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議!莆田木雕藝術大師,竟把人物都雕「活」了

2021-01-07 看莆田

鄭雲鵬,他的作品能與你對話

文:聞道 圖:木痴

有這麼一個人,他整日與木頭打交道,為之痴迷瘋狂;經過多年的磨練,他作品活靈活現,卻更堅持不輟;他已經闖出了一片天地,依然奮鬥,不論寒暑。觀察他的作品,一不小心,你的魂兒都可能能被勾走...

半路出家卻屢獲獎項

這個身穿黑色背心、腳踩人字拖的人就是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鄭雲鵬。看著眼前這副憨厚老實的面龐,似乎和高級二字不搭邊。

然而,鄭雲鵬從藝20多年,以刀的姿勢,經年砥礪,探索挑戰,實至名歸。

雕刻的工作檯

鄭雲鵬出生於仙遊縣度尾鎮,由於家境窘困,高中畢業後就學藝謀生,他先學習國畫,後來才專攻莆田傳統木雕。

在雕壇雕苑裡摸爬滾打,他憑藉著精湛的雕藝,慧眼靈心及孜孜不倦的摸索,多次斬獲「百花獎」金獎、博覽獎、展會獎等。

如今,他在華藝雕刻廠當任廠長。華藝雕刻廠作為工藝老企業,在木雕市場上佔據一定地位,供銷堅挺。

他的作品能與人對話

漫步在展廳——華香堂,一件件精美的木雕作品映入眼帘,讓人大飽眼。

鄭雲鵬十分注重木雕的細節處理和雕刻質量,這也充分顯示出他駕馭木雕藝術的能力和爐火純青的雕刻技藝。

老山檀香作品《得閒》

生活樂趣莫過於靜享四季山水,隱逸得閒。月靜山空,老翁仰望天際,似在參悟人生。

作品《悉達修道》

翁婆羅門之子悉達多,他靜坐冥想。他的每根筋骨,每塊肌肉,全然投入在這場朝聖中。這是種無法語言的、莊嚴的、自省的美。

鄭雲鵬的刻刀替代歲月給女子留下了端莊的印記。這位身材曼妙、溫婉嫻靜的女子在思念著誰呢?越觀察,不盡的興趣連篇而來。

作品《笑傲江湖》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笑容有魔力,鄭雲鵬的這個作品也充滿魔力,令人忍俊不禁。

石頭與木頭的碰撞,材質不同,色調一致,二者相融,粗狂中有精細,渾然一體。這樣的作品可遇不可求。

其實,木材的大小方圓有限,這就需要創作者巧用心思,沒有思想的藝術是空洞的。

只有對自己作品主題理解透徹,加以藝術詮釋,才能觸動人們的心弦,從欣賞變成一場心靈對話。

和木頭有緣分

人生有涯藝無涯,闖出一片天地的他,依然手握刻刀,廢寢忘食地在沉香木上雕刻著。

一臉憨相的鄭雲鵬,開心地說著:「木雕創作其實需要緣分的,人和木料的緣分,人和靈感的緣分,木料和靈感的緣分。他和沉香投緣。」

藝術是相通的,除了雕刻外,他多年來仍保留著繪畫的這個愛好。

很多創作的作品是通過他的鏡頭,展現給大眾的。

「木者,春生之性,農之本也。」當木頭落到藝術家手裡時,搖身一變就成了一件件驚豔的藝術品。

每塊木頭,鄭雲鵬都謹慎地「量體裁衣」,用一雙妙手賦予了木頭新的生命裡,使之以全新模樣呈現,讓人眼前一亮!

