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間點,戴著口罩看《傳染病》,有種在文化大革命尾聲,看《1984》的感覺。這部2011年美國拍的電影,摒棄了好萊塢慣用的套路,沒有力挽狂瀾的英雄,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沒有精彩的反轉,感人的金句。有的只是平鋪直敘的驚醒動魄,只是觀影之後回味中的細思恐極。
1小時46分鐘的時間,講述傳染病經典流行病學的發生發展過程,給觀眾呈獻了一場和平時期的現代戰爭,一次可以預見的災難演習,一部包羅萬象的瘟疫啟示錄。
故事發生在感恩節前,冬季恰逢節假日,忙碌了一整年的人們,忍不住放鬆下來。第一天,病毒來了,人們毫無感覺,被感染的外企高管,還在賭場裡穿梭自如。握手,吃過的堅果,用過的酒杯,不小心落下被陌生人交回的手機,交出去的ID卡,籤過字的中性筆,每一幀都有特寫,每個特寫都暗示著病毒的裂變。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地球已經被探索殆盡,人類與其他動物的生存空間之戰,早已持續多年。不斷擴張的居住地,意味著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被無情地壓縮著,自然的反撲來得如此理所應當又猝不及防。
和大名鼎鼎的鄭州毒王一樣,全球化的今天,一個人一周的行動軌跡,可以跨越多個國家。四天內,美國明尼蘇達的女高管不治身亡,芝加哥的情人、香港的打工仔、倫敦的模特、東京的社畜也陸續發病,發病地點分別是輪渡、飛機、酒店和公交車等人群密集封閉的公共運輸工具。
影片用大量的數字來展現病毒的威力,每一天都有死亡人數,每個地區都有常駐人口。29天的時候,MEV-1病毒已經導致全球超過2600萬人死亡。
時間,代表的就是生命。
這段時間裡,恐慌伴隨著病毒傳播開來。這個潛伏期就能傳播的病毒,和2019-nCoV一樣,讓人和人之間變得警惕和疏離。隨著死亡人數的增加,生活物資和藥品被哄搶,超市和藥店成為重災區,被恐慌支配的民眾甚至開始防火。道德、價值、公平、信任、秩序、公民意識等文明產物,和人命一樣,都成了犧牲品。
女高管的丈夫託馬斯有天然的抗體,他是影片安排的見證者,作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類,見證這場浩劫。
從妻子和繼子相繼發病而亡之後,託馬斯帶著自己的小女兒,在家裡自我隔離。他得知自己有抗體時,馬上問說能不能治療別人,生活困難時,他幫助被搶的婦女拿回救災物資。在病毒面前,馬斯保留著作為人類和公民的本質,善良勇敢,熱愛生命。
通過解剖女高管的頭部,所有人都意識到MEV-1病毒的可怕。傳播係數可能到6,致死率在25%到30%之間的病毒,讓政府必須下定決心採取措施。學校停學,工廠停工,政府需要在封城之前儘可能的封鎖消息,保證隔離的有效性。四級實驗室在努力培養病毒,世界衛生組織WHO派利奧蘭特斯去香港調查病毒的源頭,美國疾控中心CDC派了艾琳醫生去疫區協助治療。
艾琳醫生需要找出密切接觸者,建立方艙醫院,儘可能的隔離患者和健康人。然而這一切工作,並不是一種眾志成城的熱火朝天,而是四處奔波、經常碰壁、焦頭爛額又無可奈何。有不願意隔離的群眾,有害怕疫情集體罷工的護士,有建設醫院中逃避責任的政府官員。一句:」是用你們的預算?還是用我們的?「把官僚主義在災難面前的不堪一擊,闡述得淋漓盡致。
最終艾琳醫生病倒了。她沒有後悔和恐懼,只是難過於無法完成工作,在生命的最後一刻,艾琳醫生還努力著把自己的大衣,給一個因為沒有新毯子而發抖的患者。艾琳醫生是影片安排的先驅者,是人性光輝的代表,不計報酬,無論生死,即使是在生命最後的時刻,依舊無私忘我。
在疫區,沒有足夠的醫療資源,很多病人根本沒有得到治療。CDC的管理層想把艾琳醫生接回來,卻被告知不能在一個人的身上耗費太多的資源,轉眼那趟可以救命的專機,就飛往芝加哥救了一個因為家庭聚餐而染病的國會議員。特權給了政客,而非英雄。艾琳醫生最後只連個裹屍袋都沒有,就這麼被匆忙裝進一個塑膠袋裡。排入坑中,被深土掩埋。
我們心知肚明特權階層是什麼樣的生活,造謠者卻抓住機會雪上加霜。自由記者艾倫是影片安排的禍亂者,他通過造謠,激化了政府和人民的矛盾,從人類的不信任情緒中汲取養分,從恐慌中獲得名利。艾倫直言不諱的說道:「一個人死去,另外一個人從他的死亡中牟利。「仿佛這是一件再正確不過的事情。他因為有1200萬的粉絲而被邀請做客直播間,和CDC的切沃博士進行一場直播。切沃博士在說勤洗手,戴口罩,艾倫在說你們勾結藥企;切沃博士說沒有特效藥要做好隔離,艾倫說你們把藥藏起來自己吃,連翹能治病;切沃博士說不要相信謠言,保護好自己,艾倫說你偷偷把封城的消息告訴自己老婆!
多少年了,專家和磚家的對話從來都是這樣,一個在自己的領域內想要傳播知識,另一個只是對人不對事。仿佛知道科學家欠錢不還,就可以證明他的科學成果都是抄來的一樣。更可悲的是,因為真相伴隨著絕望,所以民眾寧願相信造謠者,也不想信任專家。最終自由記者艾倫,從這場瘟疫中獲得了450萬美元的利潤,並全身而退。
北野武說過:「災難並不是死了兩萬人這樣一件事,而是死了一個人這件事,發生了兩萬次。」
影片的最後,疫苗生產出來,病毒被封存。回到了故事的開頭,推土機驚動了蝙蝠,蝙蝠咬了香蕉,香蕉掉落豬群,小豬運到餐桌。無數的偶然讓病毒出現在人類世界,卻形成必然的災禍。
在對抗病毒的過程中,科學家不顧個人安危,在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中,奇蹟般地培育出病毒,卻以一盒雪茄的低價送給了CDC。
醫學世家艾麗,因為擔心疫苗實驗周期太長,而在自己身上試驗,最終挽救了數百萬人的性命。
拿到疫苗的切沃博士,把自己的那份給了素不相識的男孩。屬於人類的幸運,是在影片中無數犧牲者的努力下換來的。
《傳染病》雲集大牌明星,請來哥倫比亞大學感染和免疫中心的 Ian Lipkin 教授做醫學顧問,《新科學家》雜誌(New Scientist)曾如此評價:「很少有好萊塢的商業片能像本片一樣,在科學事實上投入這麼多功夫。」在雪崩來臨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我們應該珍惜前人的警告,珍惜當下的生活,珍惜未來的希望。眾志成城,共同戰疫,保持警惕不放鬆,最終的勝利就在不遠的前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