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園食單》|清代美食指南,吃貨詩人筆下的菜譜

2020-12-14 盈夢233

大家好,我是盈夢,最近沉迷做菜,無法自拔,所以今天和大家來聊一聊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飲食文化著作《隨園食單》。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並不缺少吃貨,但是能吃出自己風格的人卻不多,尤其是留下自己吃貨心得體驗的文人就更少。

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蘇東坡,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些列的美食,比如「東坡肘子」、「東坡肉」、「東坡餅」、「東坡酥」等,還留下很多關於美食的詩句,卻唯獨沒有留下他的食譜。

所以今天我們要說的《隨園食單》是一個會炒作的清代詩人袁枚所著。

袁枚,一個有商業頭腦會炒作的美食博主

如果清朝就有微信、朋友圈、VLOG,想來袁枚就會成為男版李子柒,生活在山水田園間,每天邀請三五好友,品美食,詩興大發時,立馬潑墨揮毫。

當然在清朝是沒有辦法直播的,所以,他拆了自己園子的四面牆,供人遊覽,並在大門兩側的門聯上寫道,「放鶴去尋山鳥客,任人來看四時花。」

此舉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誰會把自己的家當做景點任人參觀遊覽呢?

而且,這個隨園也是大有來頭。

這隨園在清康熙年間是江寧織造曹寅家族園林的一部分,而曹寅就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

有很多學者認為,隨園就是《紅樓夢》中大觀園的原型。

袁枚精準的抓住了人們的獵奇心理,巧用名人效應。

等來隨園的人越來越多,他就將自己所著的《隨園食單》推廣,所以來隨園遊玩的人都以在隨園吃上一頓《隨園食單》中的餐食為榮。

現代旅遊行業的初代規模是不是隱約可見?

不僅如此,他還將隨園附近的田地、山林、池塘出租給農戶,以便供給隨園內的餐館使用。

並將隨園內空餘的房屋出租,還開設學堂,招收學生。

而且他還有自己的印刷工坊,自己寫的書自己印,然後讓人在隨園周圍販賣。

他的書自然是不愁賣不出去的,畢竟他的文筆是和大學士直隸紀昀齊名,時稱「南袁北紀」。

產業化一條龍,這波操作難道不比當紅直播界一哥李佳琦炫目?

《隨園食單》宣揚正確的飲食價值觀,告訴我們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吃貨

為什麼說《隨園食單》是在告訴我們如何做一名稱職的吃貨,而不是廚師。

那是因為袁枚本人是不會烹飪的,他只是作為一名優秀的吃貨,站在吃貨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他對美食的認知與嚴謹。

