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仁之亂|鬥了11年,鬥出一個權威崩壞,拉開戰國序幕新篇章

2020-12-22 沐希書閣

01應仁之亂下複雜的時代背景

熟悉日本歷史的小夥伴都知道,在幕府統治時期,將軍是日本的實際統治者,天皇沒有實權。這有點類似於,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感覺。

各個藩國的大名是聽命於將軍的。那個時期的日本,實際是由將軍和藩國共同構成的封建國家。這類似於我國西周時期的周天子分封各個諸侯國的情況,藩國的大名也有效忠於將軍、定期供奉和覲見的義務。

只不過,相對來說,天皇一貫被神話,是全體國民的精神領袖。所以處境會相對好些,不太容易輕易丟掉性命。但,權利爭鬥,卻是一樣慘烈而無情的。應仁之亂,就是一場同樣慘烈,同時卻頗有意義的戰爭。

應仁之亂是什麼?它是標誌著天皇、公家和武家之間,京都和地方之間曾經達成的不可思議的平衡,最終出現破綻的事件。

應仁之亂後,隨之而來的戰國時代,就是摸索重新達成平衡的階段。

社會學家大澤真幸在評價《應仁之亂》這本書時說,「身處大時代的當事者們機關算盡,但與此次事件本身所具有的歷史意義相比,他們的盤算顯得無足輕重。」

02應仁之亂前夕繼承事件背鍋

將軍:「媳婦兒,我們膝下無子,不如就把位置傳給弟弟吧?」

將軍妻子:「不行,我還能生。」

將軍:「那再等等?」

將軍妻子:「再等等。」

將軍:「媳婦,我們現在還是膝下無子,位置傳給弟弟吧?」

將軍妻子:「那先定他吧,我再試試。」

將軍:「媳婦加油。」

將軍妻子:「我生了,是兒子。」

將軍:「…」

咋辦?

還能咋辦,還是換自己兒子來吧!

室町幕府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

大家都認為:

室町幕府8代將軍足利義政因沒有子嗣,所以決定讓其弟弟足利義視為繼承人,但是隨後,他妻子日野富子卻幸運為他生下一男。

而日野富子,偏想要讓自己兒子繼承將軍之位,而恰好那時細川勝元與山名宗全兩雄為爭奪幕府實權介入將軍家內鬥,於是應仁之亂因此爆發了。

如果你也這樣認為,那你就天真了。

任何權利爭鬥或許都有很深的淵源與長期醞釀的土壤,絕不可能都是簡單到一朝一夕突然而至。與其說繼承人問題是應仁之亂的原因,倒不如說它只是一個導火索。

03應仁之亂引爆11年紛繁戰亂

文正元年(1466)年12月26日,山義就率軍上京,在京都北部的千本釋迦堂布陣,而這背後之人恰恰是山名宗全(後來與之內鬥的細川勝元是他養女夫君)。

畠山義就率軍上京

這件事引起將軍足利義政的憤怒,立即支持畠山政長。可是正月初二,將軍卻停止了山政長府邸「御成」,反而與畠山義會面。雖然被西川勝元發現,卻被其妻子洩漏給山名宗全一方。導致他們失去將軍信任,最終山名宗全順利奪取政權。

但不甘心的細川勝元,也在緊鑼密鼓實施反攻。京都內到處都有戰鬥,多處放火,吶喊聲不絕,雙方死傷不計其數,可是勝負卻難以分出。將軍命令細川勝元與山名宗全「暫且休戰,等待指示」。

可這一短期決戰戰略卻迎來破產,雙方繼續私鬥,東軍逐漸獲得幕府軍名分,並決定以足利義視為主帥,但三年前才還俗的足利義視,並沒有固有的權力根基,所以很快被孤立,只得回到自己宅邸。

其後東軍與西軍之間反反覆覆進行了大量大小爭鬥,卻一直難決勝負。在眾徒、國民長達數年的掙扎中,這場戰爭的拉鋸賽逐漸引來厭戰氣氛的蔓延,疫病流行、摸索和談、曖昧的停戰、西幕府的解散等等,一切都在把戰爭推向停息方向。應仁之亂,終於在經歷了11年纏鬥後,永遠地停下了它的腳步。

