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古香的古代銅鏡,看見不一樣的美

2021-01-15 堯古齋

說起鏡子,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玻璃鏡,但是中國古人用的鏡子大都是銅或者鐵做的,而銅鏡的數量佔了絕大多數,所以古玩收藏所說的古鏡一般都是指銅鏡或者青銅鏡。在古代古鏡除了作梳妝照面用之外,還有照妖闢邪的作用,是一種祥禎之物。王度的《古鏡記》說隋代汾陰侯生臨終前以古鏡贈予王度。"持此鏡百邪遠人。"果然日後王度與弟弟王勣憑著那面古鏡降妖伏魔,治病救人,古鏡被描寫成了神物。《異聞錄》記載:唐代天寶三年五月十五日,揚州進貢一面水心鏡。五年後,秦中大旱,三個月不下雨。玄宗召道士葉法善向鏡祈雨,須臾,甘雨大澍,連下七天。因此銅鏡是祥禎之物,貴族們喜歡用以殉葬,他們認為銅鏡可以照亮陰間路,希望死後還能得到古鏡的護佑,於是大量的銅鏡被帶到了棺材裡去,所以傳世的銅鏡較為稀少,大部分銅鏡都是出土的。

從石器時代到清代,銅鏡的製作幾乎每朝每代都有,但是要說到收藏價值和精美程度還是年代越久遠的越好,古董家們最為推崇的就是戰國、漢代和唐代的銅鏡,宋代晚期及以後的銅鏡圖案設計缺乏創新,製作也趨於粗糙,沒有太大價值。今天先說說戰國和漢代的銅鏡。

連年戰亂的戰國時代雖然民窮庫乏,但是銅鏡的製作卻沒有偷工減料,當時的工匠精心製作出了藝術佳作就算是後人也要稱讚的。戰國古鏡分為北方鏡和南方鏡兩個體系,北方鏡多為素麵,數量較少。南方鏡製作精巧纖細多有漂亮的裝飾花紋,數量較多主要產於楚國。戰國古鏡胎薄一般有卷邊,鈕座大而鈕梁細,俗稱川字鈕和弦紋鈕。裝飾花紋多為兩層,既有主花,又有襯託地紋。戰國鏡的花紋主要有四葉紋、山字紋、雙菱紋、長尾獸紋、蟠螭紋、連弧紋等。其中山字紋是戰國古鏡最有特色的花紋,有人認為山字形是雷紋的演變,也有人認為是古金文的圖案化,其中四個山字的最多,也有五山、六山的,表示安定靜止,養物生長的意義。而這些紋飾的表現技法一般有淺浮雕、高浮雕、透空雕、嵌石、彩繪和金銀錯等,淺浮雕最為常見,金銀錯是將金絲銀絲或者金片銀片製成各種圖案,嵌入鏡背,製作十分精緻。金銀錯的技法在戰國古鏡中也是十分流行的。

到了漢朝,國家經濟繁榮,國力強盛,銅鏡的製作有了很大的發展。當時甚至有專門的官員管理生產銅鏡,右尚方就是專門制鏡的官職。這時期的銅鏡開始變得厚重,也出現了一些銘文,大多用篆書,內容都是一些吉祥祈福的話。後漢時期開始有了私人制鏡,鏡上有姓氏字銘。漢代古鏡的特點是平邊、圓鈕、裝飾趨於程式化。漢代初期一般是平雕手法像螭形鏡、草葉鏡、星雲鏡、日光鏡、昭明鏡等。螭形紋用四條成S形狀的螭龍組成,中間配有四乳釘;星雲紋有蟠螭紋演變而來均用連弧紋作邊飾;日光鏡的上面有「見日之光,天下大明」的字樣;昭明鏡也是兩圈字銘「內清質以昭明,光輝象乎日月」。王莽時期流行一種規矩鏡,是王莽篡位後為了炫耀政績製作的一批華美精巧的銅鏡。規矩鏡的鏡鈕較大,多作半球形,在鈕座外有方形欄,欄外有TLV形裝飾紋。鏡面上還有乳釘、四神、羽人、龍虎或者幾何花紋等。東漢時期的銅鏡圓鈕甚大,並多柿蒂紋鈕座,也有蝙蝠形鈕座,並創新了浮雕式作法有雲雷紋鏡、蝙蝠紋鏡、畫像鏡、神獸鏡等等。畫像鏡以四乳分為四區環繞式布置歷史故事,人物形神畢肖,栩栩如生。漢鏡裡還有一種透光鏡古人稱之為幻鏡,該鏡與普通古鏡外形一般無二,但是光線照在鏡面上,鏡面所對的牆上會映出鏡背的花紋影像,十分神奇。據說上海博物館珍藏了一面這樣的透光鏡。人們對漢代的古鏡評價很高《古鏡圖錄》中說道「刻畫之精巧、文字之瑰奇,辭旨之溫雅,一器而三善備焉者莫鏡若也」。

