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養閒人,個人技能決定職業高度,工作與心理在職場都重要!

2020-12-19 李潁潁姐

文/李潁

圖/李潁 網絡

近期復工的企業越來越多,整個零售行業復工時間待定。不少在家待了一個月,已經坐不住了,為何呢?年輕人沒有儲蓄,甚至是提前消費,房貸、車貸、消費貸等。工資的收入不足以支撐消費支出,人到中年,壓力各種倍增。有的人想中年油膩起來,卻沒有油膩的資本,連在家待一個月的資本都不夠。

不少人職場有危機,尤其到了中年,找一份穩定、收入不錯的工作顯得格外重要。2017年12月10日的中興工程師墜樓事件想必大家都聽說了,該工程師的簡歷了得,是一個典型的從農村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的故事。這樣一位南開畢業的碩士研究生,是一個勤奮的職場人。時代發展迅速,對職場的技能要求也會變化,有時候可能不是你不優秀,是企業需求與員工的技能不匹配,顯得你不合時宜。

個人技能決定職業高度,這裡涵蓋了心理的技能及工作技能,如果你的抗壓能力差,沒有溝通能力,俗稱情商低,那麼你也會被企業淘汰。作為中年人,有一項過人的技能,良好的心理非常重要。那麼如何提升你的個人技能呢?

一、個人技能提升的三個方:自我分析、確定目標、持續改進

1、自我分析:這個環節必不可少,主要是分析自己的優點、劣勢、特長及機會。拿出一個本子把自己的實際情況寫下來,逐一地進行對比。把這些內容寫下來後,通過分析找到最重要的十件事情去做。

客觀明確的分析方法,可以參考愛德華.德博諾所寫的一本書,名字是《六頂思考帽》,分別是藍帽、白帽、紅帽、黃帽、黑帽和綠帽,每頂帽子的顏色代表相應的思考方式。藍帽是指控制和整理思考過程,有條理地使用其他思考帽;白帽是客觀中立的顏色,白帽與客觀事實與數據有關。這裡的自我分析重點使用藍帽和白帽思考,分析自己。

2、確定目標:根據分析確定自己的目標,這個目標非常重要,比如按照生命之花的方式來確定目標。你可以在心裡想一下,你的遠期目標是什麼?中期目標是什麼?近期目標是什麼?遠期目標是5-10年的目標,甚至是一生為之奮鬥的目標;中期目標是1-5年的目標;近期目標是指1年以內的目標。

根據目標思考你的生命之花,畫出你的近期目標。拿出一張紙畫一朵花,有六個花瓣,花的中間是xxx人的目標,六個花瓣分別是健康目標、事業目標、財富目標、學習目標、人際交往目標、休閒娛樂目標,這六個目標分別按照一年為期限制定,數據化、目標越具體越好。下面這張圖我大概畫了一下,看一下形式,內容不作為參考,每個人的目標是不一樣的。

3、執行並持續改進,當你的目標設定好,最後一個步驟就是執行,行動。許多理論看著簡單,執行起來沒有自己想得那麼容易。比如定一個目標是晚上12點前睡覺,早上6點起床打卡,結果鬧鐘響起,他隨手就把鬧鐘按掉,繼續睡覺,心想著眯一會就起來。再醒來就是七點鐘,差點上班遲到。你是不是也經常碰到這樣的事,每天幾點起床,幾點睡覺,當天制定的任務是否完成呢?

