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教育的秘密:如何偷偷完成社會分層的?!(深度)

2020-12-25 水木然

長期以來,很多中國家長和網友都崇尚西方的「素質教育」,排斥中國的「應試教育」,然後總是借著機會把孩子送到國外去讀書。然而西方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麼?我相信90%的中國人都沒有搞清楚。

1

(轉自華人周刊)

西方教育是如何偷偷完成了社會分層的?

「中國學生真是太苦了!」我的同學李女士總是發出這樣的感慨。

李女士是我中學同學,在一線城市打拼,過了30歲才結婚,35歲時收入地位穩定了,要了孩子。

和中國大多數家長一樣,她很心疼孩子,每當看到孩子寫作業到很晚,總在同學QQ群鄙視中國教育「毫無人性」,把分數看得很重;羨慕西方的教育,注重孩子興趣培養,課業負擔少,輕鬆快樂。

於是,為了孩子將來,孩子上四年級時,她真的移民到英國了。

初到英國,李女士總愛曬孩子上學的情況,甚至包括下面這張課表:

課程科目多種多樣,除了英語、數學、科學等「主課」外,還有戲劇、音樂、交際技巧課程,此外還有閱讀、故事時間等活動。

上午9點上課,下午4點半就放學。如果家長沒時間接孩子,可以留在學校參加各種興趣班,體育、手工、園藝、跳舞,烹飪、魔術等等。當然要收費,10鎊(100人民幣)左右。回家以後,作業負擔很小,幾乎全是閱讀。

更讓李女士高興的是,學校對學生管理寬鬆,以鼓勵為主,所以,孩子輕鬆了,笑容也多了。

看著她和孩子照片幸福的表情,我們都暗暗妒忌了,只恨自己掙錢少,沒有能力移民。

但是,李女士後來漸漸不再曬「幸福」了......

有次她回國探親,我們坐在一起吃飯,問起她孩子在英國情況。

她苦笑了一下,慢慢說出她的苦衷。

剛到英國時,她覺得孩子沒有學習負擔了,輕鬆快樂,自己也很欣慰,但是她慢慢覺得不對頭了。

首先,孩子的數學計算能力下降,這點她倒能幫孩子補一下。可是孩子的學習越來越憑興趣出發了,習慣了鼓勵表揚,對自己學習上的弱點、缺點也不太重視了,也不如在國內勤奮了。

我說,這樣不是很好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這不正是我們教育欠缺的地方嘛。

李女士無奈地說,可是將來孩子要上私立中學的,私立中學考試題的難度和學習強度可不比國內差。這樣輕鬆下去,最終,孩子會難以通過國外名牌大學選拔。

李女士感慨說,我畢竟是幹金融財會的,數學計算能力多重要,要是小學不訓練思維和計算速度,我現在還能把工作拿下來麼?可是英國的公立學校,在培養孩子數學方面太不重視了。這樣怎麼能成?我得把孩子轉到私立小學去,再不能這樣耽誤孩子了。

等李女士再回到英國,真就把孩子轉到了私立學校,每年學費至少2萬英鎊(18萬人民幣),這還不算寄宿費。

李女士的寶貝兒子上了英國私立小學,她也再也聽不到老師的表揚了,而是直接說出孩子不足,孩子再也不愉快了,感到了和在中國同樣的壓力。唯一慶幸的是,孩子的數學成績一直不錯,可是別的成績卻有點慘不忍睹了。

原來,英國的私立學校與公立學校截然不同,有些課程設置要求和配套很高,作業量很大,要求嚴,很多家長也很在乎小孩成績。而且課外活動也不比公立學校少,要對學生進行各項個人能力訓練和培養,這也讓李女士的孩子感到時間更不夠用。

要強的李女士開始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而且全是科學、地理和法語的全面補習。開銷增加了一大筆。

現在,李女士兒子如願上了私立中學,學校規定GCSE考試中拿到6個A才能進入下階段學習,否則就要轉學。她再也不吐槽中國教育了,偶爾私下發出一聲感慨,中國目前的教育還是公平的。

