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陌夜深槐露滴,碧空雲盡火星流:「好奇號」的火星好奇之旅

2020-12-12 漠鷹茶館

1、宇宙探索排頭兵,我,好奇號的使命

沙,黃沙。

黃昏,黃昏後。

酸雨起,輻射來,車孤寂。

我是火星車好奇號,

來到這裡已經7年了,

沒有發現水,

沒有發現外星文明,

陪伴我的,只有無邊的荒野,和對蔚藍家鄉的思念。

不過,在這幾年中,

我鑽探了無數的底層,做了無數的試驗,

向地球實驗室傳輸了浩如星海的數據。

不管他火星間平添隕坑幾何,

視之如無物。

火星行走7年來,我已經走了21000米,

探索了不知多少個觀測點。

腳(輪胎)已經不堪重負。

但,這不就是人生嗎?

天地本無情,何況是遠離家鄉的外太空。

若見有情,天已荒,地已老。

車活一世,許多事情,是不得不做的,

區別在於有沒有意義。

能夠在人類探索宇宙的徵途中,

在星辰大海的目標裡,

做一個排頭兵,

這就是我,好奇號的使命。

2、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火星探索的大背景

對於未知世界的探索,是人類永恆的主題。

不管是科幻小說也好,對未來的憧憬也好,徵服浩瀚的宇宙,是幾代科學家的夢想。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田中芳樹《銀河英雄傳說》中萊因哈特皇帝的這句話,可以視為人類文明的心聲。

無論是尋找宇宙中文明的同伴,還是在將來發生災難時保存地球文明的火種,對地外文明的探索也是人類對太空探索極為感興趣的原因之一。

去年火爆的《流浪地球》,其實也就是源自於這一對未來災難的焦慮與未雨綢繆。

火星是太陽系的地四顆行星,也是離地球軌道最近的一顆行星。火星在許多方面與地球較為相像:火星的自轉周期幾乎與地球一樣;火星自轉軸的傾角也幾乎和地球相同;火星也有四季變化。

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太陽系有地外生物的話,那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在火星上。如果發生災難性事件,最適合星際移民的城市,也就是火星。

正因此,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美國、蘇聯、歐洲各國競相開展對火星的探索。

《好奇號:一輛火星車的故事》,正是源自於這個大背景之下。

3、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人類對火星的探索過程

迄今為止,人類一共向火星發射了40餘顆探測器,其中只有大約40順利到達火星表面。

1962年11月,蘇聯向火星發射了「火星1號」探測器,成為人類向火星探索的開端。但很可惜,「火星1號」最終失聯了。

1964年11月,美國向火星發射「水手4號」飛船,發現火星上存在大量環形山。

1969年,美國「水手5號」和「水手6號」飛船再次掠過火星,對火星地表拍攝了200多幅照片。

進入新世紀後,2003年,美國「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車分別於6月和7月發射升空。它們都成功登上火星,對火星巖石和地貌開展長達七八年的漫遊考察。

再就是2011年11月26日,美國「好奇」號火星車發射升空,這是人類迄今在其他星球登陸的最精密移動科學實驗室。

4、「好奇號」的誕生歷程

《好奇號:一輛火星車的故事》中提到,為了建設這個有史以來最精密的火星車,美國宇航局在洛杉磯附近的噴氣推進實驗室開始對火星車進行研發。

在研發的過程中,為了儘可能保證不受汙染,每個人都要穿白色的連體衣,還要進行空氣吹淋,將皮屑、毛髮、灰塵等不應有的物品全都吹跑。

為了避免靜電的幹擾,進實驗室之前還要通過專門的設備釋放靜電。看到這裡感覺非常的親切,畢竟在我們有些部門的實驗室中,也需要通過一模一樣的步驟。

為了模擬火星車在運行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科學家們在實驗室中還搭建了模擬火星環境,對「好奇號」進行測試。

這在我們的工作中也叫做「天地一致性」考核。

所有的工作都準備好了之後,NASA準備了「宇宙神五號」火箭,準備將「好奇號」送入太空。

這個「宇宙神五號」火箭足足有19層樓的高度,有效載荷,也就是送入太空飛行器的質量,能夠達到8700千克。

發射火星的時機可不是隨便確定的,當火星、氣球、太陽同處一條直線上時,也就是所說的相衝時,發射是最經濟的,也被稱為「火星發射窗口」。地球的公轉周期復是制365天,火星的公轉周期是687天,二者會合周期是779.9天,這個窗口期間隔大約為26個月,也就是說,一旦錯過了發射期,那麼就要等26個月才能再次發射火星探測器。

歷經種種艱辛,終於到達火星之後,著陸也是個非常考驗探測器的事情。因為火星的大氣層很稀薄,當飛行器進入大氣層開始下落到著陸,一共只有短短的7分鐘。

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探測器的時速由20000公裡下降到0,充滿了危險性與不確定性。這也被稱為「恐怖7分鐘」。.