應仁之亂街道

04應仁之亂拉開戰國逆位大幕

應仁之亂爆發初期戰場還只僅限於京都地區,但隨著戰爭的持續,最後竟波及到地方,導致全國各地都發生了戰鬥。這種情況無疑是民不聊生,百姓怨聲載道。貴族跟僧侶尚能度過難關,可平民卻只能忍受戰亂帶來的無盡痛苦。

大名們(類似於各地藩王)為何而戰原因卻不清晰,這點令人感到非常奇怪。而這場戰爭本身也沒有什麼戲劇性,且不夠華麗,甚至還有點不符合邏輯,所以知名度也不夠高。

但它的歷史意義卻不容忽視正視。

東洋史學者內藤湖南在演講《關於應仁之亂》中這樣說過:「若為了了解今日之日本而研究日本歷史,研究古代歷史,毫無必要,知道應仁之亂以後的歷史就足夠了。」

它的出現才逐漸拉開了戰國時代的序幕,而那些曾經在幕府時期沒有出頭之路的下等人民,也才擁有了能夠逆襲的一些機會。這種「從下而上」克服重重困難,突破階層鴻溝的機會,因這場戰爭而披上五彩斑斕的希望之光。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它的確是具有一定時代先進性的,它的出現對於日本之後在「明應政變後」逐漸削弱封建統治,也有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寫在最後

《應仁之亂》這本書以通俗易懂的內容,跟小說般的筆法,通過縝密細緻的謀篇布局,為我們別開生面地展開了日本歷史上最知名戰亂之一——應仁之亂。

通過這本書,我們不但清晰看到一個動蕩背景下的時代,一段紛擾無奈中的往事,一種獨特共管間的文化,也看到戰爭於權利爭鬥間,為制度打破與再塑反覆演替所帶來的無儘可能。

這場前後持續11年的權利爭鬥,也曾有過短暫的休憩,但大多數時候卻是動蕩不安。應仁之亂讓權威在時代變動中走向式微之路,這種權威崩塌的出現,不但拉開日本戰國時代序幕,更是給平民帶來些許「從下而上」的希望,終結只是時間問題。

