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推動高中建立電競部,電競版「灌籃高手」就要來了?

2020-12-04 鈦媒體APP

文|競核

「電競孤島」,當我們描述日本電競市場時,已經擅自給它貼上了一個不那麼光彩的標籤。

人人都知道,中韓在PC遊戲世界賽場上大殺四方時,日本常常淪為背景板,好歹是個遊戲大國,怎麼偏偏在電競上如此落後?

日本當然不滿足於眼前的狀況。在尋求突破的過程中,他們似乎發現了一個有些奇特的切口——高中生。

日本高中電競部支援計劃

說到日本高中生,我們可能會想到JK制服,會想到大冬天露著大腿的萌妹子,但從電競角度來看,日本的高中生就呈現了不一樣的形象。

前段時間,有這樣一則有趣的新聞:某日本高中生收集了600多個籤名,實名反對縣議會「每天只能玩一小時遊戲」的遊戲成癮對策條例。

在中國,縣的單位不大,但在日本,「縣」是國家最大行政單位,相當於中國的「省」。想想看,一個高中生不好好複習高考,而是實名站出來,表示未成年人應該多玩點遊戲。

而很多從小玩遊戲的日本人,都對這項規定提出了「物極必反」的異議。他們說,每天練習8小時足球或者棒球,會被認為是刻苦的夢想家,遊戲怎麼就沒有這個待遇。

將電競與傳統體育區別看待的情況,不論中國還是日本都普遍存在。有趣的是,有人想通過政策將遊戲「隔離」,也有人千方百計想讓電競進入高中。

2月3日,日本電腦廠商第三浪潮(Thirdwave)召開發布會,發表了自家公司第三回的「Esports部發展支援項目」,表示要與電信企業一同,對全國高中的「Esports部(電競部)」提供包括遊戲電腦、顯示器、網絡甚至路由器的支援,從硬體軟體兩方輔助它們的運營。

電競部?這又是弄得什麼玩意兒?在這裡,其實就不得不提日本獨有的社團文化。

與中國放學後晚自習不同,日本以增加團隊意識為目的,從中學開始發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到了高中,更是社團活動進入尾聲與全面綻放的時期。

足球的U17,棒球的甲子園,都是以高中生為主體,在國內外獲得廣泛關注的賽事,由此打響名聲的選手,就有更多機會進入職業賽場。

而《灌籃高手》《足球小將》等耳熟能詳的動漫作品,也都是以學校社團為舞臺的熱血故事。

當然,社團活動到了大學也有,但按區域升學的高中,與青梅竹馬一起揮灑的汗水,讓高中的社團更有歸屬感。

此前,第三浪潮就提供過「租三年免兩年」的措施,每支校隊可以租到三臺電競臺式機和兩臺高性能電競筆記本,租三年,只需繳納最後一年的租金。這項措施看起來比較樸實無華,但對高中生來說卻是非常實際的利好。

以社團活動為名,日本高中生可以在放學後,在學校分配的活動室裡,拿著學校提供的活動費用,光明正大地打遊戲。

2018年,中國隊在雅加達亞運會上獲得了輝煌的成績,很少人注意到,日本選手也帶回了實況足球項目的金牌。

這種國際賽事層面的關注並不持久,電競形象的改善,需要更加自然的切入口,那麼高中生,就成了最佳人選。

由於日本高中社團文化的成熟,一項能在高中社團中紮根的體育項目,不僅能獲得社會的認可,也能獲得招生和升學機會的傾斜。

先讓電競在高中生之間成為一種可接受的體育項目,從民間社群開始正向宣傳,對於普及電競是一個比較自然的辦法。

Thirdwave負責電競事業的副社長本一郎透露,「Esports部發展支援項目」實施的第一年,當時為高中生們提供了三年的免費設備,有78家高中設立了電競部,其中很多人並沒有什麼信心。

