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民幣等問題 周小川有最新發聲!

2020-12-19 東方財富網

摘要

【關於人民幣等問題 周小川有最新發聲!】12月13日,在主題為「改革與開放:雙循環下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2020上海金融論壇上,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紐約大學艾倫·格林斯潘經濟學教授、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原行長Mervyn King,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傑出金融學教授、印度央行原行長Raghuram Rajan等國內外重磅嘉賓對上述話題進行深入探討。(證券時報網)

  疫情後全球金融經濟格局如何?未來全球貨幣發展方向如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突破點在哪?12月13日,在主題為「改革與開放:雙循環下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2020上海金融論壇上,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紐約大學艾倫·格林斯潘經濟學教授、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原行長Mervyn King,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傑出金融學教授、印度央行原行長Raghuram Rajan等國內外重磅嘉賓對上述話題進行深入探討。

  周小川:IT發展促進跨境支付便利化互聯互通或有新操作方案

  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在線出席2020上海金融論壇並發表主題為「IT發展促進智慧體系現代化和跨境支付的便利化」的主旨演講。在他看來,科技發展給很多業務模式帶來了新機遇和挑戰,如果通訊和處理能力大幅提升,支付會更加便利化,特別是跨境支付。

  「在交易的時刻,需要幹兩件事,一是獲取一定的信息,二是做數據處理,過去由於通信設施和計算能力的限制,信息獲取和數據處理都有限。」周小川舉例稱,比如,跨境消費,需事先換好外匯,且需承擔匯率風險,限額以及用途等也需要提前獲悉,而隨著通訊能力、信息獲取能力以及數據處理能力大幅提升,很多工作在交易瞬間就可完成,比如匯率實時獲取、商品代碼可知道是否符合外匯使用政策等。

  周小川強調,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自由使用,如果願意可以在貿易投資等方面應用,「際收支平衡的原因會影響國家在外匯體制方面的選擇,要儘量避免取代別國的貨幣主權,導致別國的貨幣政策、外匯政策不再生效。」

  在避免影響到別國貨幣政策、外匯政策的基礎上,周小川表示,在零售交易的瞬間實現兌換以及對實現兌換條件的審核,可以給互聯互通帶來新的操作可能性方案。

  對於未來全球貨幣發展方向的問題,周小川認為,目前不見得能看得準,「如果將來真有一種世界貨幣出現,技術的適應能力應該不成問題,而且很多方案具有相當程度的靈活性,可以及時調整,以適合未來全球金融格局變化的需要。」

  周小川表示,如果利用交易瞬間所具有的信息獲取能力和信息處理的能力,不僅可在支付系統現代化和跨境支付便利化方面做很多工作,而且可以向前承接,向後也有很好的適應性,「 這種做法體現了以帳戶為基礎,雙層銀行體系服務的長處和好處。」

  Mervyn King:上海能否成為主要區域金融中心取決於資本管制能否放鬆

  紐約大學艾倫·格林斯潘經濟學教授、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原行長Mervyn King(默文·金恩)介紹了世界各國的疫情情況,他認為疫情防控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並對疫情後全球經濟復甦及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英國脫歐等議題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在疫情後經濟走向方面,Mervyn King將目前世界經濟遇到的困難和十幾年前的金融危機作了比較。他認為,十年前,在金融危機高峰時期,人們更多關注的是給金融行業提供支持,從而間接地支持實體經濟中的產業和家庭,「目前倒過來了,市場被迫直接支持企業以防止破產,如果沒有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很多銀行和其他金融中介機構會麻煩纏身。」

  Mervyn King認為,疫情防控措施取消後,消費模式也隨之發生變化,企業需要時間了解市場對產品和服務需求的變化,一些資源重新分配是必然的,「目前並不知道資源轉移的規模,但政府不應該提供太長時間的支持而阻礙這一進程,也不應該過早取消支持使得有發展前景的企業破產。」

