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酉秀黔彭 感受脫貧巨變|一條農村電商鏈 串起三名小鎮青年

2020-12-12 騰訊網

楊義明、何江華、嚴令,3名原本生活好似平行線的小鎮青年,卻因為農村電商事業產生了交集。在這條產業鏈上,楊義明負責網店分銷,何江華組織貨源,嚴令則負責提供產品。

過去,一根網線打開了農村青年看外界的窗口。如今,一根網線為廣袤鄉村聯通了更大的世界。

秀山縣是「全國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全國貧困縣農產品電商銷售10強縣」,近年來農村電商產業鏈覆蓋全縣所有的貧困村,不少人在農村電商鏈條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農村電商正是他們創業的藍海。

▲十月二十九日,秀山縣電商雲倉,工作人員正在包裹分揀線上忙碌。

楊義明搞銷售 一年賣「土貨」百萬元

10月27日下午3時,坐在記者對面的楊義明手機響個不停,通過電商平臺詢單、下單者不斷。他的網店當日交易額已有1800多元,而此時還沒到網店銷售的交易高峰期。

「每天晚上6點到11點才是高峰期。這個時間段大部分人都下班了,才有時間拿起手機網上購物。」楊義明告訴記者,目前他的網店每天銷售額在1萬元左右,純利潤在千元上下。

記者眼前的楊義明,愛說愛笑,很難看出他曾遭遇過不幸。

楊義明半歲時父親去世,母親後來改嫁,從此他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初中畢業後,17歲的楊義明開始了到處打工的生涯。

18歲那年,楊義明加工木材時右手小拇指被機器切掉,手背皮膚嚴重損毀。他前後住了108天院,做了14次手術,還將大腿上的皮膚移植到手背上,疼得鑽心。

多次手術對身體的傷害,讓他沒法再繼續打工,楊義明不得不回到老家隘口鎮岑龍村。

在廣東打工時,楊義明曾看到當地快遞代理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每天進出快遞代理點收取包裹的人絡繹不絕。考慮到這行業在岑龍村是個空白,他便用傷殘賠償金開了家快遞代理店,沒想到做了一年就虧了幾萬元。

楊義明認真總結失敗原因:小鎮人少,網購需求不大,從縣城到隘口鎮平均每天只有40來個快遞,每個才掙1元錢,但往返車費就要60元錢。再加上人工費等,開快遞代理店肯定虧損。正當他想放棄搞電商時,遇上了一件事——隘口鎮鄉村扶貧產業園建成投用,其中農村電商是主打產業。

「產業園免費培訓,還包吃包住,我就報了名。」楊義明告訴記者,從產品文案到視頻剪輯,再到拍攝包裝,他啥子都使勁兒學。終於,他從電商的「門外漢」變成了「局中人」。

通過市場調研,他決定搞電商銷售,但賣什麼才受歡迎?貨源從哪裡來?

產業園內有20多個農特產加工廠,專門加工當地隘口茶、金絲皇菊、泡辣椒、菜籽油、火鍋粉等土特產,這些後來都成了楊義明網店的主推產品。

楊義明不斷學習推廣、策劃、營銷技巧,並用於網店營銷中,很快便有了成果。以當地特產幹吃湯圓為例,「隘口鎮最大的超市一天也就能賣一二十公斤幹吃湯圓,而我的網店每天可以賣五六百公斤。」楊義明自豪地告訴記者,讓幹吃湯圓突破時空限制走向全國的,正是農村電商。

2019年,楊義明的兩家網店銷售額破百萬元,預計今年銷售額將超過200萬元。

▲10月29日,秀山縣電商雲倉,工作人員正在打包柑橘準備發往全國各地。

何江華找貨源 從供應鏈中找商機

楊義明網店賣的土貨雖來自產業園裡的農特產品加工廠,但負責將這些土特產整合、包裝成電商產品,卻是山水隘口電子商務有限公司。30歲的小鎮青年何江華就是這家公司的負責人之一。

何江華通過大數據了解農產品價格指數,提前組織貨源,並進行包裝、文案設計,再將產品分銷給像楊義明這樣的電商零售商。

過去,何江華和這裡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去沿海城市打工,覺得去大城市才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3年前,何江華得知秀山老家正在培訓電商創業人才,返鄉搞電商不僅有專業人員指導,還有政策補貼,這讓他下定決心,從廣東返鄉創業。

