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工作為什麼重要?你一生的收入,或由工作前6年決定

2021-01-15 向上的豆豆

你們學校有就業課嗎?

應該絕大多數的學校都有。

這類課程的初衷當然是好的,希望幫助學生快速了解職場,以便能在學生和職場人的身份間過渡得相對順滑。

然而,平心而論,就業指導課程的老師並不是都有足夠的職場經驗。

「大學老師」本身也算是相對穩定的工作,很多人是一畢業就留在學校任教的——這也就導致老師們關於職場的理解和積累下的經驗,很難說是符合當下時局的。

所以,有的畢業生在工作後會發現,當年在學校就業課上學習到的某些觀點,是不太符合市場的,甚至有些壓根就是相反的。

最明顯的一點:很多大學的就業課上,老師會鼓勵你先就業,再擇業。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你先找份工作幹著,然後再思考自己到底要選擇什麼當事業。

乍一聽,很實在,沒什麼問題——畢竟人要吃飯,不能總想著個人好惡。

然而,這種論調忽略了一個錯誤選擇所帶來的沉沒成本,而這部分,有時候是遠超出想像的。

變量:速度

為什麼某些學校會鼓勵學生「先就業再擇業」呢?

一方面,學校本身對於畢業生的就業率是有需求的;另一方面,對於年長一些的人而言,在他們剛工作的年代,先就業的論調是成立的。

不同的時代,對於時間的感知是不同的。

現如今,一臺手機加上各種app基本能滿足每個人的日常所需。但仔細琢磨一下,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發展沒幾年。

說移動網際網路不夠具體,來想一下微信就可以。

今年5月,微信的月活躍用戶數達到12.03億,什麼概念,2019年的統計數據,全中國人口數不過14.0005億。

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實際在2011年1月才剛開始創業,至於全民進入微信時代,要到2012年的中旬。

這也就是說,其實在2012年,所謂的網際網路時代才剛算是到來,發展至今不過8年時間。

但就在這段時間裡, 誕生了太多耳熟能詳的巨頭企業:抖音、頭條、小米、美團、餓了麼、滴滴等等。

這些產品,現在對我們而言都像空氣一樣自然。

有人大勢已成,也有人快速地經歷了過山車——ofo從人盡皆知到人人喊打不過20個月的時間。

速度,是這個時代的關鍵詞。

在2010年以前,一個行業從百家爭鳴到僅剩強者爭霸,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到了美團時代,時間被縮短到一年;再到網約車大戰,時間再度縮短到8個月。

