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測器「好奇號」的十大精彩瞬間

2021-01-14 漫步宇宙

2012年8月5日晚,NASA迄今為止最雄心勃勃的一顆火星探測器——「好奇號」探測器(美國國家宇航局研製的一臺探測火星任務的火星車,於2011年11月發射,2012年8月成功登陸火星表面。它是美國第七個火星著陸探測器、第四臺火星車,也是世界上第一輛採用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其使命是探尋火星上的生命元素)通過一臺天空起重機著陸在火星上的蓋爾隕坑(Gale Crater)內,該隕坑直徑154公裡。

 

接下來的幾周內,「好奇號」探測器發現了一個古老河床的痕跡,進一步證明在遠古火星可能存在微生物。幾個月下來,「好奇號」的評估顯示,火星上的輻射不會影響載人任務探測這顆紅色行星。

 

此後,「好奇號」就一直前進著。它穿過蓋爾隕坑的平原,來到5.5千米高的夏普山(Mount Sharp)下。截止今日,它已經行駛了超過17公裡。「好奇號」不斷收集的數據將幫助科學家們進一步了解遠古火星及其是否支持生命存在,以下,是「好奇號」這五年來的十大精彩瞬間。


發射

圖自: collectSPACE/Robert Z.Pearlman

 

「好奇號」原定於2009年升空,但最終延期了兩年。2011年11月26日,這臺探測器終於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搭乘聯合發射聯盟的Atlas V火箭完美升空。大約有13500人在附近的NASA甘迺迪航天中心觀看了這次升空,還有更多觀眾在周邊地區觀看,就連NASA的官員們也參加了這場盛會。


 

「這絕對是一場工程奇蹟,將把科學帶往人們從未想像過的方向,」當時的NASA火星探測計劃負責人道格·麥克奎斯遜(Doug McCuistion)在「好奇號」升空不久後說道,「我甚至不敢想像我們將獲得怎樣的發現。」

 

著陸

圖自:NASA/JPL-Caltech


2012年8月5日,在太空中跨越了5.66億公裡後,「好奇號」安全著落在蓋爾隕坑內。其最終目的地——夏普山(正式名稱為伊奧利亞山)就在其行駛範圍內。這次的著陸並非輕而易舉,「好奇號」是第一臺通過裝有火箭發動機的天空起重機降落火星表面的探測器,這臺起重機自行切斷了和探測器的連接,故意墜毀在安全距離以外,以保護探測器。

 

當「好奇號」傳回已經度過「恐怖七分鐘」平安抵達火星的消息時,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市的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指揮中心爆發了熱烈歡呼。與此同時,全世界數百萬正在網上觀看著陸直播的人們也因此雀躍。「我們重返火星了,」時任NASA局長查理·博爾德(Charlie Bolde)在「好奇號」抵達幾分鐘後說道,「事情再好不過了。」


一張火星全景圖

圖自:NASA/JPL-Caltech/MSSS


著陸幾天後,「好奇號」就傳回了第一張火星表面全景圖。這張360度的照片是由該探測器的桅杆相機(Mast Camera)拍攝的多張指甲蓋大小的照片拼接而成的。這只是「好奇號」在接下來幾年中裡將要拍攝到的驚豔照片的序曲,每隔一段時間,「好奇號」團隊便會指示該探測器通過火星手持透鏡成像儀(MAHLI)自拍。這些照片不僅顯示了探測器周邊的壯觀遠景,還能幫助團隊成員監控探測器的工作狀態。


這些年來,車輪的磨損頗為擾人。火星的粗糙地形對車輪的磨損速度比控制中心的科學家們預料的要快,所以,負責人們指揮探測器儘可能地選擇更柔軟、更好走的地段。

 

第一次發射雷射

圖自:NASA/JPL-Caltech/LANL/CNES/IRAP


2012年8月,「好奇號」著名的雷射設備——化學與攝像機儀器(ChemCam)在其著落幾周後便進行了第一次測試。10秒內,ChemCam對一顆名為「加冕禮」(Coronation)的石頭髮射了30束雷射脈衝。這次的雷射發射只是試驗,但之後的發射任務讓「好奇號」了解到了這塊石頭的成分。

 

「我們獲得了『加冕禮』的光譜,裡面蘊藏了許多信息,」ChemCam首席科學家,來自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羅傑·威恩斯(Roger Wiens)當時在一項聲明裡說道,「我們的團隊很激動,也在很努力地研究這一結果。我們耗費了八年時間建造該儀器,現在終於有所收穫了!」


