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攝影在歐洲

2020-12-25 騰訊網

1.法國攝影師尤金·阿傑Eugène Atget

拍攝對象:19世紀巴黎的街頭,因現代化步伐的驅逐即將消失的各種事物。

評價:通過與時間競賽來確認攝影本身固有的特性,將攝影的紀實性發揮的淋漓盡致。

·Eugène Atget,Boutique Coiffeur, Boulevard de Strasbourg, 1912

·Eugène Atget,Versailles. Bosquet de l'Arc de Triomphe. Groupe par Tuby. (France Triumphant, by Jean-Baptiste Tuby, Versailles), 1904

·Eugène Atget,The Steps at Saint-Cloud, 1906

·Eugène Atget,Escalier, Hotel du Marquis de Lagrange, 4 rue de Braque, circa 1901

2.貝蕾尼絲·阿博特Berenice Abbott

活躍到時間地點:在巴黎確立了肖像攝影的名聲,20世紀30年代回到故鄉紐約

作品:《變化中的紐約》

拍攝方式:更注重畫面中新舊對比的方式展現紐約的變化發展,表現出一種較為積極的觀看態度。

·Berenice Abbott,New York at Night, 1932

·Berenice Abbott,Wall Street, 1934-1936

·Berenice Abbott,Fifth Avenue Bus. Washington Square, Manhattan., 1936

·Berenice Abbott,Esso Station NY , 1938

·Berenice Abbott,Princess Violette Murat, 1929-1973

·Berenice Abbott,Hans Coray, Swiss Painter and Patron, ca. 1926

3.法國攝影師布拉塞Brassa

職業:記者

對紀實攝影的貢獻:開發了新的題材領域,拍攝巴黎的夜生活。

作品:《巴黎的秘密》,開闢了現代都市紀實攝影的新領域。

風格:沉鬱詩意

·Brassa ,Prostitute Playing Snooker, 1933

·Brassa ,Groupe d'Hommes, autour du "Zinc" dans un bistrot, Rue de Lappe, 1932

·Brassa ,Hotel de Passe, Rue Quincampoix, 1932c/1932c

·Brassa ,Soirée at Chartres, 1933-1934

·Brassa ,Couple d'amoureux dans un petit cafe, quartier Italie, 1932

4.德國攝影師奧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

桑德的實踐為把肖像攝影納入紀實攝影的範疇做出來歷史性貢獻。

風格:人物造型簡單樸實,影像捨棄一切虛飾,正門構圖與平均布光在營造出一個風格化的格式的同時,也令日耳曼民族的共性獲得了形象確認。

·August Sander,Jungbauern ( Young farmers), Westerwald, 1914

·August Sander,Konditor (Pastry Chef), Cologne, 1928

·August Sander,The Boxers: Heim Heese and Paul Roderstein, 1929

·August Sander,Soldier, c. 1940

·August Sander,Village Schoolteacher, 1921

·August Sander,Wife of Peter Abelen, 1926

5.德國攝影師羅曼·維什尼阿克Roman Vishniac

拍攝對象:以紀實攝影的方式挽救猶太文化。

攝影風格:平實凝重,重視再現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現場氣氛表現出色。

影響意義:是一種處於民族危機之下的攝影記憶工作,又一次為攝影的紀實力量提供了有力的證明。

·Roman Vishniac,Selma was sent to the store for a pot of soup and bottle of milk, Lodz, 1938

·Roman Vishniac,Cheder Boy, 1936-1939

·Roman Vishniac,An Elder of the Village, Carpathian Ruthenia, 1938

6.英國攝影師比爾·布蘭特Bill Brandt

拍攝對象:倫敦市民的日常生活

拍攝方式:從都市的日常生活下手,具體展示了現代都市生活的基本方式和具體內容。

攝影風格:風格強烈,內容深刻,富於文學性。

意義影響:1.布蘭特以他的都市室內生活照片證明,都市生活的影像不只存在於街頭巷尾。2.啟發人們直接地正面地表現都市生活。

·Bill Brandt, Nude, London, 1952-printed later

·Bill Brandt,East Sussex Coast, 1957

·Bill Brandt,Untitled (Rain Swept Roofs), 1933

·Bill Brandt,Avebury: After Thomas Hardy, circa 1944

·Bill Brandt,Coach Party, Royal Hunt Cup Day, Ascot, 1933

參考資料:

1.顧錚.世界攝影史[M].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2006.7:66-69.