當「好奇號」平安降落到火星表面後,15分鐘之後電波才傳到了地球。

「我成功了,人類成功了!」

5、2020年,又一個火星窗口,火星之年

其實中國近些年在火星探測的技術上發展也極為迅速。

2020年7月,我國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說起來2020年真可以說是一個火星年了。各國相繼發射了許多火星探測器。阿聯的「希望」最先啟程,中國緊跟著發出「天問」,美國則把「毅力」留到了7月底。要不是疫情影響,歐空局和俄羅斯合作的「羅莎琳德·富蘭克林」原本也會進行探測活動。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2020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本輪的火星發射窗口,一旦錯過這個時期,又要等上26個月了,各國都不願意錯過這個時機。

中國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的名字「天問」,來源於屈原的一首長詩《天問》。這兩個字一語雙關,既表現出來了對宇宙的探索,又能夠結合中國古典文化,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

2020年美國火星探測器「毅力」號名字的來源一名來自美國維吉尼亞州的13歲中學生,名叫亞歷山大·馬瑟。

很巧的是,《好奇號:一輛火星車的故事》中講到,「好奇號」名字也是由一名堪薩斯州的六年級小學生來命名的,她的名字叫做馬天琪。

中美之間文化傳統的差異,從這個細節也可見一斑。

6、即將帶著月球「土特產」凱旋的嫦娥五號

《好奇號:一輛火星車的故事》開頭提到了阿波羅十一號將太空人第一次送上了月球,阿姆斯特朗邁出了著名的月球第一步。

非常巧,中國最近也開展了月球探測活動,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上了月球表面,並將開展一系列的科學考察活動。

嫦娥五號在月球實現了軟著陸,清晰地拍攝下了月球表面的圖像。

隨後的19小時月面工作,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12月3日,上升器帶著「月土」順利升空,踏上返程。這可是真正來自月球的「土特產」呀。

在挖土完成後,上升之前,著陸器將一面五星紅旗展現在月球的表面。當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我們都禁不住熱淚盈眶。數代人的努力,數十年工程師們的汗水,終於讓中國的五星紅旗在月球飄揚。

6、星辰大海,宇航精神的傳承

從小就喜歡太空,喜歡仰望那浩瀚的星空,心中憧憬著無限的美好,尤其是那-句「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這麼霸氣的豪言壯語,讓幼小的我不禁心潮澎湃。

現在長大了,對太空了解的越多,則越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去太空的夢想恐怕在有生之年是不會實現了。

好在有《好奇號:一輛火星車的故事》,這是一本帶我們,帶我們的下一代步入太空之書。讀完之後,你會感覺,這是一本能夠滿足你好奇心的火星之旅。

有一天下班回家的路上,聽到一個小朋友與爸爸的對話,可能是幼兒園剛進行了航天日的教育,孩子跟爸爸說,我以後要當飛行員、太空人、消防員。哈哈,多麼可愛的小朋友啊,想一想,阿姆斯特朗、特裡維爾茨也是在幼兒園就立下了要當太空人的志向,誰又能說這個小朋友不會成為中國的下一個太空人呢?

這是孩子畫得航天與探索主題圖畫。畫風雖然略顯稚嫩,但是也顯示出航空航天精神在我們下一代中的影響力。有了《好奇號:一輛火星車的故事》的激勵,沒準會誕生出第一名登陸火星的太空人呢?

相信在我們幾代航天人的努力下,中國的太空探索之路會越來越順,越來越寬廣。

星辰與大海,我們來了!