  Mervyn King指出,殭屍公司數目在增加,有些公司在過去十年享受了低利率的支持僵而不死,有些公司則是因為疫情造成今年大多數時間無法正常運轉,「未來幾年的重大挑戰將是如何管理好債務重組,銀行和其他金融中介機構的資產負債上的虧損預計會加劇。」

  在談及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時, Mervyn King認為,上海有很好的定位,但要想吸引海外的興趣,中國監管部門一方面需要避免過分的複雜性,另一方面需要進行充分地謹慎監管,以保證金融機構的安全運行 ,「中國科創板在這方面取得了成功。」

  「接下來幾十年中,中國的儲蓄將會主要支持中國的投資。未來上海能否成為一個主要的區域金融中心,主要取決於中國能否放鬆資本管制。」 Mervyn King表示,「此外,十年前的金融危機和最近新冠疫情都告訴我們復原力的重要性,一個成功的金融體系不僅需要高效而且需要復原力,要能夠在未來的衝擊面前儘快恢復。」

  Mervyn King同時表示,英國脫歐對英國經濟產生的長遠影響不大,「英國脫歐會創造機會加強英國和亞洲國家之間的貿易聯繫,尤其是和中國的關係,其中,在金融領域,未來十年倫敦和上海可能會走得更近。」Raghuram Rajan:美國經濟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傑出金融學教授、印度央行原行長Raghuram Rajan(拉古拉姆·拉詹)在論壇上表示,當前令人擔心的問題是進一步封鎖會對經濟活動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儘管政府一方面保持企業正常運營,一面讓人們減少移動,但是經濟活動還是受到了一些幹擾,「美國明年第一季度可能會是增長很低、甚至是負增長的一個季度。大量儲蓄有待釋放,今年的可支配收入非常高,因為政府的轉移支付將一步步成為開支,因此,無需擔心總需求,關鍵是讓經濟重回正軌。」

  西方國家的公共債務是否過高?Raghuram Rajan表示,發達國家的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之比接近二戰後水平,這一次的不同之處在於,利息支付或者說利息支付佔GDP的比率非常低,事實上,即使債務上升,利息還在下降, 「這意味著政府確實有一些開支的餘地,意味著本來應該居高不下的債務佔GDP的水平因為低利率水平僅是略微升高了一些。」

  在美國會看到更多的私人部門陷入困境嗎?Raghuram Rajan指出,今年美國企業的破產申請已經是去年的兩倍,但是美國小企業的破產申請卻有所下降,這是因為這些企業獲得了一些基本保護,比如暫停付款,但是可能在年底,付款開始恢復,監管寬容消失,小公司不得不尋找出路,屆時可能會看到破產申請增加。

  「由於政府對企業和家庭都給予了巨大支持,目前很難知道企業和家庭真正的受傷程度。」 Raghuram Rajan表示,隨著經濟復甦,可能是傷痕出現的最好時機,此時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實體經濟的傷痕是否會蔓延到金融部門,因為對於美國和其他工業化國家而言,金融部門的崩潰加上疫情給實體經濟帶來的問題將真正是雪上加霜。

  在Raghuram Rajan看來,為了獲得可持續的增長,美國必須把重點放在提升低收入人群的能力上,此外,美國的增長來源之一是快速增長的新興市場,「當然,擺脫疫情的中國正在經歷強勁增長,但是,許多其他新興市場,像拉美、南亞,如印度一樣,增長速度會大大放緩,疫情後增長也會更慢,這些國家也是傷痕累累、負債重重。全球化、去全球化也給這些國家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

  Raghuram Rajan表示,由於利率水平較低,影響股價的貼現值,因此美國股市可以保持在相當高的水平,「未來必須小心股市泡沫給市場造成更大的脆弱性和破壞。」

  即便疫苗上市暗示著即將步入疫情後的世界。但Raghuram Rajan表示,奔向隧道盡頭的旅程上仍然充滿了重大的不確定性,包括疫苗推出的速度和過程,「此前,貨幣政策更有可能傾向於寬鬆,財政政策更傾向於支持,但金融風險可能會在政策逆轉的時候增大,所以美國仍然存在重大的不確定性。」