2018-2019年,該項目支援的高中電競部增加到112家,親自體驗過賽場氛圍的老師和家長,也對電競有了更直觀的了解。

第三回「日本高中電競部支援計劃」的目標是500所高中,而最終目標是讓全國2000所高中建立電競部,而這幾乎是日本高中總數的一半。

電競「甲子園」

既然說到高中社團文化,那麼甲子園就是不能跳過的賽事,這項高中生最後一個夏天賭上青春的比拼,每年都是日本夏季最受關注的體育賽事,也是日本職業棒球的登龍門。

東京電視臺營業戰略部長藤平慎太郎說:「我們的目標是打造那種能讓高中生拼上青春切磋琢磨的社團活動——也就是電競領域的夏季甲子園。」

這句話的背景,是東京電視臺與日本廣告公司電通,合辦日本全國高中電競大會「STAGE:0 eSPORTS High-School Championship 2019」。

據日本媒體報導,這個比賽是為東京電視臺開臺55周年「獻禮」的賽事,電視臺還將為此製作特別節目,節目定位承襲了日本媒體的中二特質:「高中生向世界展翅高飛,向日本全國傳播新英雄誕生的瞬間!

在中國,似乎並不可能用電競比賽去紀念北京電視臺40周年,更別說是高中生的比賽了。

在宣傳層面,日本主流媒體系統倒是對電競保持了一種寬容的態度。這其實與日本媒體與體育賽事的聯繫有關。

在日本,許多體育賽事的贊助商是報紙、電視臺等媒體企業,甚至有獎金池完全來自於某報紙出資的情況。

而甲子園等體育賽事的知名度,也得益於媒體的包裝和宣傳。為籃球、足球、棒球賦上熱血標籤,通過電視信息為民眾普及這項運動的,正是媒體。

日本首屆全國高中電子競技大賽,就由日本每日新聞社承辦,有趣的是,這項比賽的第二屆冠軍選手Marimo曾表示,自己的偶像是Uzi。

從另一個角度看,媒體對電競寬容,其實是看中了年輕人的流量,畢竟,日本是一個老齡化嚴重的國家。又出於媒體的屬性,找到一個能體現某項運動特質,同時又富有故事性的個體,就能瞬時將流量集中到自己身上。

而自帶青春、熱血元素的高中生,無疑是成為年少英雄的絕佳人選。

通過一個名人來帶動一個項目,是一種媒體包裝策略,也是自然的傳播規律。提起桌球會想到福原愛,提起橄欖球會想起五郎丸,提起網球會想起錦織圭……當高三的吉田輝星帶領金足農業高中時隔103年殺入甲子園決賽,連中國人都沸騰了。

當日本電競從業者被問到如何看待當下不甚明朗的行業氛圍時,他們時常會用日本足球的發展軌跡來自證。

曾經沒什麼水花的日本足球,在亞洲杯奪冠、日韓世界盃等一系列事件之後,最終成為了一項具有國民熱度的運動。

「自上而下」的企業支援

發起「日本高中電競部支援計劃」的第三浪潮與NTT集團,一個是電腦廠商,一個是電信企業,這些都是與電競有實質連接的企業。

而從流量和文化潛力出發,包括電視臺、廣告公司,能與電競產生化學反應的企業領域被無限擴展了。

這也是為什麼在電競玩家基本盤不大的狀況下,一些大型企業在推動電競發展上異常熱心,這幾乎讓日本電競發展呈現一種「自上而下」的趨勢,即相關企業主動向受眾推廣電競文化,而非用戶自發形成群體後,再吸引資本入局。

從民族特點來說,中國人習慣靈活處事,有機會先上了再說,有「野蠻生長」一說,但日本人的大規模行動,卻需要一切條件都具備之後,在領導之下井然有序進行。

2018年初,日本電子競技協會、電子競技促進組織和日本電子競技聯合會合併成為JESU日本電子競技聯盟,實行的是董事會形式,這不禁讓人想到了日本動漫行業的「製作委員會」制度,說白了,就是共同出資,分擔風險,利益共享。

