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黨建+」物業服務 以「中和之道」打造新時代的「熟人社會」

2021-01-20 封面新聞

千年廣都百年碼頭,中和場是成都市歷史最悠久的老場鎮之一,自古便是成都平原重要的水碼頭。2010年劃入高新區後,高速推進城市化進程,新川創新科技園、五岔子大橋、中和溼地公園、高新區體育中心、陸肖TOD……中和場正日益建設成為中國西部高科技產業創新發展集聚區。

舊貌換新顏,拆遷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失地農民安置後,小區又面臨外來人口融入、熟人社會轉型問題,院落管理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痛點難點。如何讓新舊中和人聚合成拳?來聽聽中和街道黨工委書記付真會的「中和經驗」之談吧。

孵化培育物業服務企業

初步實現小區有變化、市民有感受

「中和街道2010年5月劃入成都高新區以來,8年集中拆遷安置失地農民3萬餘人,現有農遷小區院落17個、房屋約3.2萬套,總建築面積約340萬平方米,涉及12個社區。」付真會介紹說,為有效破解物業管理難題,中和街道堅持黨建引領社區發展治理基本路徑,於2012孵化培育社會組織成都高新區中和惠民物業服務中心,對轄區所有農遷小區實施規範化、專業化管理,初步實現了「小區有變化、市民有感受、社會有認同」的目標。

目前,惠民物業所管理的農遷安置小區中有11個小區先後被評為成都市四星級住宅區;2個小區被評為成都市三星級住宅區。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伊始,惠民物業員工第一時間到崗率達99.7%,在不計成本採買各類防疫、防護物資的同時嚴格落實各級部門關於疫情防控的方案及文件,截至目前,惠民物業所服務的17個農遷安置小區無一確診病例。期間,惠民物業被成都市總工會評為成都市「工人先鋒號」。

80%員工為失地農民及親屬

建立「黨建+」物業管理服務體系

在大規模拆遷後,街道辦面臨著失地農民安置、就業等一系列問題。付真會介紹說,2008年中和街道辦指導社區成立了「新居工程」物業服務管理辦公室,實施政府指導、社區管理模式,對已建成的7個農遷安置小區進行物業服務,但存在成本高,業務不精等問題。

為整合資源,走專業化管理,建立長效機制,2012年5月,由街辦指導、新民社區出資成立了民辦非企業惠民物業,實行「政府指導、社區管人、物業管物」的管理模式,全面推行農遷安置小區物業管理服務工作。如今,作為一個5A級社會組織,惠民物業現有員工約700名,其中80%為當地失地農民及其親屬,形成「政府指導、社區協調、物業服務」的全新模式,推動農遷小區管理與服務轉型升級。

企業要凝心,需要黨建鑄魂聚力。經中和街道黨工委批准,惠民物業先後成立黨支部、工會,實施「雙向培養」工程,提出將70%的業務骨幹培養為中共黨員,70%的黨員培養為業務骨幹,並逐步形成「高新惠民、用心於民,務實高效、開拓創新,同心協力、共建文明」的企業文化和「支部抓引領、部門抓業務、項目抓落實」的「黨建+」物業管理服務體系。

付真會告訴記者,如今中和街道試行「社區+物業+業主」三方互動的運行管理模式,要求社區黨委積極發揮協調作用,指導農遷小區建立院落議事會、監事會等自治組織,定期召開社區黨組織牽頭,居民自治組織和惠民物業參與的農遷小區管理聯席會議。「居民自治也得有組織引領,只有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才能將分散的群眾聚合成拳。」付真會表示。

探索「矛盾糾紛三級調處」

以中和之道打造新時代「熟人社會」

因農遷安置小區需要實行多重管理,物業需配合多部門、機構,多方聯動,完成非物業範疇內的工作,如社區發展治理、矛盾糾紛調解、房屋維修協調、房產證辦理,以及其他非物業範疇的工作,如住改商問題、流動人口的管理等。

付真會表示,針對這些問題,中和街道辦指導惠民物業建立了多方聯動機制,「物業儘早掌握各類影響社會不穩定的苗頭性、傾向性、潛在性問題,提前做好預防、解決,並將非物業問題及時匯報街道辦相關科室、職能部門及社區,積極協調化解問題。」

與此同時,街道辦還研究出臺了《矛盾糾紛三級調處工作實施方案》,「我們從社區達人、熱心居民、退休幹部中選拔調解員、信息員298名,建成三級調解隊伍129支,設立了政策解釋、信息收集、法治宣傳、輿情控制、應急處突5個專班,暢通群眾呼叫、部門應答渠道,確保民生政策及時落實落地,群眾述求及時解決。」付真會介紹說。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付真會笑言,「正如中和二字之由來,千百年來,每一代中和人都有自己遵循的中和之道。如今的中和,日新月異,然萬變不離多元、包容的『中和』之道。執此之道,以黨建引領創新基層治理,打造新時代的『熟人社會』,中和爭新不懈!」

