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宋、金時期銅鏡的特點
唐代之後,我國的銅鏡再不復往日之輝煌。宋代銅鏡的發展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五代宋初,銅鏡形制和紋飾基本保持唐末遺風,厚質而圖紋線條粗獷,流行旋轉式布局。
第二階段是北宋中晚期,社會相對穩定,經濟比較發達,鑄鏡工藝有了一個短暫的發展期,圖案題材多為纏枝花草、花卉,仿唐鏡比較常見。
第三階段是南宋時期,鑄鏡工藝再度衰落,素地鑄制商標字號銘的銅鏡流行,銅鏡的風格發生了重大變化,開始了中國古代銅鏡重實用而不尚圖紋的階段,這也說明當時人們對鏡子的審美觀念發生了變化。
宋鏡的形制以多樣化而著稱,除唐時頗為流行的圓形、方形、葵花形、菱花形在宋代依舊比較常見以外,亞字形鏡顯著增多,又創新了帶柄形、長方形、雞心形、盾形、鐘形、鼎形等多種形式。
宋鏡講求實用,對鏡背紋飾不再刻意追求精美,除少量紋飾比較精美以外,大多宋鏡紋飾粗糙簡單,有不少是素背,僅有弦紋數道。宋鏡胎質較薄,如唐代的高浮雕極為少見,多採用細線淺雕法。紋飾一般以纏枝花草紋比較常見,無紋飾者,以書刻商標字號的為多。商標字號構成宋鏡銘文的一大特色。字號前往往冠以州名、姓氏,甚至是店鋪所在地,表明宋鏡私營商品的經濟特色,其中著名的鑄鏡地區有湖州、饒州和四川成都。
與南宋對峙的金朝,雖然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制鏡業在一段時期內卻呈現出多樣化的風格。金鏡有不少是模仿唐宋銅鏡的作品,如人物故事鏡、盤龍鏡、瑞獸鏡、瑞花鏡等,其中人物故事鏡中的童子攀枝鏡、許由巢父故事鏡、柳毅傳書故事鏡、女子織布鏡等頗具時代特色。而雙魚紋鏡是前代所沒有的,在東北、內蒙地區發現20餘面,是金代最具特色的銅鏡紋樣。金鏡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在一些銅鏡的邊緣鏨刻官府驗記文字和押記,如鏨刻「上京宜春縣」、「北京驗記」、「金成記官押」等。此外,還有官鑄和私鑄的銘文。
金許由巢父故事鏡
二·元、明、清銅鏡的特點
元、明、清銅鏡多為圓形,其次有方形、菱花形、有柄圓形等。紋飾趨於簡略,素麵鏡所佔比例較大。花紋有簡略的纏枝牡丹紋、雲鶴紋、雙魚紋、雙龍紋、神仙人物等。吉祥銘文鏡比較流行,如元代的「壽山福海」,明代的「長命富貴」、「五子登科」、「狀元及第」,清代的「雙喜」、「清閒」等。這些吉祥語銘文鏡多為素麵鏡,少數字間有花紋,四字分布於鈕的四周,讀如錢文。
元至順辛未鏡
明九世同居銅鏡
圖片來源於網絡、故宮博物院等;文章內容參考自網絡、書籍;若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