—END—

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我是@紅塵陌上兩相如,讀書,寫文,清淨心攜卷,柔軟心待人。歡迎關注,共同學習,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應仁之亂:11年激蕩歲月,室町幕府時代落幕,日本戰國時代的開端
    看過吳座勇一寫的《應仁之亂》,我才注意到了日本戰國時代開始之前還有這樣混亂的十一年。一、應仁之亂始末應仁之亂是指發生於1467年至1477年之間日本室町幕府時期的封建領主間的內亂。和世界歷史一樣,這樣的動亂無非也是為了權力之爭。
  • 作為歷史上最知名的戰亂之一,應仁之亂給日本社會帶來了什麼
    最終,多半以「這場戰亂導致室町幕府走向衰亡,戰國時代開始了」這種固定句式收尾。關心它的人也不多。1994年NHK播放了以應仁之亂為題材的大河劇《花之亂》,結果成了歷代大河劇中收視率最低的一部(不過順便說一句,這一最低紀錄在2012年被《平清盛》打破了)。這部電視劇本身不差,但收視率實在過於悲慘。
  • 拉開戰國時代帷幕的山名家,為何應仁之亂後早早退出"戰場"?
    這兩位幕府的將軍,拉開了戰國時代的帷幕。他們給出的理由是:山名家能夠徵召8萬名武士,細川家則可以徵召到8.5萬名武士。如此多的武士,就已經構成了衝突的最基本理由。而政治上的衝突,家族內部的矛盾,為日後山名家的衰敗留下了伏筆,曾經輝煌一時的山名家,在應仁之亂後,也避免不了走向衰敗的結局。
  • 最沒有存在感的歷史事件,日本戰國村鎮械鬥的開始——應仁之亂
    而這日本的戰國時代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重點,應仁之亂。提起應仁之亂,即便是日本人,大概也就只是知道自從應仁之亂之後,日本便進入戰國時代,幕府對於各地方的控制力徹底喪失,舊秩序被徹底打破。
  • 應仁大亂:絕代智將細川勝元與日本戰國時代的序幕
    三月,朝廷認為「文正」這個年號又是政變又是內戰的,不大吉利,便下旨改元「應仁」,結果僅僅在改元的兩個月後,日本發生了更大的戰亂——被後人稱為日本戰國時代開端的「應仁·文明之亂」。應仁之亂勢力圖應仁之亂早期,山名宗全猝不及防,被東軍打得節節敗退。好在進入八月以後,與細川京兆家對立的大內政弘率軍上洛加入西軍,一舉扭轉了戰局。
  • 「應仁之亂」因何而起?
    作者:洪宇 日本歷史上最大的亂世「戰國時代」是因為一場必然的「意外」所引起的。在歷史上這一事件被稱為「應仁之亂」。 「應仁之亂」在日本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自應仁元年(1467年)爆發,至文明九年(1477年),大亂持續了十一年,戰場從京都波及到全日本各地,最終導致中央政權的衰亡,開啟了日本的戰國時代。這場動亂因為複雜和意圖不清,就連日本人也難以將應仁之亂描述清楚。人們搞不懂為什麼戰亂會爆發,也不知道究竟誰獲得了勝利。
  • 日本古代軍事戰略 應仁之亂
    古河公方足利成氏藉機在文明14年11月27日(1483年1月6日)趁機與以山內上杉氏代表的幕府和解,是為都鄙合體。至此,享德之亂終於結束。文明18年(1486年),因功高震主,道灌被主君上杉定正暗殺。不久,就爆發了所謂「應仁之亂」,應仁之亂的導火索是足利義政自己和他的正室日野富子。
  • 日本古代軍事戰略 應仁之亂
    古河公方足利成氏藉機在文明14年11月27日(1483年1月6日)趁機與以山內上杉氏代表的幕府和解,是為都鄙合體。至此,享德之亂終於結束。文明18年(1486年),因功高震主,道灌被主君上杉定正暗殺。)在京都的上御靈神社交戰(御靈合戰),應仁之亂爆發。
  • 《花之亂》跌落大河劇史上超低谷底,這段歷史日本人都「不待見」
    最終,多半以「這場戰亂導致室町幕府走向衰亡,戰國時代開始了」這種固定句式收尾。也正因如此,似乎真正關心應仁之亂的人也不多。在1994年的時候,NHK曾播放了以應仁之亂為題材的大河劇:《花之亂》,雖然這部電視劇本身的內容和製作並不差,但收視率實在是過於悲慘,成了歷代大河劇中收視率幾乎最低的一部。
  • 《勇者鬥惡龍11》怎麼下載 勇者鬥惡龍11下載地址
    導 讀 日前,SE社正式在日區開放《勇者鬥惡龍11》PS4版的預下載。
  • 彼岸花開(59):應仁之亂,緣起
    內藤湖南是相當看重應仁之亂歷史地位的。形容應仁時代是同整個日本有著種種重大關係的時代,尤其是對平民力量興起最為重要的時代,所以也是平民最值得謳歌的時代。源平以後,成為守護、地頭的許多人家大抵皆因應仁之亂的長期爭亂而破落。應仁以後的一百年間是整個日本財富轉換的時期。在其之前的很多家族幾乎都衰落凋零,而延續至今的都是後來興起的家族。從這一點上來說,應仁之亂使日本完全改天換地了。