我不厭其煩地介紹李女士的情況,聰明的讀者這時候也許已經發現了一個可怕的現象:英國教育實現了階級的固化以及分層。

英國中學教育系統有兩類學校,一類是政府撥款的公立學校,一類是私立學校。公立學校免學費;私立學校一年學費相當於一個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普通人家很難負擔得起。

私立學校與公立學校在教學質量上天壤之別,與公立學校自由散漫相比,私立精英學校管理嚴格、學業壓力巨大,在許多地方甚至比中國的重點中學還要殘酷。

當然最後學生的人生命運和前途也不一樣。英國的伊頓公學等5所私立學校學生考上牛津、劍橋兩所大學的人數,相當於1800所公立學校考入這兩所學校的學生總數。

伊頓公學

英國社會80%的要職由私立學校的畢業生擔任,1/3的國會眾議院議員、半數的高級醫生、2/3以上的高等法院法官,來自僅僅容納英國7%人口的私立學校。

而公立學校則是為了窮人和移民孩子準備的教育機構。在這裡不要求孩子掌握多少知識,不要求學生有多麼嚴謹,而是提倡快樂學習。

公立學校的孩子的確能有一個開心、幸福的童年,教師只要把學生哄得快快樂樂、輕輕鬆鬆畢業,就算是完成任務。

但當學生走向社會的時候,不懂得高等數學,也不懂愛因斯坦,更不懂哲學,他們大多只能從事底層工作,端個盤子,幹點體力活。

所以,英國快樂教育的本質,其實就是處於領導階層的精英保持整個社會階層穩定的手段。

在英國,更少的學習時間、更寬鬆的學習環境,也意味著一個孩子想要成才,就需要更自律,更多的課外輔導,更多金錢投入,西方教育實際上通過一個寬鬆的過程,偷偷完成了社會分層,平民的孩子永遠是平民。

公立學校平民子弟如果真要跨越自己的階層,只能靠天賦了,成為體育或者娛樂明星,這得完全靠偶然的因素。

英國前首相梅傑曾指出,很多孩子從一出生就被家庭環境決定了未來,教育機會的缺失讓他們幾乎無法做出改變。有影響力的機構中很難見到工薪階層背景人士,社會流動性幾乎停滯。

值得慶幸的是,今天我們中國還是以公立學校為主,即便是重點小學、中學更多的是看分數,也不存在高昂的學費。

現在有很多人指出我們當今的高考弊端眾多,但有一點不能否認:在分數面前,所有的考生是平等的。

相對於中國而言,美國的大學入學則是以推薦為主。

在美國電影《蜘蛛俠3英雄歸來》中有這樣一個情節:鋼鐵俠建議蜘蛛俠將來去上大學。

作為史塔克軍火公司的董事長,託尼的推薦當然讓小蜘蛛很容易上麻省理工這樣的重點大學。但如果沒有這一層關係,作為平民英雄的小彼得是否還有這樣的機會呢?又有多少普通家庭孩子可以得到社會上有實力的人士的推薦呢?

在美國,你想讀名校,要麼家庭有深厚的背景,要麼就去上私立中學。

2016年全美高中排行榜第19名、加州第1名的惠特尼中學,156名畢業生共收到14份常春藤和250份斯坦福、麻理等一流名校在內的822份錄取通知書。

而且這些精英的孩子,壓力也不比中國壓力小,該校流傳著一個數字——4。即「4小時睡眠、4杯咖啡、GPA4.0」——要想獲得滿分為4分的成績,每天只睡4個小時,困了就喝4大杯咖啡。

中西方教育的不同,表面上是方法的不同,其實質是教育功能定位上的不同。

中國的教育是底層向上攀登的階梯,只要有個好分數,就可以上名校,改變命運。

而西方的教育則是一個分層機制,大眾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要想成為精英,就必須從市場上另行購買教育,買不起的人則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

