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的夏普山到底怎麼形成的?NASA的「好奇號」探測器有望給出答案

2020-12-15 中國科學技術館

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的火星探測器「好奇號」(Curiosity)展示了一些新的科學力量,並解開了火星這顆紅色星球上的一個謎題。

一項最新研究報告稱,任務小組成員重新設計了探測器的導航裝置以測量引力場中的微小變化。這一新穎設計使研究人員能夠弄清楚「好奇號」正在探索的巨大火星山是如何形成的。換句話說,它可能是由風吹的沙子和沉積物沉積而成的獨立土丘。

「往前看,我覺得這項研究展示了在其他行星表面進行重力測量的前景。」該研究的主要作者、馬裡蘭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系助理教授凱文·路易斯(Kevin Lewis)說道。

路易斯說道:「它真的能提供關於地表下巖石的數據,該數據是其他任何儀器都難以獲得的。」

2012年8月,汽車大小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降落在96英裡(154公裡)寬的蓋爾環形山(Gale Crater)底面,任務是調查該區域過去是否可能存在生命。這項工作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成果:據「好奇號」的觀測顯示,在遠古時期,蓋爾環形山可能在長達數億年裡擁有一個湖泊和溪流系統。

蓋爾環形山之所以吸引人,還有其他原因。例如,其中心還有一座山高3.4英裡(5.5公裡)的山——這種戲劇性的地質奇觀在地球上聞所未聞。

科學家們長久以來一直在爭論這個名為夏普山(Mount Sharp)的奇怪山體是如何形成的。它是曾經填滿蓋爾隕坑但被侵蝕殆盡的沉積結構的殘餘物嗎?還是夏普山開始就是這種形式,隨著火星上的風把塵土和沙子吹進蓋爾環形山而日漸變大?

這就是這篇研究的意義所在。路易斯和他的同事在「好奇號」穿越過的路線上超過700個點區繪製了引力場強度圖,「好奇號」已經從蓋爾環形山底部慢慢升到了夏普山的丘陵地帶。(引力場會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減弱,因此離行星中心的距離也會增加。)

利用這些「重量測量法」,研究人員計算出了「好奇號」輪子下巖石的密度大約為168立方米/千克。密度很低,意味著這些巖石上有很多孔。

使用「好奇號」火星漫探測器工程加速度計(灰色)進行的測量顯示,當探測器攀登夏普山時,重力強度有所下降。模擬的重力信號(黑色)衰減的速度使得研究人員能夠測量構成夏普山的巖石密度。圖源:Kevin Lewis

路易斯說:「這些巖石可能更像是一種壓實的土壤,而不是你想像的那種粘合得很好的精密巖石。」

他補充說,如果這些沉積物曾經被埋在3英裡(5公裡)深處,上面還有其他沉澱物,那麼它們密度肯定會(比現在)大得多。因此,新的研究結果認為,夏普山主要是由風吹積的沉積物形成的,而不是隕石坑裡堆滿沉積物後遭腐蝕留下的殘餘物。

路易斯強調,這並不是說蓋爾隕石坑過去不曾有過一個可能適合居住的湖泊。「好奇號」對湖床沉積物的觀察有很大把握證實水體的存在。但顯然這些沉澱物顯然沒有到達環形山邊緣,但目前還不清楚它們到達的具體高度——位於夏普山的斜坡上的湖沉積物和被風吹積的沉積物之間的過渡。

劉易斯透露,軌道觀測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不一致」現象——之前連續沉積巖石記錄的中斷。中斷地點位於「好奇號」目前所在位置上方2600英尺(800米)處。這個地方可能就是沉積物到達的高度,可以把它列為候選位置。

劉易斯說:「我們拭目以待,看看「好奇號」是否能到達那裡,是否能找到從山上滾下來的碎片。但我們可能需要做更多探索才能找到這個過渡。」

讓我們回過頭來繼續看引力數據。「好奇號」沒有攜帶任何專門的引力測量儀器,那麼路易斯和他的團隊是如何進行測量的呢?

跳出思維定勢想想看。「好奇號」有兩個「探測器慣性測量單元」(RIMUs),一個主單元和一個備用單元。兩個單元都由三個加速度計和三個陀螺儀組成,由「好奇號」的操控者用來給「好奇號」導航並確定其方位。但路易斯想知道,這些工程數據是否可以重新校準用來獲得有關引力場的信息。

「這件事我想了很久,」他說,「我沒有期望有足夠高的用作科學目的精確度,但我開始研究數據並校正溫度和其他變量等複雜的因素。隨後,你瞧,精確度達到了一個實際上具有科學意義的點。」

因此,研究小組能夠在另一顆行星的表面進行有史以來第一次的「重力路線」。路易斯說,唯一在地球以外完成的此類工作是1972年阿波羅17號太空人在月球上完成的。

路易斯說,未來的火星和其他行星探測器任務也可以進行類似的測量。但他的團隊使用的策略並非普遍適用。例如,研究人員可能無法用NASA的「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探測器多年來收集的工程數據進行重力測量。路易斯說,這兩個高爾夫球車大小的機器人收集工程數據的方式略有不同。

