國的人數才開始激增,達到了4億,遠超封建王朝時期的各國,歸根結底還是糧食問題。
現今中國更是有著14億的人口,要是糧食產量低下必然是個嚴重的結果。袁隆平院士於1930年9月7日出生於北京,是中國的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在今年2020年9月28日袁隆平受聘擔任湖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
伊莉莎白二世是現任的英國女王,於1926年4月21日出生,1953年6月2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加冕禮,繼承英國王位。成為了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女王,全稱為「託上帝洪恩,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以及其他領土和屬地的女王、大英國協元首、基督教的保護者伊莉莎白二世」,在位快七十年。
作為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具代表性的王室成員之一。伊莉莎白還是一位騎馬愛好者,一直喜歡騎馬和賽馬。據報導稱,伊莉莎白女王從自己的馬匹上賺了900多萬美元。在今年新冠疫情之中,伊莉莎白女王還發表過全國電視講話。
美國的亨利·艾爾弗雷德·基辛格生於1923年5月27日,此時算年齡已快近100歲,是猶太人的後裔,之後移居美國,後加入美國國籍,成為了美國的外交家,是美國的前國務卿。
他最為中國人熟悉的是幫助尼克森開啟了中美建交這件大事。基辛格曾經作為尼克森政府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兼任國家安全委員會主任,他還參與了結束越戰的談判,1973年後,基辛格出任美國國務卿。
基辛格在美國外交政策中發揮了中心作用,為中美關係大門的開啟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在中美建交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福特總統稱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務卿」。
下面說到楊振寧院士和屠呦呦藥學家。楊振寧是中國的科學院院士,還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於1922年10月1日出生我國安徽省合肥市,是一名物理學家,被認為愛因斯坦之後最重要的物理學家。楊振寧的楊—Mills規範場論,被普遍認為是20世紀後半葉基礎物理學的總成就。
楊振寧是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學院榮譽院士等職。楊振寧院士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作出裡程碑性貢獻。在今年2020年8月26日,楊振寧受聘擔任安徽大學紐約石溪學院名譽院長。
屠呦呦是我國的一位女藥學家,在1930年12月30日生於我國浙江寧波。大學學科是藥學系生藥專業,畢業後在接受了中醫培訓,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
在2011年9月,屠呦呦發現青蒿素,這是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青蒿素的發現有效降低了瘧疾患者的死亡率,挽救了全球數以百萬計人的生命。在2015年10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了第一位獲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
還有我國在55年授銜的開國將軍,2020年僅4位健在。在1927年,南昌起義的槍聲,打響了我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的第一槍,經過艱苦奮戰,我軍終於取得最終的勝利。1955年,我軍第一次舉行授銜儀式,共1040位高級將領授予將銜。時光飛逝,距離那次大授銜已經過去65個年頭。現今健在的將軍分別是楊永松將軍、鄒衍將軍 、詹大南將軍、黎光將軍。
楊永松將軍於1919年生於廣東大埔縣,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授少將軍銜。今年已101歲高齡。
鄒衍將軍於1915年生於江西贛州興國縣,15歲參加紅軍,1955年授少將軍銜。 今年已105歲高齡。
詹大南將軍於1915年生於安徽金寨,16歲參加紅軍,1955年授少將軍銜。今年已105歲高齡。
黎光將軍於1914年黎光生於四川南充,1933年參加了紅軍,1955年授少將軍銜。今年已106歲高齡。
沒有這些革命前輩,就沒有我們的今天,銘記前輩、向他們致敬!
歷史的車輪在向前進,留下了一道道痕跡。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很多歷史人物讓能人們銘記在心。大家還知道哪些健在的人物呢?
文/歷史紫陌閣
歡迎大家的關注和點讚,謝謝大家的支持。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