「參加了兩次免費培訓,老師教我們美工、電商基礎操作知識等,還幫我們註冊開網店,縣裡還提供免費的辦公空間和辦公設施,讓我們『拎包』就能創業。」何江華告訴記者。

農村電商有一條明確分工的產業鏈,何江華要在這條產業鏈上找準自己的位置。他決定銷售隘口鎮的農產品,從供應鏈上找商機。從此,他常常開車前往各個村社尋找當地的特色農產品,給農產品拍照,現場了解產量,和農戶建立聯繫……回到辦公室,他還要自己修圖、創作廣告語、制定營銷方案。

農產品成熟後,何江華第一時間從農戶手裡收購,然後將收到的農產品送到產業園免費提供的倉庫打包、發貨……隘口鎮的柑橘、紫薯、百香果、土雞蛋、香腸、臘肉等土特產都在這裡包裝、整合,然後銷往全國各地。

後來,何江華與合作夥伴成立了山水隘口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並在政府的支持下打造了電商扶貧平臺——「山水隘口」。公司將鎮域內的不少農產品進行了品牌、平臺整合,還發展起了72個訂單中心戶,負責收貨、採購和提供農戶產品信息。

「我們也在嘗試發展訂單農業,根據電商平臺大數據預測哪種農產品賣得好,提前組織村民種植或養殖。」何江華說,在政府的扶持下,公司發展順利,從去年成立以來已累計銷售本地農產品逾千萬元。

農戶嚴令 按電商要求搞種養業

在電商這條產業鏈上,何江華位置居於中間。一方面他向下遊銷售商提供可供銷售的電商產品,另一方面向上遊組織農戶生產。隘口鎮壩芒村的貧困青年嚴令,便是何江華新近發展的上遊農戶。

32歲的嚴令家裡有4個小孩,家庭因學致貧。嚴令夫妻倆原本在外務工,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兩口子籌謀在家門口尋找「活路」,正在這時,何江華找上了門。

何江華告訴嚴令,隘口鎮的土雞和土雞蛋在電商平臺供不應求,如果嚴令能多養些雞,雞和蛋便全部由何江華以市場價收購。何江華對嚴令的養雞方式提出兩點要求:一是飼料要綠色環保,二是要讓雞有充分的活動空間。

只負責養,不擔心銷路,這樣的好事上哪找?嚴令很快便答應下來。今年,嚴令夫妻倆共養了四五百隻雞,出欄近300隻,全部賣給了何江華,僅此一項收入3萬多元。

有了這番經歷,嚴令也在農村電商產業鏈條上找準了自己的位置。如今,嚴令不打算再外出務工,一門心思想把土雞養好。

明年春節前,嚴令養的第二批土雞就要出欄。根據事先和何江華籤訂的訂單,只要品質有保障,這批土雞的價格肯定錯不了。為了保證土雞質量,嚴令每天都會騎摩託到半山腰的雞捨去照料,有時還要在雞舍旁的一個簡陋窩棚裡住一夜,防止野貓深夜「偷襲」土雞。

▲10月29日,嚴令在養雞場給雞餵食。本文圖片由記者齊嵐森攝/視覺重慶

今年,嚴令從何江華那裡了解到,秀山的金銀花在電商平臺上賣得不錯,於是,他又發展了30多畝金銀花。如今的嚴令在忙活自家的種養業之外,還時常關注周邊村民家有啥特色農產品適合通過電商平臺銷售。

「你有啥,我賣啥!」如今,這樣的電商平臺廣告在隘口鎮隨處可見,這也讓和嚴令一樣的農戶們有了通過電商增收致富的信心。「明年,要爭取把土雞的規模發展到上千隻。」嚴令告訴記者,「只要按電商要求搞種養業,就不愁銷路!」

數讀秀山脫貧攻堅

7萬人

1.68萬戶7萬餘名建卡貧困人口現行標準下均已達到脫貧標準,85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

96萬畝

累計建成特色種植業基地96萬畝,茶葉、油茶基地面積均居全市第一

6.2億元

今年預計銀花產值6.2億元,帶動1.7萬貧困人口人均增收4000元

100%

農業產業利益聯結100%的貧困村、100%的貧困戶,農村電商產業鏈覆蓋100%的貧困村

1483個

依託鄉村旅遊打造扶貧載體,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扶貧基地1483個、鄉村旅遊接待戶520家