相關焦點

  • 火星上的「好奇號」現在在幹嘛?
    好奇號火星車於2011年11月發射,2012年8月抵達火星展開探測,首要的目標是在火星的蓋爾撞擊坑展開探測。從圖片中看,好奇號火星車就像是一個「小傢伙」,其實好奇號火星車高度2.1米,寬度2.8米,長度3米,車輪的直徑就有半米,機械臂長達2.1米,整個車身在地球上重0.9噸,看吧,這可不是一個小傢伙。
  • 從實驗室到火星,「好奇號」帶你見證奇妙的宇宙探索之旅
    在英國童書作家馬庫斯.莫圖姆創作的繪本《好奇號:一輛火星車》中,作者就以「好奇號」火星車的第一人稱敘述視角,向孩子們詳細地講述了從實驗室到火星的奇妙探索之旅。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擁有著和地球相似環境的火星,自然成為人類探索宇宙最有必要去的星球。然而,即使地球與火星看起來很近,人類想要去往火星也沒有那麼容易,因為它們彼此之間相隔超過3億5千萬英裡。於是,不需要食物、水和氧氣的「好奇號」火星車應運而生了。
  • 好奇號:火星上發現有機物
    此外,它還在一塊巖石中確鑿無疑地檢測到了火星上的其他有機物。不過,這不意味著火星上現在或者過去一定存在過生命。圖片來源: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好奇號火星漫遊車(Curiosity)發現,它周圍火星大氣中的甲烷含量出現了升幅達到10倍的峰值。此外,好奇號還在巖石上鑽孔獲取的粉末樣本中檢測到了其他有機分子。
  • 火星探測器「好奇號」的十大精彩瞬間
    它是美國第七個火星著陸探測器、第四臺火星車,也是世界上第一輛採用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其使命是探尋火星上的生命元素)通過一臺天空起重機著陸在火星上的蓋爾隕坑(Gale Crater)內,該隕坑直徑154公裡。 接下來的幾周內,「好奇號」探測器發現了一個古老河床的痕跡,進一步證明在遠古火星可能存在微生物。
  • 90天壽命的「機遇號」在火星工作了14年,「好奇號」還能工作多久?
    儘管機遇號已經結束了它的旅程,它的科學探測之旅卻由好奇號延續了下來,在六個月的太空飛行後好奇號終於在2012年8月6日抵達火星表面,載有大量先進設備的它決定在有限生命中探尋火星氣候以及地質過程的新發現。到達火星後好奇號把主要焦點放在蓋爾隕石坑上,這也一直是科學家們非常感興趣的一片區域。很快的好奇號就發現了隕石坑內存在水的強有力證據。
  • 好奇號帶我們了解火星
    好奇號火星探測車火星作為人類星際殖民第一站,以探測達四十多次,其中水手號峽谷為我們揭開了火星的獨特歷史觀測數據顯示那裡有著明顯的洪水侵蝕痕跡而這些痕跡似乎也為我們揭開了遠古的火星之謎。為了更加了解火星,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人類派出了有史以來最強的一輛火星探測器,好奇號。並於二零一二年八月成功登陸火星。並且給人類傳回了一張對人類影響深遠的照片。好奇號為我們帶來一張擁有著十八億像素的火星照片。他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真實的火星大陸從這張照片之上。
  • 「好奇號」在火星表面發現一個神秘巨石
    在2012年8月著陸後,好奇號(Curiosity)已經在火星表面運行了八年,目前仍在正常工作中,並且還經常發回科學信息。據外國媒體報導,12月6日,NASA透露了一項好奇號的新發現,位於火星表面上的一塊奇怪的巨石。
  • 「好奇號」在火星上鑽了一個小黑洞
    外媒BGR報導,對於美國宇航局(NASA)科學家來說,2019年將是苦樂參半的一年,因其「機遇號」火星車因為一場巨型沙塵暴失去了聯繫。
  • 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是如何工作的?天文學家為您解惑
    參見火星登陸的圖片。 火星科學實驗室,又名「好奇號」,佔據了火星探測器陳列室的主要位置,它打破了美國宇航局的「勇氣號」和「機遇號」在2003年創下的記錄,長度是它們的兩倍(約10英尺或3米),重量是它們5倍(1982磅或899公斤)。它是越野的,沒有輪轂來鎖定(也沒有人來鎖定他們)。
  • 美國好奇號在火星發現神秘巨石:非同尋常
    2012年8月登陸後,好奇號(Curiosity)已經在火星表面逗留8年,且至今還服役正常,時不時傳回科學資料。據外媒報導,12月6日,NASA披露了好奇號的一項新發現,一顆奇異的、位於火星表面的巨石。好奇號研究小組形容這塊石頭是巨大、光亮。
  • 美國好奇號在火星發現非同尋常的神秘巨石
    2012年8月登陸後,好奇號(Curiosity)已經在火星表面逗留8年,且至今還服役正常,時不時傳回科學資料。據外媒報導,12月6日,NASA披露了好奇號的一項新發現,一顆奇異的、位於火星表面的巨石。 好奇號研究小組形容這塊石頭是巨大、光亮。
  • NASA「好奇號」探測器發現了有趣的火星有機物