2

作者:水木然

曾有一部由BBC拍攝的紀錄片《中國老師在英國》受到很大關注,紀錄片中西方教育的自由散漫與中國教育的刻板嚴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西方的教育環境確實很寬鬆,學生不需要每天完成那麼多作業,對他們來說,讀書更像是一個成長和社交的過程,他們更多的時間是在一起交流/分享,一起參加各種實踐和活動。

這種教育更像一種基礎性供給,你們都來一起學習,學校是自由/包容的。

但是要知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現在的世界一切都是看錢來的,窮人的孩子和富人的孩子是完全兩個世界的人,到了學校也是。

只有那些父母在同一個層面的孩子可以在一起學習/成長/分享。

到了最後呢,富人的孩子走向了抱團,若干年之後依然是富人,而窮人的孩子以後依然是扎堆的窮人。

而中國的教育是只認「考試分數」的,無論你家窮還是富,分數相同的孩子是同一個階層的,排位/選舉等等都以分數為參考標準。

因此,這成了很多底層家庭向上攀登的階梯,平民子弟也可以很優秀,只要你敢於吃苦受累。

現在我們不是提倡教育改革嗎?於是很多家長和網友開始叫嚷要素質教育,但是我們不能冒然就跟西方學。水木然來舉一個例子,你就明白盲目去學習素質教育的可怕了。

我有一個同學是做中學老師的,我曾經有一次看到他拿了一張表格,上面除了有每個學生家長的聯繫方式之外,還記錄著這些家長的身份和職位,比如某某公司總經理/總監,當然也有普通職務之類的。

大家不覺的這樣的教育變味了嗎?一旦學生與學生的不同不再以分數為主要區分的時候,那麼學生的背景因素就會凸顯,那麼學生受到的教育就和自己的家庭背景有關,這是多麼可怕又卑劣的事?

雖然中國的教育很殘酷,但更能讓平民子弟實現向上的流動。一旦一味模仿西方的素質教育,那麼中國窮人的孩子更沒有希望。而且落後地區的學校學生更無法和城市地區的學生一起競爭,這只能讓讓貧富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目前,中國至少還有一種手段,把各種背景的孩子放在一條起跑線上,這就是高考。而很多孩子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而拼命苦讀,所以越落後地區的孩子越願意去讀書。

中國廣大的底層人們,依舊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而一旦落實西方所謂的現代教育,那麼這群孩子基本上就被邊緣化了。

因此,其實西方社會的階層的固化,遠遠大於中國的。英國還有一個紀錄片叫《56UP》,導演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蹤拍攝,每七年記錄一次,從7歲開始,14歲,21歲,28歲,35歲,42歲,49歲,56歲,幾十年過去了,貧窮家庭的孩子長大依然是窮人,富有家庭的孩子長大基本都成了富人,這部紀錄片每每播出都會在歐美收穫極高的收視率,因為它是歐美最真實的反映。

