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甘孜州」)建州70周年。甘孜州人民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創造了脫貧攻堅的奇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脫貧攻堅的奮進歷程中,中國進出口銀行四川省分行牢記政策性銀行職責使命,壓實主體責任,始終聚焦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把幫扶資源用在刀刃上,為甘孜州脫貧攻堅助力,取得明顯成效。
發掘紅色資源,培育富民產業
甘孜州不僅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神奇的人文風情,還是一片紅色的熱土,擁有大量革命歷史遺存,紅色資源十分豐富。
2011年8月,由中國進出口銀行發起,與國務院扶貧辦、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合作的「保護紅軍長徵遺址暨推動甘孜旅遊發展工程」(以下簡稱「工程」)正式啟動。工程旨在弘揚長徵精神,保護和開發甘孜州內紅色旅遊資源,帶動全域旅遊,助力群眾脫貧奔康。
中國進出口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在該行倡議下,一批富有社會責任感的知名企業為工程提供了寶貴的資金支持,累計捐款5000餘萬元,用於支持州內7個紅軍長徵重點遺蹟的保護、打造和優化提升。自2011年起,先後新建或改建了甘孜州紅軍長徵紀念館、二郎山川藏公路紀念館(位於瀘定縣)、海螺溝磨西會議舊址、鄉城縣紅六軍團紀念館、甘孜縣朱德總司令和五世格達活佛紀念館、丹巴縣紅五軍團政治部和甲居藏民獨立師師部遺址等一批紅色旅遊項目。這些項目自2011年啟動建設,於2015年陸續建成。紅色旅遊逐漸成為甘孜州旅遊業重要的組成部分,成為能使貧困群眾充分就業增收的富民產業。
傾情定點幫扶,助力決戰決勝
2015年起,中國進出口銀行四川省分行承擔了定點幫扶鄉城縣和對口幫扶槓色村的光榮任務。
鄉城縣位於甘孜州西南邊陲,最低海拔2560米,全縣總人口3萬,其中藏族佔95.4%。由於歷史、地理位置、自然資源等諸多因素制約,縣域經濟發展十分緩慢,屬於深度貧困縣。槓色村位於鄉城縣尼斯鎮南部,距縣城17公裡,平均海拔3680米。全村共17戶農戶,總人口125人,耕地面積333畝,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1戶,貧困發生率高,群眾生活困難。5年來,該行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40餘萬元,派出駐村幹部1名,並常態化開展黨建共建、支教宣講、幫扶結對等工作。
中國進出口銀行四川省分行有關負責人稱,在對口幫扶槓色村過程中,省分行千方百計幫助該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培育「造血」能力,捐資80餘萬元專項資金幫助成立了「高山犛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為村民增收的重要來源。對照「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省分行對住房安全、飲水衛生等民生領域加大幫扶支持力度,向槓色村捐資30餘萬元,用於全村貧困戶危舊住房防水改造和改廁改衛,有效改善了村民住房安全和衛生條件。同時,還積極協調州、縣加強對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實現了通村公路硬化,推動實施了安全用電、光纖網絡接入、人畜分離、小庭院改造等安居工程和改擴建村民活動中心、村衛生室、文化室等惠民工程。
在全方位的幫扶措施下,2017年,槓色村達到了貧困村「一低五有」、貧困戶「一超六有」和「兩不愁、三保障」的脫貧標準,實現了整村脫貧。2019年,槓色村集體經濟收入增長至53550元,戶均收入達到3150元。
進出口銀行四川省分行行長劉宏彥調研該行脫貧攻堅工作。進出口銀行四川分行供圖
聚焦教育短板,增強民生保障
中國進出口銀行四川省分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教育事業是甘孜州發展的一塊短板。為此,省分行將支持鄉城縣教育事業發展作為重點,開展了系列幫扶活動:2014年向鄉城縣尼斯鎮中心小學捐贈20萬元,用於中心小學飲水工程改造;2019年向鄉城縣定波小學捐贈10萬元,解決了學校安全飲水問題;2020年向鄉城縣「關心下一代」基金捐贈10萬元,主要用於困難學生幫扶。同時,向德格縣捐贈50萬元,用於教育設施升級改造......
此外,在「六一」節期間,省分行還在行內開展愛心圖書募集活動,並由團委帶隊前往當地中心小學開展支教活動等,受到了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
教育條件的不斷改善,為甘孜州的「丁真」們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準備了條件。
突出政策引領,注入金融「活水」
在直接幫扶的同時,中國進出口銀行進一步發揮政策性金融職能作用,加大對甘孜州的信貸投放,重點支持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薄弱環節。
2018年末,中國進出口銀行信貸支持的雅(安)康(定)高速正式通車,這也是甘孜州第一次實現高速公路接入。雅康高速既是蘆山「4·20」地震災後重建重點項目,也是促進甘孜州脫貧攻堅的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雅康高速輻射康定縣、瀘定縣等4個貧困區縣,徹底改善了甘孜州地區落後的交通面貌。
據悉,中國進出口銀行四川省分行還重點支持了稻城亞丁景區項目以及國電大渡河、大唐四川等企業在州內的水電開發重點項目等,為甘孜州產業升級發展注入政策性金融「活水」。目前,省分行已向甘孜州累計批貸24.42億元,投放14.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