持續執行計劃,你的目標才可能完成,不然一切都是一句話空話。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能是心理的健康,當今職場壓力越來越大,生存空間被擠壓。面對人到中年,又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支撐家庭生活,有不少人會陷入焦慮心理。

二、保持心理健康,提升的方式有:學會控制情緒、發洩情緒、轉換情緒

1、控制情緒,職場如戰場,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很難勝任更高的崗位。不少企業高管都擁有非常高的情商,情商在職場非常重要。某企業營銷總監打算提拔一個下屬,該下屬性格開朗大方,業績高,肯吃苦,能力強。不料該員工在辦公室跟同事吵了一架,雖然事後證明該員工並沒有錯,是另外一個員工有錯在先,但是領導還是認為他不勝任經理一職。

職場中合理控制情緒非常關鍵,往往養成的良好形象,因為你一次爆發脾氣而毀於一旦。墨菲定律中有一個著名的說法,你越害怕的事情往往會發生,你所期望的事經常不會發生。你覺得自己發一次發火影響不大,實則影響深遠,甚至影響你以後的升職加薪。

遇到令人生氣的事,深呼吸,想三秒後再說話,先開口再說話,三思而後行。控制情緒,是需要刻意練習。有一個好方法叫做黑點法則,比如你制定一周的計劃,在這周裡你發火了,就在白紙點一個黑色的點,每天對比,當黑點越來越少時,你就在慢慢進步。

2、發洩情緒,眾所周知,有了情緒必須用合理的方式發洩出來,壓抑得越久越容易出事。當年的馬加爵事件,時隔十幾年都讓人難以忘記,因為與同學有矛盾,蓄意殺死了四名同學並藏屍寢室的衣櫥,如今想來也令人毛骨悚然。有了情緒,要學會合理髮洩。

傾述是一種排解方式,比如你可以寫日記、找好朋友溝通,尋求家人的幫助等。當你在壞情緒中難以自拔,建議把你自己的事寫出來,再通讀一遍,把故事中的人當成是他人,你再去理性的分析,這樣才能走出來。

3、轉換情緒,當你通過分析找到壞情緒時,接納並轉換這種情緒。中年職場人,不管遇到什麼樣的事,都不要立刻發洩情緒,而是通過時間的積累,慢慢轉換情緒,把壞情緒轉換一個角度,每一次的爆發,結果都是壞的。明知道的事,何必去發洩呢?

綜合來看,保持個人技能的不斷提升精進,才能在職場中「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不管你是不是已經進入中年,都不要放棄學習,要不斷的進步,通過刻意學習和練習,提升技能的速度非常快。

