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車的磨合期通常在1500公裡以內,不同主機廠對磨合裡程的要求不同,但只是存在細微的差異,比如大部分要求1500公裡即可,但個別要求2000公裡以上,這方面沒有必要較真,根據車輛首冊的要求去磨合即可;當今的新車是完全可以跑高速公路的,確切點說就是出廠即可上高速,更甭說快速路、高架了;現在的車子磨合與過去存在很大的不同,畢竟造車工藝在這幾十年間提高很多!
眾所周知過去的車輛必然要進行一段很長裡程的磨合,這主要受制於過去的汽車製造水平不夠、工藝差,導致零部件的精度低,比如齒輪齒和面、氣缸壁、滑動軸承等部件的摩擦表面過於粗糙,所以就需要進行一段很長時間的磨合,利用可控的低磨損將粗糙表面多餘部分給磨損掉,讓摩擦表面變的更加光滑,這就是早期車子的磨合方式,要求也非常嚴格,比如通常要進行5000公裡以上的長距離磨合、對發動機轉速、車速都有較為嚴格的要求,沒辦法因為對於那個時代的車子而言,磨合進行的好壞決定日後的實際壽命。
現如今汽車的磨合方式
隨著時代的進步、造車技術的提高,現如今高精度加工已經成為了主流,所以車子零部件的精度比過去有了很大的提高,精度既然得到了提高,那麼對磨合期的要求就沒有過去那般苛刻;所以現在車輛的磨合期已經下降至1500公裡左右,實際上這已經不再是針對發動機本身的磨合了,而是通過磨合讓車子的各個部分實現更好的匹配,比如自動變速箱的自學習;真正需要對硬體磨合在150Km就基本完成了,其餘的就是軟體系統、制動系統的磨合;所以現在的磨合只是一段很平常的過程。
如圖所示(某品牌車輛手冊),對汽車的磨合期進行了很明確的要求,裡程被限制在1500公裡以內;要求不超過最大車速的四分之三,這寫的很明確吧?今時今日絕大部分的車子極速破200Km是不成問題的,那麼最大車速的四分之三最少也在150Km以上,這個速度是不是很快?無論您是跑高速公路、高架,這個速度都夠您用的,150Km的時速已經超過了我國最高限制時速,所以新車開快車、跑高速公路是沒有半點問題的!
其它需要注意的地方在於儘量別在高轉速區間持續運行,高轉速區間是什麼意思明白吧?假如某車發動機6000轉斷油,那麼4000-6000轉這個區間就是高轉速區間,磨合期的車子儘量別在這個區間長時間運行,偶爾一次把油門踩重了導致轉速過高沒事!現在的車子、尤其是自動擋車,傳動比範圍都很大,所以即便把車速拉到120Km,發動機的轉速最多也就兩千多轉,所以只要您不是刻意的拉高轉,正常使用是很難觸碰高轉速區間的!
發動機在出廠前就已經分別經過冷、熱磨合,而且在出廠測試階段,會經歷很多相對暴力的測試。這就是小編常說不要太過於在意車輛磨合的原因;理由就是發動機出廠前在臺架上就已經分別進行過冷、熱磨合(空載、負載),而很多朋友認為發動機出廠前只經過冷磨合?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現如今的主機廠已經在盡最大的努力來幫助車主進行磨合了,所以車子到了用戶手中,幾乎沒有可磨的地方,所以只是進行象徵意義上的走合,讓發動機、變速箱間的配合更加和諧,也讓變速箱有充分的使用場景、環境來自我學習,畢竟在廠家時由於無法模擬出所有的實際環境,所以變速箱所學的知識並不夠,所以磨合期也是變速箱自我學習的一段周期。
汽車在出廠前會經過一系列測試,這些測試中有多個是建立在熱車狀態下進行的,比如最常見的發動機極限功率測試(測試發動機是否能達到額定功率),就會把發動機轉速拉到紅線左右;再比如制動、ESP等方面的測試,都需要車子在極限狀態下才能測出來,不突破極限ESP都不啟動,所以對於車輛很多方面的出廠前測試都是需要建立在車輛超高速的狀態下去進行;所以經過了這一系列的摧殘,到了車主手中的車子已經被千錘百鍊了,所以保持平常心去正常駕駛就可以了,完全不必小心翼翼的去使用!
總而言之現在車輛手冊關於磨合的要求非常的低,其實對於大部分車主來說不用看,因為日常駕駛無法超過手冊的限制;主機廠之所以在車輛手冊上標註不要高轉速、不要超過最大時速的四分之三,無非是提醒那些性格比較極端的車主,因為這個群體喜歡地板油、喜歡拉極速,所以存在損傷缸壁的隱患,主機廠標註出磨合方式就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同理也是規避一部分責任;所以現如今的車子到手後正常駕駛即可、正常駕駛就是磨合的最正確方式,只要別超速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