華西社區傳媒記者 馮濜 街道供圖

相關焦點

  • 擴展黨建引領「朋友圈」,打造基層治理「同心圓」
    為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八寶山街道黨工委豐富黨建協調專委會工作模式,將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細化為法治社區、文化教育、民生保障三大專業委員會,積極擴展黨建「朋友圈」,促使以專業資源對接民生需求,以專業服務解決群眾問題。
  • 烏斯太鎮打造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特色品牌
    烏斯太鎮打造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特色品牌創新建立「定管評推」項目化管理機制「這裡的環境比以前好多了,總能看到有人在打掃衛生,街面非常乾淨,小孩放學在附近玩兒,家長很放心。」近日,一位烏斯太鎮居民對社區的工作讚不絕口。
  • 東營市墾利街道社區社會組織三級梯度培育孵化體系
    一、前言在黨的十九大、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指引下,東營市墾利區墾利街道積極探索社會治理創新路徑,通過打造「街道孵化中心-社區孵化平臺-小區實踐基地」社區社會組織三級梯度培育孵化體系,充分激發社區社會組織在參與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中的積極作用,提升社區精細化治理水平。
  • 「黨建引領 紅色物業」太陽城社區黨總支:「火紅」黨建燃旺「紅火...
    物業服務千頭萬緒,樁樁件件事關居民利益,是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通過線上和線下多種渠道了解、溝通和引導,促進各主體正確認識自身在「紅色物業」中的職責定位,為各物業公司創建紅色品牌指明了方向,轄區三家物業企業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紛紛表示將努力把物業企業打造成為黨的工作隊,把物業服務打造成基層黨組織聯繫服務群眾的重要平臺。
  • 煥發兩新黨建活力 助推經濟社會發展
    福永街道「兩新」黨組織整裝待發,煥發黨建活力,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以組織力提升和基層治理體系建設為重點,推進「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全面提升,帶動福永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為寶安打造「灣區核心、智創高地、共享家園」,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先鋒樣板城區作出貢獻。
  • 追夢路上勇擔當——記河南省寶州物業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戎輝傑
    寶州物業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戎輝傑就是那群人之一,他白手起家僅用兩年時間帶出了一個「物業王國」,為這個美麗宜居的小城加上了一道靚麗色彩。短短兩年,公司服務項目已涉及行政事業單位、學校、醫院、公共場館、小區住宅、企業共計68家,逐步形成了囊括物業、家政、餐飲、綠化養護等服務在內的寬領域、多維度業態經營模式。
  • 玉溪新平:黨建引領紅色物業 共譜社會治理「和諧曲」
    為進一步提升城市小區治理水平,雲南省玉溪市新平縣堅持以居民群眾對美好幸福生活的需求為導向,從解決居民「關鍵小事」入手,結合「民呼我應」改革,持續推動「紅色引擎工程」,通過構築「紅的根基」,發揮「紅的引領」,培育「紅的隊伍」,激活黨建神經末梢
  • 黨建引領沂蒙紅色物業 提升城市社區治理水平
    破解難題 黨建引領社區治理2019年4月,全市黨建引領沂蒙紅色物業發展工作動員會議召開,揭開了臨沂市創新城市基層治理、實施黨建引領沂蒙紅色物業的序幕。目前,全市累計建立物業企業黨組織139個、業委會黨組織95個,有效提升了黨在物業服務行業的有形、有效覆蓋,打造了沂蒙紅色物業「尖刀班」。內外兼修 服務居民更強基層黨建全覆蓋的紅色物業隊伍建起來了,下一步該如何運行,真正讓好政策落地、落細、落實?
  • 【城市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工作】新城區「紅色物業」:建在物業裡的...
    乾淨整潔的小區環境、和諧宜居的鄰裡關係、井然有序的物業管理......這一切都得益於這裡建在物業裡的黨支部打造出的「紅色物業」。航苑小區業主大會會議籌備中,日富物業請熱心業主到業主議事廳召開業主見面會,集中議事。
  • 打造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的「天元樣本」
    12月5日至12月7日,民政部專家組來到我區,跟蹤指導我區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創建工作。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天元區委書記周建光參加活動。此次民政部專家組跟蹤指導以「看學議」的方式進行。期間,專家組先後來到我區慄雨街道湘灣社區、泰山路街道新塘社區、嵩山路街道小湖塘社區進行實地調研;同時,走訪了我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促進中心、社會組織孵化中心、智慧養老綜合服務中心、未成年人保護與服務中心、心關愛社區心理服務中心等「三社聯動」陣地,並現場與社區、社會組織負責人進行座談交流。匯報會上,我區作創建工作情況匯報。