等到共享單車時代,這個數字變成了3個月。

這是網際網路行業發展快?不盡然。

應該說,在網際網路的帶動下,全行業都在變快。

試想一下,外賣發展之後,餐飲業整體就要被迫提速,那為餐飲店提供食材的物流也要跟著提速。

要知道,餐飲業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幾種商業形態之一。

然而,在時代速度的裹挾下,各行各業,不分新老,一視同仁。

開高速,別出錯口

行業速度加快,意味著,行業內的人,職業技能和行業思維的建立也不得不加快。

工廠時代,跟著師傅擰了三年螺絲的小工,在某種意義上和剛來第一天的新人差別不大。

但在現在,工作一年,基本的行業認識和技能都已經掌握得差不多了,妥妥的圈裡人。

區別在哪?沉沒成本的積累速度是不同的。

沉沒成本,是指以往發生的,但與當前決策無關的投入。

試想一下,假設你稀裡糊塗地選了一份國企文員的工作,但做了一年,發現自己更想做網際網路產品經理——那麼,之前的那一年,對你而言,就是沉沒成本。

重新選擇方向,你既要狠心捨棄自己原本的積累,又要重新在新的領域聚沙成塔。

不是不行,是真的很難,而這份難,我們只能自己承擔。

到時候要面對的,不只是技能的不適配,還有文化上的難契合。

不同的行業有不同行業的語境,不同公司也有不同公司的文化。

改行,同時也意味著換一種工作的氛圍和語境。

你在某個領域幹了一年,以為只是蜻蜓點水地做事,才拿了一年薪水而已。

但實際上,思維、意識、行事風格等等軟性的特質,已經被潛移默化的影響了。

這部分轉換起來,往往難度是要高於工作技能本身的。

總而言之,在過去相對緩慢的時代,好比在林間小道開車,走錯一個岔路口可能轉幾下方向盤就能步上正軌。

但現在,全行業都在開高速,出錯口,繞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影響一生的收入

前幾年,西方的研究機構出具過一份報告,他們跟蹤了上百位大學生,用幾十年做出一份統計:人一生薪水能到達的高度,基本由畢業後的前六年決定。

這份報告首先揭示的殘酷真相是,生活不總是蒸蒸日上的。

絕大多數人的收入,都是一個先上升,之後進入平緩的曲線。

意味著,也許只有在工作初期的時候,你才能體會到升職加薪的快感,之後,就是長時間的瓶頸。

而更為殘酷的是,先期那條突飛猛進的曲線,可能只有六年的長度。

我們都更喜歡聽逆風翻盤的故事。但數據冷漠地告訴我們,並沒有。

並不想鼓吹焦慮,西方的階層固化比我們嚴重得多,六年這個數字對我們可能並不準確。

但,即使數字換成八年、十年,緊迫感也是依然存在的。

終究還是因為不了解

領英發布報告稱,70後第一份工作平均超過4年才換,80後是3年,90後驟減到19個月。

到了95後,這一數字變成了7個月。

換工作快,當然不完全是壞事——發現這份工作和自己的預期不符,船小好調頭,迅速調整方向。

只不過,離開容易,但問題是,下一份工作會是心儀的職業嗎。如果不是,那在未來,這又會是新的沉沒成本。

我們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嗎?這才是問題的癥結。

人們總說,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最不缺的就是時間,但正相反的是,我們最缺的就是信息量。

經驗的本質就是信息量的積攢。

所以,實際在真正開始做重要選擇之前,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儘可能多地獲取有效信息——城市、行業、職業等等。

過去,信息匱乏,獲取信息本身是困難的。在今天,身處信息爆炸的時代,獲取變得過於簡單,信息會從四面八方主動地介入每個人的生活,這時候,篩選又成了難題。

就第一份工作的選擇而言,大學時期選擇兼職、實習,算是獲取職場信息最精準的方式。

老師說先就業再擇業,父母說鐵飯碗才是王道,學長說產品經理的崗位前景一片大好,學姐說可以試試主播這種新型職業……

該聽誰的?誰的都別聽。

主動嘗試,自己思考。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不只第一份工作,這才是選擇該有的樣子。