相關焦點

  • NASA「好奇號」探測器發現並開始觀察一塊有光澤的神秘火星巨石
    據外媒報導,NASA的「好奇號」漫遊者是一個帶輪子的科學實驗室,但它在地球上的團隊卻是需要依靠它的「眼睛」來指出火星上令人感興趣的不尋常東西。近日,這輛火星車剛剛在遠處發現了一塊值得近距離觀察的大石頭。
  • 火星探測器「好奇號」的十大精彩瞬間
    它是美國第七個火星著陸探測器、第四臺火星車,也是世界上第一輛採用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其使命是探尋火星上的生命元素)通過一臺天空起重機著陸在火星上的蓋爾隕坑(Gale Crater)內,該隕坑直徑154公裡。 接下來的幾周內,「好奇號」探測器發現了一個古老河床的痕跡,進一步證明在遠古火星可能存在微生物。
  • 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拍攝了迄今為止解析度最高的全景圖
    我們真的要移民火星嗎?火星到底是什麼樣的?讓好奇號帶我們看看全景圖吧。除了不帶流動站的近18億像素全景外,NASA的好奇號還拍攝了含漫遊者本身的6.5億像素的全景圖。圖片來源 | NASA / JPL-Caltech / MSSS兩幅全景圖都展示了「格倫·託裡登」Glen Torridon,這是一個位於夏普山一側的地區,好奇號正在探索。
  • 好奇號著陸7年後的新發現
    「好奇號」的任務還遠未完成,它剛剛從火星表面鑽出了第22個樣本。再過幾年,它的核動力系統就會退化到嚴重限制其運行。在那之後,通過對其能量進行仔細預算將允許探測器繼續研究這顆紅色星球。2019年6月18日,「好奇號」拍攝到了火星上一個被稱為「蒂爾山脊」(Teal Ridge)的地方的360度全景圖像。這個地方是火星探測器一直在探索的一個更大區域中的一部分,該區域被稱為「粘土承載單元」,位於蓋爾隕石坑內的夏普山一側。
  • NASA「好奇號」探測器發現了有趣的火星有機物
    站長之家(ChinaZ.com) 3月12日 消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好奇號」(Curiosity)探測器在火星著陸後,其主要任務是評估火星的可居住性。
  • 火星上的「好奇號」現在在幹嘛?
    好奇號火星車於2011年11月發射,2012年8月抵達火星展開探測,首要的目標是在火星的蓋爾撞擊坑展開探測。從圖片中看,好奇號火星車就像是一個「小傢伙」,其實好奇號火星車高度2.1米,寬度2.8米,長度3米,車輪的直徑就有半米,機械臂長達2.1米,整個車身在地球上重0.9噸,看吧,這可不是一個小傢伙。
  • 探秘火星七年後,請看「好奇號」分享火星七大奧妙
    「好奇號」漫遊火星七周年,關於火星你一定沒它知道得多!請看「好奇號」揭曉火星七大秘密經歷了六個月史詩般的宇宙旅行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探測器「好奇號」於2012年8月6日終於抵達了它在火星上的新家。在慶祝「好奇號」著陸日的同時,我們同樣欣喜於它所為我們揭開的火星奧妙。圖源:NASA對於這個小小的探測器而言,它獨自在蓋爾環形山中度過無數個漫漫長夜。事實上,它是整個星球上唯一一個活躍的探測器。它的前輩是曾經在火星上持續工作了15年的「機遇號」。
  • 美國好奇號在火星發現非同尋常的神秘巨石
    2012年8月登陸後,好奇號(Curiosity)已經在火星表面逗留8年,且至今還服役正常,時不時傳回科學資料。據外媒報導,12月6日,NASA披露了好奇號的一項新發現,一顆奇異的、位於火星表面的巨石。 好奇號研究小組形容這塊石頭是巨大、光亮。
  • 美國好奇號在火星發現神秘巨石:非同尋常
    2012年8月登陸後,好奇號(Curiosity)已經在火星表面逗留8年,且至今還服役正常,時不時傳回科學資料。據外媒報導,12月6日,NASA披露了好奇號的一項新發現,一顆奇異的、位於火星表面的巨石。好奇號研究小組形容這塊石頭是巨大、光亮。
  • 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是如何工作的?天文學家為您解惑
    你的探測器將比其他的著陸更精確,所覆蓋的地面更崎嶇,它將有迄今為止最好的機會來發現火星上的水流歷史和古代宜居環境的可能性。沒錯,如果《汽車趨勢》(Motor Trend)雜誌有太空車分類的話,「好奇」號無疑會獲得「年度漫遊車」。 現在,為什麼不拿上鑰匙去試駕呢?
  • 行駛了23公裡,鑽了26個孔:好奇號火星車8歲了!
