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兔在維持草原生態平衡中的作用

2020-12-04 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高原鼠兔 謝建國攝

        本報記者 張一諾

        耳朵圓圓沒尾巴,把家建在草場上。是兔是鼠難分清,有益有害更難論?

        長期以來,這種體態嬌小的哺乳動物,卻有著「草原殺手」之稱。但人們真的了解鼠兔嗎?鼠兔真的是導致草場退化的罪魁禍首嗎?甚至,在促進草原保護方面,鼠兔還發揮著不可忽視的正能量?

        維持草原生態平衡,鼠兔功大過大?《中國綠色時報》記者採訪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生存委員會(IUCN/SSC)兔形目專家組專家李維東。

        據李維東介紹,按國際最新資料統計,全世界鼠兔共有29種,其中有24個種被發現存在於中國境內。根據鼠兔的棲息型類型,可以將鼠兔分為兩種生態類型:裸山巖棲息型鼠兔和草原棲息型鼠兔。「裸山巖棲息型鼠兔具有種群數量小、密度低、繁殖率低等特點,這類鼠兔如川西鼠兔、伊犁鼠兔等,通常不會引起林區或草原災害。飽受爭議的是草原棲息型鼠兔,如高原鼠兔,具有種群數量大、密度高、繁殖率高等特點,且其種族的繁盛期往往與周圍草場的退化期重合。」李維東說。

        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分布最廣的小型哺乳動物,除森林、沼澤外幾乎所有的開闊棲息地類型都可見到其蹤影。高原鼠兔挖掘的複雜洞系對青藏高原草地生態系統中的其他小型動物具有重要意義,成為多種鳥類、蜥蜴的避難所和宿巢地。幾乎所有的獸類都捕食高原鼠兔——各種鼬、各種狐狸、石貂、棕熊、狼等,甚至猛禽和黑頸鶴也是高原鼠兔的捕食者,高原鼠兔也因此成為食物鏈上的重要環節。

        「高原鼠兔的挖掘活動的確會破壞部分草地,一些高密度的種群也會跟放牧家畜形成食物競爭,給畜牧業帶來一定的影響。但它們的挖掘活動同時減少了水土流失,增加了草地的營養循環率。可見,鼠兔是青藏高原草地生態系統的關鍵物種。」李維東告訴記者。

        除高原鼠兔外,突顱鼠兔(即柯氏鼠兔)等一些鮮為人知的其他草原棲息型鼠兔,不僅是《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中的瀕危物種,也被IUCN列為瀕危物種。

        化石證據顯示,突顱鼠兔的進化史已有3700萬年,在鼠兔屬中是非常原始的一種。既然它們早已存在,為何曾經的草原「野茫茫」卻並沒有嚴重退化?

        據專家解釋,在草原上空的鷹等鼠兔天敵保持一定數量時,鼠兔數目保持在較小範圍內,不會對草場形成嚴重危害。但當生態失衡,天敵們大量減少時,鼠兔泛濫自然造成草原「失色」。而且,即使鼠兔在一定程度上威脅到草原生態平衡,但也只是造成草場退化的原因之一。無序過度放牧造成草場不堪負荷、土地沙化等,則是更重要的原因。

        李維東坦言,在新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考察時,確實在卡爾墩附近的大九壩草原上,見到成片的高原鼠兔洞群,密度相當大,草原也是一片片被破壞的痕跡,植被在這裡有好有壞。但是這種現象在青藏高原上並不多見,多見的則是高原鼠兔比較均勻地分布在各自領地,和平友好地生活在自己的空間和生態位上,有些生活在平坦的草原上,有些生活在山坡的草地上,有些生活在溝溝坎坎附近……對草原植被的影響並不大。當地牧民也並不太介意鼠兔的存在,更沒有把鼠兔當作影響他們生存的敵人。

        李維東認為,維持草原平衡,鼠兔功大於過。草原退化,鼠兔「背鍋」,其深層次原因,還是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大環境利益的分歧。除鼠兔外,旱獺、黃鼠、鼢鼠等與家畜爭草的很多生物也都會被當作「害獸」。毒殺、消滅鼠兔的結果,只會適得其反:不僅滅殺不完龐大的高原鼠兔種群,還會使其眾多天敵一起被毒殺,甚至會殺滅一些不為人知的珍稀瀕危鼠兔。

