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前供水,注意這幾點,功德無量!

2021-01-09 明月天心

在佛教裡,眾生對佛菩薩的供養有很多種,比如供水、供花、供果、供香、供燈、供食等等,種種供養皆是利益眾生的善巧方便法。我們需要明白,這供養不是做給佛看的,佛福慧兩足尊,根本不需要眾生的供養。

不論我們供養什麼,唯有用心、恭敬、虔誠,無功利貪心,真正讓禪法流入心地,才會真正利益自己,擁有無量功德福報。本篇文章,小編要和大家談談的便是這諸多供養中的水供養。佛前供水,注意這幾點,功德無量!

佛經中記載,水有八種不可思議之功德。一者清涼,表戒德清淨;二者味甘,表得享百味食;三者性輕,表身心壯健;四者質軟,表意念柔順;五者清澈,表意念清明;六者無臭,表障礙消除;七者益喉,表成就妙語;八者養胃,表健康無病。這八種利益,各有其表義和吉祥的緣起。

我們亦可稱其為「八功德水」,即八種自在殊勝的功德。極樂國土內有七寶池,這個池是天然而非人造,故名七寶池。池內充滿八定水,此水有八種功德。《佛說阿彌陀經》也有說道: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八功德水在阿彌陀佛所主宰的極樂世界,這水幫助眾生長養諸善根,斷煩惱消惡業,具有無上利益。

佛前供水時,供一杯也可,供七杯也行。要注意,供佛的水最好用泉水或者我們常飲用的礦泉水,不用自來水。先在每個杯中倒入少許清水,在佛前一一陳列擺放,然後再逐杯添至近滿。不要用空杯供奉,因為緣起寓意不好。添的水不要過滿,也不要太少,添至距離杯口一粒米的距離為宜。

杯與杯之間的距離不可過寬或過窄,放杯子時要輕拿輕放,往杯中添水時要雙手持水壺,以恭敬細緻之心供佛。一般供佛的水,早上供奉,傍晚撤去,把杯子擦拭乾淨另外放置。雖然說,佛法告訴我們凡事不可著相,但是對於凡夫的我們來說,這些小小的細節何嘗不是成就我們的關鍵呢?所有功德的積聚來自對微小細節的尊重。

我們在佛前供的水,在佛教裡亦稱「大悲水」,什麼是「大悲水」,就是慈悲的心性,有一顆對一切眾生慈悲、憐憫的心。除此之外,觀世音菩薩乃至其他一切菩薩,誦大悲咒,來加持大悲水,饒益眾生。我們看觀世音菩薩42手眼裡面,也有楊枝手和淨瓶手,楊枝伸到淨瓶沾上大悲水,利益無量眾生。「瓶中甘露常遍灑」,這大悲水亦稱「甘露水」。

在佛教僧眾的晚課中,要放蒙山施食。有一項環節,就是在誦大悲咒和心經的時候,會有法師通過佛門儀軌,持咒和相應的手勢,加持佛前供的水,令水中八萬四千眾生都能獲得法益,最後將加持過的大悲水倒到地上,以此功德利益一切有情眾生,令其脫離饑渴、化解怨氣、離苦得樂。

為什麼要在佛前供水?水清淨澄明,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提醒著修行人的心要清淨、平等,一心清淨不亂,心無雜念修一切善法。眾生之所以業障重重、煩惱不休,在於本來清淨的佛心被生活中的各種欲望、貪婪和執念障礙了,愚痴不堪,不能見到如來清淨自性。

