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子日誌:秋遊——參觀良渚博物館

2020-12-22 王老先生日誌

11月14日(星期六)

幼兒園安排小朋友秋遊,內容是參觀良渚博物館。原計劃活動時間是在周四,後來考慮到爸爸媽媽們上班,調整在了周六。

2019年國慶節小豆子在良渚博物館前

小豆子對良渚博物館並不陌生。去年國慶期間媽媽帶小豆子參觀過良渚博物館,今年八月爸爸媽媽還陪小豆子去良渚遺址公園玩過。或許正因為此,小豆子對這次秋遊特別期待。昨晚就把野餐需要的食物準備好了,還特意讓奶奶把剛定製的校服拿出來放在沙發上,因為老師要求穿校服入場,早晨起來可不能忘記穿了。

因為是周末,爸爸媽媽都有時間陪伴,當然也少不了爺爺陪同。

8點20分從家裡出發,半小時到達博物館附近停車場,恰好還有兩個車位。若晚兩分鐘,找車位就難了。出停車場步行去對面博物館的路上,送小朋友的汽車已經排起長隊。

按老師的約定,小朋友們9點前要到博物館門外小廣場。我們到的時候,有幾個小朋友已經到了,老師正在安排今天的活動計劃。還給每個小朋友發了「小記者證」和採訪用的「話筒」及提問卡。接著是在各自家長陪同下進入館內參觀。

展廳入口處牆壁上掛著一個大電視,屏幕畫面上飄動著一些紙氣球圖案,「氣球」上是小朋友畫的圖畫和家長代寫的各種祝詞,電視兩邊牆壁上張貼的還有很多這樣的紙氣球。電視下面的桌子上放著筆和紙氣球空白圖案,這是專供小朋友留言用的。

小豆子對電視屏幕上和牆壁上的「氣球」很感興趣,讓爺爺念「氣球」上的留言。

「爺爺,這都是誰寫的呀?」小豆子問。

「來博物館參觀的小朋友的留言。」爺爺回答。

「媽媽,我也可以寫留言嗎?」

「可以呀。」

媽媽幫著小豆子從桌上取出筆和印有氣球的紙。小豆子在紙上畫了一個笑臉表情,然後把筆遞給媽媽。

「寫什麼呢?」媽媽問。

「小豆子天天開心!」小豆子說。

「別的小朋友寫的都是『祖國萬歲』、對良渚文化的讚美,沒有寫祝自己開心的。」媽媽指著牆壁上的紙氣球說。

「不,我就要寫『祝小豆子天天開心』。」

「為什麼呀?」爺爺問。

「因為今天秋遊開心啊!」小豆子回答。

於是,媽媽按照小豆子的意思在笑臉表情上面寫了「小豆子小朋友天天開心」。然後將「氣球」粘在牆壁上。在眾多的「氣球」中,小豆子的留言顯得很另類,但卻很真實,因為這是孩子自己的想法,不摻雜成人賦予的半點虛假。

