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半年淨利潤劇降53%,空調營收被美的超過,董明珠這樣說……

2020-12-22 每日經濟新聞

作為中國兩大家電巨頭,格力電器與美的集團昨晚同時發布上半年業績。

這兩份業績報告透露出多個關鍵信息,首先,受疫情影響,美的和格力營收淨利雙雙下滑;其次,美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是格力電器的兩倍,兩者總體業務規模差距拉大;再次,美的在暖通空調業務的營收規模上首次超過格力。

二者股價表現也迥然不同,截至31日午間收盤,美的集團報71.55元,漲1.81%,格力電器報54.92元,下跌0.22%。今年以來,格力電器累計下跌14.58%,美的集團漲幅則達到26.15%,二者市值差距擴大至1720億元。

家電巨頭半年報PK

今年上半年,美的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390.67億元,同比下降9.56%;歸母淨利潤139.3億元,同比下降8.29%,基本每股收益為2.01元;

格力電器實現營收695.02億元,同比下降28.57%;歸母淨利潤63.62億元,同比下降53.73%,基本每股收益為1.06元。

有意思的是,美的集團擬半年度不派發現金紅利,而格力電器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0元。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文多 攝

從分產品看,上半年,格力電器空調收入413.33億元,與去年同期793.25億元相比,同比減少47.89%(佔比59.48%);生活電器收入22.2億元,同比下降13.36%(佔比3.19%);智能裝備收入2億元,同比減少49.6%(佔比0.3%)。

美的集團上半年暖通空調收入640.3億元,與去年同期714.4億元相比,同比減少10.37%(佔比46%);消費電器收入530.35億元,同比減少9.11%(佔比38%);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收入95.23億元,同比減少20.79%(佔比6.85%)。

從上述數據對比可見,美的集團在暖通空調業務上的收入規模首次超過了格力電器。不過,格力空調的毛利率仍然高過美的。格力空調上半年毛利率為32.05%,同比減少3.97個百分點;美的暖通空調上半年毛利率為24.2%,同比減少7.88個百分點。從這個角度看,美的空調在「以價換量」。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郭榮村 攝

家電領域除了美的和格力,還有一個巨頭海爾。海爾智家更早前披露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收957.28億元,同比下降4.2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7.8億元,同比下降45.02%。其中,一季度營收為431.41億元,同比下降11.0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0.7億元,同比下降50.16%。

海爾另一家上市公司海爾電器上半年收入為350.75億元,同比減少5.1%,公司股東應佔期內溢利為13.35億元,同比減少27.3%;其一季度合併收入為145.66億元,同比減少22.4%,公司股東應佔淨利潤4.95億元,同比減少47%。

美的市場份額提升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衝擊影響,家電行業整體下滑較大,據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和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 年上半年家電行業國內市場零售規模為3365.2億元,同比下降18.4%。

美的也沒能倖免,其營收淨利雙雙下滑,但上半年,美的主要家電品類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佔比均實現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家用空調產品的全渠道份額提升明顯,線上市場份額超過35%,全網排名第一,線下市場份額超過30%,排名第二。

線上層面,上半年美的漲勢更為明顯,其全網銷售規模超過430億元,同比增幅達到30%以上,佔內銷比例49%,全網排名第一。

與美的集團業務相對多元化不同,格力電器以空調為主業。去年同期,雙方空調業務規模均超700億元,格力營收還高出美的約80億元。而今年上半年,美的暖通空調營收640億元,格力空調營收僅為413億元。由於空調營收佔格力總營收的近60%,基本盤落後直接導致格力業績不佳。

格力並非沒有發力。為應對挑戰,格力電器加快渠道變革,今年4月以來由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牽頭,連接舉行多場直播帶貨活動,在全國範圍推廣新零售模式,實施積極的促銷政策。網際網路直銷和網批,縮減了渠道層級,也衝擊了原有的代理商體系。渠道變革疊加疫情影響,也使得格力電器短期業績承壓。

據第一財經報導,格力電器華東地區一位代理商表示,從本月開始的空調新冷凍年度,除上海等部分區域,今後格力空調的渠道商將從「格力董明珠店」的微信小程序直接下單。

董明珠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稱,格力的多元化進展「我覺得很好,是大家對我期望太高了」。

董明珠表示,空調永遠是有消費需求的,只是短時間內出現了異常。但長跑健將偶爾也需要找個驛站休息一下。她強調,即使業績承壓,也會如實向社會公布,不會為了業績好看在財務上做手腳。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第一財經、證券市場紅周刊等

