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下淺談紀實攝影

2020-12-25 今鏡頭

舉世矚目的中國抗擊疫情,以排山倒海之氣勢、大愛無疆之情懷、科學有效之壯舉,在神州大地短短六周時間就取得難以言表的階段性、突破性重大成果之轉機。中國的智慧與承諾、速度與實力、精神與奉獻,乃至透明真實的影像,見證了中華民族可歌可泣的人間奇蹟,受到世界各國的讚美與借鑑,為全人類面對新冠毒病的挑戰,創造了史無前例人民戰爭的經典範例。

這些感人肺腑、驚心動魄的原創範例、故事、人物、馳援救護、聯防聯控、大數據戰果的實況,其絕大多數是通過視頻、多媒體平臺動態、靜態影像、圖片和文字公布於世。尤其靜態影像均以紀實攝影為主要載體,給人們留下了難以複製、難以忘懷的時代印跡。

我作為遼寧攝影人對紀實攝影情有獨鍾。從2月3日至3月8日先後在沈城聚焦了皇姑區、于洪區、瀋北新區、瀋河區、和平區、大東區等地的風景。利用車拍、街拍、場拍的站位方式,抓拍和追拍了以戰「疫」情為主題的紀實攝影題材。

從多次一路跟蹤遼瀋醫療隊白衣天使赴機場馳援湖北武漢的動人出徵鏡頭,到城池內外大街小巷的共產黨員先鋒隊、志願者愛心服務、威武站崗的暖人場景;從早期寂靜的太原街、中華路、黃河大街、青年大街、中山廣場、中興商場、北陵公園、瀋陽北站、遼寧大學校園,到勢頭向好、日漸群潮湧動的中街商區、集市、菜市場;從風雪交加中奔忙不停地快遞小哥、郵遞員、清潔工、計程車司機、車站等車,到春寒料峭中堅守崗位的高速公路、街區的男女交警、所警、協警……這一幕幕扣人心弦的視覺元素光影,這幅幅躍馬揚鞭的黨心、軍心、民心匯集的多彩畫卷,為紀實攝影人提供了採集不盡的創作題材和求索悟道的聯想空間。

在這煎熬難忘的抗爭歲月裡,我深深體悟到,180多年前所誕生的攝影術,不僅僅給人類帶來紀錄生活的快樂與甜美,也帶來了悲傷與苦澀、生死訣別的記憶。更重要的是攝影還給我們帶來敬畏的人生價值、普世的社會意義和不朽的精神力量。當下攝影人並沒有陶醉於紀錄性影像複製與還原事物的表象,沒有心像,只有記錄特徵的影像(不含文獻片)不應歸屬於當代紀實攝影。儘管在世界理論體系的學術定義上眾說紛紜,還沒有取得一個毫無爭議共識的紀實攝影定義,有許多人稱為社會紀實攝影。但有一點是共同的,紀實攝影是真人、真事、真場景。它是有拍攝目的、指向的主觀性創作行為。完全不同於隨意拍、休閒娛樂拍。賦予真正意義的紀實攝影是職場、攝影門類中極其重要而被攝影人廣泛採用的、不可替代的創作方式,不論如何創新,紀實攝影底色不變,它始終要有很強烈的思想性、真實性、藝術性和可讀性的有機統一。

筆者認為紀實攝影的定義可謂:紀實攝影是以真實性價值為底線,以源於生活、出於現場、本於人文精神、根於客觀事物本質、產於主觀性主題。用紀實性視覺語言揭示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給人們帶來更多的認識、判斷、選擇、思考與審美體驗,並對社會產生影響,激發人們的精神力量。

尤其是國家重大事項、重大變革、關鍵歷史結點、重點轉型發展,以及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期待的社會焦點問題等等,這些恰恰是紀實攝影的著眼點,也是理性觀察、深度思考、發掘課題的依據

在抗擊疫情中,圍繞如何創作我特別關注三個主要環節。一是特別關注黨中央對抗擊疫情的工作部署,以及主流媒體的輿論導向和時政內容,學習領會精神實質與要務,為紀實攝影創作豐富其思想內涵、認知深度,充實於題材與命題的選擇中;二是特別關注全國一盤棋戰疫情形勢格局、湖北武漢重要素材的思考,悉心了解遼寧、瀋陽各領域的英雄人物、百姓故事、模範群體、黨員作用、年輕人精神狀態、志願者、退休人的義舉,從中凝練感受、思考拍什麼、怎麼拍;三是特別關注可去之處的瀋陽所見所聞,緊緊貼近本土總體戰、阻擊戰的狀態、特點、成果,選擇定位有代表性的拍攝點。試圖從某些側面拍出有文獻價值、社會意義的紀實作品。