進入館內,首先是良渚文化申遺之路展覽。除了牆上掛的申遺過程的圖片外,沒有實物。

「爺爺,這個外國奶奶在幹什麼呢?」小豆子指著圖片中的一位女士問。

小豆子在聯合國代表莉瑪·胡賈照片前

「這是到良渚遺址來考察的聯合國代表。」爺爺回答。

「聯合國是哪個國家呀?」小豆子問。

「聯合國不是一個國家,是很多國家建立的國際組織。」爺爺說。

「國際是什麼意思?」

「國際就是……」爺爺想了想說,「就是國家之間的關係吧。」

「比如呢?」

「比如中國和美國呀,美國和英國呀。」爺爺說。

「那個外國奶奶為什麼要來考察呢?」小豆子又問。

「因為要把良渚遺址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呀。」

「文化遺產是什麼意思?」

「就是古代人留下的東西呀。」

「比如呢?」

「比如良渚遺址公園中的城牆啊,古代人用過的碗呀、罐子呀,還有很多很多。」

「我知道了,我和爺爺拍過城牆照片,還有罐子。」

2019年國慶節爺爺帶小豆子拍的圖片

對於小朋友來說,參觀古代的文物遠遠不如遊樂場好玩。

小豆子在觀看文物

看了幾處文物,小豆子的興趣也就不高了。還沒全部看完,就要離開博物館,去找老師。

在出口外,爺爺指著小豆子胸前掛著的「記者證」提醒說:「還有採訪任務沒完成呢?」

「我不知道怎麼採訪呀。你教我吧,爺爺。」

「好吧。」爺爺從爸爸手裡接過「話筒」,對著老師發的採訪提問卡,開始「採訪」小豆子。

「第一個問題是,你為什麼來良渚博物館參觀呀?」

「因為我喜歡呀。」

「為什麼喜歡呢?」

「好玩呀!」

「最好玩的是什麼呀?」

「不知道。」

「想一想嘛。」

「嗯……畫氣球!」小豆子舉著手回答。

然後奪過爺爺手裡的「話筒」,轉身拉著媽媽:「媽媽,該我採訪你了!」

……

相關焦點

  • 小豆子日誌:幼兒園開學啦
    寶寶所在的中班年級稱為「豆豆班」,因此在以後的日誌中就稱寶寶為「小豆子」。9月1日(星期二)開了學,小豆子就是中班的小朋友了。小豆子自己都說:「過得好快呀!」今天,幼兒園正式上課。儘管爺爺也想了很多辦法,陪著做遊戲、講繪本、背古詩,甚至一起「學英語」,但小豆子內心依然孤獨。用小豆子自己的話說,家裡「除了爺爺,就是奶奶」。每到周末,小豆子都會要求媽媽帶著出去玩一天,這一天也是小豆子最開心的日子。上個月,媽媽給小豆子報了個美術培訓班,一周兩次課。
  • 小豆子日誌:一枚五角星
    11月24日(星期二)昨天下午放學的時候,有點小雨,刮著微風,爺爺在幼兒園大門口接到小豆子。爺爺打著傘,拉著小豆子。剛走到幼兒園前面路邊,小豆子就伸過另一隻手來。「爺爺,你看!」「哇——五角星!」在小豆子心裡,那不止是一枚五星,是老師的獎勵,是她進步的體現,代表了老師的愛。怎麼能弄丟呢?但是,紅五星畢竟是找不回來了。爺爺把小豆子抱起來,離開丟了五星的地方。爺爺一隻胳膊抱著小豆子,一手打著傘。小豆子趴在爺爺肩上,先是啜泣,繼而大聲哭起來,很傷心。
  • 重陽踏秋:陽光媽媽和彎灣孩子們的秋遊時光
    重陽踏秋:陽光媽媽和彎灣孩子們的秋遊時光 2020-10-27 20: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豆子日誌:「『足跡』是什麼意思?」
    小豆子搖搖頭,然後要求爺爺。「比如玩沙子的時候腳踩的腳印,畫畫時手指在紙上按的手印,小豆子早飯吃饅頭咬的牙印,還有騎滑板車時輪子遇到水在路上留下的車輪印……」爺爺舉例子說。「自行車、汽車,還有飛機。」小豆子接著爺爺的話說。「飛機飛的時候應該說不會留下印子的,因為飛機是在空中飛。」
  • 小豆子日誌:許個願吧
    小豆子把這些閥口叫做「許願井」。放學回家,或在小區裡散步,遇到這樣的閥口,往往停住腳步。蹲下來,掐一點草葉丟入「井口」,然後站起來雙手合十,默默地許個願。「許個願」是小豆子對小豬佩奇的模仿。《許願井》是《小豬佩奇》裡的一集。
  • 良渚的記憶寶盒|一個化學老師眼中的良渚文化
    關於良渚,你的長輩有哪些「獨家記憶」呢?良渚博物院聯合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共同發起「良渚記憶寶盒」口述歷史徵集活動。以良渚為主題,向社會公眾徵集視頻或者圖文,最終製成「爺爺奶奶的光輝歲月」紀錄片,記錄良渚的方方面面,點點滴滴。
  • 寫事作文:參觀南京科舉博物館
    穿過「解元」、「會元」、「狀元」三個牌坊,就進入了南京科舉博物館,這裡曾經是古代官員最重要的誕生地「江南貢院」。而剛剛走過的三個牌坊,象徵著古代學子們最希望得到的一件喜事—連中三元。科舉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一份二甲第29名的考卷,凝視這個試卷,我驚嘆於考生對文章的高超把控能力,卷子上凡遇「皇上」「朝廷」相關的字詞,都會被正好安排在試卷的上面兩行,高於其它正文,就像事先排版設計過一樣。整張卷子,字跡娟秀、整齊,沒有一點塗改的痕跡。
  • 今天是良渚博物院恢復開放第一天,小時新聞記者幫大家整好了最全...
    一對情侶暫時「分手」,一前一後走進博物館大門。3月21日上午9點,良渚博物院在閉館56天後正式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期間,觀眾分時段網絡預約,每天限額600人,而良博院平時人流量在5000人左右。工作人員告訴錢江晚報記者,今天一上午,共有305位觀眾進場,目前本周的預約還未滿。