雖然戰國和漢代的古鏡藝術價值和製造工藝已經很高超了,但是說道古鏡還是唐代的古鏡更勝一籌,以後有機會一定要說一下唐代的古鏡,因為唐代才是銅鏡發展的頂峰。

相關焦點

  • 小銅鏡,大世界|國博「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看點集錦
    (攝影 | 新京報記者 浦峰 倪偉)【媒體關注 | 展覽看點有哪些】銅鏡照人之美也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之美來源 | 新民晚報 作者 | 潘子璇觀眾參觀展覽。(攝影 | 龐道瓊)11月24日,「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對公眾展出,展覽從數以千計館藏銅鏡及相關文物中精選出260餘件(套)展品,完整地串聯起中國古代銅鏡的發展脈絡,系統展示銅鏡的歷史價值、審美價值、科技價值和文化價值。
  •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古代時期銅鏡是如何演變的?
    婦女的容貌端莊、整潔在古代被稱為婦容,它與婦言、婦德、婦工,被合稱為「四德」,是古代社會對婦女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說古代婦女要時刻注意形象,從頭到腳都要保持乾淨齊整,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那她們是如何做到的呢?在古代沒有玻璃鏡子,當然也沒有知世間美人的魔鏡,而是銅鏡。
  • 國博舉辦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
    本文轉自【新華網】;當日,「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從數以千計的館藏銅鏡及相關文物中,精選出260餘件(套)展品,串聯起中國古代銅鏡的完整發展脈絡,系統展示銅鏡的歷史價值、審美價值、科技價值和文化價值。新華社記者金良快攝當日,「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 古代的銅鏡清晰度如何?打磨後比玻璃鏡更亮,真是不可思議
    古代的銅鏡清晰度如何?打磨後比玻璃鏡更亮,真是不可思議鏡子是我們再生活中最常用到的物品,很多人在出門前都會照鏡子,但鏡子最早是400年前出現的,在400年之前,人們就只能使用銅鏡,或許很多人都會好奇銅鏡的清晰度,它的清晰度到底如何呢?
  • 「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覽在國博對公眾展出
    、製作工藝、貿易流通和銘文裝飾,生動再現了中國古代銅冶鑄技術的非凡成就。在公元前三千年至兩千年,隨著青銅冶煉技術的進步,銅鏡陸續出現在古代埃及、兩河流域、古希臘等文明的日常生活中。到公元前一世紀中期以前,鈕式銅鏡在亞歐大陸的多處文明地區使用,各個文明之間可能存在交流傳播的途徑。中國古代銅鏡最早出現於新石器時代的齊家文化,經過商周到明清時期的漫長發展,在造型和紋飾等方面呈現出不同的時代特徵。
  • 木紋鋁方通廠家的古色古香的裝飾之美
    木紋鋁方通廠家的木紋鋁方通建材產品,經常活躍在各大類型的建築物中,展現著古代社會建築的古色古香的裝飾之美,就這樣久而久之,木紋鋁方通建材產品被現代的人們運用開來,因此也得到了一個極大的曝光率。鋁方通廠家為什麼它能裝飾出像古代社會那種古色古香的感覺呢?
  • 青鸞耀輝:歷代銅鏡彰顯古人審美情趣
    銅鏡是中國古代一種生活用品,亦是古人對美的追求。由最早的止水照容到鑄鑑盛水,直至新石器時代齊家文化出現銅鏡,此後長達四千多年的時間裡,先後經過夏商、西周、春秋戰國,至漢唐臻於繁榮輝煌,而宋元逐漸衰退,在清代,西方玻璃鏡傳入之後,銅鏡的歷史使命才宣告結束。
  • 【考古學】本學會理事孫汝初教授:世界古代銅鏡的考古學研究之二---世界古代銅鏡從伊朗錫亞爾克向南、向西方的擴散
    最重要的是在蘇薩A出土了一面圓形銅鏡。我們知道銅鏡鑄造需要有銅礦治煉和範鑄技術。由於蘇薩地區與兩河南部一樣沒有銅礦,需要的銅和鑄銅技術必須從錫亞爾克運來。因此這裡的銅鏡就不可能早於錫亞爾克。更不會是銅鏡的發源地。但是也不會晚到像外界流傳所說的公元前2300年。古代蘇薩有通往錫亞爾克陸路通道,是連接兩河南部蘇美爾與伊朗內陸錫亞爾克、中亞、南亞陸路的重要樞鈕。兩河流域南部的銅鏡必須經過蘇薩才能傳入。
  • 古代銅鏡鏡盒:東西周時期問世,彩繪精美珍貴異常
    銅鏡的使用是照容,保管是儲存,陳設則是在使用的同時注重其工藝展示,是實用性在精神層面的更高要求。可以想見,古代以銅鏡照容,不外以手把握、懸掛鏡架或牆上、置於案上等幾種形式。這種使用方式,不僅制約了銅鏡的保管和陳設,也直接影響著銅鏡的製作。
  • 260件銅鏡今起國博打「照面」
