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農產品電商人才缺口將上升至350萬 青年創業者搭上「新電商...

2020-12-22 中國青年報

海外網 吳 迪

中國農業大學智慧電商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20中國農村電商人才現狀與發展報告》顯示,未來5年農產品電商人才缺口將逐年上升至350萬。除了企業家式的電商人才,農村縣域電商人才主要分為運營推廣、美工設計、客服和物流倉儲四類。專家表示,農村電商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青年是農村電商創業的從業主體和主要推動力量。通過電商平臺,青年創業之路越來越寬廣。

「新農人」廣受歡迎

「80後」河南小夥李傑2016年來到吉林省延吉市,在承包物流站時接觸到電商行業,產生了創業想法。他自學電商運營,於2019年註冊了網上店鋪,聚焦延邊朝鮮族美食產品。「我發現很少有消費者真正了解泡菜文化,我也是到了延吉才知道辣白菜原來有這麼多講究,傳統美食的線上市場很大。」李傑說。如今,他在拼多多平臺開設食品官方旗艦店,將傳統延邊泡菜進行精緻化、品牌化包裝,到了冬季銷售旺季,店鋪的辣白菜日銷可達2000單。

除了辣白菜,冷麵、石鍋等朝鮮族美食同樣走俏新電商平臺。專家認為,電商是新興業態,通過視頻、社交、粉絲經濟等元素充分結合,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消費者的行為習慣,而像李傑這樣有想法、能落地的人還太少。在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郭沛看來,電商爆發背後,還有一些困難亟待解決,比如農村電商人才不足,制約了電商助農規模和質量的進一步提高。「預計未來3至5年內,中國數字農業和智慧農業快速發展,將湧現出一大批新型農村電商人才和新型農村電商創業者。」

《2020中國農村電商人才現狀與發展報告》把農村電商人才發展模式分為兩大類:一是政府主導型,二是電商推動型。其中,電商推動模式成為重要的市場化力量,對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發揮著強大的實踐引領作用。據了解,拼多多平臺通過農產品上行的「模式創新+人才培育」兩大核心體系,已帶動全國超過10萬名新農人返鄉創業。「熟悉網際網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農人』很受歡迎,他們比較年輕,有一定的電商經驗和能力,是被帶動致富的群體,對鄉村振興會起到很好的作用。」業內人士認為。

產地直發拓銷路

36歲的楊道林每天一大早就趕到位於安徽省阜陽市的辦公室,他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通過監控系統查看2000公裡外的昆明鮮花種植基地,登錄網店了解前一天的鮮花銷售情況。

2019年8月,楊道林的第一個網上店鋪上線。僅僅一周後,他的鮮花網店單日鮮花銷量就超過了1000單。這給了楊道林很大的信心,他隨即擴大投資、擴增網店,並在雲南租賃開墾數千畝的鮮花種植基地。

做鮮花電商,最難的就是物流和損耗。為了能讓鮮花更快更好地由昆明倉庫送到全國各地的消費者手中,楊道林沒少花精力。僅2019年一年,他就往返阜陽和昆明十餘趟,緊盯鮮花在雲南的採購和發貨。

為了打通從田間地頭到市民手中的距離,電商平臺各出奇招。例如,拼多多推出「農地雲拼」創新模式,其核心是「拼購+產地直發」,把分散的農業產能和農產品需求在「雲端」拼在一起,以產地直發取代層層分銷,通過大規模農產品上行帶動農村發展。

政企助力創業夢

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出生於1996年的景頗族姑娘李木蘭,9歲時因一場疾病造成腿部殘疾;傣族的金玉萍罹患先天性脊柱側彎,一出生就落下殘疾。2020年3月,在當地殘疾人電子商務孵化基地的幫助下,李木蘭、金玉萍共同開了一家名為「雲鮮薈」的網上店鋪,從此扎進了電商創業領域。

她們的店鋪開業後,在州政府推動下,芒市市委書記毛曉做客直播間為「雲鮮薈」打氣。在他的助陣下,「雲鮮薈」店鋪沉澱了近3萬粉絲,71萬網友觀看了直播,60噸應季芒市甜瓜銷售一空。

在農業農村部的支持下,電商平臺紛紛開展「農貨產銷對接」活動,特色之一就是「市縣長直播、農民多賣貨」,多地黨政官員進行線上直播賣貨,大大增加了電商助農效果和熱度。據悉,今年2月起,拼多多開啟政企合作直播助農項目,截至目前,市、縣長在拼多多平臺直播助農已逾200場。

郭沛認為,部分農產品供應鏈在生產、加工、流通和消費等領域仍存在薄弱環節。要解決這些困難,需要各級政府深化當地農村電商改革,結合當地鄉村振興規劃,改善供應鏈基礎,與電商平臺和農戶一起,著力打造特色農產品產業鏈等。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相關焦點