不過自《隨園食單》問世以來,它一直是被公認為提高烹飪技術、研究傳統菜點以及烹製方法的經典著作。

而且袁枚如果知道這道菜是出自於誰家誰人之手,也會在書中寫明,真的是吃貨界的楷模。

在書中,袁枚告訴我們,作為一名吃貨,不僅僅是要會吃,而且需要明白理論知識,然後通過實踐檢驗。

學問之道,先知而後行,飲食亦然。作《須知單》。

所以在正式吃之前,吃貨們得明白二十個需要知道的知識。

而明白戒單中的戒穿鑿、戒耳目、戒暴殄等十四個飲食中的弊端,那麼基本上我們就是一個合格的吃貨。

為政者興一利,不如除一弊,能除飲食之弊,則思過半矣。作《戒單》。

特別希望廣大美食愛好者都能看一看《隨園食單》中的《戒單》,它宣揚的是飲食者對飲食文化的正確態度和優良的價值觀,倡導大家摒棄飲食生活中的不良嗜好和傾向。

如果人人都能擁有像袁枚一般的飲食觀,那麼我們就不會經歷這一次的特殊時期。

包羅萬象的三百多種菜式

《隨園食單》中詳細的論述了三百多種菜式,燜、煎、焗、炒、煮、燉、醃、滷、醬、蒸、炸、醉等製作方式,樣樣皆有。

其中以江浙地區的菜餚飯點、美酒為主,但是卻不局限於一地,京菜、粵菜、徽菜、魯菜等地方的菜式也都有介紹。

居然還有宮廷菜——王太守八寶豆腐。

這道宮廷菜是康熙皇帝賜給徐健庵尚書的食方,輾轉流到袁枚手中。

用嫩片切粉碎,加香覃屑、蘑菇屑、松子仁屑、瓜子仁屑、雞屑、火腿屑,同入濃雞湯中炒滾起鍋。用腐腦亦可。用瓢不用著。孟亭太守雲:'此聖祖賜徐健庵尚書方也。尚書取方時,御膳房弗銀一千兩。太守之祖樓村先生為尚書門生,故得之。

這道菜做法其實不難,有時間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

我自己沒有親手做過,但是在飯店吃到過,味道很是鮮美。

再來看一看貢品菜——尹文端公家風肉

圖片裡的風肉看著就很好吃,這風肉居然還是貢品,也不知道網上能不能買到,好饞!

殺豬一口,斬成八塊,每塊炒鹽四錢,細細揉擦,使之無微不到。然後高掛有風無日處。偶有蟲蝕,以香油塗之。夏日取用,先放水中泡一宵,再煮,水亦不可太少,以蓋肉麵為度。削片時,用快刀橫切,不可順肉絲而斬也。此物惟尹府至精,常以進貢。今徐州風肉不及,亦不知何故。

古時候廚藝的傳承,真的比現在困難很多,同一道菜,師父毫無私藏的將自己的食譜告訴徒弟,但是兩個人做出來的味道在真正老饕的舌頭下還會存在些許差異。

不像現在,度量工具多,可以很是精確的說,加5g鹽、4ml醬油、2ml料酒等。

《隨園食單》中除了這樣「高大上」的菜餚外,還有很接地氣的小吃——韭合

韭菜切末拌肉,加作料,麵皮包之,入油灼之,面內加酥更妙。

這不就是韭菜盒子嗎?路邊攤必備之美食,以前放學時路過街邊的小攤,都會忍不住的買上一個。

這個製作過程很簡單!我經常在家做,除了韭菜、肉沫,還會加雞蛋皮、黑木耳和粉絲。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這是千百年來,前人用生命與健康作為代價換來的警世之語。

所以,不要因為好奇,而去嘗試吃野味。

不要因為私慾,而去違法違紀,捕殺那些國家保護野生動物。

不要因為愚昧,而造成全國性的疫情。

若是覺得內心的空虛無法得到填滿,就多讀書,多讀有意的書,比如《隨園食單》等各類好書。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

