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結緣,點點「關注」吧!此文「一千餘字」,閱讀預計需要4分鐘!
「供養」一詞為佛門術語,意指用飲食、香花、水果、幡蓋等等美好之物,供給諸佛和善知識。
佛是世人的無上福田,種下一念善心,就是為將來得度培植善因。所以,佛經中講,即便以細微之物供養佛,亦有大福報。若能「不住於相」而行供養,則有功德。
我有一位同參師兄,他在家中新設立了佛堂,禮請師父前往說法。儘管早已年過七旬,而且近來春寒料峭,但師父慈悲,仍舊依約前往,並指名讓我陪同。藉此因緣,我也有幸聽聞了師父對於「供養」的開示。老僧說,佛前供鮮花、水果,有三點千萬要牢記,功德無量。
其一,供養佛的真實含義。
《佛本行集經》中有言:「尊重恭敬,四事供養。」世人以種種供品禮佛,目的有二。一者,感念佛恩。諸佛是世人的解惑恩師,教化我們遠離貪嗔痴,把心從煩惱中解脫出來。二者,見賢思齊。佛告知世人,一切眾生都有佛性,「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眾生依教奉行,也能超凡入聖,成就佛果。
諸佛應化於世,乃其佛性本具慈悲使然,並非為了世人的供養。牢記供佛的真實含義,如說修行,才是對佛最好的法供養。
其二,花果用來表法。
初入佛門的善信,經常為用哪種花、果供佛最好而糾結,甚至覺得用貴重的供品禮佛,功德也大。老僧開示,這些想法,其實有悖佛理,與迷信無異。因為,在佛法當中,沒有哪種花,哪種果,是不能供佛的。為何這樣講呢?
一切花果,都用來「表法」!昔日佛陀拈花 ,迦葉尊者會心一笑,禪意由此產生。《華嚴經》中則以「花」表十波羅蜜,以「果」表菩提涅槃。
總的來說,花是果的前因,供花就象徵了美好的「因行」,所以菩薩六度,也稱為六度因花;果是菩提佛果,也即無上正覺,花好果才能好,若欲得善果,必先種善因。
老僧說,若能牢記這一點,自性慧光就會照破愚痴,讓內心充滿光明。花果不是給佛菩薩欣賞的,更不是供其享用的。
其三,不要對供品起執著。
師兄家中的佛堂,供養了塑料材質的蓮花、水果,外形栩栩如生,與真花果無異。那麼,用這些供品禮佛可以嗎?
老僧開示,它有形相,讓眾生見到它,知道是花、是果,乃至對佛法一念生信,那麼它「表法」的作用就圓滿了。所以,假花、果也可以供佛,因為它表徵的是真實不虛的「因果」,切勿對供品心生執著。「無上甚深微妙法」,盡在莊嚴無語中,這是需要我們自己去體悟的。南無阿彌陀佛。
嘈雜紛擾的塵世間,人生需要一雙看透假象的慧眼。
蓮荷居士每天帶你一起學佛悟道,破解人生迷局。
圖片來自於網絡,配合說明文意,侵聯刪。作品均為作者原創,隨喜轉發。