  • 「凝聚青年電商力量 助力吉林振興發展」第三屆吉林省青年電商人才...
    本次活動以「凝聚青年電商力量 助力吉林振興發展」為主題,旨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依託電商新業態推動消費扶貧,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青年電商人才隊伍,助力我省鄉村振興和數字吉林建設
  • 高臺特色農產品搭上「電商快車」
    高臺縣把電子商務作為產業升級的新引擎,不斷創新舉措,嫁接平臺,讓特色農產品搭上「電商快車」,帶動群眾創業致富。    記者在甘肅天宇旅遊文化開發有限公司的電商直播室看到,一名主播藉助人文風景、民俗故事推銷家鄉產品。主播周興萍告訴記者,自4月啟動直播帶貨運營模式以來,訂單量達5484單,銷售額近20萬元。
  • 拉勾:新基建人才缺口426萬 傳統行業提前3個月儲備人才
    中證網訊(記者 任明傑)12月8日,拉勾發布的《2020年網際網路人才招聘白皮書》顯示,相比於其他行業受疫情衝擊嚴重,網際網路行業沒有受到明顯的影響,部分網際網路行業反而乘風破浪,趨勢向好。從招聘數據來看,2020年第一季度整體受疫情影響比較嚴重,大部分的網際網路企業處於觀望的狀態,招聘需求同比下降40%左右。
  • 2年還債4億!店寶寶:直播電商讓創業者再造輝煌
    後來,在新東方越來越商業化的時候,羅永浩嗅到商機,開始自立門戶,創辦了牛果網,簡稱老羅英語培訓學校,日訪問量最高達到100萬。2012年,手機成了新的風口,他又開始轉戰更為熱門的科技圈,創立自己的品牌錘子科技。
  • 大灣區開直播電商青年訓練班
    不久前,粵港澳直播電商青年創業孵化基地在廣州、香港等地的4個直播間同步「雲啟動」,計劃用3年時間為粵港澳大灣區輸送1000名以上「直播帶貨」達人,助力孵化100個以上粵港澳青年自有網紅廣州市委統戰部港澳臺處處長闕光凌在孵化基地啟動式上向大灣區青年喊話說,廣州市出臺了大量的政策,從創業扶持、人才公寓、運營補貼、優質
  • 廣東80後「新農人」胡順天:建特色人才驛站 助有志青年振興鄉村
    記者走訪發現,扶貧館內陳列了梅州柚、客都稻米、客家炒茶、鹽焗雞等「梅」字號農產品,讓消費者可以更加方便地購買到鄉村扶貧產品。而在10月28日結束的廣東省第五屆農村電商峰會上,胡順天又獲得了「首屆優秀農村電商講師」稱號。
  • 新主播報到:百名兩岸青年投身電商直播新業態
    臺灣女孩彭歐雅在海峽兩岸青年網紅主播大賽的決賽直播中。新華社記者褚萌萌 攝2020海峽兩岸青年網紅主播大賽5日在廈門舉行頒獎儀式。這一賽事以「新經濟 新模式 新主播」為主題,旨在推動兩岸青年在電商直播產業中發現就業創業機遇。
  • 一條農村電商鏈「串」起三名秀山小鎮青年
    楊義明自豪地告訴記者,讓幹吃湯圓突破時空限制走向全國的,正是農村電商。2019年,楊義明的兩家網店銷售額破百萬元,預計今年銷售額將超過200萬元。何江華找貨源 從供應鏈中找商機楊義明網店賣的土貨雖來自產業園裡的農特產品加工廠,但負責將這些土特產整合、包裝成電商產品,卻是山水隘口電子商務有限公司。30歲的小鎮青年何江華就是這家公司的負責人之一。
  • 陽曲縣搭上電商「快車」助農增收
    在日前舉辦的太原市消費扶貧暨名特優農產品產銷對接會上,陽曲縣委書記裴耀軍走進京東、抖音Dou來龍城、有播及貢天下等直播平臺,向廣大網友傾情推介陽曲小米。通過3天對接會,陽曲小米線上直播帶貨及後續訂單超百萬元。
  • 電商扶貧大有可為|衝刺脫貧攻堅 電商平臺已成重要抓手
    來自電商平臺拼多多4月2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農村網店在拼多多上賣出的農產品訂單數超過10億筆,同比大增184%;單品銷量超過10萬的農(副)產品達到1030款,接近2019年全年近七成的水平。拼多多方面表示,自創立以來,平臺農產品上行一直保持高速增長。
  • 一條農村電商鏈 串起三名小鎮青年
    本版圖片由記者齊嵐森攝/視覺重慶  楊義明、何江華、嚴令,3名原本生活好似平行線的小鎮青年,卻因為農村電商事業產生了交集。在這條產業鏈上,楊義明負責網店分銷,何江華組織貨源,嚴令則負責提供產品。  過去,一根網線打開了農村青年看外界的窗口。如今,一根網線為廣袤鄉村聯通了更大的世界。
  • 直播+電商頭部玩家強者恆強,網際網路新風口的前世今生將如何演變
