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在中國並不是一項流行的運動,它沒有職業化的聯賽,而且不管是運動場地還是專業人員都集中在幾個大城市,大部分小地方出來的孩子估計只在各類影視作品中看過棒球,現實生活中完全沒有接觸過這項運動,缺乏對它的基本了解。
但19歲的伊健是個例外,這個來自河北廊坊伊指揮營村的小夥很早就跟棒球結下緣分,並且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在去年得到MLB密爾沃基釀酒人隊開出的一份合同,並且將賺下的錢交給了生活在農村的父母。
9歲的他離開家鄉,在19歲時與隊友趙倫、寇永康一起加入美職棒小聯盟,正式踏上了職業棒球之路。
伊健最初接觸到棒球,跟他的堂弟伊帥有關。
當時伊帥被北京大成學校看中,挑去北京進行專業訓練。儘管伊健並不在場,但聽說弟弟因為打棒球去了北京,讓他開始對這項運動產生好奇,並認定打棒球應該很有意思。
2010年暑假,北京大成學校的棒球教練李偉再次來到村裡選材,剛剛結束小學二年級課程的伊健不顧父母的阻擋堅持要報名,最後被選中來到了北京,這也是他第一次正式接觸棒球。
其實小伊健最開始選棒球純粹是出於好奇心,他以為這樣就能夠去北京玩,只要打球不用上課,父母也管不到,可以無拘無束地生活。
可是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好事,現實馬上給9歲的伊健上了一課:每天上午正常學習文化課,下午進行棒球訓練,學校管理非常嚴格,24小時都有人監督,根本沒空玩耍。
原本應該在學校裡跟大家一起上課的伊健提前過上了北漂的生活,每年只能在春節期間回家休息15-20天,假期一過就要重新投入新的學習和訓練中。枯燥乏味的訓練生活讓伊健一度想要放棄棒球,但之前反對他去北京的父母卻不同意兒子這麼做。
「我媽跟我說你練球可以,但是不能給我放棄,放棄了我怎麼著都給你送過去。」伊健回憶時說道,「練球第二年放假回家,我跟我媽說訓練太苦了想要放棄,結果被我媽追著一頓打,只好又回去了。」
跟其他隊友相比,小鎮出身的伊健接球棒球時間完,基礎也不如其他人,但他卻有著超強的好勝心,也不想因為自己發揮不好拖累隊友,所以訓練得更加刻苦。到六年級時,他的球技取得了大幅進步,找回自信的他也給自己定下目標:有朝一日一定要去美國打球。
2011年全國棒球錦標賽小學組的比賽中,伊健以中繼投手的角色助球隊奪冠。之後的幾年,他隨大成學校在各大賽事中登頂,自己也多次奪得最佳投手獎,還代表中國隊參加了U15和U18的青少年棒球錦標賽。
MLB是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的英文縮寫,也是所有棒球運動員心中的聖地。自2007年開始,他們在無錫、常州、南京建立了三所MLB棒球發展中心。2017年,16歲的伊健通過了南京MLB發展中心的測試,南下開啟了新的徵程。
在這裡,伊健接受了更加科學系統的訓練,並開始用英語跟教練溝通。作為一名投手,他的最快球速從130公裡/小時提升到143公裡/小時。憑藉著自己的刻苦努力,伊健在各大賽事中嶄露頭角,為自己開拓出一條前往美職棒的路,在18歲生日前夕與密爾沃基釀酒人隊正式籤約。
完成籤約後,伊健最開心的就是可以賺錢回報父母,他只給自己留了一部分生活費,剩下大部分籤約金都交給了媽媽。而他之後的願望,就是早日打進大聯盟,賺更多的錢,請父母到美國看他比賽。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激勵他學棒球的堂弟伊帥如今已是上海金鷹隊的一份子,兩兄弟都有著光明的前途。
然而,打進小聯盟只是伊健邁出的第一步,後面的每一步都變得更加艱難。
許桂源是MLB棒球發展中心第一個籤約美職棒的球員,在得知伊健三人籤約後,他給學弟們科普了美職棒的具體情況。
「美職棒有6個級別,除了最高的大聯盟外,下面還有5個小聯盟,你們去的是等級最低的新秀聯盟。(註:此處有誤,美職棒有7個級別,1個大聯盟,6個小聯盟)」許桂源說道,「每年春訓,各級別都至少有2-3名球員競爭同一個位置。而投手是競爭最激烈的位置,100個選手中有差不多50名投手。你(伊健)和他(趙倫)以後就是對手了,一個上場另一個肯定要坐板凳,那裡的淘汰率非常高。」
與隊友趙倫相比,伊健算是比較弱的一方。根據MLB南京棒球發展中心主教練張寶樹透露,伊健在之前一個賽季打了30局比賽,只有58次投出「三振出局」,而趙倫只用18局就完成48次「三振出局」。
張寶樹還點名批評道:「伊健你一個賽季保送(相當於失誤送分,投出許多保送的投手常代表其控球能力不佳)了17次,你必須得把這個數字降下來。你在小聯盟打出這個數據,就直接被送回家了。」
到密爾沃基時,伊健真正感受到了職業棒球的殘酷,新人聯盟每年只有不到一半的球員可以留下來,能晉級上一級聯盟的球員更是鳳毛麟角。因此,伊健曾一次次目睹隊友的更衣室被清空,唯有強者才能留下。