《華嚴經》云: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卻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妄想和執著就是障礙我們究竟解脫的根本。心得不到解脫,心不清淨,那只能在煩惱生死苦海裡不斷輪迴和顛簸。《六祖壇經》說道: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這個心是什麼?就是如潔淨的水一般的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無我利他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佛前供水,用好自己的這顆真心,就是見到如來清淨自性,即是佛性顯現。心不蒙塵,水清月現;離心一寸,即是外道。「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一切法皆在用心,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佛前供水,注意這幾點,功德無量!
    比如佛前供花果,「花」代表善因,「果」代表善果,這意在告誡眾生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斷一切惡習、修一切善法。佛前供香,香為「戒定真香」,香支一燃,三界受益,佛法之利益傳遍虛空法界,令一切眾生燻修。佛前點燈,寓意照破世間無明黑暗,點亮智慧心燈。那麼,佛前供水又是何表法呢?如何供水才如理如法呢?本篇文章,小編為您解答。佛前供水,注意這幾點,功德無量!
  • 佛前供花果,注意這幾點,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在佛門裡,主要有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樂等等這幾種供養方式,信眾選擇任何一種皆可,皆隨發心、功不唐捐。但我們應當明白的是,不論我們供養什麼,都不要帶著功利心向佛菩薩「索取」功德,意圖「賄賂」佛菩薩,帶著世俗之心禮佛,真是愚信。佛菩薩不缺我們的供養,我們所供養的東西,佛菩薩也不會吃。但之所以這樣做,一來是眾生為了表對佛菩薩的真誠恭敬心,是發心感恩。
  • 佛教:佛前「供水」,這些常識,一定要注意!
    之前咱們已經說過其它供養,如供花果、供香等的注意事項,那麼本篇文章小編要和大家談及的是佛前供水的含義及需要注意的一些常識和細節問題。我們要明白的是,不論我們在佛前供養什麼,都要明白這樣做的意義,不能人云亦云、盲目無知,「知其然,必要知其所以然」,如此才能功不唐捐,增長福報。佛前供水,這些常識,一定要注意!
  • 佛教:佛前供水,這3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佛前供養,只是佛門裡一種渡人的善巧方便法,不可執著。供養全憑發心,不要為了供養而供養,帶著一顆恭敬之心,精進修行、覺悟人生,就是對佛菩薩最好的供養。佛門供養類別主要有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樂等等,本篇文章,咱們來談一談佛前供水的3條「禁忌」,希望大家注意。
  • 佛教:家裡設佛堂,這幾點常識,千萬要注意!
    佛堂是佛門術語,字面含義為供奉佛像的殿堂、屋舍,引申為佛的法身所在。譬如,古德云:「西方名佛所住堂為健陀俱知。」健陀俱知,為梵文音譯,意譯為香室、香堂。這種稱謂方式,與傳統文化中以「閣下」、「殿下」作為代稱相似,都是出於對他人的恭敬。
  • 一位老僧的告誡:佛前供花果,這3點千萬牢記,功德無量!
    「供養」一詞為佛門術語,意指用飲食、香花、水果、幡蓋等等美好之物,供給諸佛和善知識。佛是世人的無上福田,種下一念善心,就是為將來得度培植善因。所以,佛經中講,即便以細微之物供養佛,亦有大福報。若能「不住於相」而行供養,則有功德。
  • 佛教:家裡設佛堂,注意這幾點,功德圓滿!
    那麼,家裡設置佛堂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呢?注意這幾點,福德圓滿!首先,設置佛堂要證得家裡其他人的同意,不能因此鬧得家庭不和睦,那就有違設佛堂的初衷了。家人同意後,選擇佛堂的位置,最好單獨設置一間,不要設在臥室裡,位置最好對著門口,陽光充足,儘量不挨著廚房、衛生間之地,因為這些地方是不清淨的,對佛菩薩也是有失恭敬的。
  • 佛教:一杯清水,這樣如法供養,功德無量!
    我依佛典,告訴師兄,既然如此,不妨在佛前供杯淨水。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常見的供佛之物,譬如香、花、燈、果等等,都非常莊嚴。而一杯清水,隨手可得,供養它能有功德嗎?實際上,以「水」供佛,因緣殊勝,甚至可以追溯到佛陀住世的時代。
  • 佛前供奉花果,這3點「禁忌」,一定要注意!
