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白居易思念家人,寫了一首106字「怪詩」,光題目就佔50字

2020-12-09 歷史國學智慧

在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中,唐詩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說起古詩,其實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到了唐朝,古詩發展到了一個鼎盛的時期。

這個時期出現了無數的名人名家,他們創作了無數膾炙人口的作品,其中最知名的一些,都被後人所收錄,而最具代表性的詩集,就是《唐詩三百首》

據不完全統計,在唐朝時產出的古詩,多達五萬餘首,但很多都已經失傳,而且《唐詩三百首》中所收錄的內容,堪稱是唐詩的精華所在。

在其中,也有一些看起來非常「古怪」的唐詩。

比如有一首白居易的詩,它被認為是古代題目最長的一首詩,全詩共106字,但是光題目,就有50個字。

這首詩就是《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幹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弔影分為千裡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白居易是非常高產的一個詩人,他的作品特點鮮明,而且通俗易懂,寫這首詩的時候,他才只有20歲,而作這首詩的初衷,則是由於對家人的思念。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的中後期,那時候的唐朝,已經變得非常不穩定,白居易寫這首詩的時候,他的家鄉河南,正遭受著戰亂。

整首詩的內容其實非常好理解,由於戰亂的原因,使得白居易和家人分隔兩地,夜晚看著天上的月亮,不由得就勾起了白居易對家人的思念之情。

不得不說,這麼長的題目,在古代著實罕見,但是在題目中,白居易就已經把詩中想要表達的內容完全的展現了出來。

一般來說,詩歌的題目太長是不好的,這樣讓人讀起來會變得更加困難,也不太容易記得住,白居易還有很多的詩篇幅是比較長的,在這方面白居易也是行家。

白居易的寫作風格跟杜甫等人非常相似,尤其是在寫實方面非常的出色,在詩中他能夠很好的揭露出當時的社會情況。

因此很多人都說,白居易如果生在了盛唐時代,也許會獲得更高的成就,但我認為,正是因為他經歷過如此多的坎坷,才能夠成就他偉大詩人的地位,因為這樣的人生閱歷是非常寶貴的,如果缺乏生活閱歷,他是很難寫出這樣優秀的詩篇的。

由此我們也不難發現,通過一首詩詞,我們就可以了解古人的經歷,好的詩詞更可以讓人身臨其境、心胸豁達,好的文採也能得到別人的稱讚。

正如白居易,只用一首詞便表達了對家人的思念之情,足以證明詩詞的魅力所在。

通過閱讀詩詞,後人還可借鑑,從而提升自己,不得不說詩詞對於後人的影響是極大的。

有人說「一個人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與詩詞有關,詩詞讓你溫文爾雅、謙遜有加。

詩詞對於人們的影響確實很大,在古代更是如此,為什麼古人很小的時候就熟讀詩詞,因為這會影響他的一生。

在詩詞裡面,他們可以找到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找到人生的標杆。

詩詞更能讓你在學校在社會大放光彩,在同齡人中你會更早寫出錦繡文章,在演講時更能夠出口成章。

從古至今,但凡那些集大成者,流芳千古之輩,無不精通詩詞,即使是今日的文學大師,也對詩詞研究頗深。

學習詩詞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修養,還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有的人可能會說:人家都是從小就學詩詞,我現在都一把年紀了,學了還有用嗎?

那麼我告訴你,任何時候都不算晚!

我認為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10年前,其次就是現在!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不怕你學的晚,就怕你從來都沒有開始過。

相信很多為人父母的朋友都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每次在教孩子學詩詞的同時,自己也學會了,而且沒讀懂一首都會覺得非常的開心,其實,這就是詩詞的魅力所在。

喜歡詩詞的人,不分男女。古時候有「天下第一才女李清照,現在,也有北大才女琬如。琬如是一個非常痴迷於詩詞的人,她說,詩詞可以給人一種穿越千年的感覺,在字裡行間,我們總能感受到古人的悲喜和大徹大悟。

為此,她專門編著了這套《飛花令》,說到這套書,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這本書在《詩詞大會》節目中廣受好評,算得上是一本難得的老少皆宜、雅俗共賞的著作。

飛花令」本是古代人喝酒時用來罰酒助興的酒令,誕生於西周,在盛唐時期非常流行。而這套書正是以「飛花令」的模式為大家解讀古典詩詞。

書中選取了古典詩詞中的常用字,如:春、夏、秋、冬、風、花、雪、月等作為主題,選擇古人的經典詩詞,詳細的進行注釋和解讀。

本書以1年365天為基準,將120餘位詩人的365首作品奉獻給讀者,為大家帶來一種吟誦古詩詞的全新方式。不僅如此,書中還穿插了精美的國風插畫,通過圖文並茂的形式,讓詩情畫意在閱讀中得到升華。