資料來源:秀山縣扶貧辦

80%貧困戶為電商供貨

秀山農村電商產業鏈覆蓋全縣所有貧困村

近日,重慶日報記者從秀山縣獲悉,該縣通過構建快遞物流、人才培養、產品上行、電商平臺和電商服務五大體系發展農村電商,目前農村電商產業鏈已覆蓋全縣所有貧困村,80%的貧困戶成為電商產品「供貨商」。

秀山地處重慶、貴州、湖南三省交界處,周邊300公裡範圍內沒有大型專業市場。自渝懷鐵路通車後,秀山實現公鐵路聯運,具備了發展電商產業、輻射帶動周邊區縣的條件。

「目前秀山構建的五大電商體系,針對的都是發展電商的關鍵環節。」秀山華渝物流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雷鈞友告訴記者。以物流體系為例,秀山針對縣域內物流不暢的短板,組建雲智速遞,將全縣規劃為4個片區7條鄉村物流線路,在縣與村、鎮與村、村與村之間,構建了細密的服務路網,實現了全國各地的快遞包裹進村入戶、農村包裹及農產品進城均只需1天的目標。秀山還開通了17條武陵物流專線,建成周邊區縣配送站230個,實現倉儲管理、訂單處理與快遞分撥無縫對接,有效服務武陵山區周邊區縣。目前,秀山快遞單票全程時效達到51.4小時,居西部地區第一,2019年快遞發出量達2300萬件。

電商產業需要專業人才,秀山縣與重慶財經職業學院、重慶廣播電視大學等合作設立電商產業學院,開展電商相關專業全日制專科教育,在縣職教中心開設現代物流、農村電商等相關專業,針對性培育本土電商人才。同時,採取基地實訓方式,累計開展電商普及培訓5.8萬餘人次,其中貧困群眾佔比20%以上;培養營銷、美工、客服等技能精英4500餘名。目前,全縣電商從業人員達到2.6萬人,其中貧困群眾創業就業3500餘人。

產品是電商的關鍵,秀山縣依託「一村一品」產業布局,著力打造網貨供應基地,直接讓貧困農戶成為電商產品供應商。目前,該縣已建成2000餘個電商產業扶貧基地,發展柑橘、辣椒、土豆等訂單農業11萬畝,帶動7908戶貧困戶參與。與此同時,該縣還建成8.4萬平方米電商物流加工中心,投用自熱火鍋、糕點、豆乾、腐乳、鮮果等46條電商產品加工線,使農產品附加值提升了30%,電商企業集採成本節約了20%。秀山本地生產的自熱火鍋、酸辣粉、手撕麵包等休閒食品,以及臍橙、獼猴桃等季節性生鮮農產品成為當地旺銷電商產品。

在電商服務方面,為了有效破解「電商企業發展壯大」難題,秀山縣建立資金扶持機制,設立物流園區產業發展基金、電商加工引導基金,從主體培育、技術創新、品牌建設、業務拓展等方面予以扶持,已為相關企業、貧困農戶貸款1.6億元。

目前,秀山電商產業已帶動了該縣2000多個電商扶貧基地發展。以電商產業為龍頭,該縣形成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態勢。近5年來,秀山電商交易額、網絡零售額累計達574億元、110億元,通過農村電商賣出50.77億元的農產品及加工品,電商扶貧效益惠及武陵山區100萬餘貧困群眾。

接下來,秀山將以消費扶貧為抓手,充分發揮線上中國社會扶貧網重慶館(村頭平臺)、線下武陵山消費扶貧交易中心等平臺優勢,加強武陵山貧困區縣產銷對接來促農增收。同時繼續做大電商產業集群,通過加快推進物流加工中心、冷鏈物流中心、直播電商產業園等項目建設運營,推動形成農村電商發展生態圈。