小職場,大江湖,覺得文章有用請點讚、轉發、收藏,想持續收到職場乾貨,就請關注訂閱一下。

李潁,多平臺籤約講師,職場十年,創業一年,為你解答經營及職場困惑,關注潁姐,業績翻倍!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公司願意花大價錢養閒人?不了解情況,最好別招惹他們
    ◆:是不是很難理解 是否很難理解為什麼公司會養一些不幹活的閒人呢?整天插科打諢能給公司帶來什麼利益?馬雲說:工作不養閒人,團隊不養懶人。莫非是老闆的獨生子來「鍍金」的?日後好繼承老闆的事業?其實這種情況也不是沒有,但更多的可能還是以下這兩種情況:
  • 怎樣判斷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到底強不強?
    比如,一些大家都認為很有能力的員工,自我情緒控制能力不好,會直接影響其個人工作的發揮,導致實際績效表現平平;還有一些人因為不贊同公司的理念而消極怠工,根本不正常發揮自己的職業能力。所以,評價一個人的能力強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潛能無法評價,以績效考核為主的結果性評價未必能夠看出個人的真實能力。
  • 第一份工作為什麼重要?你一生的收入,或由工作前6年決定
    應該絕大多數的學校都有。這類課程的初衷當然是好的,希望幫助學生快速了解職場,以便能在學生和職場人的身份間過渡得相對順滑。然而,平心而論,就業指導課程的老師並不是都有足夠的職場經驗。「大學老師」本身也算是相對穩定的工作,很多人是一畢業就留在學校任教的——這也就導致老師們關於職場的理解和積累下的經驗,很難說是符合當下時局的。
  • 找工作,個人能力和人際關係哪一個更重要?大多數人想錯了!
    很多人找工作都會有一個疑問?到底是個人能力重要還是人際關係重要?其實兩者都很重要,個人能力是找工作的基礎,是我們在職場中安身立命的東西。具備了某方面的基本技能,公司才會錄取你,這是你的行走江湖的佩劍。這些職位對個人能力的需求,跟多地體現在人際交往、溝通協調能力上面。所以,不同的職業,會有不一樣的崗位需求,個人能力是硬核基礎,你沒有個人能力,很難找到工作,很難要求更高的發展。專業的、超高的個人能力,也可以在很多時候能覆蓋人際關係的短板。而如果只有人際關係的能力,而在專業性上有所欠缺的話,很難單純地用人際關係去彌補。
  • 職場中什麼最重要?靠嘴與人脈不可取,紮實的工作能力是最重要的
    退役軍人在職場中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人脈?是交流?還是其它?其實都不是,在職場中,最重要的,也就是最為核心的就是工作能力,只有讓自己擁有紮實的工作能力和豐富的工作經驗,這樣才能在自己事業的道路上不斷前進。或許會有很多人抱有懷疑態度,那麼下面退役人才網就給大家說說工作能力的重要性吧!
  • 你還在做職業規劃嗎?弄懂三點,不做規劃也能找對好工作
    很多人都不能夠對自己做出正確的認知,也確定不了對職業的選擇,於是就會去求助一些職業諮詢公司,企望他們能幫著自己對未來職場的工作進行規劃。意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就會想更多地去了解相關的知識,學習人家分享的經驗,以便讓自己對未來的職業有一個模糊的認識。
  • 你適合什麼工作,80%由它說了算!|MBTI職業性格測試
    都說人這一輩子,拼的是下半場。但很少有人告訴你,人這一輩子,上半場的選擇,決定你下半場能否拼的輕鬆。這一點,不僅僅是在伴侶的選擇上,更表現在工作的選擇上。刷知乎時,經常看到類似提問:應屆生專業對口工作工資部分偏低, 該去嘗試嗎?還是趁沒有入職場,直接找非對口?本職工作做了10年,卻毫無成就,該不該轉行?頻繁跳槽,找不到職業定位,現在開始做職業規劃還來得及嗎?要怎麼做?
  • 馮唐:職場人35歲以後,方法論比經驗重要
    你做沒做過這些,對你的信心是很重要的。第三個層面:認識一些貴人。在我的職業生涯中,對我幫助最大的也就是3-4個人。比如我在麥肯錫的時候,有自己趣味相投的mentor,這類關係給你的滋養會很大。在關鍵的時候,他們給你的機會、指導、對你的戰略判斷的加持,是非常重要的。做到這三點,當你失去工作的時候,你就不會慌。
  • 復工後職場人職業規劃更積極,加速打破職場三大壁壘
    最普遍的影響方式是因整體行業受損,導致個人職業發展方向不明(44%);其次是削減薪資福利(35%);第三是工作量驟減及晉升機會受阻(25%);最為嚴重的裁員和失去工作機會比例也達到了14%。行業洗牌、公司變動以及辦公條件等因素的限制,對職場人職業發展產生著直接影響。這些傳統的限制在疫情期間被充分暴露和放大,成為應對變化的鐐銬,令職場人真切意識到打破它們的重要性。
  • 如何克服職場心理危機?提升6個能力,讓危機遠離身邊
    (1)剛踏上工作崗位的職場小白首先是為了生存謀一份職業,然後再圖發展。然而企業和學校大不相同,剛走出象牙塔的學生就面臨著生存的考驗,從天之驕子轉變為普通員工,他們的心理從自豪感,變成了失落感,心理落差很大,從而產生職業定位的心理危機。
  • 我們說的工作「能力」到底是什麼?只是專業技能嗎?
    畢竟99%的成功都不是隨機偶然性發生的。1、彰顯自己的工作優勢的職業能力包括以下幾點:(1)、專業技能的能力。無論您處於什麼位置,技術能力都排名第一。這應該是任何團隊成員都喜歡的能力。只有團隊的默契合作才能創造出巨大的成果。團隊合作體現在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學習和優勢互補中。 「只存在一支完美的團隊,不存在完美的個人。」(3)、創新思維的能力。