  • 參觀珠海博物館
    2020年10月1日,珠海新的博物館開張了,地點位於香洲區海虹路88號,我一直想去參觀,今天終於成行了,今天的珠海,格外的寒冷,博物館裡人不多,現在讓我們徜徉文字之中,一起參觀珠海博物館吧!從博物館的入口轉門進去後,要出示健康碼,量個體溫,隨身包要過機檢查。
  • 星光下的良渚(散文)
    知道良渚美,不知道良渚這麼美!知道良渚有文化,不知道良渚這麼有文化!知道良渚底蘊深厚,不知道良渚底蘊這麼深厚!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老杭州人,說起來未免慚愧。其時早已從省作協辭去秘書長一職,主理「良渚文化村」項目的陳軍,以主人的身份,帶我們參觀了良渚。時值深秋,湛藍的天空下,是大片金黃的稻田和雪白的蘆花,而金黃和雪白之下,洶湧翻滾的,是無邊的黝黑土地。那時候,良渚給我的第一印象是:蒼涼、雄渾、深邃,似乎藏匿著無盡的秘密,又仿佛低吟著久遠的歷史。
  • ...話的《大理寺日誌》火了 ,「貓爺」地牢原形源自洛陽古墓博物館
    最終拿下豆瓣8.6分的評分成功完結後,大河報·大河客戶端專訪了《大理寺日誌》的導演槐佳佳和出品人尚遊,他們透露第一季的完結標誌著《大理寺日誌》系列的正式開啟,第二季的拍攝和製作已經開始啟動。而對於片中的河南話,主創認為是符合劇情的,「因為陳拾就是一個河南小夥子。」主創還多次到洛陽實地採風,儘量在這部番劇中還原這座千年古城。
  • 在良渚,看世界|那個新年,我在淺草寺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 通訊員 郭楠良渚博物院和錢江晚報共同推出5·18國際博物館日徵集活動:在良渚,看世界。徵集令發布後,我們每天都會收到各種美照、視頻和背後的故事。即日起,小時新聞將日更,分享他們在世界各地不同博物館和遺產地的見聞。
  • 蔣耀平參觀奇美博物館 奇美董事長陪同參觀
    蔣耀平參觀奇美博物館 奇美董事長陪同參觀 2014年07月29日 11:22: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據「中央社」報導,大陸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21日下午參觀臺南奇美博物館
  • 杭州動物園(少兒公園)秋遊實行預約制,具體方法點進來看
    杭+新聞訊 金秋將至,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逐步放寬學校秋遊季限制,秋遊將逐步恢復正常。杭州動物園、杭州少年兒童公園將全面接受杭州中、小、幼學生秋遊活動。目前仍處於疫情防控期間,在這裡特別提醒各位學校老師,兩個公園園區均實行秋遊提前預約的參觀要求。
  • 五千年前的良渚玉到底有多牛?一文搞懂各種良渚玉器的區別和來頭
    這件「鉞王」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件雕有神像的良渚玉鉞。圖:玉鉞(餘杭反山 12 號墓出土,浙江省博物館藏)圖:石鉞(餘杭反山 12 號墓出土,浙江省博物館藏)玉璧是一種扁平的環狀玉器,象徵著財富,在墓葬中常常成組出現。這種璧環類的玉器在早於良渚文化的紅山文化中就有出現,寓意著對太陽的崇拜和天地的觀察。
  • 南宋風情我來秀 杭州師範大學東城第二小學二年級開展秋遊項目式...
    終於盼到了正式秋遊的一天,雖然天公不作美,但是孩子們克服困難,如願來到了「南宋遺址博物館」,孩子們親眼所見八百年前南宋杭州的城市百態,在認真聆聽講解員阿姨的講解後,孩子們對南宋御街的變遷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 良渚博物院:走近5000年前的中華文明原點 一起揭示屬於良渚的這些...
    在「5·18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由浙江省文物局主辦、杭報集團杭州網承辦的《「浙裡」光影「 雲看」文博·浙江文博直播日》活動於5月13日正式開啟。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展現浙江土地上豐饒的文化遺產,共享歷史文化盛宴。
  • 良渚考古八十載:被銘記與被遮蔽的
    這位戴著眼鏡,面容清瘦的年輕人未曾想到,沉睡了數千年的良渚文明,就這樣露出了冰山一角。良渚是施昕更的故鄉,距離杭州城20多公裡。讀完初中之後,他進入西湖博物館從事地址礦產工作。他對考古知之甚少,但卻有著考古人的直覺與魄力。1936年5月,杭州城西古蕩一帶,發現一座新石器晚期的遺址,出土文物中,一種長方形有孔的石斧引起了施昕更的注意。
  • 殷墟博物館「十一」假期參觀公告
    殷墟博物館「十一」假期參觀公告 2020-09-29 19: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荷蘭旅行–參觀十大最受歡迎的博物館
    荷蘭有著各種各樣的博物館,喜歡藝術和不同文化的遊客都喜歡去參觀博物館。因數藝術給生活帶來了想像、色彩和情感,是我們表達創造力和情感的一種方式。所以參觀不同文化的博物館,了解和審視不同的藝術能給我們帶一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