實踐證明,熱衷於紀實攝影人,由於職業背景等方面的差異和局限性,在這種超常環境中,很難在全民設防的大疫面前拍出較完整、較系統、有漸進過程和始末的攝影專題。只能抓住人們關心的某些點來拓展豐富自己主觀性思考和想像。我採用了綜合性專題報導,儘可能來反映沈城戰「疫」的狀態,算是一次紀實作業筆記。但也存在某些重要領域缺項,比如,白衣天使第一現場臨床救治患者的影像、復工復產的影像等等。這說明歷來攝影專題報導不同於單幅作品,不要過度貪大求全,應因勢利導、因場制宜,著力在點上下功夫,以小見大,力求在作品深度、細節、情節、個性中發掘被攝主體最精華的閃光點,託起主題思想與藝術的感染力。

紀實攝影不僅要充分為非常態時期留痕,精準而客觀地記錄更多有歷史價值、文獻價值並具有時代特徵的影像,還要更深層次考量紀實攝影與新聞攝影有其共同的功能屬性。它的社會意義、現實作用應與時代同速同步,應強化紀實中更強烈、更及時的針對性、時效性、發散性,以及精神層面的感召力。在「兵臨城下」的危難中,用影像的力量,凝心聚力,激勵眾志成城、決勝疫情的信念與鬥志。用心、用情、用功、用鏡頭來呈現共和國旗幟下的人性光輝、民族精神。讓影像的心靈之火,轉化為對生命的敬畏、對國泰民安的精誠、對人類命運共同體釋懷的巨大力量。

