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復星全球業務遭遇不同程度的挑戰。上半年,復星國際(00656,HK)實現收入632.69億元,同比下滑7.6%;淨利潤20.12億元,同比下滑73.56%。
8月28日,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在公司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全球化是不容易的事情,所以非常有價值。『全球化』也已經內化到復星運營能力裡,肯定不會丟,只會不斷強化。」
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他同時表示:「在過去的多年裡,我們完成了全球布局、產業布局,下一步主要的精力和時間將放在產業運營上。」
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採訪時,復星國際聯席CEO徐曉亮進一步表示:「復星在全球化中是『雙引擎』,一方面進一步深耕全球布局的區域,另一方面,更要把中國『內循環』這一更大的市場引擎發動起來。」
回應評級下調:是極度悲觀判斷
徐曉亮在採訪中提到,這是復星28年發展中,第一次業績回調。
今年上半年,復星國際健康業務實現收入164.24億元,同比減少0.3%,淨利潤8.05億元,同比下滑6.9%;快樂業務收入269.4億元,同比減少12.8%,淨虧損3.92億元,同比下滑121.5%;富足業務收入204.24億元,同比減少4.9%,淨利潤15.98億元,同比下滑67.52%。復星國際指出,上半年業績下滑主要系公司旅遊收入下降,以及投資收益減少。
圖片來源:復星國際中期業績公告截圖
截至2020年6月30日,復星國際總債務佔總資本比例為56.9%。復星國際CFO龔平認為「這是非常舒適、也比較安全的水平」。
此前,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將復星國際評級從「Ba2」下調至「Ba3」,展望調整為負面,引發市場關注。對此,28日,龔平回應稱,穆迪的評級是「極度悲觀的」。
他說:「我們理解西方的評級機構,身處疫情中心,有這個悲觀可以理解,但他們沒有理解復星國際基礎運營的健康程度。事實上,這之後復星國際發行的公開市場債券交易價格基本紋絲不動,這也反映了僵化的方法論、極度悲觀判斷和實際之間的落差。」
財報顯示,上半年,復星國際累計在公開市場成功發行187.6億元債券,籌組約12億美元等值銀團貸款,平均債務成本為4.72%,較2019年平均債務成本下降0.34個百分點。
復星方面表示,健康的負債比率及充裕的資金,在加強集團抗禦風險能力的同時,亦提高了把握投資機會的能力。
「投資能力是我們構建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閉環。投資方面,我們還是會進一步聚焦現有區域、現有行業賽道,聚焦於控股的併購,同時這一投資將使得我們的產業運營能力進一步得到加強。」龔平說。
徐曉亮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投資上,復星不變的是「投資+產業運營」雙輪驅動,變化的是,「原先是平行的,一邊是運營,一邊是投資;現在結構和主次目標關係發生變化了,轉變成了前後輪結構,由投資這個『後輪』去驅動『前輪』產業運營」。
談市值問題:需要一份耐心
對於下半年的業績展望,徐曉亮表示:「上半年業績回調主要還是受疫情影響。這個並不是說我們的產品、模式、布局本身有問題,更多的是,在疫情裡一些短暫的階段性、間歇性的一些事情。目前核心業務正在逐步恢復,對於下半年,整個復星的信心都是非常滿的。」
復星國際聯席CEO徐曉亮。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曉慶 攝
他以復星旅文旗下三亞亞特蘭蒂斯為例,「三亞亞特蘭蒂斯7、8月份已經持續錄得新高,超過去年同期營業額」。
新冠疫苗則是復星的另一大期待。今年3月,復星醫藥附屬公司獲BioNTech SE許可,在中國獨家開發、商業化基於其mRNA技術平臺研發的針對COVID-19的疫苗產品。7月收到國家藥監局關於其獲許可的mRNA疫苗(BNT162b1)臨床試驗批准,且已成功對志願者接種。
從整體情況來說。郭廣昌表示:「我們更加堅定打造創新驅動的家庭消費產業集團的信心,確定了常態化的戰時機制,加速組織進化。目前,國內業務全面恢復增長,海外業務陸續恢復。下半年,我們將在新形勢下,快速進化,持續推動業務的數位化、線上化、家庭化,加強深度產業運營能力。」
談及復星國際的股價表現,郭廣昌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市值問題是我最關注的問題,很痛心。我們做了很多努力,也在溝通、提升,還是需要一份耐心吧。這是持續的一個過程,做企業的,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