相關焦點

  • 3年換5份工作,《非線性成長》告訴你,這種能力比拼命工作值錢
    小黃畢業三年,換了五份工作。問他原因,他說他討厭那種一眼就能看到頭的枯燥生活。第一份工作是做數據維護,領導大他兩三歲,挺好相處。只是這份工作比較閒,他們沒事打打遊戲,偶爾去外地出差。小黃覺得這份工作沒有上升空間,就辭職了。
  • 專轉本和2年工作經驗哪個重要?
    即將迎來專轉本報名季,這讓很多對是否要進行專轉本考試的大三畢業黨更加猶豫了,一面是2年的工作經驗,一面是兩年的本科學習,自己該怎麼選擇呢? 今天都督給你設想了大專畢業的十年,讓你在設想中認真考慮專轉本和2年工作經驗哪個更重要?
  • 英勇隊Agilities:這就是我的第一份工作
    相關推薦:守望先鋒雜談:為什麼會有很多女性玩家    我不知道那天的暴雪競技場中是誰在設定恆溫器,但我感覺他們可能都戴了手套。房間實在是太冷了,我在採訪中發現我們都偶爾在顫抖。Agilities在年僅14歲的時候就開始了他的競技比賽之路,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守望先鋒聯賽》是他的第一份工作。
  • 《2020年秋季大學生就業報告》發布:2020屆畢業生第一份工作平均...
    交匯點訊 不確定性叢生的2020年,對每一個即將進入職場的大學生來說都註定不易。近日,《2020年秋季大學生就業報告》發布,對參與2020年秋季校園招聘的大學生與企業分別進行了調研。數據顯示,2020屆畢業生第一份工作的平均起薪為5290元/月,且薪資與學歷高低成正比。
  • 對工作的態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來源:經濟日報幾天前,表姐被公司辭退了。當她抱著標著他們公司名字的收納箱出現在我面前時,她哭了:「真是太殘忍了,我都工作了15年,說辭退就辭退。我都這個年紀了,什麼都不會,現在叫我喝西北風去?」我勸她網上找下工作試試看,結果卻讓她更加失望,大部分工作都要求年齡在35周歲以下,而且不少都是有專業技術要求的。
  • 工作6年,為什麼你的月薪還是8K?
    如果換個更好的公司,月薪3萬元不是你能達到的。實質上,薪酬差距是由價值差距決定的。要想月薪達到三萬,最好的辦法是先看看別人掙了三萬。解決問題最合理的辦法是找到差距,縮小差距,實現目標。根據我多年的職業諮詢經驗,總結出以下幾點:1核心競爭力——要賺錢,首先要讓自己有價值。想掙高薪的人需要先解決一個問題。
  • 工作不養閒人,個人技能決定職業高度,工作與心理在職場都重要!
    工資的收入不足以支撐消費支出,人到中年,壓力各種倍增。有的人想中年油膩起來,卻沒有油膩的資本,連在家待一個月的資本都不夠。不少人職場有危機,尤其到了中年,找一份穩定、收入不錯的工作顯得格外重要。2017年12月10日的中興工程師墜樓事件想必大家都聽說了,該工程師的簡歷了得,是一個典型的從農村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的故事。
  • 央視主持人王雪純談第一份工作,4歲時朗誦兒歌,如今做幕後工作
    抄襲者一概舉報近日,《正大綜藝》前主持人王雪純在社交平臺中曬出一段視頻!在視頻中王雪純穿著白色針織衫看上去狀態還是挺不錯的!她在視頻當中還聊起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王雪純表示自己4歲半的時候,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少年兒童廣播劇團組織的兒童詩朗誦當中演播了一首兒歌。
  • 你適合什麼工作,80%由它說了算!|MBTI職業性格測試
    但很少有人告訴你,人這一輩子,上半場的選擇,決定你下半場能否拼的輕鬆。這一點,不僅僅是在伴侶的選擇上,更表現在工作的選擇上。不單單是從職業技能上來判斷,更由你的性格來做判斷。職業技能是可以隨著工作經歷不斷累積,但一個人的性格可不能說改就改!我有一個朋友,性格偏內向,大學選的專業是商務英語。
  • 高收入的工作那麼多,普通人卻不選擇,究竟為什麼?
    這樣一來的話,那我們工作的熱情將會更足,而未來也才能夠多存下錢。不過,如今來看的話,或許這只能算是一個夢想而已,畢竟,普通人的工資收入就那麼多,而讓公司加薪似乎也是不現實的事情。近日,某網友提問:如今高收入的工作很多,但普通人卻不選擇,究竟是為什麼?那麼,如今高收入的工作,真的很多嗎?