JESU的會長岡村秀樹是世嘉的社長,副會長是角川電子娛樂的負責人,理事則是以HSBC、卡普空等企業的社長組成,特別顧問引入了傳統體育人士,會員是各類對電競感興趣的企業,他們交換資源,組織活動,共同促進日本電競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浪潮也是JESU的會員,它是一家秋葉原起家主做PC的企業,投入資源做電競是很自然的事。

2010年5月,第三浪潮就開始主辦日本國內最大型的電腦遊戲活動「秋葉原電腦遊戲節」,到2020年,它在日本的電競業務,不多不少也進入了第10個年頭。

有趣的是,第三浪潮是個家族企業,現在的社長尾崎健介是創始人的兒子,換句話說是富二代,1997年,19歲的尾崎就能花19萬日元(約12000元)買了一條二手牛仔褲,28歲就成了自家公司的社長。

雖然他比王思聰要大個10歲左右,但在電競發展上的決心倒是蠻相似的。看來中日電競發展,都離不開富二代的「強勢整合」。

第三浪潮推出了一個針對電競玩家的遊戲主機品牌GALLERIA,還主辦了一些大型的賽事,如CS:GO亞洲公開賽日本站,此外還贊助和運營自己的戰隊,在電競上做了很多事。

日本電競協會成員組織負責人、雅加達亞運會日本電競項目代表隊組織者草船淳司,這位讓人聯想到霍啟剛的人物,也是第三浪潮的賽事總監。

從這個角度看,早早入局的電競參與者,在這個行業裡擁有極大的資源和滲透度。

Jesu成立後,2018年被稱為日本的「電競元年」,現在,第三浪潮又把目光投向了高中生。

它的動作,某種程度上代表著日本電競發展的一個方向。過程中提出的口號是:「讓電競成為日本的文化。」

以文化軟實力在全世界樹立國家形象,其實是日本一向的拿手好戲,也跟它以文化為核心的「COOL JAPAN」戰略一脈相承。

總的來說,日本從高中生入手發展電競,由此去爭取家長、老師以及社會的理解,雖然跟中國的路徑有所不同,卻是企業、媒體、組織結合國情,有跡可循的選擇。

相關焦點

  • 灌籃高手- 天才櫻木駕到 重溫熱血青春—《電競貓遊戲推薦》
    灌籃高手—電競貓遊戲推薦配圖1適用人群:學生黨、情懷黨、上班族適用群體:二次元、籃球迷、灌籃高手粉 建議年齡:12+灌籃高手—電競貓遊戲推薦配圖2電競貓遊戲推薦:「正版授權的灌籃高手手遊,這回可不是簡單騙氪的卡牌遊戲哦,是真的可以用流川楓打比賽哦,排位求組,來個三井壽就開了
  • 灌籃高手電影版要來了!?井上雄彥宣布《灌籃高手》將電影...
    灌籃高手電影版要來了! 井上雄彥宣布《灌籃高手》將電影化! 《灌籃高手》(SLAM DUNK,日語:スラムダンク)是日本漫畫家井上雄彥以高中籃球為題材的漫畫作品。
  • 灌籃高手電影版要來了!?井上雄彥宣布《灌籃高手》將電影化!
    灌籃高手電影版要來了!
  • 從《灌籃高手》手遊 看體育競技衍生
    早在2017年,企鵝智酷第一份電競報告就指出,體育運動類用戶關注率僅為7%,與第一名63%的MOBA類相去甚遠。在電競體育化進程不斷加深的今天,電競中的體育與其說沒有市場,更不如說是一個極具潛力、尚待引爆的藍海。如何去撬動業內已然為數不多的電競體育品類藍海,也成為許多廠商關心卻難以推動的課題。對於長於IP運營的上海蛙撲而言,答案卻呼之欲出:具備廣泛影響力的體育IP。
