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銅鏡是中國古代人們生活的實用器 ,歷來講究和重視紋飾,這些紋飾的產生與流行,與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時代風尚有一定的關係,銅鏡的紋飾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宋金時期銅鏡紋飾趨於簡樸,接近現實生活,海船紋就是這一時期出現在銅鏡上的一種新紋飾。
海船鏡又叫船舶鏡,在宋金時期比較流行,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發現。
這是吉林省博物院藏的金「煌丕昌天」海船紋銅鏡。
鏡體是八瓣菱花形,半球形鈕,鏡背浮雕一艘海船,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上航行,海浪的波峰和波谷落差較大,突出了波濤的洶湧。單桅帆高出人身體的數倍,襯託出海船的宏偉,大海的浩瀚。船身兩側有四道篷索 從不同方向對桅杆加以固定。船身部分,只用兩道簡約線條,便將整個船身形象地勾勒出來。船頭、船尾及船艙中的人物依稀可見,不是特別清晰。
鈕上方有四字銘「煌丕昌天」。全文寓意為「上蒼保佑,天下興盛」,銘文和銅鏡紋飾相互呼應,希望保佑航海順順利利,畢竟航海遠行是危險係數極高貿易的活動。
這面海船紋銅鏡出土於吉林省前郭縣吉郭古墓,是一件隨葬品,按照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觀念,逝者在地下也需要鏡子照容理妝。這類海船紋銅鏡在國內其他地方也有發現,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共有10餘件。出土數量雖然不多 , 但分布比較廣泛,陝西、四川、湖南、吉林、黑龍江等地都有出現。這類銅鏡在全國多地的發現說明海船鏡是宋金時期流行的銅鏡,而從發現的範圍來看,西南的四川雅安,到東北的黑龍江阿城,可見此鏡出現範圍之廣,甚至韓國、日本都有相似銅鏡,這也說明此類銅鏡流通範圍擴大至海外,這也反映出銅鏡在這一時期平民、商品化。
從海船紋銅鏡的紋飾上看 海船鏡構思精巧, 寫實性強, 從海船紋飾的一些細節可分析出匠人對航海生活是非常熟悉了解,這也反映我國宋金時期航海事業發達與海上貿易的繁榮。
來源:新華號 絲綢之路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