參考資料:《隨園食單》

相關焦點

  • 《隨園食單》:吃貨的必備「秘籍」,關於古代的美食都有介紹
    ,獨一份的美食寶典就是清代大才子袁枚的《隨園食單》。 《隨園食單》是清代大才子袁枚所作,最早出版於1792年,詳細記錄14世紀至18世紀流行的326種南北菜餚飯點。全書分須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水族無鱗單、雜素菜單、小菜單、點心單、飯粥單、茶酒單共14章。
  • 《隨園食單》背後的三部美食史
    食經史:百代食單問隨園 千年飲食爆發於清代,清代食客折腰於袁枚,那袁枚的食單又收束於何處呢?答案是《隨園食單》。 在幾百年後各色食譜泛濫的時代裡看《隨園食單》,往往會覺得它過於簡單:兩篇「總則」(須知單、戒單)再加十二篇「分則」(海鮮單、特牲單、點心單等),326道菜式的篇幅似乎難以支撐起中國美食大廈。的確,《隨園食單》的偉大只有放在中國食單發展史裡才能洞悉。 傳統儒家思想不允許士人們在物質層面投入太多心力,因此也抑制了飲食專著的創作。
  • 古詩中的菜譜,看看大文豪們怎麼吃
    脆添生菜美,陰益食單涼。藕好吃,其實這個還未長成的嫩藕,更加口感嫩脆,水分飽滿。現在藕帶的做法多是素炒或者涼拌酸辣藕帶,那個時候杜甫就知道趁著陰涼吃藕帶,不得不誇杜甫實在專業!《贈衛八處士》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 吃貨蘇軾的歡愉——人間至味是清歡
    吃貨蘇軾蘇軾,蘇東坡,除了他文學上的造詣,恐怕最讓人熟知的就是他美食家的稱號。放現在,蘇先生是妥妥的一枚吃貨。在吃的成就上,估計他稱第二估計就沒人敢稱第一了。舉世聞名的「東坡肉」就是因他而被世人熟知,在他的詩作中,很多的文章都是寫吃。
  • 美食漫大推薦:國漫美食也精彩,最下飯的動漫推薦
    我們的蘇軾大詩人曾經說過:「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 竹筍燜豬肉」。吃是最重要的,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更是貫徹了這一點,到哪都不忘種菜。廢話不多說下面給大家介紹幾部國漫「吃貨之光」!食神魂是由朱宇辰導演的國產美食動畫,講的是中華食神伊尹因觸犯天條被貶人間,恰巧附體於主角炎小浪體內。主人公在食神的指導下進步,結合了中華傳統美食的下飯番。
  • 到洛陽旅遊,千萬別錯過這些美食街,本地人都喜歡
    「世間萬物,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如果這話穿越時空,讓清代詩人、美食家袁枚聽到,一定會頻頻點頭,深以為然。與吃貨蘇東坡「以食解悶」的豁達不同,袁枚知味、賞味、鑑味,對吃更講究,而且他的目光,不只在飯桌,而是延伸到了市場乃至農田,探究物料、搭配、火候、清洗、時節、器具等。
  • 葉馬上新,德明復工,杭州吃貨們的春天...
    春暖花開的日子裡,我們熱愛的各個餐廳也漸漸恢復堂食了。那天早上我給葉馬的馬老闆打電話,他樂呵呵地說「這個星期就要上新菜」,福緣居的郭老闆可能在買菜,隔了好久才回覆:「這段時間,薺菜、馬蘭頭、香椿、豆瓣兒、步魚、河蚌都上來了!」
  • 食之契約菜譜大全​ 所需食材一覽
    導 讀 食之契約菜譜大全 所需食材一覽,作為一款吃貨手遊,食之契約遊戲中有著許許多多的菜,想要製作出好的菜必須要有食材,今天小編帶來菜譜大全,趕緊來看看吧!
  • 古詩遇上美食,烹飪過程美如畫,第一首就饞哭了!
    中華美食用多少話都誇不完,蒸煮烤炸的精湛技巧,來自山海河川的時令材料,不僅俘獲了凡人心,也俘獲了各位大詩人的胃。不怕吃貨說「真香」,就怕吃貨有文化!當古詩遇上美食,將為我們呈現一場怎樣的盛宴?這首《寒具》就是他的美食詩詞之一,古代寒食節有吃寒具的習俗,此詩描寫了廚娘製作美食寒具的過程。纖纖細手揉面搓條,清油微熱後下面炸至嫩黃,等炸至略深的顏色一圈圈連在一起,看起來就像是美人手臂纏著金飾。在蘇軾筆下,一款宋代的點心躍然紙上。
  • 美食家深入武陵山區編寫3冊菜譜 讓「邊緣川菜」助力鄉村振興
