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農村電商鏈 串起三名小鎮青年

2020-12-22 新華網重慶頻道

十月二十九日,秀山縣電商雲倉,工作人員正在包裹分揀線上忙碌。

10月29日,秀山縣電商雲倉,工作人員正在打包柑橘準備發往全國各地。

  10月29日,嚴令在養雞場給雞餵食。本版圖片由記者齊嵐森攝/視覺重慶

  楊義明、何江華、嚴令,3名原本生活好似平行線的小鎮青年,卻因為農村電商事業產生了交集。在這條產業鏈上,楊義明負責網店分銷,何江華組織貨源,嚴令則負責提供產品。

  過去,一根網線打開了農村青年看外界的窗口。如今,一根網線為廣袤鄉村聯通了更大的世界。

  秀山縣是「全國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全國貧困縣農產品電商銷售10強縣」,近年來農村電商產業鏈覆蓋全縣所有的貧困村,不少人在農村電商鏈條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農村電商正是他們創業的藍海。

  楊義明搞銷售 一年賣「土貨」百萬元

  10月27日下午3時,坐在記者對面的楊義明手機響個不停,通過電商平臺詢單、下單者不斷。他的網店當日交易額已有1800多元,而此時還沒到網店銷售的交易高峰期。

  「每天晚上6點到11點才是高峰期。這個時間段大部分人都下班了,才有時間拿起手機網上購物。」楊義明告訴記者,目前他的網店每天銷售額在1萬元左右,純利潤在千元上下。

  記者眼前的楊義明,愛說愛笑,很難看出他曾遭遇過不幸。

  楊義明半歲時父親去世,母親後來改嫁,從此他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初中畢業後,17歲的楊義明開始了到處打工的生涯。

  18歲那年,楊義明加工木材時右手小拇指被機器切掉,手背皮膚嚴重損毀。他前後住了108天院,做了14次手術,還將大腿上的皮膚移植到手背上,疼得鑽心。

  多次手術對身體的傷害,讓他沒法再繼續打工,楊義明不得不回到老家隘口鎮岑龍村。

  在廣東打工時,楊義明曾看到當地快遞代理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每天進出快遞代理點收取包裹的人絡繹不絕。考慮到這行業在岑龍村是個空白,他便用傷殘賠償金開了家快遞代理店,沒想到做了一年就虧了幾萬元。

  楊義明認真總結失敗原因:小鎮人少,網購需求不大,從縣城到隘口鎮平均每天只有40來個快遞,每個才掙1元錢,但往返車費就要60元錢。再加上人工費等,開快遞代理店肯定虧損。正當他想放棄搞電商時,遇上了一件事——隘口鎮鄉村扶貧產業園建成投用,其中農村電商是主打產業。

  「產業園免費培訓,還包吃包住,我就報了名。」楊義明告訴記者,從產品文案到視頻剪輯,再到拍攝包裝,他啥子都使勁兒學。終於,他從電商的「門外漢」變成了「局中人」。

  通過市場調研,他決定搞電商銷售,但賣什麼才受歡迎?貨源從哪裡來?

  產業園內有20多個農特產加工廠,專門加工當地隘口茶、金絲皇菊、泡辣椒、菜籽油、火鍋粉等土特產,這些後來都成了楊義明網店的主推產品。

  楊義明不斷學習推廣、策劃、營銷技巧,並用於網店營銷中,很快便有了成果。以當地特產幹吃湯圓為例,「隘口鎮最大的超市一天也就能賣一二十公斤幹吃湯圓,而我的網店每天可以賣五六百公斤。」楊義明自豪地告訴記者,讓幹吃湯圓突破時空限制走向全國的,正是農村電商。

  2019年,楊義明的兩家網店銷售額破百萬元,預計今年銷售額將超過200萬元。

  何江華找貨源 從供應鏈中找商機

  楊義明網店賣的土貨雖來自產業園裡的農特產品加工廠,但負責將這些土特產整合、包裝成電商產品,卻是山水隘口電子商務有限公司。30歲的小鎮青年何江華就是這家公司的負責人之一。

  何江華通過大數據了解農產品價格指數,提前組織貨源,並進行包裝、文案設計,再將產品分銷給像楊義明這樣的電商零售商。

  過去,何江華和這裡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去沿海城市打工,覺得去大城市才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3年前,何江華得知秀山老家正在培訓電商創業人才,返鄉搞電商不僅有專業人員指導,還有政策補貼,這讓他下定決心,從廣東返鄉創業。