    站長之家(ChinaZ.com) 3月12日 消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好奇號」(Curiosity)探測器在火星著陸後,其主要任務是評估火星的可居住性。
  • 探秘火星七年後,請看「好奇號」分享火星七大奧妙
    「好奇號」漫遊火星七周年,關於火星你一定沒它知道得多!請看「好奇號」揭曉火星七大秘密經歷了六個月史詩般的宇宙旅行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探測器「好奇號」於2012年8月6日終於抵達了它在火星上的新家。不幸的是,「機遇號」於今年早些時候被宣布在一場巨大的風暴中失蹤了(需要指出的是「洞察號」不是「好奇號」和「機遇號」那樣的探測器,而是一個靜態著陸器。)。不過,「好奇號」正在經歷一段驚人的旅程。這個核能驅動的探測器在設計之初只是計劃執行兩年任務,但是由於它表現出色,探測火星的任務也在2012年12月被無限期延長。
  • 火星居民「好奇號」傳回畫面:它在火星上看到了家鄉地球!
    好奇號是美國宇航局NASA派遣的第七個火星著陸探測器,於2012年8月成功登陸火星,開始了漫長的火星探索之旅,至今仍在工作。8年的火星滯留時間也讓這位孤獨的探索者成為了火星居民的一分子。近日,這位「火星居民」傳回了在火星的夜空中看到了地球和金星的景象,讓人感慨不已!
  • 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拍攝了迄今為止解析度最高的全景圖
    我們真的要移民火星嗎?火星到底是什麼樣的?讓好奇號帶我們看看全景圖吧。>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是美國國家宇航局研製的一臺探測火星任務的火星車,於2011年11月發射,2012年8月成功登陸火星表面。它是美國第七個火星著陸探測器,第四臺火星車,也是世界上第一輛採用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其使命是探尋火星上的 生命元素 。項目總投資26億美元,是截至2012年最昂貴的火星探測項目。2019年10月,美國航天局表示,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蓋爾隕石坑內發現了富含礦物鹽的沉積物,表明坑內曾有鹽水湖,顯示出氣候波動使火星環境從曾經的溫潤、潮溼演化為如今冰凍、乾燥的氣候。
  • 認知宇宙星空,就從好奇號探測車所工作的火星開始吧!
    帶著這個大的出發點,我在兒子面前攤開了這本由英國著名畫家、插畫家馬庫斯·莫圖姆根據事實編繪的童書繪本《好奇號:一輛火星車的故事》。作為引導兒子認識火星的第一課,這本繪本絕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是美國國家宇航局研製的一臺探測火星任務的火星車,於2011年11月發射,2012年8月成功登陸火星表面。
  • 美國宇航局好奇號的鑽頭意外鑽裂了火星巖石
    美國宇航局的 「好奇號」漫遊車一直在火星上執行探測任務,在它的身後留下了輪跡和鑽洞,其 最新的活動跡象是最近一次鑽探過程中出現的巖石裂縫。「好奇號」漫遊車將鑽頭投入工作,收集巖石樣本進行分析。
  • 「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發現「塵魔」,科學家:令人印象深刻
    以好奇號火星車為例,好奇號位於蓋爾撞擊坑、蓋爾隕石坑(Gale)是火星上鄰近埃律西昂平原的低地邊緣,坐標5.4°S 137.8°E的大撞擊坑。 桅杆上有四臺導航照相機也是只能拍黑白照片,好奇號上還有2臺桅杆主照相機(Mastcam)能夠拍攝彩色照片,除此之外,好奇號機械臂上的透鏡顯微成像儀(MAHLI)和底盤上的降落俯拍成像儀(MARDI),也能拍攝彩色照片。
  • 漫畫圖解:「毅力號」今年7月飛往火星,好奇號發現疑似生命證據
    一個由天體生物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宣稱,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發現的有機分子可能是火星上存在生命的證據。在今年2月《天體生物學》雜誌上發表的文章中,研究小組認為,「噻吩」的存在可能是紅色星球上古代生命的跡象。
  • 「好奇號」在火星蓋爾隕石坑發現古代大洪水痕跡
    來源:新浪科技幾十億年前,火星上的蓋爾隕石坑曾經有一個湖泊或一系列湖泊,有溪流注入。現在,來自「好奇號」火星車的新證據表明,大洪水也曾經衝刷過這個地區。這是由Kevin Gill用電腦生成的火星復原圖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27日消息,從以往的研究中,我們已經知道火星的蓋爾隕石坑在幾十億年前曾經擁有一個或一系列湖泊。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好奇號」火星探測車發現了遠古大洪水衝刷過該地區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