相關焦點

  • 董明珠輸了,中國最大空調集團誕生:超越格力,半年入帳1397億!
    格力和美的在8月31日同時發布2020年上半年財報,其中格力上半年營收為706.32億元,同比下降28.21%,淨利潤63.62億元;而美的上半年營收為1397.19億元,同比下降9.47%,淨利潤139.28億元%。
  • 「空調老大」地位不保 格力淨利潤腰斬
    來源:觀察者網原標題:「空調老大」地位不保,格力淨利潤腰斬(文/呂棟 編輯/尹哲)由於上半年淨利潤降幅恐超過50%,格力電器不得不提前預告半年度業績。這距離跟美的「互撕」剛過去一周多的時間。7月14日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格力電器1-6月營收同比下降近30%,淨利潤較上年同期幾近「腰斬」。令人欣慰的是,與一季度營收減少300億相比,該公司二季度營收已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壞消息是,多家行業調研機構統計的數據指出,15年來,格力空調銷量首次連續5個月落後美的,前者今年1-5月市場份額也丟掉「行業第一」。
  • 美的成為空調老大!格力為啥敗了?
    美的營收則為1397.19億元,同比下降9.47%,淨利潤139.28億元,同比下降9.29%。無論是營收規模還是淨利潤,美的大約都是格力的兩倍,很明顯同樣是受到了新冠疫情的衝擊,格力的業績下降幅度也遠遠超過美的。眾所周知,格力吸金能力一直都遙遙領先,是三大家電巨頭企業中最賺錢的一家,董明珠出手闊綽,員工更是拿錢拿到手軟!自從上市以來,公司光是分紅就高達676億元。
  • 一舉超越格力,中國最大空調集團誕生,半年營收高達1390億
    目前,中國家電行業的三大巨頭分別是海爾、美的和格力。其中,美的產品種類繁多;海爾的冰箱相當有名;說到格力,你一定能想到「好空調,格力造」的廣告。是的,空調生產和銷售是格力的特色業務和主營業務。在中國空調市場,格力一直遙遙領先於市場,格力空調也成為市場認可的產品。此外,格力領導董明珠親自為自己的產品和「中國製造」代言,贏得了眾多消費者的認可。
  • 董明珠急了?危機重重的格力,如何迎戰領先兩千億的美的
    但在2020,只做空調好像已經不能滿足競爭了。從格力公布的財報數據來看,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275.89億元,同比下降了18.8%,淨利潤為136.99億元,不過淨利潤的下滑幅度更大,達到了38.06%。那老對手美的的成績如何?
  • 空調巨頭第三季度PK:美的淨利潤增速超格力40個百分點,但也各自有...
    由於銷售下滑,格力的經營性現金流同比減少90.74%。 老對手美的集團則已走出了疫情影響。美的集團財報顯示,今年第三季度(7-9月)公司營收為776億元,增長15.71%;淨利潤為80.9億,增長32%。整體來看,前三季度(1-9月),公司營收為2167億元,跌1.88%;淨利潤220億,微增3.29%。
  • 爭議帶貨達人董明珠:直播帶貨476億 卻被質疑經銷商刷單
    財報顯示,2020年一季度,格力電器營收209.1億元,同比下降49%,歸母淨利潤15.58億元,同比下降72.53%;2020年上半年,格力電器營收695.02億元,同比下降28.57%,歸母淨利潤63.62億元,同比下降53.73%。超過第三方統計的上半年26.9%的國內空調行業零售額同比下降水平。
  • 格力空調醞釀推大松子品牌 應對美的多品牌矩陣
    今年,美的通過華凌、小天鵝等多元化的子品牌,以更高性價比來搶吃中低端的空調市場份額。2020年上半年,美的在暖通空調業務上的營收規模上首次超過格力。格力空調醞釀推出的子品牌大松,原來以電飯煲等小家電為主,定價並不算低端,如何提升其認知度並做好品牌區隔是關鍵點。
  • 格力派現超過茅臺 董小姐笑納8000萬
    雖然遭遇上市以來的營收、淨利同比雙下滑,但格力仍提高了分紅比例,給出90.24億元的分紅,股利支付率達到71.48%。  據統計,在「董明珠時代」,格力電器累計分紅超過255億元。如果2016年的10派18分配預案得以實現,這一數字將達到363億元。截至2016年12月31日,董明珠持股為4431.85萬股,在不考慮稅收因素的情況下,董明珠本次可獲得7977萬元的分紅。
  • 國內最大的空調集團:超越格力電器,它一天可以賺走8000萬
    根據奧維雲網發布的數據,2020年冷年國內空調市場零售額規模為1600億元,相比於2019年下滑了18.2%。而在今年上半年,格力電器也失去了自己「空調一哥」的地位。 據悉,在今年上半年,格力電器的空調業務實現了413.33億元的收入,而美的集團的暖通空調營收則達到了640.3億元。換言之,美的集團超越了格力電器,成為國內最大的空調集團。
  • 格力美的爭鬥50年:一場品類爭霸戰,一出接班風雲錄
