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盈夢,最近沉迷做菜,無法自拔,所以今天和大家來聊一聊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飲食文化著作《隨園食單》。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並不缺少吃貨,但是能吃出自己風格的人卻不多,尤其是留下自己吃貨心得體驗的文人就更少。
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蘇東坡,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些列的美食,比如「東坡肘子」、「東坡肉」、「東坡餅」、「東坡酥」等,還留下很多關於美食的詩句,卻唯獨沒有留下他的食譜。
所以今天我們要說的《隨園食單》是一個會炒作的清代詩人袁枚所著。
袁枚,一個有商業頭腦會炒作的美食博主
如果清朝就有微信、朋友圈、VLOG,想來袁枚就會成為男版李子柒,生活在山水田園間,每天邀請三五好友,品美食,詩興大發時,立馬潑墨揮毫。
當然在清朝是沒有辦法直播的,所以,他拆了自己園子的四面牆,供人遊覽,並在大門兩側的門聯上寫道,「放鶴去尋山鳥客,任人來看四時花。」
此舉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誰會把自己的家當做景點任人參觀遊覽呢?
而且,這個隨園也是大有來頭。
這隨園在清康熙年間是江寧織造曹寅家族園林的一部分,而曹寅就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
有很多學者認為,隨園就是《紅樓夢》中大觀園的原型。
袁枚精準的抓住了人們的獵奇心理,巧用名人效應。
等來隨園的人越來越多,他就將自己所著的《隨園食單》推廣,所以來隨園遊玩的人都以在隨園吃上一頓《隨園食單》中的餐食為榮。
現代旅遊行業的初代規模是不是隱約可見?
不僅如此,他還將隨園附近的田地、山林、池塘出租給農戶,以便供給隨園內的餐館使用。
並將隨園內空餘的房屋出租,還開設學堂,招收學生。
而且他還有自己的印刷工坊,自己寫的書自己印,然後讓人在隨園周圍販賣。
他的書自然是不愁賣不出去的,畢竟他的文筆是和大學士直隸紀昀齊名,時稱「南袁北紀」。
產業化一條龍,這波操作難道不比當紅直播界一哥李佳琦炫目?
《隨園食單》宣揚正確的飲食價值觀,告訴我們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吃貨
為什麼說《隨園食單》是在告訴我們如何做一名稱職的吃貨,而不是廚師。
那是因為袁枚本人是不會烹飪的,他只是作為一名優秀的吃貨,站在吃貨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他對美食的認知與嚴謹。
不過自《隨園食單》問世以來,它一直是被公認為提高烹飪技術、研究傳統菜點以及烹製方法的經典著作。
而且袁枚如果知道這道菜是出自於誰家誰人之手,也會在書中寫明,真的是吃貨界的楷模。
在書中,袁枚告訴我們,作為一名吃貨,不僅僅是要會吃,而且需要明白理論知識,然後通過實踐檢驗。
學問之道,先知而後行,飲食亦然。作《須知單》。
所以在正式吃之前,吃貨們得明白二十個需要知道的知識。
而明白戒單中的戒穿鑿、戒耳目、戒暴殄等十四個飲食中的弊端,那麼基本上我們就是一個合格的吃貨。
為政者興一利,不如除一弊,能除飲食之弊,則思過半矣。作《戒單》。
特別希望廣大美食愛好者都能看一看《隨園食單》中的《戒單》,它宣揚的是飲食者對飲食文化的正確態度和優良的價值觀,倡導大家摒棄飲食生活中的不良嗜好和傾向。
如果人人都能擁有像袁枚一般的飲食觀,那麼我們就不會經歷這一次的特殊時期。
包羅萬象的三百多種菜式
《隨園食單》中詳細的論述了三百多種菜式,燜、煎、焗、炒、煮、燉、醃、滷、醬、蒸、炸、醉等製作方式,樣樣皆有。
其中以江浙地區的菜餚飯點、美酒為主,但是卻不局限於一地,京菜、粵菜、徽菜、魯菜等地方的菜式也都有介紹。
居然還有宮廷菜——王太守八寶豆腐。
這道宮廷菜是康熙皇帝賜給徐健庵尚書的食方,輾轉流到袁枚手中。
用嫩片切粉碎,加香覃屑、蘑菇屑、松子仁屑、瓜子仁屑、雞屑、火腿屑,同入濃雞湯中炒滾起鍋。用腐腦亦可。用瓢不用著。孟亭太守雲:'此聖祖賜徐健庵尚書方也。尚書取方時,御膳房弗銀一千兩。太守之祖樓村先生為尚書門生,故得之。
這道菜做法其實不難,有時間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
我自己沒有親手做過,但是在飯店吃到過,味道很是鮮美。
再來看一看貢品菜——尹文端公家風肉。
圖片裡的風肉看著就很好吃,這風肉居然還是貢品,也不知道網上能不能買到,好饞!
殺豬一口,斬成八塊,每塊炒鹽四錢,細細揉擦,使之無微不到。然後高掛有風無日處。偶有蟲蝕,以香油塗之。夏日取用,先放水中泡一宵,再煮,水亦不可太少,以蓋肉麵為度。削片時,用快刀橫切,不可順肉絲而斬也。此物惟尹府至精,常以進貢。今徐州風肉不及,亦不知何故。
古時候廚藝的傳承,真的比現在困難很多,同一道菜,師父毫無私藏的將自己的食譜告訴徒弟,但是兩個人做出來的味道在真正老饕的舌頭下還會存在些許差異。
不像現在,度量工具多,可以很是精確的說,加5g鹽、4ml醬油、2ml料酒等。
《隨園食單》中除了這樣「高大上」的菜餚外,還有很接地氣的小吃——韭合。
韭菜切末拌肉,加作料,麵皮包之,入油灼之,面內加酥更妙。
這不就是韭菜盒子嗎?路邊攤必備之美食,以前放學時路過街邊的小攤,都會忍不住的買上一個。
這個製作過程很簡單!我經常在家做,除了韭菜、肉沫,還會加雞蛋皮、黑木耳和粉絲。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這是千百年來,前人用生命與健康作為代價換來的警世之語。
所以,不要因為好奇,而去嘗試吃野味。
不要因為私慾,而去違法違紀,捕殺那些國家保護野生動物。
不要因為愚昧,而造成全國性的疫情。
若是覺得內心的空虛無法得到填滿,就多讀書,多讀有意的書,比如《隨園食單》等各類好書。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
參考資料:《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