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戰國時代,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實力對比,誰更強?
關於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這對君臣的話題頗多,不過有不少人在後臺多次留言,想了解一下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的實力對比。雖然這個問題並不好回答,但既然大家多這些感興趣,今天我們就嘗試還原一下兩人的實力對比。
由於豐臣秀吉存活時間長於織田信長,在軍事力量建設上也優於織田信長,因此軍事對比不在考量範圍內。
領地對比
織田信長死於本能寺之變時,遺留的領地為560萬石左右,雖然也有數據顯示信長遺留的領地為800萬石,但考慮到江戶時代的大開發,800萬石的數據更多來源於江戶時代,而非戰國時代。以戰國時代的開發能力,很難相信信長的領地達到800萬石。
豐臣秀吉的領地則更少,在他統一日本後,領地大約只有220萬石。而且秀吉並非傳統武士出身,他的領地也並非如織田信長、德川家康、武田信玄等人一般,以根據地為基礎向周圍輻射,形成一個穩固的領地範圍。秀吉的領地反而是東一塊、西一塊,但都位於重要的交通樞紐地帶。
從領地對比上來看,織田信長的領地超過豐臣秀吉2倍還多,兩者之間差距極大。
經濟對比
織田信長對於經濟的重視,是他能夠稱霸日本的關鍵。這與他的父親織田信秀有關,信秀掌控著津島港,這是伊勢灣重要的交通樞紐,也是商人必須通行的港口,通過這個港口連接太平洋航線,因此依靠收取關稅,信秀積累了巨額財富。信秀時代,織田家遭遇過數次大敗,但在財富的補充下,織田家快速恢復,這對織田信長的影響頗大。
為了進一步刺激經濟,織田信長廢除關卡,當時的關卡主要職能在於收取通行費,這極大限制了商人的積極性,隨著信長廢除關卡,加上尾張本身的特產陶器,以及津島港,尾張商人的數量開始增加。
接下來就是樂市樂座的施行。樂市意味著商人無需向寺廟、神社繳納租金,信長則分文不取,這讓商人行商成本下降,自然商人蜂擁而來。雖然不用向寺廟、神社繳納租金,但仍需向「座」(行會)繳納「保護費」。信長則禁止行會向商人收取費用,使得商人可以自由展開交易、開設店鋪,最終使得岐阜變成繁華的商業都市。
當然,想要吸引商人,全靠政策也不夠,於是織田信長在領內大肆修路。為了加快流通,信長拓寬道路,並將其拉直,甚至在接近城市的地方,大量種樹,使得來往的行人可以在樹蔭下休息。按照信長的規定,主道寬度需要在6.5米,支路寬度要在4.5米,鄉間道路則要2米,這對於物流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單純依靠這些想要積累大量財富的難度同樣很大,所以織田信長向商人收取軍費,不過信長並非白白收取軍費,而是通過政策擴大商業規模,賺來的錢會有一部分返還給商人,商人雖然被收取軍費,但一可以得到返還,二可以得到保護,自然也願意繳納。
此外,堺、大津、草津同樣落入織田信長之手,這三個是重要的商業港口,同樣能為織田信長積累大量財富,而且憑藉與商人的良好關係,織田家也獲得了商人組織的支持。但這並不意味著在資金的積累上,織田信長超過豐臣秀吉。
要論賺錢,豐臣秀吉可是遠遠超過織田信長。秀吉還未出仕前,曾經做過走街串巷的推銷員,這有效鍛鍊了秀吉的口才,同時也讓秀吉對於商業有著更深刻的認識。對於傳統的戰國大名而言,商業的本質就是生產商品,實際上商業的本質在於流通,包括商品和貨幣的流通。
豐臣秀吉的商業之道並非自己親自下場,而是與商人合作,利用對於市場行情的了解,賺取更高的利潤。賺來的錢,秀吉也並非全部拿走,而是與合作的商人平分。這種利用自己的地位進行經商的方式,幫助秀吉積累了大量的資金。
此外,太閤檢地也為秀吉選擇領地提供了幫助,除了攝津、河內、和泉這些京畿領地外,秀吉的其餘領地分散在日本全國,這些分散的領地都是當時生產力最高的地區。更重要的是,這些領地可以幫助他獲得商業情報,獲取更多的利潤。
相比於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統治日本後,一部分礦山成為他的直轄領,一部分礦山儘管仍在其他大名手中,但需要向秀吉繳納相應稅收。礦山成為豐臣秀吉的重要支柱,按照1598年的記錄顯示,當時日本全國的礦山收入為金4399枚、銀93365枚,這意味著豐臣秀吉依靠礦山收入就額外增加了300萬石左右的領地。
織田信長在安土城建好後,有商人前往參拜,記錄信長儲藏了金1萬枚。豐臣秀吉病死後,留下的遺產中就包含金9萬枚、銀16萬枚,從財富的積累上,豐臣秀吉明顯優於織田信長。就連進入江戶時代,被認為是當世賺錢高手的文左衛門也甘拜下風。
從最終結果來看,織田信長在領地上遠超豐臣秀吉,但實際的資金積累上,信長遜色於秀吉。由於有大量的資金作為支撐,秀吉隨時可以徵募大量軍隊,並為這些士兵準備足夠數年的口糧,同時還能有足夠的火器,這是信長時期無法達成的。如果考慮到秀吉已經可以召集全日本的大名,從實力對比上而言,豐臣秀吉已經超越織田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