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6 2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由於營養豐富、口感良好,各種奶類飲品備受大家喜愛。但近些年來,不少人為了追求新鮮及口味,會選擇剛擠的新鮮牛羊奶。在享受這一美味的同時,卻有一些人「因小失大」,家住本市的張先生就是受害者之一。
在來我院急診科綜合內科病房之前,張先生已經反反覆覆發熱20多天,有時還腰痛,自己吃過頭孢、奧司他韋、連花清瘟,雖然有時可以退熱,但病情仍有反覆,病因未定。直到查出了布魯桿菌感染,張先生才回憶起自己之前喝了一杯鮮羊奶。
布魯桿菌是什麼布魯桿菌是胞內生長的革蘭陰性多形球狀桿菌,無芽孢形成。對光、熱、酸以及常用化學消毒劑等均很敏感,日光照射10-20分、溼熱60℃10-20分,3%含氯石灰(漂白粉)澄清液等數分鐘即可將其殺滅。布魯桿菌在外界環境的生活能力較強,在4℃奶油中可存活6周,冰凍奶製品中可存活30天,新鮮奶酪中可存活5-100天。
布氏桿菌病在我國流行情況布氏桿菌病由布魯桿菌感染引起。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我國的布氏桿菌病已得到基本控制,但自90年代中期起,疫情持續快速上升,布氏桿菌病成為報告發病率上升速度最快的傳染病之一。2016年報告47139例,發病率達3.44/10萬。報告病例最多的省份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山西省和黑龍江省,集中於北方。但處於南方非牧區的廣東省、廣西省近年也出現布氏桿菌病暴發事件,河南、福建等省的發病率也持續上升。目前疫區分布廣泛,變化趨勢體現為由牧區向半牧半農區甚至農區轉化,由聚集暴發向散在發病轉化。每年該病高峰發生於春夏之間,與動物產仔季節有關。
為什麼非疫區市民還會得布氏桿菌病布氏桿菌病是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傳染源主要是動物食品,即羊、牛和豬等,也可通過與病畜密切接觸傳播。在城市中,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是食用病畜的乳製品或肉製品。現代市民吃生肉或不熟肉製品的較少,但喝生鮮牛羊奶的情況較常見。
布氏桿菌病的發病機制及表現布魯桿菌自皮膚或黏膜進入人體後,可在淋巴結中繁殖生長並形成感染灶,增殖達到一定數量後,即突破淋巴結屏障而侵入血液循環,人體出現菌血症、毒血症等急性症狀,表現為發熱、多汗、厭食、乏力、肝脾淋巴結腫大等;有些人會出現局部感染病灶而出現關節疼痛,常累及骶髂、髖、膝、肩等大關節,呈遊走性刺痛;最嚴重者病菌會侵蝕人的心臟甚至大腦,雖不常見,卻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布氏桿菌病的診斷結合患者的流行病學資料,該病的診斷往往並不難。對於不能回憶起有無危險因素接觸情況的患者,血液及體液細菌培養,虎紅平板凝集試驗、血清凝集試驗、布魯菌病抗-人免疫球蛋白試驗等血清學檢驗方法對該病有診斷及排除意義。
布氏桿菌病的治療注意休息,注意補充水、電解質及營養,給予高熱量、足量B族維生素以及易於消化的飲食;早期、聯合、足量、足療程應用抗生素,常用藥包括多西環素、慶大黴素、鏈黴素、利福平等,需遵醫囑使用。
布氏桿菌病的預防感染布魯桿菌後雖然有些患者症狀嚴重,但該病不是不可預防。普通市民應注意家畜肉類需經煮熟後才可進食;生活中不要食用生的乳製品,食用生乳需經巴氏法處理。
(資料參考:《布魯菌病診療專家共識》)
【供稿: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急診科 作者:王亞博 編輯:楊曉衛】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