        即使還缺乏深入的研究,也應該讓更多人了解兔形目動物在生態系統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從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維持生態系統穩定兩方面來說,兔形目動物都需要大家共同守護。李維東建議,對於由於猛禽類和食肉類動物減少而使生態系統失去平衡的草原,可以通過設立鷹架等措施,誘導天敵前來自然調節高原鼠兔種群數量,從而實現保護草原的目標。

相關焦點

  • 高原鼠兔要不要滅?以生態保護之名|周道生態文明(16)
    那時候,主要的觀點認為鼠兔和家養的牛馬羊爭奪草場。最近幾年,比如2005年,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一期實施,拿出大概1.57億人民幣,用於控制鼠兔,但這一次控制的目的說是「為了保護生態」,很明確地冠名為「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2014年,又開始了三江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的二期,擬投資6.5億元人民幣,在三江源地區要完成鼠兔防治4670萬畝。
  • 高原鼠兔的關鍵地位:對本土鳥類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儘管缺乏對高原鼠兔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的綜合性分析,這些大規模的投毒計劃仍在進行中(Smith and Foggin, 2000)。與普通本土小型哺乳動物是有害的生物種群這個看法相反,另一個觀點認為它們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的組成部分(Dickman, 1999)。
  • 鬼哥的五萬裡D48 鼠兔列傳(當雄縣-羊八井鎮)
    途中經過最大的一個鄉——寧中鄉。這寧中鄉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有要開發旅遊的感腳。這念青唐古拉山的雪峰一直隱匿在白雲後邊,騎了40公裡了,它還沒露頭。下午三點,一路筆直爬升8公裡,終於爬到了念青唐古拉山的埡口。
  • 高原地區的扛把子,萌到遍地都是天敵的鼠兔,究竟是何方神聖?
    在這種情況下,高原鼠兔挖掘的洞穴就是天然的育雛場所,以香鼬為代表的動物往往會將洞穴中的鼠兔消滅殆盡後,霸佔它們的巢穴用來定居、儲藏食物,甚至是繁殖後代。 另外,高原鼠兔挖掘的洞穴可以涵養水源,當地降雨較多時,來不及排洩的洪水可以流入到高原鼠兔的洞穴中,不至於導致當地發生大規模洪災。 除此之外,高原鼠兔在洞穴中會排便,而糞便又可以為植物提供營養,增加生物多樣性。
  • 高原地區的扛把子,萌到遍地都是天敵的鼠兔,究竟是什麼動物?
    在這種情況下,高原鼠兔挖掘的洞穴就是天然的育雛場所,以香鼬為代表的動物往往會將洞穴中的鼠兔消滅殆盡後,霸佔它們的巢穴用來定居、儲藏食物,甚至是繁殖後代。再者,高原鼠兔挖掘洞穴過程中,會將鬆軟的泥土帶到表面,可以疏鬆土壤,為植物種子萌發提供一定的條件。
  • 視頻|天山萌物伊犁鼠兔被正式確定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隨著過載放牧和天山草原退化,天山深處的羊群上更是威脅到高海拔區的伊犁鼠兔棲息地,伊犁鼠兔處境日益危險。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伊犁鼠兔已經從1992年的約3000隻,下降到了目前的不足1000隻,棲息地和種群數減少了71%以上。
  • 研究人員探究青藏高原鼠兔生存與環境變化的奧秘—新聞—科學網
    行進在海拔4600米的科考區  張行勇攝   科考隊員在黃河源區域調查鼠兔、討論相關問題  張行勇攝
  • 科考第三極 走近青藏高原生態變化的「指示燈」—高原鼠兔
    科考第三極 走近青藏高原生態變化的「指示燈」—高原鼠兔 時間:2020-08
  • 我是鼠兔,我屬兔!
    鼠兔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動物類群,是漸新世(始於3400萬年前,終於2300萬年前)就從其他兔形目動物中分化出來的鼠兔起源於亞洲,青藏高原被稱為現生鼠兔的分布、演化中心,我國鼠兔佔世界鼠兔總數的80%,有24個種類。 如果僅看外表的話,大耳鼠兔就像一隻沒有尾巴的小老鼠,不過眼睛更大,臉蛋更顯肉乎乎,看起來非常萌。曾經有人好奇,鼠兔究竟是老鼠還是兔子。 研究人員通過對鼠兔的糞便進行研究給出了答案:鼠兔是兔子。鼠兔糞便呈橢圓狀,與兔子一樣。