攝影/撰文:遼寧省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遼寧大學教授劉志超

相關焦點

  • 用生命紀實,「新冠」戰「疫」下的「卡帕」式中國攝影師
    本期邀請到的是身兼攝影師和「白衣戰士」的中山市攝影家協會理事、中山市人民醫院攝影協會會長、廣東省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山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廣東中山市人民醫院放射影像中心學術主任李曉群,冒著感染的風險,用鏡頭紀錄了奮戰在疫情防控阻擊戰最前沿醫護人員的可歌可泣的畫面。
  • 攝影紀實 I 最有溫度的「草根式」家庭抗疫真情實錄
    從前,她經常去公園打太極拳,散步▲老伴全副武裝時的樣子「大事件 小切口」教科書式的紀實攝影樣本——評析王秉謙作品《抗疫記》衡國良微信裡看到鹹陽市攝影家協會公眾號推送的《抗疫記》令人叫絕。攝影家王秉謙的居家影像紀錄「抗疫」全景圖,折射出中國家庭式聯防聯控的縮影。
  • 我的戰「疫」日記——手機攝影大賽作品徵集
    在廣東這個充滿溫暖和正能量的地方,也湧現了許多美好的抗「疫」故事,在鏡頭的記錄下成為城市最珍貴的回憶。疫情下廣州的眾生相 中國新聞社廣東分社記者/攝  在廣州越秀區北京街都府社區,黨委書記聯合社區醫生、民警為出入的社區居民測體溫。由「黨員+警員+醫生」組成的廣州「社區力量三人組」每天逆行而上,腳踏實地排查可疑病例。
  • 紀實人像攝影作品欣賞
    《笑呵呵》 攝影:郭永明紀實人像攝影,顧名思義,就是用紀實的攝影手法拍攝人像,也就是紀實攝影與人像攝影的交集。攝影中的紀實人像,一般是指人物性格命運真實寫照的人像往往帶有敘事背景的現場環境,所關注的是人之生存狀態,是和整個社會的變化變化發展密切相關的。一般的人像攝影著重於藝術性和觀賞性,而紀實人像攝影更著重於思想性和社會性,因而後者具有更強的思想性和感染力,並且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 系列紀實故事《我的戰「疫」》溫暖上線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全民戰「疫」中,人們不論身份、不分年齡,都在盡己所能,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成為戰「疫」防線中緊密相扣的一環。—▼—系列紀實故事《我的戰「疫」》,特別邀請了趙嶺、黎春、周健、馮洋、彭堯、駱駝、林強、大寶、熊小小、李哎、曾紫月等十一位演播人傾情講述。其中,作為武漢人的林強,用自己的方式,為家鄉的同胞加油。他說,這次過年沒回家,響應號召留在了北京,心裡卻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家鄉的親朋好友,每日都會與家人溝通共勉。
  • 紀實攝影在歐洲
    評價:通過與時間競賽來確認攝影本身固有的特性,將攝影的紀實性發揮的淋漓盡致。 ·Berenice Abbott,Hans Coray, Swiss Painter and Patron, ca. 1926 3.法國攝影師布拉塞Brassa 職業:記者 對紀實攝影的貢獻
  • 「敢為天下先 能頂半邊天」杭州千鶴女兒同心戰「疫」紀實
    「敢為天下先 能頂半邊天」杭州千鶴女兒同心戰「疫」紀實 2020-03-06 13: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紀實攝影如何讓觀眾感到身臨其境?
    紀實攝影通常都與人物活動有關係。人物所在的環境以及活動範圍、主要人物在畫面中的呈現、怎樣突出主要人物等等都是紀實人像中十分強調的拍攝內容。單一的近景或者全身人像,不與場景進行結合,可能很難拍出紀實題材所要求的現場氛圍,不能打動觀看者,為其產生身歷其境或者閱讀畫面的感受。
  • 【黨員在線】聯合五黨支部戰「疫」紀實:築起抗擊疫情戰鬥堡壘
    【黨員在線】聯合五黨支部戰「疫」紀實:築起抗擊疫情戰鬥堡壘 2020-03-05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藝術百科-攝影論壇之紀實攝影佳作欣賞
    "紀實"這個詞源於拉丁文的"docere",意思是"教導",紀實攝影的功能不止於傳達信息,還教導觀眾從其所透露的真相認知社會的某個層面。——奧古斯特·桑德 紀實攝影是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攝影家們,秉承人道主義精神和善良準則,以無比的毅力甚至是獻身精神,深入人類的生存實際,真正的了解並尊重被攝對象,不虛構、不粉飾、不誇張,大多以抓拍的方式再現的真實的情景。
  • 拍好紀實攝影的實用技巧
    紀實攝影是一種相對更加有趣味的攝影題材,很多攝影師都以此為樂。但要拍好這個題材,需要對拍攝題材深入了解,並能夠熟練使用和操作器材。下面為大家總結了一些相機操控知識,希望對初入這類題材的攝影愛好者有所幫助。
  • 11年前,關於「紀實攝影」的一次採訪
    原創 徐勇 假雜誌2009年5月,為在秋天平遙攝影節組織一次紀實攝影討論會,我和藝術評論家舒陽先生,專程到曾經擔任中國《國際攝影》雜誌編輯的林少忠先生家,當面請教他當年從英文詞彙翻譯引進「紀實攝影」概念及詞組的思路經過。
  • 為英雄立傳,深圳企業編輯百本抗疫紀實畫冊,入藏國家博物館
    南都訊 記者謝湘南8月6日,南都記者從深圳雅昌文化集團了解到,由雅昌編輯的100本抗疫紀實攝影畫冊入藏國家博物館。雅昌運用自己的影像輸出優勢,通過「傳給雅昌」平臺,傾力免費製作100位攝影人100種抗疫攝影紀實畫冊,並全部捐給國家博物館。
  • 北京戰「疫」行動攝影大賽評選結果揭曉!230張作品獲獎
    千龍網訊 近日,由北京市檔案館與千龍網、《北京檔案》雜誌社共同舉辦的北京戰「疫」行動攝影大賽評選結果揭曉。舉辦單位及相關專家組成評委會按照主題突出、內容真實、畫質清晰、特色明顯的原則對投稿作品進行了評選。最後,評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12名,紀念獎50名。總計,獲獎攝影者45名;獲獎作品組圖33組,單幅33張,共計230張。
  • 《戰「疫」2020》——中國首部抗疫題材話劇出爐
    出品方供圖  中新網廣東新聞4月8日電 (記者 索有為)由廣東藝術家和廣東援鄂醫療隊員共同創排的《戰「疫」2020》日前殺青,這是中國首部「出爐」的抗疫題材話劇,也是全國首部邀請援鄂醫療人員參與演繹的現實主義題材話劇。  該劇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和天河區委宣傳部聯合出品,廣東省演出有限公司和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共同創作。
  • 線上談|這五點,是紀實攝影的終極秘密
    許華飛:理論工作者、影像評論人筆者認為,當下中國的紀實攝影正當其時。那麼這個「正當其時」對你有什麼幫助呢?其實這是個特別清楚的問題。第一,紀實攝影仍然是當下最具有社會影響力和傳播功能的攝影形式,是社會大眾最關注的攝影形式。
  • 下花園區全力以赴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紀實
    下花園區全力以赴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紀實 2020-03-05 15: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貴州攝影師彭浩抗疫紀實作品《隔離 東方71天》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近日,貴州攝影師彭浩拍攝的抗疫紀實作品《隔離 東方71天》入選百本「雅昌影像」抗疫紀實畫冊,這百本畫冊已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並展覽。2020年全球遭遇新冠肺炎,中華民族在這一場戰「疫」中譜寫了民族壯歌。
  • 侯登科紀實攝影獎落戶深圳首次開展,36個拍攝項目集中呈現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梁瑛 實習生 丁凡作為侯登科紀實攝影獎落戶深圳的第一個大型展覽,12月6日,「時間顆粒——第七屆侯登科紀實攝影獎作品展」在深圳越眾歷史影像館開幕,展覽呈現了第七屆侯登科紀實攝影獎評選出的包括獲獎、
  • 拍攝是譜曲,後期是演奏,淺談攝影后期在攝影中的重要性
    安塞爾*亞丹斯有句名言「攝影是譜曲,暗房是演奏」,他的這句話放在現在數碼時代就是「拍攝是譜曲,後期是演奏」。拍攝和後期這樣來比喻,可見後期在整個攝影中是很重要的,那是不是說所有的攝影題材就就都需要做後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