  • 四部電競題材電視劇,戀愛+電競模式很普遍,《全職高手》很酷炫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說到電競,從它正式成為一項被認可的競技項目以後,便擁有了超高的關注度,畢竟在很多青少年心中,電競的地位不下於NBA籃球,不過,雖然目前電競已經被正名,但還是有很多人不理解電競,認為電競就是不務正業,所以雖然現在有不少電競題材的電視劇,但更多的是戀愛為主,電競為輔
  • 日本第一部寫實籃球漫畫並不是《灌籃高手》,而是《灌籃少年》
    但的,這就是我們熟知的《灌籃高手》,它以豐富的情節和對籃球場上逼真的還原,講述了一個熱血沸騰的籃球故事,並直接帶動了中國籃球運動的發展。》是日本第一部寫實風格的籃球漫畫,但實際上並不是,雖然近年來也有《鴨子的天空》還有《籃球夢Switch》等優秀的籃球漫畫,但實際上,日本第一部以描寫賽場為主,並且取得了巨大進步的籃球漫畫卻是《Dear Boys》,一部從名字上看上去並不太籃球的漫畫。
  • 日本綜藝潛入高中電競社!設備齊全竟然還配有隊醫?
    在日本,許多高中生都會參加體育社團,來培養身體和堅韌的精神。而最近越來越多的電競社團開始走紅校園內,不少學校紛紛成立電競社,打出成績還可以拿到更新設備的獎金和辦理更快的網速。最近日本綜藝節目還邀請了知名電玩少女本田翼來觀看一所高中學校的電競社團視頻。
  • 日本高中萌妹奪電競冠軍:想當模特兒
    日本衝繩縣「N高中」是一間強調全線上教學的新型學校,該校日前在日本全國高中電競大賽奪下《英雄聯盟》項目的冠軍。不過,許多網友目光都在輔助選手「大友美有」身上,除了是電競圈少數女選手,居然還參加過選美比賽,才貌雙全,短時間內就爆紅。
  • 笑傲暑期檔的《全職高手》收官,電競題材電視劇成熱門
    動畫版便備受好評的電競故事在改編成真人電視劇版後,依然保持了不錯的水準,目前在騰訊視頻上,《全職高手》有29.1億次播放量,成為繼《陳情令》之後的又一部「真香」劇。乍一看,《全職高手》的故事其實並不是多麼創新。主人公網遊頂尖高手葉修,因為種種原因遭到俱樂部的驅逐,離開職業圈的他被網吧老闆娘收留,成為一個夜班網管。
  • 爆料:「灌籃高手」不止屬於日本人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把12月盼來了,一言難盡的2020年即將過去,院線電影也迎來了新一輪的集中爆發。在剛剛過去的一周中,各家影片宣傳競爭打的熱火朝天,你方唱罷我方登場好不熱鬧。除了好萊塢大片,國產電影也是看點多多。其中,《灌籃高手的契約》憑藉「致敬經典」的標籤成功出圈,不得不叫人刮目相看。
  • 灌籃高手 (1993)+劇場版
    類型: 喜劇 / 動畫 / 運動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語言: 日語首播: 1993-10-16(日本) / 2013-11-03集數: 101單集片長: 22分鐘又名: 籃球飛人 / 男兒當入樽(港) / Slam Dunk豆瓣評分9.6灌籃高手的劇情簡介 · · · · · ·
  • 甜到爆炸的5部電競題材電視劇,一部比一部精彩!
    《全職高手》這劇真的是滿足了我心中對遊戲情節的幻想,它精準地還原了原著榮耀遊戲的古風,不論是公會,場景,人物,武器,打鬥特效都是精緻無比,太酷了,而且真人建模,生動形象,在遊戲裡也可以感受人物的喜怒哀樂;同時遊戲情節篇幅在整部劇接近30%,都是大製作。