    【ALENG 自媒體】8月5日晚間自媒體專稿,正當來自中國、美國和阿聯的三個探測器風塵僕僕趕往火星的時候,人類在火星上的一個探測器剛剛迎來了8周歲生日,這個探測器就是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車,北京時間8月5日,是好奇號火星車登陸火星8周年紀念,美國宇航局也通過其官方網站發布了8張由好奇號拍攝的標誌性照片
  • 「好奇號」全新火星馬賽克圖像帶來小型望遠鏡觀測視角
    據外媒報導,很顯然我們大部分都不可能親自前往火星,但NASA可以讓你感覺身臨其境。「好奇號」探測器拍攝了一幅突顯火星沙質和巖石景觀的史詩巨幅照片。好奇號團隊於2020年早些時候在蓋爾環形山的Mary Anning鑽探點長期停留期間收集了這幅巨大馬賽克的圖像。
  • 好奇號:火星上發現有機物
    在長達20個月的火星探測期間,科學家利用好奇號上的火星樣本分析儀(SAM),對火星大氣中的甲烷進行了十幾次探測。其中有兩個月,也就是2013年底和2014年初,4次測量的平均值為7 ppb(1 ppb為十億分之一),而在此前及此後,測量平均值只有這一數據的1/10。
  • 「好奇號」在火星蓋爾隕石坑發現古代大洪水痕跡
    來源:新浪科技幾十億年前,火星上的蓋爾隕石坑曾經有一個湖泊或一系列湖泊,有溪流注入。現在,來自「好奇號」火星車的新證據表明,大洪水也曾經衝刷過這個地區。這一發現有些令人驚喜的成分,因為是「好奇號」首先發現了相關的地質結構,而軌道探測器此前並未識別出這些結構。正如作者之一的阿爾貝託(Alberto G。 Fairén)所說:「我們首次利用好奇號探測器觀測到的詳細沉積學數據確定了大型洪水。在以前的軌道飛行器數據中,並沒有識別出這些洪水留下的沉積物。」
  • 為什麼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不像NASA好奇號那樣採用核電池?
    2020年7月23日,中國第二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如果一切正常,預計於2021年2月份抵達火星。美國幾十年前就開始探測火星了,2012年8月,NASA的好奇號火星車成功登陸火星,這雖然是美國的第4臺火星車,但它卻是世界上第1輛採用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
  • 好奇號最新自拍照
    這張自拍是幾張照片合成的,而這些照片是由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的火星手持透鏡成像儀(MAHLI)在今年八月五日,也是好奇號去到火星工作的第1065天拍攝的。從規模上說,探測器的車輪直徑為20英寸(50釐米),寬度大約為16英寸(40釐米)。這張圖片只是一幅更大的全景圖中的一部分,全景圖可從如下網頁瀏覽http://photojournal.jpl.nasa.gov/catalog/PIA19807。
  • 「好奇號」在火星表面發現一個神秘巨石
    據外國媒體報導,12月6日,NASA透露了一項好奇號的新發現,位於火星表面上的一塊奇怪的巨石。「好奇號」在火星表面發現一個神秘巨石好奇號研究小組將這塊石頭描述成巨大而外表光亮的石頭,梅麗莎·賴斯是西華盛頓大學的行星地質學家,他在周一更新月球車任務時指出,這顆巨石與周圍環境中的任何巖石都不一樣。
  • NASA堅毅號啟程奔赴火星,本屆火星賽季圓滿落幕
    但它需要驗證在一顆遙遠星球上保溫、充電、自主飛行、拍照等諸多技術,如果測試順利的話,甚至能為堅毅號偵查地形和規劃路線。靈巧號計劃飛行1-4次。 如果靈巧號能成功完成測試,這將意味著人類探索其他星球的方式再次得到了拓展:探測器們將不僅能在固態星球上巡視馳騁,還將能在火星這樣的有大氣的星球上御風而行,用無人機開拓我們的探測視野。
  • NASA火星探測器「好奇號」,在這8年時間裡,到底都經歷了什麼?
    有著可以探尋火星表面礦物成分的一系列光譜儀,包括阿爾法粒子X射線光譜儀(APXS)、化學與照相機(ChemCam)、化學與礦物學X射線衍射/X射線螢光儀(CheMin)和火星樣品分析(SAM)儀器套件。還有可以探索火星輻射量的輻射評估探測器(RAD)和中子動態反照率(DAN)。
  • NASA好奇號火星車的夏季公路旅行已經開始
    夏普山位於蓋爾火山口的地板上,由沉積層組成,這些沉積層會隨著時間而形成。每一層都有助於講述火星如何從更像地球——湖泊、溪流和更厚的大氣層——變成今天幾乎無氣、結冰的沙漠的故事。火星車的下一站是被稱為"硫酸鹽軸承單元"的山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