  「參加了兩次免費培訓,老師教我們美工、電商基礎操作知識等,還幫我們註冊開網店,縣裡還提供免費的辦公空間和辦公設施,讓我們『拎包』就能創業。」何江華告訴記者。

  農村電商有一條明確分工的產業鏈,何江華要在這條產業鏈上找準自己的位置。他決定銷售隘口鎮的農產品,從供應鏈上找商機。從此,他常常開車前往各個村社尋找當地的特色農產品,給農產品拍照,現場了解產量,和農戶建立聯繫……回到辦公室,他還要自己修圖、創作廣告語、制定營銷方案。

  農產品成熟後,何江華第一時間從農戶手裡收購,然後將收到的農產品送到產業園免費提供的倉庫打包、發貨……隘口鎮的柑橘、紫薯、百香果、土雞蛋、香腸、臘肉等土特產都在這裡包裝、整合,然後銷往全國各地。

  後來,何江華與合作夥伴成立了山水隘口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並在政府的支持下打造了電商扶貧平臺——「山水隘口」。公司將鎮域內的不少農產品進行了品牌、平臺整合,還發展起了72個訂單中心戶,負責收貨、採購和提供農戶產品信息。

  「我們也在嘗試發展訂單農業,根據電商平臺大數據預測哪種農產品賣得好,提前組織村民種植或養殖。」何江華說,在政府的扶持下,公司發展順利,從去年成立以來已累計銷售本地農產品逾千萬元。

  農戶嚴令 按電商要求搞種養業

  在電商這條產業鏈上,何江華位置居於中間。一方面他向下遊銷售商提供可供銷售的電商產品,另一方面向上遊組織農戶生產。隘口鎮壩芒村的貧困青年嚴令,便是何江華新近發展的上遊農戶。

  32歲的嚴令家裡有4個小孩,家庭因學致貧。嚴令夫妻倆原本在外務工,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兩口子籌謀在家門口尋找「活路」,正在這時,何江華找上了門。

  何江華告訴嚴令,隘口鎮的土雞和土雞蛋在電商平臺供不應求,如果嚴令能多養些雞,雞和蛋便全部由何江華以市場價收購。何江華對嚴令的養雞方式提出兩點要求:一是飼料要綠色環保,二是要讓雞有充分的活動空間。

  只負責養,不擔心銷路,這樣的好事上哪找?嚴令很快便答應下來。今年,嚴令夫妻倆共養了四五百隻雞,出欄近300隻,全部賣給了何江華,僅此一項收入3萬多元。

  有了這番經歷,嚴令也在農村電商產業鏈條上找準了自己的位置。如今,嚴令不打算再外出務工,一門心思想把土雞養好。

  明年春節前,嚴令養的第二批土雞就要出欄。根據事先和何江華籤訂的訂單,只要品質有保障,這批土雞的價格肯定錯不了。為了保證土雞質量,嚴令每天都會騎摩託到半山腰的雞捨去照料,有時還要在雞舍旁的一個簡陋窩棚裡住一夜,防止野貓深夜「偷襲」土雞。

  今年,嚴令從何江華那裡了解到,秀山的金銀花在電商平臺上賣得不錯,於是,他又發展了30多畝金銀花。如今的嚴令在忙活自家的種養業之外,還時常關注周邊村民家有啥特色農產品適合通過電商平臺銷售。

  「你有啥,我賣啥!」如今,這樣的電商平臺廣告在隘口鎮隨處可見,這也讓和嚴令一樣的農戶們有了通過電商增收致富的信心。「明年,要爭取把土雞的規模發展到上千隻。」嚴令告訴記者,「只要按電商要求搞種養業,就不愁銷路!」

  數讀秀山脫貧攻堅>>>

  7萬人

  1.68萬戶7萬餘名建卡貧困人口現行標準下均已達到脫貧標準,85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

  96萬畝

  累計建成特色種植業基地96萬畝,茶葉、油茶基地面積均居全市第一

  6.2億元

  今年預計銀花產值6.2億元,帶動1.7萬貧困人口人均增收4000元

  100%

  農業產業利益聯結100%的貧困村、100%的貧困戶,農村電商產業鏈覆蓋100%的貧困村

  1483個

  依託鄉村旅遊打造扶貧載體,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扶貧基地1483個、鄉村旅遊接待戶520家

