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息即是在主觀意識為主導下的呼吸鍛鍊,是氣功「三調」的重要內容之一。
氣功鍛鍊既要重視呼吸的調整,又不可過於執著,根據功法要求,有意無意地求得平穩、順暢、細勻的呼吸,自然可以逐漸達到「綿綿若存」的調息狀態。
初習氣功者,往往由於不能掌握調息要領,盲目地追求深、勻、細、長的呼吸境界,以致出現種種心悸氣急、胸悶憋氣等不適反應,即是所謂的調息偏差。現據筆者體會,將調息偏差的原因及處理方式簡述如下。
調息時意念過重,片面追求深長呼吸,導致延髓呼吸中樞功能的紊亂,是練功出現調息偏差的最常見原因。此類練功者只要放鬆調息意識,吸氣時不過分用力,呼氣時平穩緩慢,胸腹起伏幅度適中,以自然的呼吸,「吐惟細細,納惟綿綿」,可望得以解除。
初練吐納導引者,不可一開始就過分注重動作與呼吸的配合,經過鍛鍊,逐漸熟練動作,自然動作與呼吸得以協調,而不致出現胸悶憋氣的現象。
有因衣帶緊束,影響呼吸時胸腹腔的運動,也會導致氣滯於胸脅而感到呼吸不順。練功者應放鬆衣帶,並通過適當的按摩疏導(具體方法是雙腳站立,兩手重複,左手在內,貼在胸部羶中穴處,行上下按摩,上至天突,下至關元,共81次;又以臍為心,順時針作圓圈形按摩,也81次,再換右手在內,逆時針作圓圈形按摩81次),以放鬆胸腹肌,可避免胸悶、呼吸不暢。
也有某些因生理性因素引起練功胸悶憋氣,如生理性胸腔狹緊者,呼吸時胸腔收縮擴張困難,呼吸短淺,練功時著意於呼吸,更覺呼吸憋悶。這類練功者只要經過一定時間的練功鍛鍊,肺功能增強,呼吸憋悶自然可以解除。
人體形氣合一,形正則氣順,練功身形不端,氣血運行不暢,也是造成調息偏差的原因之一。靜功調身一般都要求「含胸拔背」,胸部微微內收,背部自然微拱,使胸腹肌舒松,可不致肌肉緊繃,迫氣上逆;但含胸太過,又可導致氣滯於胸,而呼吸不利,練功中身形姿勢端直自然,以舒適為度,方能形正氣順,不致呼吸鍛鍊時產生不適。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