中國的教育是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而西方的教育則不具備這種功能。

相關焦點

  • 一位大學教授的吶喊:沒有人告訴你,教育是為了實現社會分層
    最近,儲殷教授很火,在參加某網舉辦的教育專場盛典時,他提出了一個振聾發聵的觀點:沒有人告訴你,教育是為了實現社會分層。為了佐證這一論點,儲殷教授連續拋出三個分論點進行佐證:①教育減負實則加劇了教育軍備競賽;②對普通家庭來說,教育投資是最好的避孕藥;③教育改革要切切實實考慮給普通孩子和普通家庭實實在在的機會。
  • 網絡課堂教學設計分層如何實現「數位化教育與未來大講堂」開講
    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央電教館原副館長丁新、上海電教館館長張治、廣西南寧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戴啟猛、一起教育科技創始人兼CEO劉暢等多位教育界知名人士作主題分享。現場不僅有高屋建瓴的教育未來趨勢判斷,還有疫情中教育信息化實踐經驗分享,來自全國基礎教育領域的數萬名老師和教育信息化工作者參加了今天的大講堂,並與演講嘉賓進行了適時的在線熱烈互動。
  • 分層之說是無稽之談,反思教育及其他
    他的意思就是考試就是好,什麼素質教育不素質教育,中國人能統一參加高考,是最大的公平。因為,高考把人們就分層了,上了所謂的「雙一流」的大學,是一個流,上了一般大學的是一個流,沒有上大學的就沒有了前途和希望。他還說,不要拿個別實例跟我說事,可能是說,比如馬雲只是上了一個師範大學,不是成了全國首富嗎?
  • 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
    作者:金紅磊(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公共管理系主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並明確要求「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社會救助體系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不同歷史時期呈現不同的時代特徵和發展路徑。
  • 大學教授:眾多家長竟然不知道,教育的真實目的,是為了社會分層
    教育,是現在很多人所看重的,不僅我們的國家看重,家長們也是越來越看重孩子的教育,考大學成為了很多學生的目標。當問及為什麼要供孩子上學時,很多學生和家長紛紛說想考上一個好的大學,今後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可是教育的真實目的到底是什麼呢?
  • 金紅磊: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並明確要求「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社會救助體系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不同歷史時期呈現不同的時代特徵和發展路徑。
  • 一位中產爸爸的怒吼:沒人告訴家長,教育是用來社會分層的!
    這是一篇2020新浪教育盛典上教育演講的文字整理。演講者是一位大學教授,同時也是一位四年級小學生的爸爸。他演講的題目是:《教育,我們這一代父母的迷茫》。他以一名中產家長的身份,闡述了當前教育改革家長的迷茫與困惑。
  • 開課在即,網絡教育真是大趨勢?淺談教育壟斷與階級分層的聯繫
    筆者我也專門去詢問了一下家長學生和老師朋友們,得到的明確答覆是中小學目前絕大多數都已經有了複課計劃安排,包括校歷也已經製作完成。這是一個好兆頭,畢竟學校都已經準備全面開課了,那麼教育機構的全面復工也為時不遠了。對於學生和家長來說,今年的寒假不僅長,而且煩。
  • 基坑不同邊界形式下的土方分層開挖方法
    地質條件較好、開挖深度較淺,可採取豎向一次性開挖的方法,其典型開挖方法如圖23-18a。地質條件較差,或開挖深度較大,或挖掘機性能受到限制,可採取分層開挖的方法,其典型開挖方法如圖 23-18b。全深度範圍一級放坡基坑土方開挖方法可應用於明挖法施工工程。2. 全深度範圍多級放坡基坑土方開挖當場地允許並能保證土坡穩定時,較深的基坑可採用多級放坡開挖。
  • 西方的種族歧視鏈是怎樣的?華人在西方的社會地位如何?
    我們都認為它是西方了,要是隨便問一個西方人,日本是西方嗎?哎呀,東方!然後西方人會告訴你西方文明起源地的希臘都不是西方,日本怎麼可能是?日本的地位也像一個管家一樣,屬於有色人種的精英階層,這些精英或許生活水平比白人中產高,但是社會地位很尷尬,如果下層白人辱罵他們,恐怕也是不好擺脫的。不管怎麼說,東亞人終於出現了。可是我們在哪裡呢?接下來是黑人。