2.照片致謝藝術家。

相關焦點

  • 紀實人像攝影作品欣賞
    《笑呵呵》 攝影:郭永明紀實人像攝影,顧名思義,就是用紀實的攝影手法拍攝人像,也就是紀實攝影與人像攝影的交集。攝影中的紀實人像,一般是指人物性格命運真實寫照的人像往往帶有敘事背景的現場環境,所關注的是人之生存狀態,是和整個社會的變化變化發展密切相關的。一般的人像攝影著重於藝術性和觀賞性,而紀實人像攝影更著重於思想性和社會性,因而後者具有更強的思想性和感染力,並且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 戰「疫」下淺談紀實攝影
    尤其靜態影像均以紀實攝影為主要載體,給人們留下了難以複製、難以忘懷的時代印跡。我作為遼寧攝影人對紀實攝影情有獨鍾。從2月3日至3月8日先後在沈城聚焦了皇姑區、于洪區、瀋北新區、瀋河區、和平區、大東區等地的風景。利用車拍、街拍、場拍的站位方式,抓拍和追拍了以戰「疫」情為主題的紀實攝影題材。
  • 紀實攝影如何讓觀眾感到身臨其境?
    紀實攝影通常都與人物活動有關係。人物所在的環境以及活動範圍、主要人物在畫面中的呈現、怎樣突出主要人物等等都是紀實人像中十分強調的拍攝內容。單一的近景或者全身人像,不與場景進行結合,可能很難拍出紀實題材所要求的現場氛圍,不能打動觀看者,為其產生身歷其境或者閱讀畫面的感受。
  • 拍好紀實攝影的實用技巧
    紀實攝影是一種相對更加有趣味的攝影題材,很多攝影師都以此為樂。但要拍好這個題材,需要對拍攝題材深入了解,並能夠熟練使用和操作器材。下面為大家總結了一些相機操控知識,希望對初入這類題材的攝影愛好者有所幫助。
  • 11年前,關於「紀實攝影」的一次採訪
    原創 徐勇 假雜誌2009年5月,為在秋天平遙攝影節組織一次紀實攝影討論會,我和藝術評論家舒陽先生,專程到曾經擔任中國《國際攝影》雜誌編輯的林少忠先生家,當面請教他當年從英文詞彙翻譯引進「紀實攝影」概念及詞組的思路經過。
  • 藝術百科-攝影論壇之紀實攝影佳作欣賞
    紀實攝影佳作欣賞"紀實"這個詞源於拉丁文的"docere",意思是"教導",紀實攝影的功能不止於傳達信息,還教導觀眾從其所透露的真相認知社會的某個層面。
  • 線上談|這五點,是紀實攝影的終極秘密
    許華飛:理論工作者、影像評論人筆者認為,當下中國的紀實攝影正當其時。那麼這個「正當其時」對你有什麼幫助呢?其實這是個特別清楚的問題。第一,紀實攝影仍然是當下最具有社會影響力和傳播功能的攝影形式,是社會大眾最關注的攝影形式。
  • 侯登科紀實攝影獎落戶深圳首次開展,36個拍攝項目集中呈現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梁瑛 實習生 丁凡作為侯登科紀實攝影獎落戶深圳的第一個大型展覽,12月6日,「時間顆粒——第七屆侯登科紀實攝影獎作品展」在深圳越眾歷史影像館開幕,展覽呈現了第七屆侯登科紀實攝影獎評選出的包括獲獎、
  • 2020山東十佳新聞攝影記者、紀實攝影師頒獎儀式威海南海舉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中7月23日晚,「南海新姿——鏡頭裡的威海南海新區」大型新聞攝影採訪活動啟動儀式暨山東省新聞攝影學會年度理論研討會在威海南海新區正式拉開帷幕。啟動儀式上,2020年山東十佳新聞攝影記者、紀實攝影師王曉峰、王世翔、何毅、張中、張健、周坤、郭堯,王劍、蘇昕、董乃德接受頒獎。與此同時,山東省新聞攝影學會威海南海新區影像工作站掛牌成立。
  • 「光影輕課堂」教你用相機紀實攝影
    紀實攝影最重要的是讓人欣賞和了解拍攝時的環境、氣氛、人物及攝影師的感覺,可以帶出故事,仿佛講述一篇文章。 採用24—70mm焦段的鏡頭表現一名舞者的故事。光圈f2.8丨感光度100丨焦距24毫米丨快門速度1/125s照相機型號丨Canon EOS 6D眾多紀實攝影名家使用24mm、35mm、50mm、70mm焦段的鏡頭拍攝,筆者作為一名紀實性攝影者,喜好用24—70mm焦段拍攝畫面。