    這一年,外界看到的是「大廈之將傾」,美的營業額劇降1/3,有人在酒桌上當面批評方洪波戰略方向錯誤,但方洪波說,這是壯士斷腕:「你必須要這麼做,胳膊不砍命就沒了。」 孤獨地挺過了3年,到2014年,美的整體營收終於重新回到2011年的水平。令人驚喜的是,儘管營收水平相差不多,但利潤率大幅提高,淨利潤首次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 2020年前三季度財報,美的成老大,海爾子品牌超格力
    美的財報顯示,前三季度營收2167.6億元,同比增長-1.88%,淨利潤213.6億。第三季度營收780億,同比增長15.7%,淨利潤82億元。海爾智家財報顯示,前三季度營收1544.12億元,同比增長2.78%。第三季度營收 586.84億元,同比增長16.88%,歸母淨利潤35.2億元。
  • MSCI將格力電器從標準指數中剔除 美的等個股外資持股佔比超24%
    12月4日在岸人民幣和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分別觸及6.5272和6.5023,12月7日離岸人民幣再度衝高至6.5018,兩者相較於5月末時的年內低點,在半年左右時間裡均有超過9%的漲幅。有分析指出,中長期看,外資流入主要取決於人民幣匯率變動、經濟基本面和資本市場開放水平等,其中人民幣匯率的變化,是目前影響外資進場與否的最核心因素之一。
  • 空調成為格力唯一優勢?多數人不知道,董明珠其實還有「王牌」!
    對于格力電器以及董明珠,我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了。被譽為商業街鐵娘子的董明珠,和其努力打造出來的格力電器,成為了家電市場中,備受矚目的佼佼者。這些年來,格力電器也一直深受消費者的喜愛。不過,有一個問題,卻值得大家深思!
  • 營收腰斬利潤大跌後,格力空調紅四月卻封殺渠道大客戶
    對于格力空調來說,顯然背後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對於渠道客戶,到底是卸磨殺驢,還是汰舊迎新?啟動自上市以來首次回購自家股票的格力電器,正在迎來一輪「多事之春」。日前,有多家媒體披露,就在公司2月營收幾乎為零、3月營收艱難起步,全靠4月的紅四月活動引爆市場、謀求出貨的關鍵時刻,格力電器山東公司卻接連對區域內的多家「龍頭型」家電商家大客戶們出發了「封殺」通知,停止紅四月的促銷活動、全面撤場,並終止雙方在2020年度的所有業務合作。
  • 反擊美的,格力要買飛利浦?
    但此次疫情才徹底將問題暴露出來,格力到了需要「變」的時候。根據2020半年報,上半年,格力電器收入706.02億元,同比下滑28.21%;歸母淨利潤63.62億元,同比下滑53.73%。營收和淨利下滑的原因在于格力一直依仗的空調業務遭遇滑鐵盧。今年上半年,格力空調業務收入413.33億元,同比下滑47.89%。
  • 中國第一的家巨頭易主,一年淨利潤超246億,低調反超美的和海爾
    雖然這三家家電廠商在業內的影響力逐漸增強,但三家廠商之間不可避免地還是需要進行競爭,於是營收能力也成為了衡量格力,海爾、美的競爭力的標準。如今,伴隨著各大廠商接連亮相年度財報後,中國第一的家電巨頭也從美的易主成格力。
  • 空調界巨頭創全球三個第一!格力、美的誰是未來老大?
    馬上就要進入空調銷售旺季,計劃添置更換的朋友也在考慮如何選擇,格力、美的、海爾這三個品牌在空調領域做的都很好,過去的2019年,國內空調總銷量2.18億臺左右,美的、格力、海爾這三家表現得都比較搶眼。格力空調格力空調曾被稱為「空調老大」,格力已把空調產業做到極致,在產業規模和利潤方面領先於美的和海爾。近幾年格力空調發展似乎進入「瓶頸」期,不再專注單一空調產業,也開始多元化發展,冰箱、洗衣機、手機、汽車等領域,根據媒體分析,未來格力「空調老大」地位或將不保。
  • 格力困局,董小姐是解不開,還是根本不想解開?
    但這不是資本市場看衰格力的根本原因,因為作為對比,格力的兩位同行雖然也遭受到了疫情打擊,但是並沒有遭遇投資者背棄。以美的為例,2020年上半年,集團總營收為1397億元,同比下跌9.47%;淨利潤卻高達139億元,同比下跌8.29%。但是二級市場上的美的整體卻呈上揚趨勢,截止12月10日,美的的股價為85.10元,比疫情期整整高出了十餘元。
  • 碩士論文稱董明珠太自戀,對企業弊大於利!網友:年輕人,不講...
    而對於董明珠過去的輝煌,作者是給予了肯定的。比如,「格力電器發展的初期,董明珠憑藉其過人的銷售能力以及大膽創新的決策能力,帶領格力電器從競爭激烈的空調市場中脫穎而出。」「當時的格力電器還只是一家只能做空調組裝的小企業,年產量在 2 萬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