    二毛稱,「邊緣川菜」兼容並蓄,融合了川菜、黔菜、湘菜、鄂菜的味型,承襲了土家族、苗族的韻味,在中華美食圖譜中應該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二毛本名牟真理,與他相熟的人愛叫他「二毛」。他是一位資深美食文化學者,擔任央視《舌尖上的中國》顧問。3年來,他與團隊深入武陵山區10餘個區縣,編寫了《桃花食記》一套3冊菜譜,並創研特色火鋪菜,希望以美食之名提振旅遊消費。
  • 吃貨插畫師:美女筆下的美食插畫,紅燒肉和豆腐應該很好吃吧
    說實話,早在幾年前,那些畫神筆下的漂亮插畫都很難被大家欣賞到,但如今不同了,隨著短視頻的興起,越來越多好的插畫作品被大家稱讚。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一組非常平常的日常插畫美食作品,作品是由一位雙魚座的美女插畫師完成,但她筆下的插畫卻非常有意思,而且給人的感覺感覺就是看著看著就會餓。
  • 食之契約菜譜大全分享_食之契約菜譜攻略匯總
    導 讀 食之契約這款手遊受到不少玩家的喜歡,玩家在遊戲中使用相應的配料可以做成菜哦。九遊小編為大家帶來食之契約菜譜大全,一起來看看吧!
  • 吃貨態度:吃自己愛的美食過自己享受的生活
    我會做的,只有烤魚、烤土豆、烤雞翅、蛋糕卷、小蛋糕……收到《零失敗烤箱菜譜》這本書還是挺開心的,因為我終於可以用我的烤箱去做一些我不曾做過的其他菜品了!畢竟烹飪對我來說,是一個熟練工種,想要做好烤箱美食,多嘗試就可以了。
  • 繼北京烤鴨後,又有8道大廚菜將上海爾食聯網智慧美食平臺
    以前,這是網際網路企業的「專利」,如今海爾食聯網智慧美食平臺,專門給熱衷於美食的人,舉辦了一場開發者大會。12月16日,2021海爾食聯網智慧美食平臺開發者大會在青島開啟。會上,海爾食聯網聯合中國烹飪協會、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新華網溯源中國等多方生態資源方共同成立了海爾食聯網美食生態聯盟,打造大廚、生態、用戶三方共創的美食生態模式,吸引全國大廚進入平臺研髮菜譜。
  • 十部美食紀錄片分享給大家,部分配有菜譜說明
    馬上要到今年最長的假期了,一般長假都是我在家惡補紀錄片和劇集以及電影的最佳時間,因為不喜歡人多的時候出門,應該有很多人跟我一樣選擇宅在家裡,為了愉悅地度過這幾天,我特意整理了一個超長的美食紀錄片推薦清單分享出來。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個十足的吃貨,不僅愛吃,愛研究吃,喜歡下廚,收集跟廚房相關的周邊,並且還愛搜集一切與吃有關的書籍、電影、劇、和紀錄片。
  • 為何《隨園食單》裡說「剝蛤蜊肉,加韭菜炒至佳」?太鮮啦
    難怪《隨園食單》裡說「剝蛤蜊肉,加韭菜炒至佳」;難怪蘇東坡說「莫談國事,且食蛤蜊」;又難怪歐陽修說「其食唯恐後,爭先屢成譁」,為了文蛤好吃,跟人爭吵起來。文蛤之美,我信它真是「天下第一鮮」,是那種自然的、不加裝飾就可以呈現出來的鮮。文蛤之美,莫過於劈。
  • 「我善烹調,畫藝之上」:張大千的「食單書法現象」
    這在張大千美食菜單中,具有國際網紅級的影響:一張是他1971年初夏時節在美國十七裡灣宴請的食單;一張是他1981年在臺北宴請張學良夫婦的菜譜。我想是應當感謝張大千的,他在傳播、弘揚中華美食的同時,也為當代書壇留下了不朽之作。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當代書壇並沒有關注或評判張大千書法食單的藝術成就、筆墨建樹與學術價值。只是當他書寫的食單在拍賣會上屢屢拍出令人震驚的天價時,才聽到驚嘆與稱奇。
  • 美食進階閱讀指南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如果你想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美食文化,食物中的來龍去脈,除了親身嘗試,走遍四方,結識更多的食家,有一條路是怎麼也繞不過去的,那就是多讀書。我依然保持著一個不錯的習慣,那就是買書和讀書,人醜多讀書,總是不會錯的。美食類的書於我是教科書,知識有時源於見識,更多的是源於思考和閱讀,唯有龐大的閱讀之後,所聞所見所吃所感,這些貌似零散的珍珠才能連綴成串,成為信手拈來的身內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