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你的汗水發電!英科學家研製出超級布料

2020-12-14 消防工程師獨門口訣

大家好,我是老李。我致力於翻譯全球最新學術期刊上的文章與大家分享,同時奉上帶有重點詞彙中文釋義的英文原文。喜歡的關注吧。也希望各位科學大神和英文大神不吝賜教。

超級電容器的示意圖

近日,英國科學家開發並展示了一種可穿戴式超級電容器。這種超級電容器可以利用人類的汗液儲存能量。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可彎曲電子與傳感技術小組的Ravinder Dahiya和他的同事們,把一種特殊的聚合物敷放在吸水性很強的布料上,製造出了這個神奇的裝置。這種設計解決了柔性能量存儲系統面臨的許多問題,並且可能導致一系列新的技術應用。

可穿戴設備的難題

可穿戴電子技術的發展,產生了一系列需要解決的問題。研究人員必須確保包括傳感器、顯示器和電路在內的高密度自供電設備,能夠無縫集成到靈活、耐用和舒適的材料中。這對於傳統電池來說是極其困難的,因為傳統電池不夠靈活、容易過熱,並且依賴於有毒的、對環境不利的電解液。而這些電解液可能會傷害使用者。

為解決這些問題,Dahiya 和同事們研製了這種高性能的超級電容器,利用佩戴者的汗液作為生物兼容性的電解質,而且像蓄電池一樣可以儲存和釋放電能。

汗液捕捉器

該系統將汗液吸收到由滌綸和纖維素製成的高吸水性布料中。布料的每一面都覆蓋著一層薄薄的聚合物PEDOT: PSS(註:這是一種高分子聚合物的水溶液,導電率很高,根據不同的配方,可以得到導電率不同的水溶液),並且摻入雜質以提高其導電性。

與此同時,太陽能電池提供電能輸入,使汗液中的正負離子被吸收並擴散到帶相反電荷的聚合物塗層表面,從而儲存電能。

Dahiya 的研究小組對超級電容器的性能進行了測試。他們讓志願者把超級電容作為一個小補丁貼在衣服上,然後讓他們跑步。測試結果顯示,這種設備吸收了20微升的汗水,並產生了可以支撐一小排LED燈亮起的電力。

可彎又可洗

這種超級電容可以充放電4000次,而且在受到不同程度彎曲的情況下仍然能夠繼續工作,也就是說可以進行清洗。研究人員還利用這種超級電容為布質傳感器提供電力,測量了跑步者的汗液含鹽量。

由於超級電容中聚合物與紡織品粘合效果不錯,Dahiya希望將其應用於病人監測和自我健康管理。他們還希望探索如何將其與物聯網、增強和虛擬實境技術以及機器人技術進行集成。

英文原文(重點詞彙有注釋)

Wearable supercapacitor(超級電容) stores energy using human sweat

A wearable supercapacitor that stores energy using human sweat has been developed and demonstrated(演示) in the UK by Ravinder Dahiya and colleagues at the University of Glasgow’s Bendable Electronics and Sensing Technologies Group. The team created the device by depositing(放置、使沉積) a specialized polymer(聚合物) onto a highly absorbent cloth.

Their design addresses many of the problems facing designers of flexible energy storage systems and could lead to a diverse range of new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Creating wearable electronic technologies poses(造成問題、產生)a unique set of challenges. Researchers must ensure that a high density(密度)of self-powered devices including sensors, displays, and circuits(電路)can be seamlessly integrated(使成為一體,集成) into flexible, durable(耐用的), and comfortable materials.

This is extremely difficult to do with conventional(傳統的)batteries, which are inflexible, prone to overheating, and rely on toxic(有毒的), environmentally unfriendly electrolytes(電解液) that could harm a wearer.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Dahiya and colleagues have made a high-performance(高性能的) supercapacitor from easily wearable materials that used the wearer's sweat as a biocompatible(生物相容性的) electrolyte. Like a rechargeable(可充電的) battery, a supercapacitor stores and releases electrical energy.

Sweat trap(捕捉器)

The system traps(吸收) sweat in highly absorbent cloth made from mixed fibres of polyester(滌綸) and cellulose(纖維素). Each side of the cloth is coated with thin layers of the polymer PEDOT:PSS, which were doped(在藥物裡加入什麼) with impurities(雜質) to improve their conductivity(導電性).

A solar cell provides the electrical input that causes positive(正) and negative(負) ions contained in sweat to be absorbed and diffused into the surfaces of each oppositely charged polymer coating – thereby storing electrical energy.

Dahiya’s team test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ir supercapacitor by asking volunteers to run while wearing the device as a small patch(補丁) attached to their clothes. They found that the device became fully charged with just 20 μl(微升,等於0.001毫升) of sweat, and generated 10 mW(兆瓦) of power until the running stopped. This sufficient to operate a small bank of LEDs.