  • 西方的入侵使當時的社會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這是一個思想動蕩、知識界沸騰、西方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識滲人的重要時代的先兆。此種現象從1919年起達到了頂峰。▲19119年的五四運動氣質和教育的差異、繼承自中國傳統的思潮與受外國思潮影響的複雜性,這一切都導致了人員的千差萬別以及學派和傾向的豐富多彩。
  • 教育貓深度訪問
    沒有了政策和生源優勢,會如何調整定位和公辦學校競爭?帶著這些問題,今天教育貓走進杭州上海世界外國語初中,特別採訪了岑曉華校長,一起來看看校長怎麼說。社會不會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我們也要客觀地正視跟國外的差距。教育貓分析:學校有著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成長搭建平臺,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始終強調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 (韓)李樹泓:韓國現代雕塑教育對西方的「拿來」與「活用」
    因為當時閉關鎖國政策的施行,在朝鮮時代與西方國家的交流並不活躍,西方的宗教、文化、教育都很難傳入國內。這種狀態不僅表現在雕塑領域,還存在於建築、繪畫、工藝美術等藝術領域。 但是,在朝鮮時期的後期,朝鮮(韓國)已出現了接納日本近代雕塑教育的萌芽,而日本近代雕塑教育是受西方藝術思潮的影響。
  • 如何評價「沒被社會毒打過的年輕人,思想深度就會差一些」?
    被社會毒打的經歷,究竟能不能讓人變得更有深度,變得更成功?老王看來,事物皆有因果,斷不能以偏概全,過於刻板和教條。被社會毒打,其實是一個很有代溝的話題。老輩人口中的「年輕人,要多摔跤,才知道路該怎麼走」,說的其實是如何去「混」社會,指的思想領域的內容更多一些,是待人之法、是處世之道,是一種「形而上」的思維。但是分析這個問題還是很有趣的,老王不妨也辯證地聊一聊。
  • 以「線上清單+線下課堂」分層分類案例資源庫 做實幹部廉政教育
    原標題:以「線上清單+線下課堂」分層分類案例資源庫 做實幹部廉政教育   南通市委紀委監委   一、實施背景   開展廉政教育是全面從嚴治黨一項基礎性
  • 汗牛充棟|《傅滿洲博士的秘密》- 西方妖魔化中國的罪魁禍首
    他的智商非常高,卻聚集邪惡於一身……"這邊是薩克斯·羅默的小說《傅滿洲博士的秘密》當中,主角傅滿洲的形象。與之對手的是一位英國倫敦警探,一個正義的化身。傅滿洲這個東方邪惡的形象最早於1912年,通過薩克斯的傅滿洲系列小說第一部,《傅滿洲博士的秘密》展現給西方讀者。根據作者薩克斯·羅默回憶:」我常想為什麼在此之前,我沒有這個靈感。
  • 推動社會責任教育高質量發展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金嶺 通訊員 高英傑)為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動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社會責任教育高質量發展,由天津師範大學主辦的第八屆全國大學生社會責任教育論壇
  • 著眼韓國高維產品,昂立教育布局教培分層
    比如目前國內剛剛開始的小升初公民同招政策,韓國1970年代後期就開始推行「平準化」政策,其目標都是推動教育的公平性、避免私立學校的過度發展導致階層固化。但從韓國的經驗來看,當義務教育更傾向於公平性時,有更高教育需求的家庭被迫選擇校外教培,這是韓國教培行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之一。最近些年,韓國教育又重新開始注重英才教育,就是在普及了基礎教育之後,對於更具潛質的學生給與個性化、高品質的教培服務。
  • 電視劇《西藏秘密》背後的「秘密」
    這些都是鮮為人知的秘密。西藏農奴制已經廢除半個多世紀了。但是,國內外很多人、包括西藏本地的年輕人對這段歷史並不了解。忘記歷史就無法走向未來。《西藏秘密》就是用電視劇的藝術形式,儘量客觀地將一個真實的舊西藏展現給世人。
  • 西方最經典的21種教育思想 直擊教育核心問題
    且不說蘇格拉底的認識論正確與否,他所創立的「產婆術」在教人求知求真方面確是匠心獨具,開了西方「啟發式談話法」的一代先河,千百年來無人能出其右。耶穌基督、食物消耗、睡眠、慈善、如何與人共同生活。言語和交往、誓言以及如何待人等17個部分。這本書在16世紀後半葉以後的百餘年間,曾經一直是英國學校的教科書,成為英國教育理論的一個組成部分。  《知識的傳授》是一部自成體系的基督教教育學。共分教育的起源、學校、語言教學、高級課程和學習與生活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