發現宜居環境

圖自:NASA/JPL-Caltech/MSSS


「好奇號」著陸幾周後就獲得重大發現——火星上的一處古老河床可能曾存在及臀深的水。探測器拍攝的照片顯示,該處存在又大又圓的石頭,這意味著可能是水將它們從遙遠的地方搬運而來。

 

「有許多論文都是關於火星河道的,對是否曾經存在過水提出了許多假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好奇號」合作研究者威廉·迪特裡希(William Dietrich)在當時的一份聲明中說道,「這是我們第一次真正見到火星上被水搬運過的石頭,我們終於從預測河床物質大小的階段前進階到了直接觀察的階段。」


鑽探的第一顆石頭

圖自:NASA/JPL-Caltech/MSSS

 

2013年2月,「好奇號」通過了第一項重大鑽探測試,它在一塊名為「約翰·克萊恩」(John Klein)的火星巖石上鑿出了一個2釐米深的小洞。照片顯示,鑽探器鑿出了一個正圓的小孔,周圍散落著穿鑿的碎屑。雖然這只是一項測試,但NASA所選的石頭還是含有遠古溼潤環境存在過的證據。

 

「鑽探前對這塊石頭的觀察顯示,在一段或幾段時期內,火星可能存在過溼潤的環境,」任務負責人在當時的一份聲明中說道,「我們的團隊計劃通過『好奇號』的實驗設備分析該石頭內部的粉末樣本,進一步研究該地區的環境歷史。」

 

然而,2016年12月,「好奇號」的鑽頭進給機構發生故障,鑽探工作也就此暫停。如今七個多月過去了,NASA仍在研究解決方法。

 

第一次使用火星樣本分析儀(SAM)和化學與礦物學分析儀(CheMin)

圖自:NASA/JPL-Caltech/MSSS

 

在「好奇號」分析了一顆火星巖石的內部樣本後,科學家們得出結論:遠古火星可能存在微生物。通過來自「約翰·克萊恩」的另一份樣本,該探測器的CheMin以及SAM設備發現,粉末中存在許多生命元素:氮、氧、氫、硫、磷和碳。

 

「蓋爾隕坑的石頭中隱藏著火星的自傳,我們的解讀才剛剛開始,」NASA火星探測項目首席科學家麥可·梅爾(Michael Meyer)當時在位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NASA總部說道。後來的鑽探樣本分析顯示,在遠古時期的數百萬年裡,蓋爾隕坑可能存在一個宜居的湖溪系統。

 

為載人任務評估輻射

圖自:NASA/JPL/MSSS/Marco Di Lorenzo/Ken Kremer

 

「好奇號」也在幫助NASA將太空人送往火星。該探測器的輻射評估探測器(RAD)於2013年傳回評估結果,顯示人類在為期860天的火星探測任務中(其中去程180天,在火星表面執行任務500天,回程180天)將受到1.01西弗的輻射,而歐洲太空總署規定的太空人一生接受的輻射上限為1西弗,該劑量會導致太空人罹患致命癌症的機率上升5%。


目前,NASA設定的上升機率上限為3%,但也可以進行調整以適應近地軌道外的任務。「輻射量是可以控制的,」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來自科羅拉多州波爾得西南研究院的RAD資深研究員唐·哈斯勒(Don Hassler)說道。

 

發現第一塊隕石

圖自:NASA/JPL-Caltech/LANL/CNES/IRAP/LPGNantes/CNRS/IAS/MSSS

 

「好奇號」遇到的石頭裡,並不是每一塊都來自火星。2014年7月,NASA宣布該探測器發現了一塊2米寬的石頭,科學家們將其命名為「黎巴嫩」(Lebanon)。它的附近還有兩個較小的夥伴。「好奇號」通過ChemCam和遠程顯微成像相機(Remote Micro-Imager)拍攝了這塊巨石的詳細照片,發現其表面存在奇怪的孔洞。