  王江:上海已成為中國金融市場體系的中心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瑞穗金融集團講席教授、國際金融家論壇名譽主席王江的演講圍繞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點是金融市場的建設、金融市場應該作為基礎設施來建設等話題展開。

  他表示,金融市場是現代金融體系的核心,是資源配置和定價的中心平臺,為指導實體經濟的宏觀和微觀決策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過去10多年,上海已經成為中國金融市場體系的中心。」

  王江認為,將金融市場作為金融體系的基礎設施建設非常重要,金融市場的主要功能是流動性和定價功能,正因為在資源配置中起著核心作用,要堅持「以健全的市場功能作為唯一建設目標」。

  對於市場建設方面,王江認為,中國有些市場結構非常小,總體看發展並不平衡,比如短期貨幣市場、國債、公司債、證券化資產及衍生品中,貨幣市場、國債等已有相當的規模,而證券化資產和衍生品市場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同時,市場的質量和效率還有很多值得提升的地方。他表示,目前一些市場面臨著限制和扭曲,比如國債市場和信用債市場,總體原則是在控制好系統風險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發揮金融市場的市場機制,取消不必要的分割制約和限制。只有這樣,才能夠建立一個相對穩定、有足夠信譽、真正國際化的市場。

  第三方面是開放。王江表示,開放應雙管齊下,一是目前已有的在岸市場全面開放,首先內部開放,然後對外開放,大力引進國際資本和機構;二是打造全球最高水平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即有一個在岸的離岸人民幣市場,這對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非常重要。而要建立離岸人民幣市場,要有高度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法律、監管、風控和稅收體系作為支撐,否則只是紙上談兵。

  第四方面是推動創新。他認為,應積極地從服務實體經濟的角度來開拓市場、新的產品和新的服務,包括科創板的完善、資產證券化體系的建立、衍生品場外市場的發展、財富和資產管理業務的現代化等。值得一提的是,應以金融科技和大數據為槓桿,形成後發優勢,包括利用金融科技和大數據來提高現有市場產品和服務的覆蓋深度和效益,開拓新的市場產品客戶以及直接對接市場與個人和中小企業,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網)

(責任編輯:DF506)

