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星期六)
幼兒園安排小朋友秋遊,內容是參觀良渚博物館。原計劃活動時間是在周四,後來考慮到爸爸媽媽們上班,調整在了周六。
小豆子對良渚博物館並不陌生。去年國慶期間媽媽帶小豆子參觀過良渚博物館,今年八月爸爸媽媽還陪小豆子去良渚遺址公園玩過。或許正因為此,小豆子對這次秋遊特別期待。昨晚就把野餐需要的食物準備好了,還特意讓奶奶把剛定製的校服拿出來放在沙發上,因為老師要求穿校服入場,早晨起來可不能忘記穿了。
因為是周末,爸爸媽媽都有時間陪伴,當然也少不了爺爺陪同。
8點20分從家裡出發,半小時到達博物館附近停車場,恰好還有兩個車位。若晚兩分鐘,找車位就難了。出停車場步行去對面博物館的路上,送小朋友的汽車已經排起長隊。
按老師的約定,小朋友們9點前要到博物館門外小廣場。我們到的時候,有幾個小朋友已經到了,老師正在安排今天的活動計劃。還給每個小朋友發了「小記者證」和採訪用的「話筒」及提問卡。接著是在各自家長陪同下進入館內參觀。
展廳入口處牆壁上掛著一個大電視,屏幕畫面上飄動著一些紙氣球圖案,「氣球」上是小朋友畫的圖畫和家長代寫的各種祝詞,電視兩邊牆壁上張貼的還有很多這樣的紙氣球。電視下面的桌子上放著筆和紙氣球空白圖案,這是專供小朋友留言用的。
小豆子對電視屏幕上和牆壁上的「氣球」很感興趣,讓爺爺念「氣球」上的留言。
「爺爺,這都是誰寫的呀?」小豆子問。
「來博物館參觀的小朋友的留言。」爺爺回答。
「媽媽,我也可以寫留言嗎?」
「可以呀。」
媽媽幫著小豆子從桌上取出筆和印有氣球的紙。小豆子在紙上畫了一個笑臉表情,然後把筆遞給媽媽。
「寫什麼呢?」媽媽問。
「小豆子天天開心!」小豆子說。
「別的小朋友寫的都是『祖國萬歲』、對良渚文化的讚美,沒有寫祝自己開心的。」媽媽指著牆壁上的紙氣球說。
「不,我就要寫『祝小豆子天天開心』。」
「為什麼呀?」爺爺問。
「因為今天秋遊開心啊!」小豆子回答。
於是,媽媽按照小豆子的意思在笑臉表情上面寫了「小豆子小朋友天天開心」。然後將「氣球」粘在牆壁上。在眾多的「氣球」中,小豆子的留言顯得很另類,但卻很真實,因為這是孩子自己的想法,不摻雜成人賦予的半點虛假。
進入館內,首先是良渚文化申遺之路展覽。除了牆上掛的申遺過程的圖片外,沒有實物。
「爺爺,這個外國奶奶在幹什麼呢?」小豆子指著圖片中的一位女士問。
「這是到良渚遺址來考察的聯合國代表。」爺爺回答。
「聯合國是哪個國家呀?」小豆子問。
「聯合國不是一個國家,是很多國家建立的國際組織。」爺爺說。
「國際是什麼意思?」
「國際就是……」爺爺想了想說,「就是國家之間的關係吧。」
「比如呢?」
「比如中國和美國呀,美國和英國呀。」爺爺說。
「那個外國奶奶為什麼要來考察呢?」小豆子又問。
「因為要把良渚遺址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呀。」
「文化遺產是什麼意思?」
「就是古代人留下的東西呀。」
「比如呢?」
「比如良渚遺址公園中的城牆啊,古代人用過的碗呀、罐子呀,還有很多很多。」
「我知道了,我和爺爺拍過城牆照片,還有罐子。」
對於小朋友來說,參觀古代的文物遠遠不如遊樂場好玩。
看了幾處文物,小豆子的興趣也就不高了。還沒全部看完,就要離開博物館,去找老師。
在出口外,爺爺指著小豆子胸前掛著的「記者證」提醒說:「還有採訪任務沒完成呢?」
「我不知道怎麼採訪呀。你教我吧,爺爺。」
「好吧。」爺爺從爸爸手裡接過「話筒」,對著老師發的採訪提問卡,開始「採訪」小豆子。
「第一個問題是,你為什麼來良渚博物館參觀呀?」
「因為我喜歡呀。」
「為什麼喜歡呢?」
「好玩呀!」
「最好玩的是什麼呀?」
「不知道。」
「想一想嘛。」
「嗯……畫氣球!」小豆子舉著手回答。
然後奪過爺爺手裡的「話筒」,轉身拉著媽媽:「媽媽,該我採訪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