「重金屬!我們在火星發現了隕鐵,」「好奇號」的負責人們當時在官方推特(@MarsCuriosity)上這樣寫道。


抵達夏普山

圖自:NASA/JPL-Caltech/MSSS


來源:https://www.space.com/

譯者:劉玥

責編:鍾狼將 陳田

美國「好奇號」拍攝到火星真實環境

相關焦點

  • 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拍攝了迄今為止解析度最高的全景圖
    來源 | NASA譯 | 金小麥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探測器拍攝到了迄今為止火星表面最高解析度的全景圖。該合成圖由2019年感恩節期間拍攝的1000多張圖片組成,在隨後的幾個月裡進行了精心組合成了包含18億像素的火星景觀。
  • 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是如何工作的?天文學家為您解惑
    圖解 :這就是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局(NASA)最新的無所畏懼的火星探測器。「好奇號」的大小和一輛小型越野車差不多,裝備齊全,可以遊覽火星上的蓋爾環形山。參見火星登陸的圖片。 火星科學實驗室,又名「好奇號」,佔據了火星探測器陳列室的主要位置,它打破了美國宇航局的「勇氣號」和「機遇號」在2003年創下的記錄,長度是它們的兩倍(約10英尺或3米),重量是它們5倍(1982磅或899公斤)。它是越野的,沒有輪轂來鎖定(也沒有人來鎖定他們)。
  • NASA「好奇號」探測器發現了有趣的火星有機物
    站長之家(ChinaZ.com) 3月12日 消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好奇號」(Curiosity)探測器在火星著陸後,其主要任務是評估火星的可居住性。
  • 為什麼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不像NASA好奇號那樣採用核電池?
    2020年7月23日,中國第二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如果一切正常,預計於2021年2月份抵達火星。美國幾十年前就開始探測火星了,2012年8月,NASA的好奇號火星車成功登陸火星,這雖然是美國的第4臺火星車,但它卻是世界上第1輛採用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
  • 火星上的夏普山到底怎麼形成的?NASA的「好奇號」探測器有望給出答案
    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的火星探測器「好奇號」(Curiosity)展示了一些新的科學力量,並解開了火星這顆紅色星球上的一個謎題。一項最新研究報告稱,任務小組成員重新設計了探測器的導航裝置以測量引力場中的微小變化。這一新穎設計使研究人員能夠弄清楚「好奇號」正在探索的巨大火星山是如何形成的。換句話說,它可能是由風吹的沙子和沉積物沉積而成的獨立土丘。
  • 天問一號帶著任務飛向火星,同為探測器,和美國好奇號有何區別?
    同樣都是火星探測器,日行30萬裡的天問一號和好奇號有區別嗎?7月23號正式發射天問一號,天問一號作為火星探測器,開啟了探究宇宙之旅,帶著艱巨的任務飛向了火星,關於它名字的來源極為深奧,它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常年堅持毅力的信心,同時代表了我國的進步,天問一號要經過200多天才正式到達火星,它成功發射之後,大家比較好奇天問一號和美國的好奇號兩者有何差別?
  • 火星上的「好奇號」現在在幹嘛?
    好奇號火星車於2011年11月發射,2012年8月抵達火星展開探測,首要的目標是在火星的蓋爾撞擊坑展開探測。從圖片中看,好奇號火星車就像是一個「小傢伙」,其實好奇號火星車高度2.1米,寬度2.8米,長度3米,車輪的直徑就有半米,機械臂長達2.1米,整個車身在地球上重0.9噸,看吧,這可不是一個小傢伙。
  • 紫陌夜深槐露滴,碧空雲盡火星流:「好奇號」的火星好奇之旅
    3、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人類對火星的探索過程迄今為止,人類一共向火星發射了40餘顆探測器,其中只有大約40順利到達火星表面。1962年11月,蘇聯向火星發射了「火星1號」探測器,成為人類向火星探索的開端。但很可惜,「火星1號」最終失聯了。
  • NASA「好奇號」探測器發現並開始觀察一塊有光澤的神秘火星巨石
    據外媒報導,NASA的「好奇號」漫遊者是一個帶輪子的科學實驗室,但它在地球上的團隊卻是需要依靠它的「眼睛」來指出火星上令人感興趣的不尋常東西。近日,這輛火星車剛剛在遠處發現了一塊值得近距離觀察的大石頭。
  • 探秘火星七年後,請看「好奇號」分享火星七大奧妙
    「好奇號」漫遊火星七周年,關於火星你一定沒它知道得多!請看「好奇號」揭曉火星七大秘密經歷了六個月史詩般的宇宙旅行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探測器「好奇號」於2012年8月6日終於抵達了它在火星上的新家。在慶祝「好奇號」著陸日的同時,我們同樣欣喜於它所為我們揭開的火星奧妙。圖源:NASA對於這個小小的探測器而言,它獨自在蓋爾環形山中度過無數個漫漫長夜。事實上,它是整個星球上唯一一個活躍的探測器。它的前輩是曾經在火星上持續工作了15年的「機遇號」。