在他的木雕作品前,似乎能穿越古今,體味人生百味。只有滿懷真情的人,才會有如此奇妙的創造。

相關焦點

  • 福建莆田除了鞋好,木雕手活兒也好,出神入化的手藝!
    之所以是27歲,是因為小盧是在27歲才開始學木雕的。不料,這一雕就是四五十年。他的B站帳號從今年5月開始更新,每期視頻都是拍攝一個木頭雕塑的製作過程。小盧那個年代學木雕,大多是做關公、佛像、壽星的擺件比較多。但和其他手藝人不太一樣,小盧有一顆年輕的心,為了和年輕人拉近距離,他只雕動漫ACG角色。比如說,你們的老公琦玉。
  • 閩商社團領袖|李鳳榮:鳳採刀筆通造化 榮茂木雕畫雲霞
    他是迄今為止中國工藝美術行業唯一一位獲選為中共黨代表的大師,他與一般的傳承人不同,在「守正」的同時不忘「創新」;他也是學院派、實踐、市場三者一體的倡導者、關注校企合作的先行者,從業至今傳藝授徒400多人,其中不乏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名人、高級工藝美術師、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他更是莆田木雕行業當之無愧的「教父級」人物,為木雕工藝的傳承作出了重要貢獻
  • 雕木成金,流光四溢——記非遺傳承人木雕大師賴沛鈿
    賴沛鈿大師工作照潮州木雕藝術起源據考最晚可追朔至唐代。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藝術表現體系的雕刻藝術形式。與浙江的東陽木雕、福建的莆田木雕和江西的婺源木雕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雕。由於潮州木雕主要用途是用於建築、家具、禮儀性器物的裝飾,通常都是髹漆貼金,所以也稱為「金漆木雕」。
  • 一塊木頭幾把刀,現場要雕三天,看看國內頂尖的木雕大師在嵊州怎樣...
    吳筱陽是省工藝美術大師,這次他是來參加一次比賽。12月11日,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嵊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三屆「雕聖杯」中國(嵊州)木雕大師現場創作邀請賽在嵊州文創園拉開序幕。這是一次雕刻行業的盛會,是一次高水平的實力較量,嵊州木雕再一次被業界所矚目。據文獻記載,嵊州木雕的歷史可追溯到東晉時期。「中國式佛像」創始人戴逵,東晉時徙居剡縣,潛心研究佛像的雕塑造型與製作技藝的改進,使得古老的雕塑藝術在嵊州的土壤上紮根普及,也給今天的嵊州木雕藝術奠定了基礎。
  • 木雕大師現場創作,作品精美絕倫,你不來看看嗎?
    三天時間,要完成一個高質量的木雕,如何能完成?12月11日,第三屆「雕聖杯」中國(嵊州)木雕大師現場創作邀請賽在浙江嵊州舉辦。這是近年來國內最高水平最大規模的雕刻大賽。陝西寶雞的中國根藝大師李石成準備了150公斤重的一塊樹木進行創作。來自溫州的浙江工藝美術大師鄭松強精心挑選了一塊質地上等的黃楊木開始構思作品。作為河南省工藝美大師,蘇顯紅也參加此次比賽。她說,嵊州的人物雕刻國內一流,也正是她最需要學習的地方。這次她創作的作品與茶鄉嵊州有關,作品取名為《茶仙夢》。
  • 鄭春輝:成為「大國工匠」的木雕傳承人
    他叫鄭春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莆田木雕的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大國工匠,國之重器的製造者,與木雕這種甚至被稱作「雕蟲小技」的民間手藝似乎挨不著邊。鄭春輝,這位非遺傳承人,何以能與這些人比肩而立?  帶著疑問,記者走進鄭春輝的木雕世界。
  • 國藝巨匠黃榕國大師在傳統中突破與創新,被稱為「中國一絕」
    中國國藝術巨匠黃榕國大師創立的仿雕,是從根雕中派生出來的一門藝術,發源於中國三大木雕產區之一的福州,被稱為「中國一絕」。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仿雕」呢?黃榕國說:「顧名思義,仿雕就是『模仿自然』。」它以「天趣」為最高境界,主張「天真、留真、亂真」,注重選材,最大特點就是量材為用,就材加工,師法自然,一任天性,即根據根材的肌理和表皮的自然紋理模仿並再現人物鳥獸的自然形態和神韻,通過創作賦予自然根材以新的藝術生命和高遠的意境,給觀者以美的享受,同時這也是仿雕藝術的審美價值所在。黃榕國大師最擅長雕的是動物,雕的動物形神兼備,栩栩如生。
  • 記第三屆「雕聖杯」中國(嵊州)木雕大師現場創作邀請賽
    機器轟鳴、木屑飛濺、刻刀舞動……12月11日-13日,第三屆「雕聖杯」中國(嵊州)木雕大師現場創作邀請賽,在嵊州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內舉行,25名國內頂尖的雕刻藝術家現場展現爐火純青的技藝,「將自己最好的作品留在嵊州」成為了他們的參賽初衷