更麻煩的是,剛來美國的伊健非常不適應當地的飲食習慣,他一直喜歡吃溫熱的中餐,但球隊食堂都只有冷食,這導致他一直拉肚子,報導沒多久體重直線下跌。運動員吃不好,自然也沒了狀態,伊健的投球速度下降到大成中學時的水平。
「心態崩了,每天都想哭。」這是伊健對小聯盟最初的感受。全新的飲食、生活環境、教練和訓練模式,讓他非常焦慮,但9歲就離家獨自生活的他展現出了超強的適應能力,並儘可能用自己做飯來解決飲食問題。
「既然來了就沒打算輕言放棄。」憑藉著這個信念,伊健堅持了下來,開始像國內一樣正常的交朋友、逛超市,剩下的時間就是不斷地苦練,甚至吃飯的時候也要拿著球,說是這樣能增加球感。
伊健的努力得到了回報,他的上場時間逐漸增加,狀態也恢復到了正常水平,力量水平和心理抗壓能力都得到了顯著提高。
由於新冠的爆發,本打算過完年回美國的伊健被困在了國內,他原以為能趕上4月的春訓,但疫情在美國持續蔓延,MLB也長期處於停擺狀態,前兩天才宣布複賽。不過小聯盟還沒有收到具體消息,伊健只能自己在家練習,還鑽研出新的投球技巧。
在聊到自己的未來時,伊健給自己定了一個具體的目標:每年升一個級別,如果能做到,他將在7年後踏上MLB的賽場,未來值得期待。
也許伊健的故事只能作為個例看待,但棒球在國內逐漸普及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大成學校的棒球教練李偉在這個行業奮鬥了十五年,據他的說法,原來自己訓練出的孩子只有20%會在未來從事棒球相關工作,而這幾年的數據上升到60%,這從側面反映了棒球的蛋糕正在慢慢做大。
李偉的侄兒李雪成是比伊健大一屆的學長,他在2018年正式成了一名青少年棒球教練,帶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目前在浙江的一所學校工作,分管21個一年級到四年級的學員。像李雪成這樣的學員有近200人,他們通常是以俱樂部紮根校園的方式跟當地的學校展開合作,不過訓練水平還是參差不齊。
棒球在深圳這種一線城市發展得比較好,當地很多學校都開設的棒球培訓,一節課的費用在120元左右,而外面的市場價在300左右,價格門檻的降低反過來又吸引了更多家長和孩子前來報名。根據中國棒協的數據,目前國內有近500所中小學開設棒球課程和相關訓練,覆蓋20000人左右。
據專業體育培訓人員透露,最近三年來學打棒球的孩子明顯增多,不過場地、教練和項目的普及力度都亟需提高,這個市場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好的趨勢是,已經有不少大學開始特招棒球運動員,儘管人數有限,但這無疑會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其中。
大成學校的孩子在訓練
根據中國棒協的數據,中國有400萬人接觸過棒球運動,10萬人經常打棒球。當然,像美國、日本這種棒球大國,近一半人口都打過棒球。此外,國內註冊的專業棒球運動員只有720人,國家級裁判45人。棒球運動在中國的發展普及,還有相當漫長的路要走。
中國棒球協會副秘書長易勝一針見血的指出,想要在中國推廣棒球,首先要培養足夠多合格的裁判和教練,其次國家隊要能打出成績,能做到這兩點,棒球就能在最高效率地得到普及。而國家隊這個擔子,自然而然地落在了伊健他們這代人身上,任務不可謂不艱巨。
在伊健仨人前往美國前,MLB南京棒球發展中心主教練張寶樹曾聊起過他的經歷,這個華裔青年在小聯盟打了13年球,終於等到球隊經理的電話,得到了去大聯盟打球的機會。更讓他興奮的是,他在MLB的首秀正好是在家鄉堪薩斯城巨星,於是他馬上打電話告訴了自己所有的家人朋友。
教練告訴張寶樹,他最後一場小聯盟比賽只要打完前6局(總共9局)就可以回家洗澡收拾行李,坐飛機去大聯盟球隊報導。那是張寶樹的生涯巔峰,他在前5局2次打出本壘打,這也是他首次在一場比賽中2次完成這一壯舉。
然而命運跟他開了個玩笑,他在第6局比賽時準備接一個高飛球,結果外場手滑鏟時撞折了他的一條腿,徹底粉碎了他進軍MLB的希望。時過境遷,年近4旬的張寶樹回憶起這段不幸的往事時,語氣已經非常平淡,他跟三個孩子說道:
「你知道,這就是生活。我總是說,如果我的腿沒有斷,可能我就沒機會來中國,和你們躺在一起,教你們打球。所以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能夠和你們在一起,幫你們實現我年輕時未能實現的夢想。」
「其實棒球生涯很短暫,13年轉瞬即逝,你們的棒球生涯也會很快過去,因此享受和隊友一起的時光,享受打棒球的過程,但是也別忘了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我也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從中國飛到密爾沃基去看你們打大聯盟。祝你們好運。」
小鎮青年逐夢美國大聯盟的故事,才剛剛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