  • 我是鼠兔,我屬...
    鼠兔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動物類群,是漸新世(始於3400萬年前,終於2300萬年前)就從其他兔形目動物中分化出來的。鼠兔糞便呈橢圓狀,與兔子一樣。而且兩者都有吃自己稀軟糞便的習慣,因為它們稀軟糞便中維生素含量比正常糞便高4~5倍,可以讓它們進行二次吸收。  然而,由於長得太像老鼠,又喜打洞,過去鼠兔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認為其是草場退化的「劊子手」,從而成為「過街老鼠」被大量撲殺。
  • 萌到犯規的香鼬,竟然是黃鼠狼的親戚,還是草原中的「劊子手」
    然而就是這種看起來人畜無害的小生物,竟然是三江源的扛把子,能夠獵殺體型比自己大兩倍的生物,尤其是鼠兔,它們簡直是鼠兔的剋星,每天能獵殺4-6隻鼠兔,有時還會更多。鼠兔雖然長相像是老鼠,但它們是兔子的近親。
  • 「生態滅殺」惹爭議,專家稱野保法修法需多方參與
    來源:一財網在生態學領域,「生態滅殺」並不是一個專有的科學概念。在百度百科中,也沒有「生態滅殺」的專門詞彙。 國內某法治研究院有關一些易引發公共衛生問題的動物「生態滅殺」的建議,引發爭議。該研究院日前一份有關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修改建議中提及:借鑑國際公約的名錄做法,公布不可食用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名錄,將地方保護的非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傳統的「三有」動物,以及那些可以更容易引發公共衛生問題的動物(如刺蝟、蝙蝠、穿山甲、蜈蚣、毒蛇等)則可以考慮採取特殊保護措施,允許科研利用和生態滅殺,但嚴禁食用。
  • 雕叼走它捕的鼠兔,藏狐搶走其幼崽,狼直接要它命
    兔猻被稱為草原上的「小殺手」,獵食能力非常強,只要不是體型太大的動物,兔猻都有能力將其拿下。兔猻最愛吃的是鼠兔,其次是野兔;此外,雉類也是它菜單上的常客;遇到旱獺,它會撲上去毫不猶豫地獵殺。兔猻總喜歡擺著一副臭臉,看上去兇巴巴的,而且脾氣暴躁,總給人一種要與你幹上一架的感覺。
  • 奇特的動物—鼠兔
    在自然界中,食物是動物們生存的根本,獵殺與被獵殺每天都在上演,大部分動物都在為了食物而忙碌著,但有些小傢伙卻覺得出門找食物太累了,它們更喜歡撿現成的,鼠兔就是其中之一,一隻勤勞覓食的鼠兔往往會養活兩到三隻喜歡偷竊食物的鼠兔。
  • 《獅子王》,木法沙認為君王是國家守護者,維持生態平衡
    只有有過此種生活經歷的人才更能體會生活中的五味雜陳,喜悅與心酸,並帶著一顆憐憫之心感同身受!主人公辛巴的身世與經歷,也只有那些歷經磨難終於從幕後走到臺前,用勇氣來證明自己的。或是與之共同奮鬥的夥伴和戀人;亦或是與之有過交集的旁觀者們等一系列路人甲乙丙丁才能理解的!人們總是帶著有色眼鏡,憑著看到的,聽到的,去作為一個評判別人的標準,甚至在事實面前添油加醋。
  • 合作市在項目區投放5對銀黑狐 開展退化草原生態修復治理
    近日,合作市草原工作站在項目區佐蓋曼瑪鎮美武村、佐蓋多瑪鄉仁多瑪村投放了5對銀黑狐,利用害鼠天敵生物控鼠,促進天然草原治理與修復,切實改善草原生態環境。    近年來,合作市草原工作站通過野化訓練銀黑狐,補充種源、擴大野外種群數量,利用生態控鼠方法治理草原鼠害,治理草原鼠害由「藥物滅鼠」變為「生態控鼠」的可持續發展。    據悉,合作市2019年天然草原退牧還草工程自2020年3月27日開始實施,工程總投資1256萬元。
  • 探尋西北乾旱區水生態平衡之道
    根據項目組的研究,流域水循環平衡過程決定了地表生態的區位特徵和地下水生態功能特徵。人類水土資源開發利用活動極大地改變了民勤盆地水循環平衡格局:在上遊,由於修建了大量水庫,90%以上的出山河水被水庫截留;在中遊,渠系代替了天然河道,滲漏補給地下水的量顯著減少,再加上地下水的大量開採,泉水溢出量減少,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地下水生態功能基本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