  • 「點亮攝影的光」 藏書計劃面向全國火熱啟動
    中國藝術攝影學會當代影像館  中國藝術攝影學會當代影像館,是中國藝術攝影學會首個專業影像館,致力於促進國際和國內攝影藝術文化交流,與法國巴黎 歐洲攝影博物館、瑞士洛桑愛麗舍攝影博物館巴西紀實攝影大師薩爾加多《WORKERS》親筆籤名版
  • 焦波專訪: 永遠不跟風 嚼自己的饃|從紀實攝影到紀錄片導演
    從紀實攝影到紀錄片導演,焦波說:我們自己應該給自己掌著舵,千萬不要跟風,因為跟風永遠都是重複別人的腳印,沒有刺激感,吃嚼過的饃,沒滋味
  • 對話|提前退休轉場紀實攝影,廳官陽紅光:我做了明智的選擇
    澎湃新聞記者 譚君 圖由他拍攝的《共和國不會忘記——1949至2019年湖南省長沙市因公犧牲、傷殘公安民警紀實攝影展》在這裡續展40天。這日,公安部教育整頓第五駐點指導組全體成員過來參觀,陽紅光負責介紹。他一身「布衣」打扮,顯得有些特別。
  • 攝影紀實 I 最有溫度的「草根式」家庭抗疫真情實錄
    從前,她經常去公園打太極拳,散步▲老伴全副武裝時的樣子「大事件 小切口」教科書式的紀實攝影樣本——評析王秉謙作品《抗疫記》衡國良微信裡看到鹹陽市攝影家協會公眾號推送的《抗疫記》令人叫絕。攝影家王秉謙的居家影像紀錄「抗疫」全景圖,折射出中國家庭式聯防聯控的縮影。
  • 「攝影作品賞析系列」馬克呂布:影響一代中國紀實攝影的名家大師
    他來往中國達20餘次,其拍攝手法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中國紀實攝影界佔據主導位置,產生了恆久而巨大的影響,很多經典的瞬間已經成為了20世紀的時代縮影。作為極受推崇的瑪格南圖片社最負盛名的攝影師之一,馬克·呂布的作品多以真實、樸質又平實的畫面展現社會各個層面。圖為伊莉莎白女王號郵輪,美國紐約,1952 年。
  • 羅森布拉姆版《世界攝影史》重磅來襲
    責編: [專稿]   《世界攝影史》包羅了攝影所涉及的全部領域,時間上穿越了從鏡箱到最新電腦技術的整個軸線,地域上橫跨了歐洲、美洲、非洲以及遠東地區。
  • 木村伊兵衛—日本現代主義攝影之父
    提起日本最重要的攝影獎項「木村伊兵衛獎」,不少人都會立即想起紀實攝影師如中野正貴、北井一夫,或者是新派點較多人認識的蜷川實花、梅佳代等人。但你對這個獎的主角——木村伊兵衛的認識有多少?  木村是日本元老級的紀實攝影師,在日本地位極高,幾乎是寫真的代名詞。朝日新聞社每年頒發的同名攝影獎,被新人攝影師視為無上光榮。他的寫實主義影響深遠。二戰後,日本社會百廢待興。
  • 瑪麗·艾倫·馬克紀實攝影選:拿槍的少年,酗酒的母親
    瑪麗·艾倫·馬克(1940年3月20日至2015年5月25日)是一位美國攝影家,也是一位著名的紀實人文攝影大師。她的鏡頭下大都是些處於社會邊緣的人物,多是些定格的苦難和人性。圖中是一位抱著玩偶的女孩,她的表情仿佛告訴人們這是她僅有的東西。
  • 2個拍攝原則拍好紀實和舞臺人像攝影
    紀實、舞臺人像攝影瞬間性——連續對焦捕捉精彩舞臺人像「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是對攝影實踐活動瞬間性特點的真實刻畫,在拍攝舞臺人像題材時,由於被拍攝對象處於不停的運動中,因此對攝影師瞬間構圖能力提出極大的考驗
  • 極簡主義黑白攝影美無與倫比
    科技的局限,並沒有妨礙藝術家用黑白來記錄和表達情感,反而形成了獨特的視覺藝術,那就是黑白攝影。不論是在風光靜物還是新聞紀實,從1839年攝影的誕生到現在,已經成就了眾多的黑白攝影家,如亞當斯、布列松等都是如雷貫耳的黑白攝影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