    淘寶直播數據顯示,今年「雙11」預售正式啟動10分鐘,平臺成交額就超過去年全天;在快手平臺,平均每秒就有2場電商直播正在進行;相關研究機構預測,2020年中國電商直播行業總規模將逼近萬億元。據商務部監測,僅上半年全國電商直播就超過1000萬場,活躍主播人數超過40萬,觀看人次超過500億,上架商品數超過2000萬。
  • 狂奔的農村電商
    這年,他憑藉養殖和電商銷售年收入380多萬元,幫助100多個貧困戶銷售了價值100多萬元的農產品。其中,在收購貧困戶的農產品上,他一年獲得當地商務局獎補就高達10萬元。這是自2014年以來農村電商連續六年出現在中央一號文件。  人民網記者在華東的安徽、華北的河北和西南的雲南等省調查發現,各地政府響應中央號召,在中央專項資金扶持下,電商示範街、扶貧驛站、扶貧超市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如火如荼。  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出臺,農村的消費升級大幕正緩緩拉開。未來,這個擁有6億人口的農村,其網購市場或將超過城市,無疑是一個藍海市場。
  • 電商壹周|拼多多開啟農產品「原產地直發」,解決了什麼問題?
    拼多多開啟農產品「原產地直發」策略 將優化農業供應鏈 12月14日消息,新電商平臺拼多多宣布推出農產品「原產地直發」,將通過加大資金投入、
  • 拼多多副總裁狄拉克:農產品電商化面臨不標準化、毛利率低、貨架區...
    狄拉克介紹,拼多多首創「農地雲拼」的方式,將分散的生產和生產的需求在雲端拼在一起,並通過超短鏈、算法推薦、拼團等一系列技術和模式的創新助力農產品線上銷售,未來農業數位化新基建大有可為,農產品上行將是拼多多長期堅持的核心戰略。
  • 重走酉秀黔彭 感受脫貧巨變|一條農村電商鏈 串起三名小鎮青年
    楊義明自豪地告訴記者,讓幹吃湯圓突破時空限制走向全國的,正是農村電商。 2019年,楊義明的兩家網店銷售額破百萬元,預計今年銷售額將超過200萬元。 何江華通過大數據了解農產品價格指數,提前組織貨源,並進行包裝、文案設計,再將產品分銷給像楊義明這樣的電商零售商。 過去,何江華和這裡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去沿海城市打工,覺得去大城市才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3年前,何江華得知秀山老家正在培訓電商創業人才,返鄉搞電商不僅有專業人員指導,還有政策補貼,這讓他下定決心,從廣東返鄉創業。
  • 每天過萬斤宜昌蜜桔、隨州香菇「飛」向全國,湖北農產品疫後借電商...
    2018年下半年,多多果園每天免費送出的水果超過50萬公斤。多多果園派單採購水果的模式,為桔緣合作社開闢了線上銷售的新渠道,也帶來了自發復購的粉絲。不過,周代年坦言,由於原有團隊不具備專業電商運營知識,線上銷售規模並不大。
  • 亞馬遜、Facebook等平臺看中了河南電商的什麼?
    不僅如此,鄭州電商在探索中積極結合本土實際情況,在一些領域實現了換道超車。鄭州市農業農村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宋俊英表示,目前鄭州市電子商務在農業和農村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一些龍頭企業的線上銷售已經提高到80%,此外一些特色農產品,如滎陽的河陰石榴現在有三分之一的銷售量是通過電子商務實現的,不僅是農產品,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也開始實現了網上的營銷。
  • 土家漢子化身電商「新農人」 帶領鄉親致富
    新農人上央視直播為家鄉代言為老百姓增收的同時,向學明還帶動了周邊10餘名農村青年做起了電商,成了大家心中名副其實的「致富幫手」。2017年,向學明入選國家農業部「益農信息社」百家案例之一。2019年,榮獲「重慶市農村電商扶貧帶頭人」稱號。
  • 勻思電子商務:農副產品適合淘寶電商直播嗎?
    據勻思電子商務了解,近日,石家莊開始實施「網紅人才成長計劃」,電商直播人才可申領人才綠卡;清河縣也大力推動電商主播人才的發掘與培育,年實際成交額超5000萬元的電商主播將獲30萬元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