    鏡子上篆刻著「中國大寧」的瑞獸博局紋鎏金銅鏡、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將軍婦好用過的弦紋銅鏡、勾勒出一幅高士宴樂圖的嵌螺鈿銅鏡……今天起,「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是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 鑑賞|銅鏡、銅鼓、銅車馬,貴博青銅文物的斑駁之美
    無論是銅車馬、銅釜、銅燈、銅劍、銅鏡或銅鼓等,這些館藏青銅文物,都透著泥土久來侵蝕的斑駁之美。今年是貴州省博物館建館62周年。不久前,醞釀已久的《徵途——貴州省博物館建成六十周年紀念專集》正式出版。「澎湃新聞·古代藝術」經授權刊發書中《館藏青銅器》一章。半世紀的考古發掘,在貴州廣袤的土地上,發現早起石器時代,晚至清代的為數可觀的文物。
  • 寶可夢No.436,No.437——銅鏡怪,青銅鐘
    無論是在天空、海洋還是陸地,在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看見它們的身影。有的寶可夢與人類和睦地生活在一起,有的翱翔在天空之中,有的遊走於大海之中,有的棲息在山野之中,它們的主要特徵之一是可以被精靈球收服,使它們可以被隨身攜帶。
  • 國博用260餘件展品串起中國銅鏡文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2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今天上午,中國國家博物館依託館藏資源舉辦的「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開幕。展覽從數以千計館藏銅鏡及相關文物中精選出260餘件(套)展品,完整地串聯起中國古代銅鏡的發展脈絡,系統展示銅鏡的歷史價值、審美價值、科技價值和文化價值。展廳入口。餘冠辰 攝展廳內部。
  • 絲路百館百物|金「煌丕昌天」海船紋銅鏡
    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銅鏡是中國古代人們生活的實用器 ,歷來講究和重視紋飾,這些紋飾的產生與流行,與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時代風尚有一定的關係,銅鏡的紋飾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 一面銅鏡,一個成語,兩首詩,記錄了一個傳頌千古的愛情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人就是這麼幸運,歷經辛苦,他找回了失去的妻子,傳為一段佳話。一面銅鏡,一個成語,兩首詩,唐代孟棨的《本事詩·情感》中記錄了這個動人的故事。故事發生在南北朝時的陳朝。說罷,徐德言便將一面銅鏡破為兩半,一人一半,約定說:等到他年正月十五時,就在都城叫賣這半面銅鏡,我如果還在人間,一定會去找你。陳國滅亡後,樂昌公主果然被充入越國公楊素家中。
  • 《寶可夢劍盾》銅鏡怪怎麼樣 銅鏡怪性格能力值進化鏈分享
    導 讀 寶可夢劍盾是一款人氣火爆遊戲,寶可夢劍盾中有許多種可愛的寶可夢們,每個寶可夢的技能種族值和特性都不一樣
  • 《精靈寶可夢:劍/盾》銅鏡怪怎麼樣 銅鏡怪一覽
    導 讀 在《精靈寶可夢:劍/盾》最新的DLC冠之雪原中新增了二百多隻寶可夢,銅鏡怪就像是一個古代銅鏡,本身並沒有什麼性別
  • 日本從仿製中國銅鏡到日臻完美的「和鏡」形成,在400多年前銷往中國
    他曾先後向母校捐贈銅鏡274面(包括101面日本和鏡),現已成為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的重要館藏。 「和鏡」是日本古代銅鏡的名稱,日本銅鏡是從中國傳入日本,並經歷了長時間的仿製創新,逐漸形成了日本風格的「和鏡」。 在很多日本人用於傳家的「和鏡」上都能看到漢字紋飾,足以見得中國銅鏡對日本銅鏡的影響。
  • 銅鏡正衣冠,人鏡知得失——清朝隱藏在鏡子中的文化秘史
    此時,隨著外來文化的不斷融入,應用廣泛的傳統銅鏡開始逐步走向衰落,而玻璃制鏡也開始慢慢的進人們的生活當中。隨著手工製造業不斷的發展,人們對銅鏡的製造技藝和認識水平同之前比較,有了很大的進步,民間銅鏡製造業都得到了相當大的發展。但就現存的明清銅鏡來看,其質量以及工藝方面都遠不及前朝歷代的古鏡實物。
  • 銅鏡市場高升
    所有的圖片都是高檔單眼相機拍照拍非常清晰,圖片所能看到的缺陷不再贅述(圖片中無法看見的磕、漏、裂,拍賣描述中會加以說明),有疑問的請在開拍前提出,禁止不講規則事後扯皮。所有藏品,公司嚴格審核,按圖發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