首席記者:顏安

編輯:羅建軍

校對:王君

審核:盧志民

相關焦點

  • 一條農村電商鏈 串起三名小鎮青年
    本版圖片由記者齊嵐森攝/視覺重慶  楊義明、何江華、嚴令,3名原本生活好似平行線的小鎮青年,卻因為農村電商事業產生了交集。在這條產業鏈上,楊義明負責網店分銷,何江華組織貨源,嚴令則負責提供產品。  過去,一根網線打開了農村青年看外界的窗口。如今,一根網線為廣袤鄉村聯通了更大的世界。
  • 一條農村電商鏈「串」起三名秀山小鎮青年
    本版圖片由記者齊嵐森攝/視覺重慶楊義明、何江華、嚴令,3名原本生活好似平行線的小鎮青年,卻因為農村電商事業產生了交集。在這條產業鏈上,楊義明負責網店分銷,何江華組織貨源,嚴令則負責提供產品。過去,一根網線打開了農村青年看外界的窗口。如今,一根網線為廣袤鄉村聯通了更大的世界。
  • 重走酉秀黔彭 感受脫貧巨變⑤|陳昌學和陸雲莊的老鄰居們
    截至2019年底,黔江區累計實現11580戶、44683人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05%。10月底,記者陪同當年曾在這裡插隊的陳昌學一道重回黔江,感受半個世紀以來、尤其是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這裡發生的巨變。
  • 重走酉秀黔彭 感受脫貧巨變⑥|好日子是幹出來的
    特約攝影 楊敏\視覺重慶寧苦幹不苦熬「我們村在山溝溝,比山上要少照兩三個小時的太陽,天黑得早,幹啥都得抓緊!」10月28日,鵝池鎮南溪村,57歲的龐建華弓著背,在鎮上賣完今年最後一批蠶繭後,用左手幫忙「提」著左腿,沿著彎曲的人行便道一瘸一拐地回家。
  • 狂奔的農村電商
    彼時,這股電商浪潮可謂蔚為壯觀。2014年,阿里召集了百餘名縣長書記在杭州開會,探討小縣城如何玩轉大電商。  據《IT時報》報導,一位北方省份四線城市的政府官員至今記得這股洶湧的浪潮,當時從省裡到各個地級縣市,政府都撥出大筆專項財政資金補貼農村淘寶,而且不是每個縣都能進入第一批試點名單,縣長之間還得競爭。
  • 電商扶貧大有可為|衝刺脫貧攻堅 電商平臺已成重要抓手
    新華網北京4月23日電(趙秋玥)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上行,正迎來爆發增長期,在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衝刺時刻,電商成了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助農直播 解決「電商起步難」4月21日,在「2019年財報」正式披露前,拼多多率先發布《2019年農產品上行發展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助農訂單超過10億元,位於「三區三州」的國家級貧困縣銷售額增長413%;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平臺註冊地址為「三區三州」地區的商家數量達157152
  • 「凝聚青年電商力量 助力吉林振興發展」第三屆吉林省青年電商人才...
    活動期間,共青團吉林省委書記牟大鵬、中國青年報社副社長杜棟梁共同啟動吉林省「青耘計劃」。「青耘計劃」鄉村振興青年助農行動是由共青團中央指導,中國青年報聯合快手共同推出的扶貧助農項目,通過電商手段幫助農民脫貧增收。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崆峒區:三級電商服務體系讓脫貧邁上...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三級電商服務體系讓脫貧邁上「快車道」 這組數據背後,蘊含著崆峒區搶抓機遇、整合資源,找準「電商公共服務中心+鄉村電商服務站點+貧困戶」的脫貧攻堅發力點,抱團發展、強力推進、共謀小康的關鍵之舉和創新之策。
  • 3個小鎮青年借新電商逆襲 如今抱團造百億新品牌
    陶子龍、徐堯和楊林不相信傳統家紡品牌無法超越,電商行業廝殺多年,他們的信條是「狹路相逢勇者勝」和「亂拳打死老師傅」。發於畎畝 抱團創業回到10年前,陶子龍技校畢業後在家待業,徐堯還在部隊當兵,而楊林剛從初中休學回家。他們是道地的小鎮青年,對即將席捲而來的電商狂潮一無所知。
  • 東營市東營區:脫貧攻堅閃耀「青春力量」
    指導農村青年開發「青創農品優選」小程序,與多家農戶建立合作關係,實現農品即時在線銷售。開闢團銀合作綠色服務通道,針對有創業需求的農村青年,依託「好青年貸」項目和「工行手機銀行」客戶端實現無抵押貸款實時到帳。培育鄉村「好青年」,凸顯「造血」功能。