相關焦點

  • 周小川詳解數字人民幣項目DC/EP
    【財新網】(記者 胡越 實習記者 樊盛濤)數字人民幣的時代已經在不經意中到來,對於這一新生事物,外界不斷刷新的認知與疑問並存。
  • 周小川深度解讀:DC/EP和數字人民幣e-CNY
    周小川表示,從概念來講,DC/EP是一個雙層的研發與試點項目計劃,並不是一個支付產品。當然,可能有人會有不同理解,這也沒有關係,因為對科技創新的新事物有不同理解很正常。DC/EP項目計劃裡可能包含著若干種可以嘗試並推廣的支付產品,這些產品最後被命名為e-CNY,即數字人民幣。
  • 周小川:如果將來真有世界貨幣 技術適應能力不成問題
    來源:新浪財經12月13日消息,在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辦的2020上海金融論壇上,對於未來全球貨幣的發展方向,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表示,如果將來可能真有一種世界貨幣,技術的適應能力應該不成問題
  • 周小川:一個競爭性、多方案的央行數字貨幣體系更適合中國
    數字人民幣漸行漸近。繼深圳紅包之後,有消息稱,近期數字人民幣可能還會在其他城市進行公開測試。但大多數人對於央行數字貨幣依舊陌生,各種誤解、誤讀也不可避免。中央銀行是否有能力判斷並選擇最優技術路線?對於這一問題,周小川給出的答案是「很難」。此外,從一種方案切換到另一種方案,對於中國這樣的大國來說,將耗費極長時間。從紙幣換代經驗來看,每代人民幣切換都需要十年左右,而且還有很多遺留問題。但同時,我國的超大規模市場可以容納或試行多種技術方案。
  • 雙綠專家視角|周小川:DC/EP與G7央行數字貨幣為何不同
    DC/EP與G7央行數字貨幣為何不同文 | 周小川10月30日,華為宣布其最新的Mate 40系列手機已可按照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的統一標準,支持「數字人民幣硬體錢包」功能;而在10月上旬,深圳發放的千萬「數字人民幣」紅包讓中國的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數字貨幣電子支付
  • 關於數字貨幣、支付系統、跨境支付 周小川發表最新看法
    以下為周小川發言全文:周小川:各位來賓,各位與會代表大家好!很高興能夠參加2020年上海金融論壇,也感謝主辦單位對我的邀請,這次會議的主題是「改革與開放:雙循環下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我覺得這個題目很重要也很好。我想藉此機會談一談IT發展促進智慧體系現代化和跨境支付的便利化。
  • 周小川:從七個方面理解後疫情時代的經濟發展
    圖片來源:金融四十人論壇圍繞這一主題,周小川從七方面進行了分析。第一,宏觀經濟政策會在一定程度上對衝疫情影響,但無法代替抗疫措施。短期來看,各個國家抗疫措施不一樣、政策傾向不一樣,疫情影響也出現了巨大差別。因此,在制定宏觀經濟政策時,首先要觀察抗疫情況。
  • 從聯繫匯率制看數字人民幣
    關於數字人民幣的闡述11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在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數字金融創新與經濟發展新格局」系列研討會上闡述了關於數字人民幣的設想,要點如下。第一,數字人民幣遵循雙層運營原則。第一層是中國人民銀行,第二層是商業銀行、電信運營商和頭部非銀行支付機構等。
  • 周小川談實現「碳中和」排放目標:碳市場本身也是金融市場
    11月25日,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在「《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上表示。事實上,關於二氧化碳減排的激勵機制,國際上也有不同的主張,主要是在於究竟採用碳稅,還是更多的依靠碳排放市場。談到兩者區別,周小川稱,碳稅往往集中在財政手裡,而財政將其進行最優配置,並把這些錢用於碳減排、發展新能源、創新碳吸收等環節,是並不容易的事情。對比之下,周小川表示,金融市場比較容易和碳市場銜接,「應該說只有利用金融市場才能把這件事情做好。」
  • 周小川:利用交易瞬間,能為支付系統現代化和跨境支付便利化帶來什麼?
    「事後的工作,可能在這之後還是有跨幣種的交割問題,一個是可軋差後的交割,再有一個就是軋差後數量也比較小,可以由中央銀行指定某個商業銀行,負責某一個幣種的交割和清算,也可以由中央銀行直接安排清算的模式。」他說道。周小川以香港RTGS為例,香港監管局指定滙豐銀行負責美元清算,渣打銀行負責歐元清算,中銀香港負責人民幣清算。
  • 周小川詳解傳統通脹度量面臨的不足和挑戰