Bendy and washable

They showed that the device continued to work while subject to different amounts of bending. It operated after 4000 cycles(循環、周期) of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and did not deteriorate during washing.

The researchers also used their supercapacitor to power a cloth-based sensor of runners』 sweat salinity(鹽分) – offering a safe and sustainable(可持續發展) route towards meeting the power requirements of such a system.

Since polymers bond well with textiles(紡織品), Dahiya’s team envisions(展望、想像)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應用) for their device, from patient monitoring(監視) and self-health management, to 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 in homes.

They now hope to explore how sweat power could be integrated into other rapidly developing technologies including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ugmented and virtual Reality, and robotics; potentially allowing for a better degree of connectedness between humans and technology.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用鑽石研製出了「超級雷射炮」?!
    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一個方法把小的雷射束匯集到一起,變成一束強大的雷射這一切都歸功於鑽石的曲光性能。但在我們聊這個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關於雷射的一些基本知識。雷射是一種協調的光波,如果你能看到這些波它們都是成直線的一束指向一個方向,這項技術是上世紀50年代發明的但當時並沒有什麼實際運用。
  • 用愛發電不靠譜,試試日本科學家發明的用尿發電?
    日本科學家發明「尿電池」,可以放在尿不溼中驅動傳感器,從而實時監測其中的尿量,為醫患護理提供便利。日前,日本立命館大學的科學家,利用尿可作為電解質溶液的特性,開發出了能感知紙尿褲消耗程度的「尿電源」,以及與之匹配的尿量傳感器。該研究為病患護理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 新時代的「錢學森」,留美博士研製「發電玻璃」,放棄高薪回國
    國寶科學家!美國重點保護對象,拒美國高薪,攜「發電玻璃」回國,被稱為新時代的「錢學森」,留美博士研製「發電玻璃」,放棄高薪回國。新中國成立後,各項事業百廢待興,特別是中國的科技實力遠遠落後於其他各國,但是我國擁有一批熱愛祖國的科學家,他們放棄國外的高薪誘惑,毅然決然的回到祖國為國效力,這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我國的飛彈專家錢學森。
  • 科學家開發出「空氣發電機」 憑空發電實現了
    來源:愛範兒清潔能源被認為是未來的趨勢,近年來、蘋果、Google 等科技網際網路公司都加大了對風力和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投入,如何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也是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的課題。最近科學家研發出一種發電裝置 Air-gen,可以直接利用空氣中的水分發電,這項技術未來可能會對可再生能源、氣候變化和醫療領域產生重大影響。
  • 浙江日報丨637千瓦,單機發電新紀錄 浙大研製的海流發電裝備在舟山...
    記者21日從浙江大學獲悉,由浙大自主研發的650千瓦海流能發電機組日前在舟山恢復併網發電,最大發電功率達637千瓦,創國內海流發電裝備最大發電功率紀錄。「在前期研製的系列化裝備基礎上,我們研製的650千瓦大長徑比高效水平軸海流能發電機組,是目前國內單機發電功率最大的海流發電裝備。」浙大海洋研究院副院長、機械裝備與海洋工程交叉創新團隊首席教授李偉說。海流發電裝備主要有水平軸、垂直軸和振動式3種基本形式。
  • 科學家研製出絲心蛋白人造視網膜
    為了製造這種人造視網膜,研究人員研製出絲心蛋白膜,其機械特性類似於支撐視網膜的眼球血管膜內層。隨後,科學家對其進行調整,旨在視網膜細胞可以附著在絲心蛋白膜上,上皮細胞和神經細胞也能在絲心蛋白膜上生長。最終,科學家對生物混合體的結構和功能特性進行了生物體外研究。老年性黃斑變性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會導致中心視力喪失,在晚期時甚至會導致完全失明。
  • 科學家成功利用稀薄的溼空氣發電!