  • 脫貧攻堅基層採訪行開陽站|三張照片講述「田坎村過坎記」
    其中,有三張照片讓田坎村村委會主任楊維洪記憶深刻,一張名為 " 採茶 ",另兩張是 " 挑水 " 和 " 砍柴 "。" 三張照片,把田坎的幾十年濃縮成了兩個字——『巨變』。" 楊維洪說。" 採茶 "人間四月天,是南龍鄉最美的季節。漫山遍野一壟壟茶樹鬱鬱蔥蔥,舉目皆綠,走到哪裡都是茶香。
  • 宜賓市翠屏區電商物流發展中心召開2020年翠屏區農村電商扶貧產品...
    四川民生報導網宜賓訊(王先元)2020年11月17日上午,宜賓市翠屏區電子商務和物流發展服務中心在六樓會議室組織召開2020年翠屏區農村電商扶貧產品信息員工作會,聽取各貧困村扶貧產品信息員工作匯報和意見建議。
  • 這個小鎮青年,從中國農村闖入美國大聯盟
    (註:此處有誤,美職棒有7個級別,1個大聯盟,6個小聯盟)」許桂源說道,「每年春訓,各級別都至少有2-3名球員競爭同一個位置。而投手是競爭最激烈的位置,100個選手中有差不多50名投手。你(伊健)和他(趙倫)以後就是對手了,一個上場另一個肯定要坐板凳,那裡的淘汰率非常高。」與隊友趙倫相比,伊健算是比較弱的一方。
  • 連接大山與消費市場 電商平臺讓農業成了更有奔頭的產業
    從今年上半年至今,多家網際網路平臺為廣東農業的穩鏈固鏈護鏈做出了貢獻。以拼多多為例,自今年2月初全省市縣長直播上線以來,廣東各地市超過50位市縣長走進直播間網上助農,成為2020年廣東數位化農業發展的新亮點。
  • 呂梁千名「團團GO」學員零門檻玩轉電商
    共青團呂梁市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堅定的青年擔當,率先在全省探索出一條以「三位一體」(「三位」是依託「青年之家」旗艦店服務呂梁山護工品牌工作、開展「團團GO」青年電商「十百千」培育工程、選樹「脫貧攻堅青年先鋒」;「一體」是助力脫貧攻堅)工作體系為目標,以青年電商「十百千」培育工程的實施為依託,以青年電商培訓、網絡直播帶貨為抓手,致力於打造「團團GO」電商工作品牌,助力全市脫貧攻堅、服務呂梁轉型發展的新路子。
  • 農村題材影視劇:影像敘事呈現山鄉巨變
    特別是近年來,農村題材創作不斷拓展視野,創新藝術表達,通過影像敘事生動記錄山鄉巨變。遵循現實主義精神書寫走向現代化的鄉村農村題材電影是新中國電影的重要收穫。《咱們的牛百歲》講述改革開放春風拂面,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故事。《人生》以農村知識青年的選擇,表現並反思社會道德建設,上映後產生強烈反響。這些影片在時代變遷中描繪中國農民的喜怒哀樂,反映社會發展進程和思想觀念的變化。農村題材電視劇創作,生動體現國家政策變化對農村社會的影響,以現實主義風格呈現中國農村走向現代化的歷史巨變。
  • 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副司長張祥:電商扶貧助力實現精準脫貧
    他表示,電商扶貧是新一輪扶貧開發的創新舉措,是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商務部、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以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電商扶貧頻道和中國電商扶貧聯盟等工作為主要抓手,深入實施電商扶貧,地方、企業和社會各界踴躍參與、積極探索,取得顯著成效。
  • 摘掉貧困帽邁向新徵程——皋蘭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皋蘭縣什川鎮的美麗新農村。(大西北網資料圖)開欄的話: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千裡隴原滄桑巨變,面貌一新。當前,到了攻克貧困堡壘的最後關頭,隴原幹部群眾正奮力衝鋒衝刺,以必勝的決心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
  • 「脫貧攻堅基層採訪行·開陽站」三張照片講述「田坎村過坎記」
    其中,有三張照片讓田坎村村委會主任楊維洪記憶深刻,一張名為「採茶」,另兩張是「挑水」和「砍柴」。「三張照片,把田坎的幾十年濃縮成了兩個字——『巨變』。」楊維洪說。「採茶」人間四月天,是南龍鄉最美的季節。漫山遍野一壟壟茶樹鬱鬱蔥蔥,舉目皆綠,走到哪裡都是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