  • 全民基本收入,可能會為現代人帶來工作解放感 | 專訪
    工作是生命意義的來源,中國人更熱愛工作新京報:大衛·格雷伯的「狗屁工作」研究在學界和媒體火了之後,你也搞了一個中國人的「工作意義」問卷調查和微信訪談。能介紹一下你的調查結果嗎?這些結果是否體現出「中國特色」的工作態度?與格雷伯的觀察是否有所出入?王行坤:我最終收回了232份問卷。
  • 註定能有份穩定工作,平凡也快樂的命
    戊辰年生人,劫財在年幹,投胎的這家祖上風水一般,但這不是你的錯。 卻代表了事業競爭大,不利發展,難有作為,至少自己的福報是不夠的。雖然人很善良,樂於助人,但有什麼用呢,人生主要還是看能力,善良如果和無能掛鈎,那還是等於平凡,當然年只代表祖上風水對你的影響,並沒說就一生都這樣。
  • 985本科生畢業後,在銀行工作6年,收入有多少呢
    在職場論壇中,其實筆者也會看到有很多的年輕人都在紛紛透露自己的真實收入,近日在論壇裡,筆者看看到有位985本科生吐槽:他現在已經畢業6年了,在銀行工作6年,但是收入竟然還不到5000元,對此,這位本科生認為他的工資還不如那些在工廠打工的年輕人,所以他現在有些失落,很多網友也是紛紛吐槽:其實在銀行工作就是圖一份穩定有保障的工作崗位
  • 欒叔塔羅牌測試:工作轉職,測測我應該選擇哪份工作?
    【欒叔塔羅解牌】 我應該選擇哪份工作?一、抽到的塔羅牌:A工作:劍7正位、戰車逆位、惡魔正位、杖10正位、杯王正位B工作:世界逆位、正義正位、劍6正位、劍8正位、杖7逆位二、發問時間:2020/02/21
  • 未來10年,一半崗位將消失:你現在的工作,可能幹不到32歲
    漢迪的一生,就是對副業這個話題最好的註解。 他提出的「第二曲線」理論具有很強的普適性,無論你從事多麼普通或者冷門的職業,都可以從中得到屬於自己的啟發。 我國的《職業分類大典》2015年進行過一次修訂,跟六年前比,新增職業有347個,取消的傳統職業卻高達894個。 關於哪些工作最先消失,李開復還提出過一個「五秒鐘準則」:一項工作如果可以在5秒鐘內作出相應決定,那就非常可能被人工智慧取代。
  • 出納工作難嗎?聽說財務人員的第一份工作都是出納,真的嗎?
    不少的朋友在步入會計行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出納,不少朋友都認為出納工作過於基礎於是沒有對其上心,但是其實裡面大有學問!雖然說出納崗是會計行業中最基礎的,但卻非常繁瑣,需耐心和細心並備。出納的工作內容:1、管理資金。對資金的收付管理,是出納最基本的工作內容。2、工資報銷。員工的報銷款和工資的發放也是出納的工作內容之一哦,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發放工資的時候只需要執行發放,關於核定工資的方面常常是由人事來執行的。
  • 2020,布局決定終局!公子義:人為什麼要極度認真工作?
    人為什麼要工作?工作的目的是什麼現在很多人已經搞不清楚了。現在很多人已經喪失了對工作目標和意義的認識,今天很多人工作心態有一種明顯的傾向在滋長,那就是不喜歡工作,厭惡勞動,而且還儘可能的逃避工作責任,憧憬一下子輕輕鬆鬆發大財。
  • 搞笑漫畫:惡魔的第一份工作,中國熊貓的魅力就是大!
    搞笑漫畫:惡魔的第一份工作,中國熊貓的魅力就是大!泥泥來到中國也有一段時間了總不能老是向家裡面要錢,也要自力更生的為了能讓自己更加的獨立起來,泥泥決定出去外面我找工作這樣的話自己就不應老是跟家裡面的父母要錢了,儘管父母是很疼愛自己但也總不能這個樣子的呀,現在泥泥終於找到了一份工作了!
  • 剛出社會的人,在「考研,工作,考公務員」,為什麼總做不了決定
    考研、公務員、找工作 這是時時刻刻伴隨著大學生的「出路」問題 今天不討論「選哪個最好」 小飯糰想和大家聊聊 「考研,工作,還是考公務員」 為什麼我們總做不了決定
  • 「與誰工作」 這一件重要的小事
    答案固然重要,但我自己的心得是幾乎80%的求職者在思考「為什麼選擇我們公司」這個問題的時候,只能想到其中的1-2條。而那些沒有思考更加全面的求職者在面臨這些問題時的第一反應及其應對方式可以幫助我判斷TA的思考維度與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