如果你也喜歡詩詞,那麼不妨在閒暇時讀一讀這本《飛花令》:

這裡有柳永痛飲狂歌灑下的寂寞清愁;有辛棄疾的醉眼迷離了月光劍影;更有陸遊的夢鄉迴蕩著鐵骨錚錚。

全4冊的《飛花令》,原價128元,現在只需要79元,一本才20多,一頓飯錢,就能讓你在唯美的詩詞中體會人生百態。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白居易的一首冬至詩,通篇沒有一個「思」字,卻字裡行間都是深情
    而此刻,33歲的白居易卻獨居驛館,孤單寂寞冷,想起家中熱鬧的燈火,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於是就寫下了這首《邯鄲冬至夜思家》詩。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唐.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的這首冬至詩,通篇不見一個「思」字,卻處處都是濃濃的思念之情,讀來令人動容,堪稱冬至思親的經典之作。01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 白居易夢到元稹後給他寫首詩,元稹回詩一首,最後7字扎心了老鐵
    畢竟歷朝歷代的讀書人都喜歡聚在一起飲酒賦詩,想要在聚會上被人認可,寫得一首好詩就成了必備技能。聚會的次數多了,志趣相投的人慢慢也就成了好友,有事沒事就喜歡相互寫詩唱和,這也算是唐代詩人維持友誼的一種方式。
  • 白居易很深情的一首詩,開篇4句就十分驚豔,打動了無數人!
    看到題目「白居易很深情的一首詩」,大家第一時間是不是想到了《長恨歌》?雖然《長恨歌》也是情深至極,但終究寫的是別人的故事。今天我們要說的這首「白居易很深情的詩」,說的是他自己的深情,是屬於白居易對一個女子的深情。
  • 白居易思念弟弟的一首詩,夢見弟弟卻感嘆沒有寫出好詩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親情詩,《夢行簡》寫白居易思念弟弟行簡。天氣妍和水色鮮,閒吟獨步小橋邊。池塘草綠無佳句,虛臥春窗夢阿憐。「天氣妍和水色鮮,閒吟獨步小橋邊。」,今天的天氣很好,晴暖怡人,水色也明媚鮮亮。我獨自一人在小橋邊吟詩漫步。這是一個春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詩人在洛陽,此時詩人的弟弟在長安,兩人分離很久了。
  • 元稹給白居易的一首答詩,翻譯過來就是:我真的一點都不想你
    知道的人知道「微之」是元稹的字,不知道的還以為「微之」是白居易的心上人。 而從元稹給白居易的一封回信《酬樂天頻夢微之》中,更是從題目就可以看出來白居易是經常夢到元稹,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啊,朋友們,看看這滿滿的基友情。
  • 白居易一首深情質樸的詩,思念故友元稹,感情真摯,令人感動
    人總是多愁善感的,關於這一點無論是古時候的人還是現如今的人都是一樣的,其實在面臨生離死別時,這樣的感情更是分外的猛烈,尤其是感情越深,思念來得就越加洶湧。有多少個午夜夢回之時,腦海中思念的那些親人、愛人、朋友,會出現在我們的夢境之中,剛醒來時滿腔感慨,竟然不知道如何去抒發。
  • 如果你也有難以忘懷的初戀,讀讀白居易這首詩,比我想你更心碎
    雪紛飛,是誰的思念,涼透了這一季的時光。千年前的一個冬夜,白居易想起了闊別多年的初戀,寫下一首詩,短短20字道盡相思之苦。《冬至夜懷湘靈》豔質無由見,寒衾不可親。何堪最長夜,俱作獨眠人。在古代,冬至是闔家團圓的大節日,宦遊異鄉的白居易在冬至夜寫過很多首思念親人的詩歌,「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十一月中長至夜,三千裡外遠行人」……這首五絕同樣表達了深切的思念之情,只是思念的對象由家人變成了他一生都難以忘懷的初戀——湘靈。
  • 白居易最具生活氣息的一首小詩,20字描繪出極美的意境,令人羨慕
    《問劉十九》是白居易五言絕句中的名篇,全詩僅有二十字,卻寫得恬淡深遠、感情豐富。詩人通過對邀飲的描寫,以及外面天氣的襯託,渲染了一幅韻味無窮的邀飲圖,同時,也將詩人與朋友間的深厚友情表現了出來,假如我是白居易的朋友,看完此詩之後,不管雪下得多大,一定會欣然前往。
  • 白居易流傳很廣的一首詩,明寫桃花暗蘊哲理,短短28字成千古名篇
    【臨其詩境】今天介紹的是白居易的詩,寫於白居易江州司馬任上,也是他仕途裡最不順的一段,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始工」,白居易這段時間裡的佳作格外的多,比如著名的《琵琶行》,又比如今天的這首《大林寺桃花》。
  • 柳宗元被貶柳州,寫下一首思鄉詩,短短28字感人至深
    這類詩主要抒寫的就是詩人客居他鄉的孤寂心境以及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如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不知何處吹蘆菅,一夜徵人盡望鄉」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便是唐代詩人柳宗元很經典的一首思鄉詩。
  • 中秋節的風俗來歷有哪些 中秋節習俗簡短20字30字50字100字