  • 東慶社區:黨建引領紅色物業 老舊小區迎來新管家
    為大力推進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工作,提高轄區老舊小區規範化管理水平,新站街道東慶社區全力推行「紅色物業」,將社區黨委、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等各方力量擰成合力,創新黨建引領物業服務管理新模式,走出打通服務業主「最後一百米」的新路徑。
  • 東城街道:黨建引領聚合力 垃圾分類你我行
    近年來,東城街道以垃圾分類工作作為提高基層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升級垃圾處理系統的重要牽引、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契機,努力探索「黨建引領、社區主導、物業協同、志願參與」的垃圾分類新格局,讓垃圾分類真正「入戶入心」。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黨建引領 激活社會治理「紅色動能」
    如何在基層社會治理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核心領導作用,找到幸福生活的「紅色密鑰」?人民網記者走訪發現,時下,全國多地緊緊圍繞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破解治理中的難點、痛點、堵點,引導群眾廣泛參與,各類組織積極協同,探索出了一條看得見、用得上的基層社會治理之路。「紅色驛站」為民服務零距離「艾溪湖的紅色文化讓人眼前一亮!」
  • 安徽黃山市黃山區龍北社區:黨建引領「三提升」推動社區服務升級
    黃山市黃山區甘棠鎮龍北社區黨委緊緊圍繞「為民服務解難題」開展工作,以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為抓手,與抓好社區治理工作相結合,推動社區服務升級,真正做到為民做好事、辦實事,切實提升群眾幸福感。 以政治引領社區黨建整體效應提升。 以構建社區「大黨委」為著力點,多方整合社區各類黨建資源,著力提升社區黨建整體效應。
  • 打造「紅色物業」第二輪現場觀摩會在元氏縣召開
    11月14日,全市城鎮社區黨建暨打造「紅色物業」第二輪現場觀摩會在元氏縣召開。16個農村縣(市、區)相關部門負責人對元氏縣城鎮社區治理及紅色物業創建工作進行觀摩。觀摩組一行先後深入到元氏縣雙龍花園、向陽社區、稅務局家屬院進行實地觀摩,每到一處,相關負責人都詳細介紹了社區黨建工作、打造「紅色物業」及物業企業服務情況。
  • 優秀黨建品牌巡展|網格黨建提升治理效能 乳山以城市「小網格」
    2020年8月20日,大眾日報、山東省委黨校聯合16所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攜手共建的山東黨建雲平臺上線,同步啟動「齊魯印初心」山東優秀黨建品牌孵化工程,面向全省徵集黨建優秀做法。本期展示的,是威海乳山市推進網格黨建,提升城市基層治理效能的優秀做法。
  • 井下南社區打造「油地一家親·美麗井下南」黨建品牌
    井下南社區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決定以「一核引領·四網協同」社區工作法打造井下南社區「油地一家親·美麗井下南」黨建品牌。四網協同:把社區打造成居民的「貼心服務站」社區通過編織黨員聯戶先鋒網、紅色物業服務網、養老濟困互助網、油地文化融合網「四張網」,逐步增強對居民群眾的帶入感和融入感,讓「貼心服務」成為為民新時尚。
  • 開發區澎湃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聯盟力量」
    行業主管部門還會安排相關業務處室聯繫企業,開展一對一精準指導,提供全鏈條「保姆式」服務。物業行業黨委集中組建5家物業服務企業黨組織,對暫不符合組建條件的,通過掛靠建、靈活建等形式,實現黨建工作全覆蓋。自今年6月成立後,聯合黨委以「黨建引領、共同堅守」為原則,以創建紅色科技創新服務聯盟為目標,在煙臺市委組織部和開發區工委指導下,著力打造創新型黨建共贏模式,壯大企業競爭力,拓展品牌影響力,為企業提供一站式、全鏈條科技創新服務,提升創新型開發區建設水平。
  • 星火巷社區:分類做細「志願服務紅」品牌
    基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關係黨的執政群眾根基,是黨的群眾工作、政治工作。只有堅持黨建引領,才能更好統籌社區資源。星火巷社區不斷創新服務理念,以整合資源為重點,以黨建為引領,以服務民生為根本,在實踐中探索形成「連、通、服、物」區域化黨建服務模式。
  • 長春南關區民康街道探索小區自治新模式:黨建引領,紅蜂築巢
    整合部分市容整治、社區黨組織服務群眾、綠化養護費等專項經費,提高城市垃圾處理費收繳率,用於兜底老舊小區的基礎物業全覆蓋,達到有堆放物清理、有清掃保潔、有小型維修「三有」標準。在社區設立「功能型」物業分站,開發「惠民E點通」APP,採取「點單式」服務,實現線上一鍵呼叫。每周召開碰頭會,小區黨支部、自治委員會、居民代表與網格長評議服務、反饋街道,視服務質量兌現第三方購買服務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