相關焦點

  • 重走酉秀黔彭 感受脫貧巨變|一條農村電商鏈 串起三名小鎮青年
    楊義明、何江華、嚴令,3名原本生活好似平行線的小鎮青年,卻因為農村電商事業產生了交集。在這條產業鏈上,楊義明負責網店分銷,何江華組織貨源,嚴令則負責提供產品。 過去,一根網線打開了農村青年看外界的窗口。如今,一根網線為廣袤鄉村聯通了更大的世界。
  • 一條農村電商鏈「串」起三名秀山小鎮青年
    本版圖片由記者齊嵐森攝/視覺重慶楊義明、何江華、嚴令,3名原本生活好似平行線的小鎮青年,卻因為農村電商事業產生了交集。在這條產業鏈上,楊義明負責網店分銷,何江華組織貨源,嚴令則負責提供產品。過去,一根網線打開了農村青年看外界的窗口。如今,一根網線為廣袤鄉村聯通了更大的世界。
  • 狂奔的農村電商
    2015年,中央拿出20億專項資金將全力扶持中西部地區,特別是革命老區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資金的使用重點向建設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傾斜,希望通過財政資金的引領、鼓勵,帶動更多企業和社會資本進入農村電商發展,培育農村電商生態環境。  尤其是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聚焦三農,提出「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戰略方向,農村電商成為重點之一。
  • 「凝聚青年電商力量 助力吉林振興發展」第三屆吉林省青年電商人才...
    幫助吉林建設30個「青耘計劃」縣域基地,培育30名鄉村青年網絡主播大V,打造100個農特產精品品牌。吉林省是全國落戶「青耘計劃」的第一個省份,松原市是全國第一個開展此項活動的地級市,該計劃將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助力松原打造全國網紅基地新坐標的一項重要舉措。
  • 3個小鎮青年借新電商逆襲 如今抱團造百億新品牌
    陶子龍、徐堯和楊林不相信傳統家紡品牌無法超越,電商行業廝殺多年,他們的信條是「狹路相逢勇者勝」和「亂拳打死老師傅」。發於畎畝 抱團創業回到10年前,陶子龍技校畢業後在家待業,徐堯還在部隊當兵,而楊林剛從初中休學回家。他們是道地的小鎮青年,對即將席捲而來的電商狂潮一無所知。
  • 李哥莊將發展農村電商、打造李哥莊品牌小鎮和時尚設計中心
    為奪先機,我們選址沽河工業園1.5萬平米閒置樓宇和2600平米閒置廠房,全力打造集跨境電商貿易、倉儲、物流、金融為一體的「跨境電商產業園」,打造「買賣全球」的核心引擎、跨境電商「樞紐倉」,加速假髮、制帽、飾品等產業聚集,形成窪地效應,解決傳統產業在工業網際網路熱潮下轉型發展「新出路」問題。
  • 小鎮青年的你,如何實現創業逆襲?
    小鎮青年的你,如何實現創業逆襲?  我是個標準的小鎮青年。  按照當前小鎮青年的定義——出身在三四線及以下縣城、鄉鎮的青年,成長在甘肅白銀市的我是這個群體的標準成員。現在看,我大概也算逆襲了(沒像很多高中同學那樣在老家優哉遊哉地上著班)。
  • 這個小鎮青年,從中國農村闖入美國大聯盟
    憑藉著自己的刻苦努力,伊健在各大賽事中嶄露頭角,為自己開拓出一條前往美職棒的路,在18歲生日前夕與密爾沃基釀酒人隊正式籤約。(註:此處有誤,美職棒有7個級別,1個大聯盟,6個小聯盟)」許桂源說道,「每年春訓,各級別都至少有2-3名球員競爭同一個位置。而投手是競爭最激烈的位置,100個選手中有差不多50名投手。你(伊健)和他(趙倫)以後就是對手了,一個上場另一個肯定要坐板凳,那裡的淘汰率非常高。」與隊友趙倫相比,伊健算是比較弱的一方。
  • 新主播報到:百名兩岸青年投身電商直播新業態
    臺灣女孩彭歐雅在海峽兩岸青年網紅主播大賽的決賽直播中。新華社記者褚萌萌 攝2020海峽兩岸青年網紅主播大賽5日在廈門舉行頒獎儀式。這一賽事以「新經濟 新模式 新主播」為主題,旨在推動兩岸青年在電商直播產業中發現就業創業機遇。
  • 小燈泡大生意 95後小鎮青年入駐電商年銷破億
    畢業不到一年的95後小鎮青年易國華,在「中國燈飾之都」中山創業,入駐拼多多的第一個雙十一賣出980萬元,全年完成破億元的銷售額,成為太陽能庭院燈飾暢銷店鋪榜單的第一名。  科班出身小鎮青年 闖入類目第一  來自江西贛州的易國華頗有經商天賦,高中時就靠賣充電寶買了人生的第一輛汽車。他拿出一部分生活費從網上批發充電寶,到不同班級招代理,以低於學校小賣部的價格銷售,賺取一定差價。高峰時,每月可賺取五六千元。  這讓他對電商產生濃厚興趣,大學時選擇了電子商務專業。