    中秋節的風俗來歷有哪些 中秋節習俗簡短20字30字50字100字時間:2019-09-13 11:2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節的風俗來歷有哪些 中秋節習俗簡短20字30字50字100字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 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
  • 白居易詩文20篇賞析
    白居易對元稹行程的計算是很準確的。當他寫這首《醉憶元九》詩時,元稹正在梁州,而且寫了一首《梁州夢》:「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院遊。亭吏呼人排去馬,忽驚身在古梁州。」元稹對這首詩的說明是:「是夜宿漢川驛,夢與杓直、樂天同遊曲江,兼入慈恩寺諸院,倏然而寤,則遞乘及階,郵吏已傳呼報曉矣。」巧的是,白居易詩中寫的真事竟與元稹寫的夢境兩相吻合。
  • 韋應物的一首思念詩,看到松子墜落想到友人未眠,20字清新自然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深閨的人兒拉開帘子,靜靜地望著迷人的秋月;「可憐年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有露水凝結的夜晚,誰又說彎月不可愛呢;「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秋天的月亮透露著離人濃重的思緒,把酒望月寄託情懷,思念盡在那皎皎明月中。秋天的夜晚最能撩人思緒引人思念了。
  • 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唐朝詩人的名和字有何來歷與含義?
    字:又稱表字,男子20歲舉行加冠禮時取字,女子15歲許嫁舉行笄禮時取字,以表示對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稱呼。號:名和字以外的稱號,有的為自己所起,有的為他人所起,以表特徵或尊重。一般情況下,名與字是相互關聯的,連在一起解讀方能得知其內涵。
  •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從白居易詩說賦得體詩(南郭居士)
    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詩句出自《賦得古原草送別》,是白居易的成名作,在其詩歌生涯中具有裡程碑的意義。該詩標題另外也被簡稱為《草》,前四句通過寫「草」,歌頌了野草頑強不屈的生命力。全詩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了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 冬至之夜,思家心切的白居易,寫下一首清新質樸的詩
    」在中國,每逢冬至,一家人都要像過年一樣團聚在一起,吃一頓熱騰騰的餃子或者湯圓。在這個美好的日子,那些漂泊在外不能與家人團聚的遊子,自然會泛起思鄉的愁緒。在一個冬至夜,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獨坐驛站,思念起了家人,寫下了一首清新樸實的七絕。
  • 唐宣宗寫白居易的詩,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有何玄妙
    嚴格來說,這是一首悼亡詩。是唐宣宗悼念白居易的一首詩歌。我們先說說悼亡詩。一般認為悼亡詩都是寫自己的親人的,尤其是老婆的。歷史上寫悼亡詩寫的很好有幾個人,一個是魏晉時期的大帥哥潘安,一個是唐朝的花心詩人元稹,還有就是宋朝的蘇東坡和南宋的陸遊,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寫給自己的老婆或者是前妻的(陸遊的那首黃藤酒)。
  • 我愛記詩歌|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
    如果不了解白居易的基本情況、詩歌字詞等意義,那麼想要記憶《邯鄲冬至夜思家》就無從談起了。1.作者介紹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 白居易唯一一首被選入《唐詩三百首》的七言律詩
    白居易有很多成名作,其中一些句子我們是耳熟能詳,比如「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又如「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還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還有「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都非常經典,朗朗上口。
  • 落魄後遭家人白眼,唐伯虎用五個「不」字寫一首詩,彰顯文人風骨
    家人不能理解他的行為,兄弟與他分家,續弦妻子也要求離婚。於是,唐寅在憤怒之餘,提筆寫下了下面要講的這一首《言志》,其中連用了五個「不」字,彰顯出了文人風骨。唐朝的時候,韓愈曾寫過一篇著名的《諫迎佛骨》,指責佛教大規模普及後給農業生產和社會秩序帶來的破壞。一些「出家人」借「弘法」的名義佔田斂財,不事勞作卻富比王侯。後經過「三武滅佛」,這種行為才受到抵制,但是不法之徒幹了壞事,往往借出家避禍,讓空門逐漸成為藏汙納垢之地。到了明代以後,僧道在民間的聲譽已經非常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