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靜謐古樸的街道上,沒有都市車水馬龍的喧囂,隨處可見的雕藝作品映入眼帘,耳畔傳來一陣陣刀具摩擦、捶打的聲音,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遙遠的過去……這是日本井波木雕城帶給我的第一印象。
井波町位於日本富山縣南礪市,是聞名遐邇的木雕工藝名城。目前,這個小城鎮僅有1.2萬人,卻有上百家專業木雕工房、200餘位木雕工匠。井波政府歷來重視木雕工藝相關產業發展,木雕工房和工匠不僅享受各種補貼,還承擔日常教學任務,傳承、傳授木雕技藝。這裡成為日本國內許多藝術院校的實習基地,每年接待成千上萬的學生前來研修。
漫步在井波大街上,木槌敲打雕刻刀製作木雕的聲音如風鈴般悅耳動聽。邊走邊看,會發現不只是街道兩旁有著鱗次櫛比的木雕工房,就連公共汽車站站牌和店面招牌都是別具匠心的木雕製品,無不彰顯當地傳統文化和民俗風情,其中精髓難以用相機和紙筆一一記錄。
我在不知不覺間來到一家木雕工房,這裡簡直是一座「木雕藝術館」,裡面堆放著各式各樣的木雕作品,飛禽走獸、海鮮魚類、生活用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作品和環境都古色古香,人在其中,竟與此景相配相怡,仿佛一下子都成了雕藝作品。
這家工房的工匠在井波家喻戶曉。他出生於雕刻世家,家裡十幾代人從事木雕雕刻。他告訴我,當地像這樣的雕刻世家可謂數不勝數。他還說,井波的雕藝工房也是當地最負盛名的民宿,多年來形成了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線。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遊人慕名而來,許多人專程前來欣賞精湛的木雕藝術,親身體驗執著的匠人精神。因此,井波的每家民宿都有一位代表匠人,這位匠人會親自為入住的旅客傳授手藝。在匠人的指導下,客人得以在匠人的工作室裡,用他們平日使用的道具,完成一件屬於自己的作品。
日本的木雕歷史可追溯到上千年前的佛教木雕時代。最初,這種藝術形式由中國傳入,逐漸流傳至各地民間。17世紀中葉起,雕刻藝術開始在日本風行。當時,東北地區的木匠常製作木盤、木碗等家用器具;到冬季休息時,他們便製作一些可愛的藝術玩偶,賣給來泡溫泉的遊客作紀念品。到了近代,井波地區的木雕迅速發展起來,當地非常有名的特色工藝品,如熊叼魚木雕,由於形象逼真、神態生動、獨具匠心,往往作為珍貴禮物贈送給外賓。後來,日本將木雕藝術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形式保護起來,並進一步提高工匠的待遇,加大對木雕藝術教育的投入力度,注重培養藝術傳人,讓民間雕藝發揚光大。
這種不同於書法繪畫的民間藝術,講究以「刀」代筆、以「雕」寫意,既保留了獨有的文化藝術價值,又藉助旅遊業的蓬勃發展使傳統藝術歷久彌新,日臻成熟。
在井波,人們得以追尋傳統文化的歷史蹤跡,體味將逝的異地民俗風情,理解匠人的執著堅守。
《 人民日報 》( 2020年05月17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