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
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和封裝。
這樣振奮人心的消息,總是能夠引起太多太多的關注。自古以來,人類對頭頂這片天空的探索就從未停止。隨著時代的進步,探索宇宙的歷程也從最初的肉眼看天空、望遠鏡觀察天體,轉變為探月、登陸火星、建立空間站等實際行動。
當人類探索宇宙的的每一個壯舉被載入史冊,就意味著我們對宇宙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我想,人類之所以執著地探索不止,大概是因為和所有的孩子一樣想知道:在地球以外,究竟還有沒有其他生命存在吧。
在英國童書作家馬庫斯.莫圖姆創作的繪本《好奇號:一輛火星車》中,作者就以「好奇號」火星車的第一人稱敘述視角,向孩子們詳細地講述了從實驗室到火星的奇妙探索之旅。
「好奇號」火星車出現的歷史背景在科學家看來,人類最有可能找到其他生命的地方,就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星球。而除了月球之外,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要屬火星了。它是太陽系由內而外屬的第四顆行星,儘管表面擁有著不同於地球的耀眼紅色,但是通過以往的探測可以發現,這個星球曾經有過湖泊、流動的河流,甚至巨大的海洋。
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擁有著和地球相似環境的火星,自然成為人類探索宇宙最有必要去的星球。然而,即使地球與火星看起來很近,人類想要去往火星也沒有那麼容易,因為它們彼此之間相隔超過3億5千萬英裡。於是,不需要食物、水和氧氣的「好奇號」火星車應運而生了。
從「好奇號」的研發,到走出實驗室火星車的全稱為「火星漫遊車」,是人類發射到火星表面行駛並進行考察的探測器,就像如今正在進行月球考察的嫦娥五號探測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簡稱NASA)充分考慮到火星車順利使命所需要具備的一切條件,經過了數年的測試,才最終研製了比以往漫遊車更大、更靈活、更先進的「好奇號」火星車。
令人覺得意外的是,「好奇號」火星車的名字居然來自堪薩斯州的一名叫做馬天琪的六年級小學生。在我看來,這個名字倒是挺貼切的,而通過社會公眾競賽的這種取名方式無疑也讓更多人參與到宇宙探索活動中來,其中就包括擁有巨大好奇心的孩子們。
滿懷期望的「好奇號」火星探索之旅「要帶我進入太空的『宇宙神五號』正在佛羅裡達等著我。」經過無數人的共同努力,「好奇號」的火星探索之旅終於提上了日程。2011年11月26日,在進行最後的檢查後,「宇宙神五號」正式發射,「好奇號」也在其各種助推器的幫助下,經過漫長的太空旅行得以順利到達火星。
「好奇號」到達火星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呢?沒錯,就是向NASA傳達「確認著陸,平安到達」的信息。由於火星與地球之間遙遠的距離,這條信息直到15分鐘後才被控制中心接收到。之後,隨著「好奇號」的觀測和考察,人們才得以窺見火星的真面目,從而得到有關火星的更多更豐富的數據資料。
雖然「好奇號」是迄今為止發射到火星的最先進的漫遊車,但是她並不是唯一去探索過這個紅色星球的漫遊車。而我也相信,在不遠的未來,依然會有更多地漫遊車登上火星以及宇宙中的其他星球。
8開的精裝大繪本,宏大的手繪插圖,詳實的歷史資料,閱讀《好奇號:一輛火星車的故事》的過程,頗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它是一本優秀的科普繪本,可以讓小讀者們深入了解人類探索火星的歷史進程,學習更多關於火星的知識,同時激發孩子對未知宇宙的探索精神。假如你家孩子對神秘的宇宙感興趣,那麼這本是絕對不容錯過!
#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