    佛前所供任何物品,佛菩薩是不會食用的,供養表面上是利益佛菩薩,實則是在培養大眾的慈悲利他心。有善意的發心,自會有好的功德。佛前供養有多種形式,主要有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樂、供香、供食等等。每一種供養都代表著一定的法義,起到好的表法,利益大眾燻修。
  • 佛教:這些東西不要拿來供佛,對「佛」不敬,折損功德!
    腥食主要指蛋奶類,像雞蛋牛奶這類東西也儘量不要供佛。一般情況下,供桌上陳列的都是各種水果,比如蘋果、香蕉、橘子、葡萄、火龍果、西瓜、梨、柚子、橙子等等,各種應季的水果。供奉水果要注意,像榴槤這種氣味不太好、刺激性難聞氣味的水果最好不要拿來供佛。水果氣味不清新,會影響大眾修行的心,也對佛菩薩有一絲不恭敬,以此供佛,不太得體。
  • 佛教:家裡設「佛堂」,這幾點注意事項,需要牢記!
    現在很多人家裡幾乎都供奉的有佛菩薩像,這表明人心在向善,越來越有敬畏心。供佛像供奉的不是神靈,而是供奉一份慈悲心,是內心的一種安慰與祈願。供養佛寶,消業增福,增進善根慧命,無比殊勝。但是有很多人處入佛門,對佛教裡的很多規矩常識並不太了解,尤其對於設佛堂,不知所措。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自家設佛堂需要注意的幾點事項。
  • 佛說:這五件事,最能為自己積攢福報,功德無量,看看你做過幾件
    世人都想得到福報,兒女都好、皆有前途;父母長壽、福氣安康,但是要想得到福報、無災無難,就要做行善積德之事,千萬不能做損人利己的壞事,正如佛說:這五件事,最能為自己積攢福報,功德無量,看看你做過幾件?佛家常常教導我們,父母就是家中的兩尊佛,孝養父母,就是供養佛;報父母恩,就是報佛恩。
  • 佛前的供品什麼時候收是最好的?供佛的水是否十二點前收?
    問:佛前的供品什麼時候收是最好的?供佛的水是否十二點前收?請法師開示。達照法師答:一般情況下都在十二點之前要把它收掉最好,十二點以後就不是佛吃的,中午是佛吃的。下午這個是畜生吃的,晚上夜裡是餓鬼吃的,所以最好不要供佛。
  • 佛教:佛前上香,這3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我們都知道,佛門裡有幾種供養方式,包括佛前供花、供果、供香、供水、供燈等等。每一種供養都有其特殊的法義,起到一定的表法作用,利益大眾精進修行,也在供養的過程中培養了大眾的布施利他心。雖然供養只是形式,但是也要如理如法,才能積攢到功德。
  • 佛教:念「阿彌陀佛」聖號,牢記這兩點,功德無量!
    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提起「阿彌陀佛」的名號,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阿彌陀佛為梵語,阿意為「無」,彌陀意為「量」,佛即「覺」。換言之,阿彌陀佛即為無量覺。此外,阿彌陀佛又有十三個名號,除一個與「壽」有關,其餘十二個均與「光」有關。
  • 念「阿彌陀佛」聖號時,牢記這2句話,功德無量!
    許多信眾都有到寺院燒香拜佛、誦經念佛的習慣,尤其我們會注意到,自己接觸佛教以後聽得最多的便是那句「阿彌陀佛」。為什麼要念「阿彌陀佛」呢?難道「阿彌陀佛」是佛教裡最大的佛嗎?稱念「阿彌陀佛」名號的功德最大嗎?不是的。首先,我們應了解一下關於「阿彌陀佛」的一些常識問題。
  • 佛教:佛前「上香」,這3條常識,一定要清楚!
    很多善信一到寺院就會燒香,其實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只是覺得大家都這樣做,自己不做怕「佛菩薩」怪罪,出於人云亦云的心理而去供香,這就違背佛教的初衷了。很多人不明佛法,認為燒香就是燒給佛菩薩看的,供養的香越大越粗越高,就越能得佛菩薩歡喜,自己的功德也會越大。這完全是顛倒妄想。
  • 《金剛經》:受持演說這四句偈,功德無量
    在別人感到畏懼和惶恐的時候,你用辦法使他安心,這屬於無畏布施。但在所有布施當中,又以法布施為大,講經說法為人解答疑惑或引導別人脫離迷惑等等,就是法布施,也是本文標題說的「受持演說四句偈,功德無量」的道理。
  • 佛前上供水果,這三點「禁忌」,不可不知!
    眾所周知,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弘法四十九年,目的即為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因而說法只唯一佛乘。可是,有人會心生疑惑,既然佛只說了一乘教法,為何佛家還有八萬四千法門之說呢?其實,這就如同登山,眾人體質不同,有人適合走平緩的路,有人則偏好走陡峭的路。
  • 佛教:擺放供果時,牢記這三點,功德無量!
    嚴格來講,水果屬於「十供養」之一,佛前供果也是六度布施法門的一部分。許多善男信女在去寺院禮佛時,都習慣帶上水果供品,也有善信在家中設佛堂供養。兩種方式都能助人克服慳吝,開啟智慧,又有無量福德。然而,若供養不如法,修福不成,反而造業折福。在佛前擺放供果時,牢記下面這三點,功德無量。第一點,用什麼水果供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