  • QuestMobile報告:小鎮青年熱衷二手交易,轉轉在「下沉市場」快速增長
    1月15日,知名調研機構QuestMobile發布了《2019小鎮青年消費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小鎮青年人群規模超2億,且保持增長趨勢。與快節奏生活的都市青年相比,小鎮青年更加「有閒有錢」。
  • 杭州成立全國首個「中國青年電商網紅村」,薇婭、李子柒都是村民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吳崇遠 通訊員 王亮如果你夢想成為一名青年網紅,或者想要擁有自己的網紅電商公司,現在不妨到杭州未來科技城的夢想小鎮試試。今天(3月16日)下午,全國首個「中國青年電商網紅村」在杭州未來科技城正式掛牌成立。「中國青年電商網紅村」有多吸引人?薇婭、李子柒、吳蚊米、烈兒寶貝、左巖、祖艾媽、fashion美美搭、寶劍嫂、heika-Z、三個媽媽六個娃如今都已經被聘為名譽村民。
  • 進擊的消費巨人 「數」說小鎮青年崛起對商業發展的啟示
    小鎮青年為何備受關注在多數研究報告中,小鎮青年通常是指年齡在18-30歲,學習、工作或生活在三四線城市的人群。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小鎮青年的基數高達2.27億,對比一二線城鎮青年的0.68億,小鎮青年的群體眾多,消費潛力巨大。
  • 大灣區開直播電商青年訓練班
    原標題:大灣區開直播電商青年訓練班   粵港澳大灣區也吹起電商直播帶貨的風潮。
  • 濱州市成立青年電商聯合會
    據了解,濱州市青年電商聯合會在團市委指導下成立,由從事電子商務經營、研發、教育及電子商務支撐體系建設的青年電商自願組成,是實行行業服務和自律管理的全市性、行業性和非營利性的社會協會法人。第一階段濱州市青年電商聯合會成立大會在成立大會上,與會會員表決通過了《濱州市青年電商聯合會章程》《濱州市青年電商聯合會費標準與管理辦法》《濱州市青年電商聯合會組織機構組成人員選舉辦法》,並選舉產生了協會理事、會長、副會長、秘書長。
  • 直播帶貨:快手「畫餅」,小鎮青年「做夢」
    迷失在直播浪潮中的小鎮青年 23歲的阿哲是臨沂無數快手主播中的一員,儘管年紀小,但他做主播的日子已經快滿五個年頭了。高中輟學後,從老家莒南來臨沂找工作的他做過很長一段時間「喊麥」歌手,在帶貨概念尚未完全出圈的當年,喊麥是很多人入駐快手的「殺傷性」武器。
  • 連接大山與消費市場 電商平臺讓農業成了更有奔頭的產業
    從今年上半年至今,多家網際網路平臺為廣東農業的穩鏈固鏈護鏈做出了貢獻。以拼多多為例,自今年2月初全省市縣長直播上線以來,廣東各地市超過50位市縣長走進直播間網上助農,成為2020年廣東數位化農業發展的新亮點。
  • 【金昌】寧遠堡鎮人力資源和農村電商產業園正式開園
    寧遠堡鎮人力資源和農村電商產業園招聘現場農產品電商銷售展覽寧遠堡鎮人力資源和農村電商產業園位於金川區寧遠堡鎮高崖子新村西門(金昌市汽車站斜對面),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採用政府主導、市場化運營的模式,將農民工勞務輸轉、農產品電商、就業技能培訓有機結合起來
  • 廣東啟動農村電商「省級精英訓練營」培訓班
    央廣網廣州9月28日消息(記者郭翔宇 通訊員粵仁宣)為全面推動全省農村電商應用水平提高,培育農村電商領軍人物、行業帶頭人和複合型人才,助力「農村電商」工程高質量發展,今年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聯合農業農村廳組織舉辦農村電商「省級精英訓練營」培訓活動,在全省範圍內資助500名有發展潛力的農村電商經營管理者
  • 未來5年農產品電商人才缺口將上升至350萬 青年創業者搭上「新電商...
    海外網 吳 迪中國農業大學智慧電商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20中國農村電商人才現狀與發展報告》顯示,未來5年農產品電商人才缺口將逐年上升至350萬。除了企業家式的電商人才,農村縣域電商人才主要分為運營推廣、美工設計、客服和物流倉儲四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