    11月28日,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央行原行長周小川在2020中國金融論壇年會上表示。 周小川稱,以往貨幣政策教科書和實踐的概念是,如果貨幣供應量過多,會通過傳導機制反映到物價上,價格上升形成通貨膨脹,反過來要求調整貨幣政策。現在這個規律受到三個挑戰,貨幣概念和範疇可能變了;從貨幣到通脹的映射關係出了問題;通脹的概念、範疇和度量出了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 周小川:IT技術發展將促進支付體系現代化和跨境支付便利化
    12月13日,在「2020上海金融論壇」上,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就「IT發展促進智慧體系現代化和跨境支付的便利化」發表了主旨演講。周小川認為,利用當前網際網路技術、移動終端以及雲計算的處理能力,可促進支付體系現代化和跨境支付便利化,既可以向前承接,同現有的以及之前所形成的體制較好地銜接,向後也有相當好的適應性。
  • 央行原行長周小川這樣說……
    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在論壇上表示,利用當前網際網路技術、移動終端和雲計算的處理能力,可促進支付體系現代化和跨境支付便利化。周小川表示,科技的發展給很多業務模式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如果通訊和處理能力大幅度改善,在交易的時刻就能做更多的事情。
  • 周小川談跨境支付便利化:未來全球貨幣的發展方向究竟是什麼
    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在2020上海金融論壇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與發展建議》報告發布會上發言周小川指出,過去由於通信設施和計算能力的限制,所以那時候獲取的信息可能有限,處理的內容也不能太多,太多可能處理不過來。
  • 數字人民幣手冊:數字人民幣主場在國內 也要為出海做好準備
    那麼,若數字人民幣跨越國境線,將會帶來怎樣的「溢出」效應?能否助推人民幣國際化?能否打破SWIFT系統?有哪些機遇與挑戰?數字人民幣會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嗎?「數位化」天然有跨國別的優勢,因此提到數字人民幣,很多人會自然聯想到人民幣國際化。
  • 周小川:網際網路巨頭壟斷,抑制公平競爭;字節國內廣告收入有望達1800...
    ( 中青網)國內新聞4.周小川:網際網路科技巨頭掌控大量數據,形成壟斷抑制公平競爭據澎湃新聞,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國央行原行長周小川對網際網路科技巨頭的壟斷行為發出預警。11月10日,在澳門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首屆大會開幕式上,周小川表示,當前科技創新在催生巨大動能的同時,也給社會治理和全球治理帶來巨大挑戰:首先,發展中國家數字基礎設施投入不足,全球數字鴻溝進一步拉大,減貧和發展仍然任重而道遠;其次,人工智慧顛覆傳統產業,基因編輯技術進入實際了應用,引發結構性失業和社會倫理等問題;第三,網際網路科技巨頭掌控大量數據和市場份額,形成壟斷抑制公平競爭。
  • 數字人民幣手冊各類數字貨幣群雄逐鹿,數字人民幣呼之欲出
    編者按:數字人民幣的試點進展備受期待。從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專門研究團隊到現在已過去6年,數字人民幣真容初露,目前已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等地試點測試。深圳、蘇州近期推出的數字人民幣紅包測試,更是讓數萬人得以參與其中,數字人民幣腳步聲越來越近。數字人民幣的正式發行尚無時間表,但在它真正到來之前,我們有必要讀懂甚至讀透它。
  • 周小川:網際網路技術、雲計算處理能力等將促進支付體系現代化和跨境...
    中證網訊(記者 黃一靈)12月13日,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在2020上海金融論壇上表示,利用當前網際網路技術、移動終端和雲計算的處理能力
  • 周小川撰文談通貨膨脹,專家:如何定義和構建廣義價格指數也至關重要
    時代財經注意到,該文章的第一個註腳介紹,2020年9月周小川在一個討論貨幣理論和貨幣政策的視頻論壇上,已講到了這個話題,「鑑於形勢和政策分析的需要,願在此再與大家討論這一課題」。周小川所言的「形勢」三天之後謎底解開了。
  • 各類數字貨幣群雄逐鹿 數字人民幣呼之欲出
    深圳、蘇州近期推出的數字人民幣紅包測試,更是讓數萬人得以參與其中,數字人民幣腳步聲越來越近。數字人民幣的正式發行尚無時間表,但在它真正到來之前,我們有必要讀懂甚至讀透它。為此,澎湃新聞特別製作數字人民幣手冊系列報導,以饗讀者。從實物貨幣到金屬貨幣,從紙幣到信用貨幣,貨幣的演變跨過漫長的歲月,形態不斷發生變化,但其提高運行效率,服務經濟社會的初心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