    利用稀薄的空氣發電?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但是科學家一項基於納米線的新技術——發芽細菌——成功做到了這一點!這項新的研究表明,當這些金屬絲被製成薄膜時,這些金屬絲是將電子從細菌中運送出去的蛋白質細絲,它們能夠產生足夠的能量來點亮一個發光二極體。
  • 大玩家:科學家研製出VR女友
    隔壁老王說,其實我們應該高興才是,因為科技給你帶來的便利將會遠大於給人類帶來的恐懼。比如說,一個具有人工智慧的充氣娃娃。哥們為神馬笑的如此放蕩老王說,我預料到會有這麼一天,但是沒有想到這麼快,時至今日,科學家已經掌握了「虛擬實境女友」的技術,很快,我們就可以在遊戲中體驗到真實女友的感覺了。
  • 衣服上用的最奇葩布料:你見過用菠蘿製作的衣服嗎?
    為了使它笨重的外殼固定在海床上,蛤蜊會從蛋白質中紡出結實的纖維。它們只有大約6釐米長,但如果你有足夠的技能,可以把它們變成布料。在古代,海絲只在地中海被發現,之後傳入到中國市場。蛤蜊的稀有和捕捉它們的困難使得海絲極其昂貴。雖然富人可能曾經購買過用天然金線製成的褲子、外套或鬥篷,但如今產量是極少的。3.
  • 科學家設計出人造「病毒」 英媒:有助於解決耐藥性問題
    新華社北京2月12日新媒體專電 英媒稱,一種人造「病毒」已經被設計出來,以穿透細菌的細胞壁並戰勝感染。科學家們說,這一進展可能有助於解決耐藥性問題。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2月3日報導,超級病菌的增加是醫學界的一個嚴重擔憂,因為細菌進化以躲避現有治療方式的速度超過新抗生素能夠被研發的速度,這有可能出現噩夢般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將死於此前能夠治療的感染。報導稱,現在,一個由英國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受病毒啟發,研發並測試了一種新方法。
  • 美國女科學家參與「曼哈頓計劃」,研製出原子彈,後定居中國放牛
    這些優秀的核科學家中出現了不少女性的身影,其中有一位瓊辛頓的美女科學家,當得知自己參與研製的原子彈,在日本爆炸時產生的傷亡時深深震驚了。 瓊辛頓——費米的得意助手 瓊辛頓,1921年出生於美國芝加哥,芝加哥大學核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參與曼哈頓計劃的少數女科學家之一,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做費米的助手。 費米何許人也?他可不是一般的科學家。
  • 世界上首部超級英雄動畫,超人大戰瘋狂科學家
    最近拾部君看了一部相當經典的超級英雄動畫,這部動畫是一部短片,主角正是在全球鼎鼎有名的美國超級英雄形象超人。這部動畫短片是世界動畫史上首部超級英雄題材動畫,這部動畫名叫《超人:瘋狂科學家》,動畫在1941年播出,至今也是世界動畫史上一部比較經典的作品。
  • 美國DARPA斥巨資研製腦—機接口,欲打造「超級士兵」
    DARPA擬通過腦—機接口設備打造超級士兵。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5月26日報導,美國國防部下屬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正在向科學家提供資助,支持他們利用基因編輯、納米技術和紅外光束等技術以及工具,研製出更高效的、非侵入的腦—機接口設備。士兵可以佩戴這些設備,將他們的大腦信號轉化為指令,讓其可用思維控制武器。
  • 新科技 美科學家研製更高級的隱形鬥篷
    這一理論由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的科學家2010年提出。普渡大學的研究小組在2013年將這一理論變成現實。2013年,這些專家成功隱藏數據,但未能重新找回這些數據,隱藏的數據最終被擦除。在此之後,他們研發出這項技術。
  • 科學家研製「星球大戰」版3D全息通訊裝置
    科幻電影《星球大戰》中的3D全息儀科學家最新研製「TeleHuman」,使人們可以與玻璃柱管內的遠程通訊者建立實時交互  5月4日,科學家最新公布一款真人大小的柱體3D視頻會議儀,它是由羅爾-沃特加爾(Roel Vertegaal)教授和加拿大皇后大學人類媒體實驗室研究員開發研製的
  • 伊普爾戰役:德國用6000隻啤酒桶,打殘了英法聯軍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就用6000個啤酒桶,打殘了英法聯軍。 戰爭到了白熱化階段時,英法聯軍搭建起了密密麻麻的鐵絲網,有力的阻止了德軍的進攻。消息傳到了德皇威廉二世的耳朵裡,他發怒了。
  • 中外科學家研製出航空輕質合金板材衝擊液壓設備
    中新網瀋陽6月7日電 (記者 朱明宇)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7日發布消息稱,該所科研人員與白俄羅斯、羅馬尼亞科學家合作,研製出航空輕質合金板材衝擊液壓成形設備,提升中國航空製造業發展水平。現代航空航天裝備中,鈑金類零件在零部件數量和製造工作量方面,均佔到全機工作總量的20%以上。
  • 科學家用細菌實現「空氣發電」—新聞—科學網
    利用稀薄的空氣發電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但一項基於納米線的新技術——發電細菌
  • 南鐵布料市場|為什麼會淹沒在斑斕的布料時代裡?
    第一次看到那麼大的一個布料市場,像是發現了一個隱秘之地一樣,每一個檔口都整整齊齊地堆著色澤斑斕的布料,種類齊全,在這裡你幾乎都可以找到你想要的。在一樓,除了進門是幾家飾品店,兩旁都是布行。左邊是擺攤賣,成堆的布料一疊又一疊,整齊地擺放著。
  • 布料用什麼粘合劑好 布料粘合劑種類
    布料用什麼粘合劑好 布料粘合劑種類 2018-06-20 11:31:08 來源:全球紡織網 布料用什麼粘合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