  • 職場需要「keep it real」,個人工作效率更高
    如今,職場已經發展成為歡迎自我表達的地方,鼓勵員工們將「完整自我」帶到辦公室。比如個性化的個人工位上擺著毛茸茸的玩偶、滑板和手辦等等。2月3日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當員工能夠在工作中做真正的自己時,還可以獲得更高的工作效率。
  • 龍應臺希望孩子有怎樣的工作?符合這3條,才是你一生追求的工作
    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會給你快樂!」我們選自己的另一半時,都是想著能「執子之手,與之偕老」,選擇職業也一樣,沒有人願意三天兩頭換職業,進入一個陌生的行業,又要從頭學起,從當孫子開始;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積累的資歷和原來的行業經驗、人脈關係等等,基本全部歸零。
  • 職場上工作能力一般,情商高,也能當上領導嗎
    有人勸她,想要當領導,情商比工作能力更重要,更適合當領導!他心裡很不爽,社會現實難道都是這樣的嗎?美國著名教育家卡耐基先生在《人性的弱點》這本書指出:一個人事業的成功,只有15%是由他的專業技術決定的,另外的85%則要靠人際關係。
  • 3招教你化解職業倦怠症,邁入職場爆發期
    其實作為職場人的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過辭職的念頭,因為我們都經歷過職業倦怠期。01.什麼是職業倦怠?職業倦怠又稱「職業枯竭症」,它是一種由工作引發的心理枯竭現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壓之下所體驗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盡的感覺,這和肉體的疲倦勞累是不一樣的,是緣自心理的疲乏,它讓你失去了工作的興趣,奮鬥的動力。
  • 工作壓力大,那些看不到的「職業傷害」!
    工作鬧的吧!」工作壓力巨大的白領顯然是「胃傷害」最嚴重人群,要麼就是連續十多小時不進食,要麼就是盒飯伺候,要麼就是胡吃海喝,鐵打的胃都經不起折騰。慢性胃炎除了在身體上給白領們帶來痛苦外,有時還會造成很多心理壓力。有的甚至疑神疑鬼,認為自己得了癌症。據專家介紹,慢性胃炎和胃癌沒有根本聯繫。
  • 「不養閒人?」THE9-趙小棠節目自曝擇偶觀
    「不養閒人?」 THE9-趙小棠自曝不養閒人 鄭希怡直言男人需要鼓勵 一個是元氣滿滿的妹妹THE9-趙小棠
  • 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兩目錄一系統」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2019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提出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用3年時間統籌使用1000億元失業保險基金結餘,開展補貼培訓5000萬人次以上。方案提出,要提高培訓管理服務水平,深化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放管服」改革,對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實施目錄清單管理,公布培訓項目目錄、培訓和評價機構目錄,方便勞動者按需選擇;同時,完善培訓統計監督工作,建設完善補貼性培訓實名制信息管理系統,簡稱「兩目錄一系統」。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以來,各地人社部門高度重視,切實採取措施,推進各項工作落實落細。
  • 我,30歲,沒有工作經驗,找工作需要做好這3個方面
    一、沒有工作經驗,第一步先規劃職業從頭開始幹,說明前期沒有積累工作經驗,沒有正兒八經地幹過一份職業。這個時候免不了對職業有迷茫,首先第1步就是要先進行個人職業的規劃,搞清楚自己到底能幹什麼,想做什麼,哪些技能可以長期發展,這是最重要的。
  • 程福波赴技工院校調研職業技能培訓工作
    《陝西日報》2020年12月16日(記者 孟珂)題:程福波赴技工院校調研職業技能培訓工作12月15日,副省長程福波赴西安技師學院、陝西汽車技工學校調研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程福波先後來到西安技師學院、陝西汽車技工學校,調研專業設置、學校招生、教學模式、學生就業等方面情況,實地查看了高壓電器、智能製造培訓中心和數控實訓中心、焊接技術及重卡培訓中心等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開展情況,對兩所學校卓有成效的職業技能培訓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他強調,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基礎,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