  • 火星居民「好奇號」傳回畫面:它在火星上看到了家鄉地球!
    好奇號是美國宇航局NASA派遣的第七個火星著陸探測器,於2012年8月成功登陸火星,開始了漫長的火星探索之旅,至今仍在工作。8年的火星滯留時間也讓這位孤獨的探索者成為了火星居民的一分子。近日,這位「火星居民」傳回了在火星的夜空中看到了地球和金星的景象,讓人感慨不已!
  • 好奇號帶我們了解火星
    好奇號火星探測車火星作為人類星際殖民第一站,以探測達四十多次,其中水手號峽谷為我們揭開了火星的獨特歷史觀測數據顯示那裡有著明顯的洪水侵蝕痕跡而這些痕跡似乎也為我們揭開了遠古的火星之謎。為了更加了解火星,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人類派出了有史以來最強的一輛火星探測器,好奇號。並於二零一二年八月成功登陸火星。並且給人類傳回了一張對人類影響深遠的照片。好奇號為我們帶來一張擁有著十八億像素的火星照片。他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真實的火星大陸從這張照片之上。
  • 「好奇號」傳回火星照片,人們發現了「蜥蜴」,火星真有生物?
    其實人們對火星抱有不一樣的情感,都希望火星是一顆能夠被改造,並且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但僅從目前火星的地表環境來看,缺乏氧氣、大氣層、河流,這些條件都不能夠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但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會發現火星其實也很「可愛」,火星的環境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糟糕,但想要移民火星,
  • 下個月將有兩枚火星探測器發射,有多少探測器火星上成功著陸過?
    2020年的7月份將有兩枚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分別是NASA的「毅力號」探測器和中國航天局的「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此之前火星上的探測器基本都是由NASA和歐洲航天局發射的,隨著今年我國的火星探測器升空,將標誌著火星進入多國探測時代,如果這兩枚探測器都成功發射,那麼往火星上發射成功的探測器將達到10輛。
  • 中國天問一號與美國好奇號,同為探測器,兩者有什麼區別?
    美國一直是探索火星的先行者,在上個世紀就已經發射了多顆探測器,勇氣號,機遇號,好奇號等等,在幾十年後,2020年7月23日中國第1顆運載火箭,天天問1號火星探測器才正式發射,開啟了我國對於火星的探測,從時間上來看,我國比美國要晚了幾十年的時間。那麼同為探測器,中國的天問1號日行30萬裡,和美國的好奇號之間兩者有怎樣的區別呢?
  • 火星探測器什麼時候登陸火星_火星探測器飛行速度是多少
    火星探測器什麼時候登陸火星   火星探測器,是一種用來探測火星的人造太空飛行器,包括從火星附近掠過的太空船、環繞火星運行的人造衛星、登陸火星表面的著陸器、可在火星表面自由行動的火星漫遊車以及未來的載人火星飛船等。
  • 90天壽命的「機遇號」在火星工作了14年,「好奇號」還能工作多久?
    機遇號探測器在火星表面成功著陸,機遇號是負責尋找火星表面液體水存在證據的兩個火星探測器中的一個,在火星表面環遊45公裡後它的確找到了水的存在,儘管它的期望壽命僅有90天,機遇號卻在火星上足足工作了14年。
  • 「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發現「塵魔」,科學家:令人印象深刻
    以好奇號火星車為例,好奇號位於蓋爾撞擊坑、蓋爾隕石坑(Gale)是火星上鄰近埃律西昂平原的低地邊緣,坐標5.4°S 137.8°E的大撞擊坑。 桅杆上有四臺導航照相機也是只能拍黑白照片,好奇號上還有2臺桅杆主照相機(Mastcam)能夠拍攝彩色照片,除此之外,好奇號機械臂上的透鏡顯微成像儀(MAHLI)和底盤上的降落俯拍成像儀(MARDI),也能拍攝彩色照片。
  • 從實驗室到火星,「好奇號」帶你見證奇妙的宇宙探索之旅
    在英國童書作家馬庫斯.莫圖姆創作的繪本《好奇號:一輛火星車》中,作者就以「好奇號」火星車的第一人稱敘述視角,向孩子們詳細地講述了從實驗室到火星的奇妙探索之旅。從「好奇號」的研發,到走出實驗室火星車的全稱為「火星漫遊車」,是人類發射到火星表面行駛並進行考察的探測器,就像如今正在進行月球考察的嫦娥五號探測器。
  • 火星世界雖死氣沉沉,但也可能存在微生物,好奇號發現有機分子
    然而火星探測器給地面傳輸回去的數據卻指向了人們期盼的另一個盡頭,火星上死氣沉沉。早在蘇美開始探索火星之前,有不少天文學家借著火星運行到近地點的時機對其進行了長期的觀測。有天文學家聲稱在火星表面發現了類似運河的結構,要知道運河是人類開鑿出來的,該言論一經傳播立即引起了公眾的熱議,難道火星上也存在著生命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