  • 井上雄彥宣布灌籃高手將製作劇場版,和山王對戰的一天終於來了嗎
    灌籃高手絕對是當年最喜歡的動漫作品之一,裡面無論劇情或角色的設計,沒有一處不打動人心,不過有一處可惜的地方,就是動畫進度的部分只到了打進全國大賽,這期間推出的劇場版也都是個別的故事,所以無法看到湘北vs山王這一段的朋友感到相當遺憾,不過,就在昨天作者井上雄彥在推特上PO了一篇推文表示「灌籃高手將製作動畫劇場版
  • 《灌籃高手》在日本到底有多火?
    前言《灌籃高手》在中國影響力之大無需贅言,對很多80後和90後來說,如果要選出一部漫畫來詮釋我們的青春,恐怕沒有哪部作品比《灌籃高手》更加合適了。而在日本本土,籃球運動的普及率要遠低於足球和棒球等運動,甚至被視為冷門項目,那麼《灌籃高手》這部神作在日本國內是否同樣擁有很高熱度呢?
  • 《灌籃高手》在日本到底有多火?
    前言 《灌籃高手》在中國影響力之大無需贅言,對很多80後和90後來說,如果要選出一部漫畫來詮釋我們的青春,恐怕沒有哪部作品比《灌籃高手》更加合適了。
  • 《全職高手之巔峰榮耀》助陣電競比賽「信仰」版劇照高燃公開
    現場高手雲集,電影《全職高手之巔峰榮耀》的主角葉修以獨特的方式助陣,更有著名遊戲解說員wAwa現身為賽事加油助威,現場極為震撼。同時電影還曝光了一組「信仰」版劇照,多維度體現賽場上的緊張刺激,以及團隊配合的默契,與UCL賽事相得益彰,更顯電競之熱血。
  • 但和這些電競動漫的主角比起來那就弱爆了!
    其實,在電競動漫中這些主角的表現簡直就是theshy拍馬也趕不上的吆~梅原大吾 Fighting Gamers日本作為動漫大國,動漫的題材可以說是相當豐富。但是在電競這塊卻絕對是少之又少,原因很簡單,電競在日本的關注度太低了。不過,這也並不影響電競動漫的出現,尤其是街機電競在日本還是很流行噠。
  • 日本職棒辦電競棒球聯賽 體育聯盟與電競聯姻成趨勢
    在日本,棒球是第一運動,是他們的國球,日本職棒(NPB)和甲子園的名號享譽全球,與棒球有關的動漫、電影、歌曲等作品更是層出不窮。但這些依然不能完全表達他們對這項運動的喜愛,近日,日本最具影響力的遊戲軟體商之一的KONAMI公司就舉辦了一項名叫《eBASEBALL實況野球(棒球)職業聯盟》的棒球電競聯賽。
  • 《灌籃高手》劇場版是井上雄彥畫的嗎?為何劇情沒有正傳出色?
    《灌籃高手》真正的劇場版一共出過四部,分別是神奈川縣預選賽湘北對津久武,湘北和武園高中的練習賽,湘北對綠風高中的練習賽,以及流川楓富丘國中的學弟水澤一郎這四部劇情。雖然劇場版動畫監製都是井上雄彥,而且菜鳥也找到了其中的官方設定手稿,但是這些內容和井上雄彥一點關係都沒有。
  • 日本電競的菊與刀:電競只是遊戲的一種可能
    作者利用這兩種具有鮮明對比的意象,揭示了隱藏在日本人性格裡的各種矛盾與衝突。儘管有學者指出這本書的研究方法並不適用於日本社會,但不可否認的是《菊與刀》的出現為研究日本社會問題提供了良好的視角。如今,「菊與刀」也暗藏在日本的遊戲與電競行業。眾所周知,日本擁有不俗的遊戲研發能力和龐大的玩家群體。但在熱門的MOBA、FPS等電競項目中,我們很少看到日本戰隊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