  • 莆田木雕小神童改行瓷雕 夢想讓武關公走紅海外
    故事6瓷雕小夥的「關公情 海絲夢」  閩南網7月30日訊 從一個木雕家族,轉行進入瓷雕,五年過後,莆田小夥子鄭建冰已經在德化小有名氣,成為諸多陶瓷大師口中的後起之秀。  「來德化之前,根本不知道有這麼個地方;到德化之後,發現瓷性實在太強了!
  • 看金漆木雕、漳州木偶、德化白瓷等傳統工藝裡的「格物匠心」
    福建藝術家秉持「專心致志,以事其業」的信念,精心描繪祖國壯美山河與人民幸福生活,傳播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文化,取得了極高的藝術成就。福建傳統工藝是福建傳統文化的縮影,素以材美工巧而著稱,民間工藝更是百花齊放,異彩紛呈。華美生動的金漆木雕、面容風趣的木偶、姿態幽默的龍眼木雕、造型逼真的壽山石雕、精緻傳神的剪紙、多彩靈秀的畲族刺繡等都體現著藝術家對生活細緻入微的體察。
  • 閩侯這位大師用刻刀代言,堅守木雕藝術「一畝方田」
    這是對木雕藝術最直接最形象的詮釋。走進木雕藝術大師張其仕位於閩侯上街的木根雕作品展室,琳琅滿目、形態各異的展品讓人頗有些震撼。這些手工作品取材於龍眼木、荔枝木、樟木、紅木及黃楊木等,題材不一,或寄情山水,或人物傳情、動物嬉戲,每一件作品就如一幅立體畫作,讓人越看越覺得傳神。
  • 雕刀詮釋「工匠精神」 國內最高水平木雕大賽在嵊州拉開序幕
    」中國(嵊州)木雕大師現場創作邀請賽在嵊州文創園拉開序幕。據了解,此次「雕聖杯」大賽,參加對象為全國範圍內擁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省級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的雕刻藝術家。此前,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發出「雕聖杯」大賽邀約,全國各地的數百名木雕名師踴躍報名參賽。最後經組委會審核,確定25名木雕藝術家參加,包括吳堯輝、鄭國明等多位國家工藝美術大師親臨現場參賽。
  • 72歲的木雕手藝人盧正義,在B站活成27歲「老二次元」
    盧正義生活在莆田仙遊的一個小村莊,遠處有連綿的群山,風景優美。這裡的木雕文化氛圍濃厚,紅木家具相當出名,被稱為「仙作」。附近有一座海峽藝雕旅遊城,去過那裡的人都印象深刻,「遠遠望上去,像皇宮一樣」。旅遊城和這裡舉辦的紅木藝雕精品博覽會,讓前來參觀和購買紅木家具的遊客一度絡繹不絕。
  • 72歲的木雕手藝人盧正義,在B站活成27歲「老二次元」
    盧正義生活在莆田仙遊的一個小村莊,遠處有連綿的群山,風景優美。這裡的木雕文化氛圍濃厚,紅木家具相當出名,被稱為「仙作」。附近有一座海峽藝雕旅遊城,去過那裡的人都印象深刻,「遠遠望上去,像皇宮一樣」。旅遊城和這裡舉辦的紅木藝雕精品博覽會,讓前來參觀和購買紅木家具的遊客一度絡繹不絕。
  • 惠安木雕非遺傳承人賀耀輝:匠心創新傳承
    它將宗教文化與建築雕刻十分精妙地融合在超凡脫俗的藝術載體中。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崇武溪底王益順父子承建峰尾東嶽廟,設計製作了全木結構蜘蛛結網藻井並雕鏤各種圖案,此獨創的技法一經問世,便名噪一時。之後,在臺北龍山寺、廈門南普陀寺、泉州開元寺等閩臺名剎中,都留下建築「大木」與雕刻繪畫相結合的藝術珍寶遺蹟。
  • 中國四大木雕介紹,四大木雕有哪些特點?
    一、東陽木雕企業經過一個漫長的歷史不斷錘鍊和藝術發展積累,集民間文化工藝之樸實、宮廷建築藝術之華美、宗教進行藝術之奇幻、文人對於藝術之清雅於一家,採用鏤空雕、浮雕、淺浮雕、圓雕、陰鏤空雕等多種教學手法,尤以鏤空見長。
  • 木雕大師作品展出
    12月14日,第三屆「雕聖杯」中國(嵊州)木雕大師現場創作邀請賽作品展在市文創主題館開展。
  • 中國(嵊州)木雕大師現場創作邀請賽嵊州舉行
    中國(嵊州)木雕大師現場創作邀請賽12月11日在浙江嵊州舉行。25位來自浙江、福建、四川、廣西、重慶、河南等地的國內頂尖雕刻藝術家的參加,使得此次賽事成為近年來國內最高水平最大規模的木雕大賽。據文獻記載,嵊州木雕的歷史可追溯到東晉時期。
  • 現場|潮州木雕展:怎樣在一塊木頭上雕刻百餘人物?
    近百個姿態各異的人物如何在一塊木頭上疏密有致地呈現?瓜柱、雀替、穿枋這些傳統建築中被忽視的部位暗藏著怎樣精美的細節?木雕上塗滿了純金箔又是怎樣一種輝煌?國博剛剛開展的「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展示了來自廣東省博物館、潮州市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160餘件(套)展品,包括諸多明清及近現代的潮州木雕精品,呈現了潮州木雕集雕刻、漆藝、貼金等技法於一體的藝術特色,也反映出潮汕獨特的文化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