  • 日本戰國大名的主要來源之一的「守護代」究竟是什麼東西?
    戰國大名是日本戰國時代歷史舞臺的主角,而戰國大名的主要來源基本分為四種:一是守護、二是守護代、三是國人豪族、四是下層武士。那麼日本戰國大名的主要來源之一的「守護代」究竟是什麼東西呢?為了防止家族內鬥和分裂,「三管四職」往往由一門總領(族長)一個人兼任幕府中央官職和地方守護。但這就造成一門總領分身乏術,只能長時間待在更重要的幕府中央任職,而無法行使地方守護的權力。
  • 《勇者鬥惡龍11》即將上架STEAM的今天,回看DQ30年!
    早上起來突然看到新聞《勇者鬥惡龍11》(以下簡稱DQ11)的新聞:SE於正式宣布了《DQ11》將在今年登陸Steam平臺,不過可惜的是只在北美和歐洲市場登陸。咦,原來《DQ》都已經出到了11代了。再仔細想一下,原來《DQ》系列已經經過了30年了。已經基本上佔據了80後玩家3/2以上的人生時間!1986年5月27日初代《DRAGON QUEST》(簡稱DQ即勇者鬥惡龍)在著名的家用遊戲機平臺FC上正式發售了,也同時拉開了《DQ》系列傳奇的序幕!
  • 209 應仁之亂,毫無結果和意義的戰亂
    東亞歷史第209篇:日本的戰國及江戶時代。 紛亂的日本南北朝對峙情況,在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時終於畫下休止符。足利義滿統一日本,又推動了極具禪宗色彩的「北山文化」,文史、建築、雕刻、繪畫、戲劇、茶道、庭院藝術都蓬勃發展,達到一個巔峰。然而,自此以後室町幕府就漸漸走下坡路了。
  • 《勇者鬥惡龍11》曝PS4容量30.178G 大小很可觀!_遊俠網 Ali213.net
    索尼互動娛樂和Square Enix剛剛開放了《勇者鬥惡龍11》的日區預載。  《勇者鬥惡龍11》劇情如下:傳說的《勇者》轉世!身為主人公的你要探尋真相!原本在《石之村》安靜生活的主人公在期待已久的成人儀式即將舉行之時竟然得知自己就是那傳說的《勇者》轉世!
  • 日本戰國寄親寄子制:與分封制神似卻少有叛亂,它強在何處?
    引言戰國時期是一個大名紛起,風雲變幻的時代,經過了幾個幕府的統治,山河換了一代又一代主人。想要揭開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將目光投射到比戰國時期更早的時代——鎌倉幕府時期。通過查詢史料可知,鎌倉幕府第一代領導人為源賴朝,他在1180年,也就是治承4年,於鎌倉大倉鄉設置大倉御所作為居所,而歷史上,鎌倉武家政權也是從這時候開始。他在這個居所設置的「侍所」,也成了此後其他幕府的原型。
  • 「日本戰國時代」與「中國三國時期」相差千年,為何總被拿來比較
    中國的三國時期,廣義上講是從190年董卓進京,至280年西晉滅吳、統一全國結束; 日本的戰國時期,廣義上是指從1467年應仁之亂爆發開始,到1615年德川家康徹底消滅豐臣氏結束。 那麼,年代相差千年、發生地點完全不同的兩個歷史時期為何會被放在一塊做比較呢?
  • 勇者鬥惡龍
    日本國民RPG《勇者鬥惡龍》生日到來!生父堀井雄二發表感言 5月27日今天是日本國民RPG系列《勇者鬥惡龍》1代的發售日,1986年的今天,《勇者鬥惡龍》正式發售,開創了那個遊戲畫面極其樸素時代的新篇章,奠定了日本國民RPG的不二地位。 ·勇者鬥惡龍系列是由日本艾尼克斯研發的電子角色扮演遊戲系列,其作為遊戲史上最暢銷的長壽遊戲系列之一,在日本具有「國民RPG」之稱。
  • 日本戰國「一向一揆」主要為一向宗,那什麼是在「一向宗」呢?
    在正統日本戰國史上,將「應仁之亂」之後到豐臣秀吉成為「太閤」統一日本或者德川家康消滅豐臣家的「大阪之陣」,這段歷史,稱之為「日本戰國時期」。並且它和其他許多國家古代戰國史一樣,繽紛亂彩,五洲棄世。首先我們要知道一向宗崛起的背景。
  • 日本也有個戰國時代,都是誰跟誰打?相當於我國什麼朝代?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也是一個百家爭鳴、人才輩出、學術風氣活躍的時代。在與我們一水之隔的日本,也曾經歷過一段特殊的「戰國時代」,它的起止時間一般被認為是1467年至1615年,距今只有短短的400餘年。1467年,是我國明朝的明憲宗朱見深成化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